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贵在最艰苦的井队一干就是五年。硫酸钡重晶石粉能增加井压,但是要靠肩膀扛到井上,秦文贵就和工人师傅们一起扛。6袋重晶石粉压在他的身上,鼻血浸透了胸前的工作服,但他仍一步一步向井架挪去。三个月下来,他们硬是扛了1万多吨的重晶石粉,相当于2000辆解放卡车的运量。
渐渐地,秦文贵发现,柴达木盆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油田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严重阻碍了青海油田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现状,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实干。他深知,在艰苦地方苦熬不算真本事,只有自强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才有真正的人生价值。一种强烈的责任心、紧迫感促使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为学好英语,秦文贵自费订阅了《中国日报》、《北京周报》(英文版)等报刊,长年坚持用英语记工作日记。劳累了一天后,别人已酣然入睡,他还就着昏暗的灯光学习。扎实的英语底子,为他日后查资料、搞科研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钻井队,他还不断地琢磨、研究各种设备,练就了一套千里眼、顺风耳的本领:看板房的灯光明暗,就知道井上启动了什么电机设备;听钻机的异常声音,就可判断出井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毕业后第五年,他入了党;第八年,他当上了钻井队队长兼工程师。
在油沙山一口井的施工中,为了防止把井打斜,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提出采用刚性满眼钻井技术和钟摆钻井组合工艺。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实践证明,不仅井身质量合格,而且钻井速度提高了20%,节约成本20多万元。
这一成功,使秦文贵进一步认识到,油田的开发需要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科学技术的助力。作为一名年轻的科技人员,他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5年,秦文贵在处理一口井的技术套管事故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简化套管程序呢?这一技术一旦成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他一头扎进研究中,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用去的草稿纸摞起来有1米多高。睡眠被压到了三四个小时,方便面成了他的一日三餐。两个月后,可行性报告通过了。秦文贵被任命为实验领导小组组长。
2月17日,实验井正式开钻。从这一天起,秦文贵就没日没夜地守在井旁。初春的柴达木仍是寒风凛凛,秦文贵却大汗淋淋。沾满油泥的双手冻裂了,结成血痂的双唇又冒出殷殷鲜血。实验终于成功,整个井场欢腾了。此时,秦文贵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唯有热泪潸然而下。此项技术在类似地质条件油井的不断推广,给油田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1998年3月,秦文贵担任了钻井处处长,成了油田钻井试验工作主管部门的领导。上任伊始,他就确定了新的工作思路——“增加技术含量,提高钻井效益,降低钻井成本,增强作战能力”。为此,他常常与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学钻井的,就注定要以荒山戈壁为家。”
青海油田钻井总进尺增加了2万多米,钻井生产时效提高了8%,钻井综合成本大幅度下降。这其中包含着秦文贵等技术人员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秦文贵随着不同的井队南迁北移,风餐露宿,走遍了方圆上千千米的荒漠戈壁,他组织研究和推广、运用了十多项新技术、新方法,为油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悠悠二十几载,秦文贵把自己融入戈壁荒漠,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成长、成才的道路,先后获得青海油田“新长征突击手”、“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以及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秦文贵也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
◎故事感悟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秦文贵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扎根油田,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由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油田的科技骨干,为油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执著和坚忍的精神形象堪称当代的楷模。
◎史海撷英
大庆精神
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诞辰10周年前夕,东北松嫩平原传来令全国人民振奋的好消息: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大庆油田”因此得名。
大庆石油会战,是一场在困难时期、困难地点、困难条件下的艰难会战。
会战之初,正值国家自然灾害时期。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四两保三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野菜吃光了,全油田近5000名职工因为饥饿得了浮肿病,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铁人”王进喜和会战职工们咬紧牙关坚持着,无论多么困难也不向国家喊苦。王进喜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油田创业初期,钻井工人的家属们顶起了“半边天”。她们开荒、修鞋、补衣,在艰难条件下尽可能为油田做好后勤补给工作。
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它与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岗位责任制、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基本经验和作风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庆精神的精髓。
◎文苑拾萃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东西长850千米,南北宽30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海拔约2600至31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高原型盆地。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是封闭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属干旱大陆性气候,气温特低,利于地下冻土层的发育。夏日消融,高原雪山来水,洪流泛滥,沼泽面积广。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水系稀疏,河流短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植被稀疏,以超旱生及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适于骆驼放牧。
