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毅:毅力坚忍
9443400000002

第2章 导 言

“毅”是指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毅”的传统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毅力是人的一种“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当它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毅力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否专注、是否果断、是否自制和能否忍受挫折的特质。

毅力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是攀上成功的阶梯。

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古往今来的无数经典故事告诉我们,取得成就的人除了在理想、信念、进取心、自信心方面明显高于平庸的人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卞和即使失去双脚,也要把和氏璧献给君王;玄奘尽管知道去往天竺国的路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但还是舍命求法;邓廷良徒步走完丝绸之路……顽强的毅力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

心不专者,不会有毅力。唐人张文成在《游仙窟》中曰:“心欲专,凿可穿”。可是有的人就是做不到这一点,目标太多,期望值有无数个,好高骛远。一个目标还没有达到,就想到了另一个,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什么都是三心二意,虽很努力,却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缺乏恒心,结果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什么事情都办不好。

不能自制者,不会有毅力。这类人不能压抑欲望,随心所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情绪化,好冲动,不能顺从理性,不知道如何克制自己,因而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常常被那些渺小的欲望所干扰,最终一事无成。

不能忍受挫折者,不会有毅力。为什么有的人失败之后还能东山再起?就在于他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经受得住考验,忍受得住痛苦,坚持信念,不断前进,不断拼搏、奋斗,因而能屡败屡起,终获成功。所以,法国拿破仑的这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败屡起。”

永不屈服、百折不挠的毅力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很多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恒心的缺乏。生活中的很多人都颇有才学,具备成就事业的种种能力,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恒心,没有毅力,所以,他们往往一遇到困难和阻力就立刻退缩,裹足不前。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担当重任呢?因此,刚韧相济、顽强进取是一个成功人士心理素质良好的表现。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就一定要意志刚韧。

毅力的培养需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努力做好,树立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碰到困难就停止不前,甚至放弃,那么永远也不会有进步。只有知难而进,坚持不懈,才有成功的希望。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顽强和坚韧。光有才能不行,因为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不鲜见;光有学历也不行,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学而无用、学非所用的人。只有具有顽强和坚韧的性格和品质,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