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坚:坚韧顽强
9439900000017

第17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3)

孟辉除练就一手好书法外,还是那么喜爱体育活动。虽然失去了左腿和右臂,但他仍坚持体育锻炼,他坚信“唯有创造才是欢乐”。为了报效自己的祖国和人民,1993年,他第一次千里单骑进北京申办奥运会,开始了他天涯独行的旅程。有了这一次的旅行经验,孟辉一发不可收拾,于1996年5月又告别亲人,离开营口,骑自行车经大连、山东、北京,然后从北京途经河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于1997年6月底到达深圳,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他的这番超越极限的壮举,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核查,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单腿独臂骑自行车行程最远的人。

1999年初,孟辉听说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又第四次万里单骑,于5月1日赶去参加开幕式,并先后到了大理、丽江等地。孟辉被丽江古城的民风古韵和玉龙雪山的风光所倾倒,他计划在古城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继续练习书法和写作,写下这里的山水人情。他受到纳西人的热情接待,并给他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帮助。

◎故事感悟

人残志不短,孟辉用他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只要有志气,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精彩的世界。

◎史海撷英

中国参加的残奥会

中国从1984年6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七届残奥会,之后参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残奥会。北京残奥会已于2008年9月6日至9月17日举行。除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外,其余项目均在北京举行。中国队获得89枚金牌,居首位。

◎文苑拾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传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徐本禹岩洞支教

◎到需要帮助的地方去!——徐本禹

徐本禹(生卒年不详),山东聊城人。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考取本校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去贵州贫困山区支教,2005年回校就读。徐本禹多次获得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2004年被贵州省毕节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三好学生标兵”,2007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荣获中国第十八届“十大杰出青年”,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改革开放30年山东十大青年楷模”。

1999年,徐本禹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那年秋冬之交,天气很冷,他还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训服。一位同学的母亲送给了他两件衣服。第一次远离亲人,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在外地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让徐本禹永远不能忘怀。

2003年,徐本禹以高分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岩洞小学支教。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电话那头,听到这个消息的父亲哭了,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2001年,他读大三的时候,很偶然读到了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第一次知道了贵州的狗吊岩。

读完这篇文章,徐本禹开始在学校为岩洞小学募捐,他号召大家和他一起利用暑假时间到贵州支教,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山洞里的孩子,“给孩子们带去一些希望”。

在学校和同学们的支持下,2002年暑假,徐本禹带着募捐来的三大箱子衣服、一口袋书和500元钱,第一次和几个同学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

徐本禹第二次来到狗吊岩村,与他同来的还有7名志愿者。后来由于水土不服等种种原因,志愿者一个又一个离开了。8月1日这天,最后一个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汉的长途车,车窗内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同他无语对视。“如果感觉真的坚持不下去,就回学校吧,要不,你在这里自己开伙做饭也行,你这样也坚持不下去的。”同学的一番话让他对自己有些担心。

徐本禹住的小房间里很少见到阳光,这个小空间是他学习、备课、生活的地方,一张比较大的桌子上摆满了书籍,地上摆放着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狭小。原来不吃辣椒的徐本禹到了这里之后,每天都要吃辣椒,而且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苍蝇在里面。“当地情况就是这样,刚开始很恶心。我对自己说,就当没看见罢了。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只有吃饱了,身体才能有保障,才能在这里支教下去。”

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8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一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任何东西。学生写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多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问全班40名学生中有多少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结果只有4个人知道;全班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焦裕禄;只有一个学生听说过孔繁森,我心中有一种钻心的痛,我不知道对这些孩子应该从什么地方教起。”

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并作了一场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激昂的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依然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故事感悟

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徐本禹这样做了。这时他已经考上了硕士生,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他把知识和温暖带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他让阳光洒进了山洞里。

◎史海撷英

徐本禹非洲支教

徐本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毅然决定去非洲津巴布韦支教。在他的行李箱里,除了简单的衣物外,更多的是书本和学习用品,当然也有大量胃药,胃病是在贵州支教时落下的。

临行前,他到导师家道别。他对导师说:“读研阶段,一直忙于公益事业,所以今天向老师道歉。”

老师鼓励他说:“无论是做公益事业还是做学问,目的都是推动社会进步。”

徐本禹打算在津巴布韦除推广汉语之外,还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在当地搞系列调研。

是金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的,相信徐本禹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文苑拾萃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比喻能够传授知识的老师多得很,能够育人的老师就不多了。

此典出自晋代袁宏《汉纪·郭泰传》:“经师易获,人师难得。”

东汉末年,有个大学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质都十分高尚。一天,他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正在给他打扫书房,那童子长得眉清目秀,而且举止有礼。于是他就问那个童子说:“你叫什么名字?几时来的?”那童子彬彬有礼地答道:“我叫魏昭,是这两天才由府上总管收下来的仆人,分派我给您做清洁工。”郭泰问:“你认识字、读过书吗?”魏昭说:“读了一点。”于是郭泰拿起一本较容易的书考问他,觉得这孩子不但聪明,而且很有学问。郭泰说:“你有这么好的素质,应该继续学习啊,来这里做仆人岂不是浪费青春吗?”魏昭说:“我是专门投到你府上来的,因为我听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所以想到你身边来,学习怎样做人啊!”郭泰听了,深深地被这孩子积极进取的行为感动,于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学生,尽心竭力地教育培养他。魏昭后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

“经师”:教书的教师;“人师”:育人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