钢铁战士——麦贤得
◎意志就是力量。——格言
麦贤得(1945— ),广东省饶平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入伍。广州海军基地副司令员、大校,曾被战友们誉为“钢铁战士”,并荣获“战斗英雄”称号。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麦贤得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总是敢闯敢干,并且勇于承担重任。在学校读书期间,他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入伍前两年还连续被评为“五好”民兵。
1964年3月,麦贤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任海军某艇机电兵。为了改变自己文化底子薄的现状,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他不知放弃了多少午睡、休假的时间,经常一个人躲在山顶上,拼命地记呀、背呀,勤奋钻研电机专业知识,对生疏的术语、复杂的原理、无尽的数据一个个地细细琢磨,逐一弄懂。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同样严格。老战士训练时,他就在旁边用心看、用心记,跟着学。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请老战士出题考验自己。就这样,凭借着一股火热的学习劲头,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1964年8月,麦贤得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5年8月6日凌晨,担任护渔任务的麦贤得所在的“海上英雄”艇照例和兄弟舰艇一起警惕地巡逻时发现,台湾“剑门号”和“章江号”舰艇突然闯进了东山岛附近的渔场。水兵们顿时怒火滔天,随着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炮艇昂首破浪向前冲去。“八六海战”正式打响。战斗中,611艇后左主机意外停车,当时担任轮机兵的麦贤得立即跑过去帮助启动机器,不料一块弹片打进了他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顿时失去知觉,跌倒在机舱里。
当苏醒过来时,麦贤得已经发不出一点声音了,可他顾不上害怕,焦急地推开帮他包扎伤口的副指导员,又站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一刻不停地检查着机器。额上的鲜血和漫溢而出的脑浆粘住了眼角和睫毛,影响了他的视线,但他却凭着练就的过硬技术,顽强地坚守在战斗岗位上。他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穿来绕去,摸索着检查每一台机器、每一根管路、每一个阀门、每一颗螺丝钉。由于失血过多,他的动作逐渐有些迟钝,但在这样恶劣的外部条件和身体条件下,他竟然在几台机器、几十条管路里,检查出一个只有手指头大的被震松了的螺丝,并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用扳手把螺丝拧紧,使机器得以重新正常运转。就这样,麦贤得忍受剧痛坚持战斗了3个小时,直至歼灭美制蒋舰“章江号”和“剑门号”,战斗胜利结束为止。麦贤得因此成为这场海战中最具光彩的一位英雄,被战友们誉为“钢铁战士”。
战斗结束后,麦贤得被送入广州军区总医院治疗。周恩来亲自下令组织全国著名的脑外科专家为他会诊,并指示一定要把麦贤得的伤治好。由于弹片严重伤害了麦贤得的脑神经,他的右手一直处于麻痹状态,有时还会出现癫痫。为了使右手能摆脱完全麻痹的状态,他艰难地进行锻炼,强迫自己在顺着横杆一格一格地往上爬时用右手使劲,即使累得汗珠滚滚,仍咬牙坚持。经过不懈努力,没用多长时间,他就出院了。
麦贤得的英雄事迹被写成长篇通讯《钢铁战士麦贤得》后,分别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等报刊上发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多次亲切接见了他。1966年,麦贤得荣立一等功,并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虽然麦贤得得以康复出院,但头部的重伤仍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智力大大减退,语言也有了障碍。四次脑手术使他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记忆,但他仍然勉励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一边治疗,一边工作,还经常不辞辛苦地应邀到部队讲战斗经历,作革命优良传统教育。
1971年,麦贤得与妇联干部李玉枝喜结良缘。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渐渐抚平了麦贤得身体上的伤痛。相夫教子,李玉枝做得很出色。麦贤得的一子一女长大后都同父亲一样参了军。儿子在海军后勤学院毕业,如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舰艇大队中任职,在1996年的湛江抗洪救灾中还荣立了三等功。女儿毕业于海军医学专科学校,现于海军某医院工作。
1988年,麦贤得当选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成员。1989年9月28日,麦贤得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于麦贤得需要一直服用药物,近十几年来,有许多制药厂家先后找到他,都想要他为自己厂家的药品做广告,除了有一大笔可观的报酬外,还会为麦贤得终生免费供药。如此丰厚的条件却都被麦贤得拒绝了,他说:“药丸在我身上的疗效固然不错,但不一定在别人身上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因我是战斗致伤,病例特殊,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癫痫都是由病理及生理因素导致的,所以我不能为你们做宣传。”他还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我的名字和形象就是荣誉和影响,我个人无权随意使用。如果拿着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去换取金钱,就等于叛变和堕落。”
虽然麦贤得的职位一直在变,地位在升高,可是他自己的生活习惯仍然是艰苦朴素的。然而在扶贫济困上,他却格外大方。部队组织为灾区人民捐款,他每次都要捐上两三百元,有人忘了告诉他,他还会因此而生气。2007年,麦贤得以大校军衔从广州海军基地副司令员的职位上光荣退休。尽管他本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是40多年来,“钢铁战士”麦贤得的故事却在华夏大地上一直没有“退休”,仍被广为传颂,甚至被写进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故事感悟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的麦贤得,在荣誉面前却表现得很淡泊,不愧是“钢铁战士”!麦贤得靠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他的光辉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影响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史海撷英
八六海战
1965年8月5日17时45分,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接到通报:国民党海军两艘猎潜舰由台湾左营港出航。
8月5日21时至24时,人民解放军参战各编队舰艇分别起航,驶往预定歼敌海区。6日1时42分,国民党军海军“剑门”、“章江”两舰凭借其火炮射程远,先向我护卫艇开炮。人民解放军海军突击编队连续两次突击和抵近射击,压制了敌舰炮火,将两敌舰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