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率领台湾人民开展反抗日本占领台湾的斗争。因力量悬殊,被迫南撤。后因国事操劳过度、忧国忧台,在广东病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咏怀台湾的一首七绝。诗中饱含着强烈的悲愤之情,揭露了清廷当权者割让台湾的卖国行径,抒发了对故土眷念的浓浓情思。
1894年底,清军在朝鲜、辽东接连败北,丘逢甲忧心忡忡,暗想,台湾久为日本垂涎,屡受侵扰,这回更难避战祸。于是,他向台湾巡抚唐景崧请命,愿率岛民守卫疆土。唐景崧应允并授予他招募兵士之权。
丘逢甲为此奔走于台岛。他向岛民们呼吁:“台湾孤悬海外,去朝廷太远,一旦发生不测,远水难救近火。我们只能自己组织起来,保卫家乡。不然的话,祖宗庐墓之地将沦落于敌人之手,我们也就无家可归了。”他还变卖家财以充军饷,并要求自家成年的兄弟子侄率先参军。他的行为使岛民深受感动,踊跃投奔,很快组成了人数甚众的义军。他被推为统领,著名的抗日保台英雄徐骧、吴汤兴等都是他的部将。
1895年3月,李鸿章一行赴马关向日本侵略者乞和。丘逢甲闻讯,即向唐景崧表示:“如当国者真有舍弃台湾之意,我愿举所有义军共保危疆。”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来,丘逢甲异常愤慨,屡次驰电朝廷表示抗争,甚至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力争保卫台湾。他痛哭流涕,叮嘱部属:“朝廷割弃了台湾,那是卖国!我们可不能把世代生存之地拱手让给敌人。”
1895年5月,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在日舰上与日将桦山资纪偷偷办理了交割台湾的手续。丘逢甲知道消息后,立即向全岛发出倡议,筹建民主国,领导大家自主抗敌。全台爱国绅民均表赞同,推他起草有关章程、文告和临时宪法。
5月25日,台湾民主国宣告成立,设议院为立法机关,定蓝地黄虎国旗,年号为“永清”。这一天,长方形蓝旗迎风飘展,上绣昂首翘尾黄虎。唐景崧在绅民的簇拥下,朝北叩头,受台湾民主国总统之任。他随即电告朝廷准备留台抗敌。
然而,唐景崧这一切都是在丘逢甲等一些爱国志士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进行的,他的抗战之心并不坚定,对台岛的布防更是不管不问。5月29日,守军与日寇交战后,一触即溃。唐景崧恐惧至极,于6月5日逃回厦门。
唐景崧内渡后,台北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散兵游勇为劫夺库银厮杀不已。丘逢甲闻讯,急调义军赶来稳定局势。行军途中,传来台北沦于敌手的消息,只得率义军驻防台中门户新竹县,与徐骧、吴汤兴等合力抗战。由于义军枪械不济,粮草断绝,在新竹血战一月余,被迫南撤。
丘逢甲在新竹受挫后,汇集残部,联络当地民众,准备扼山死守。部将谢道隆对他说:“死是容易的,但要想强国复土,不如内渡,以图他日雪耻。”丘逢甲只有无语颔首,率全家哭别故乡,内渡到了广东。
丘逢甲回到祖籍广东蕉岭淡定山村,心事浩茫,却没有消沉,时刻都在焦虑着国土破碎、家乡沦亡的惨痛现实,眷恋着台湾的山山水水和骨肉同胞,坚持着收复失地的顽强信念。他以笔为武器,字字血泪,写下了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动人诗篇。从1895年到1911年的17年间,他先后写了两千多首诗。后来选取其中的1700余首,结集《岭云海日楼诗钞》。这些诗歌,寄托着丘逢甲誓报国仇、统一祖国的壮志,也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期中华民族的苦难。
丘逢甲朝夕怀念挣扎在日寇铁蹄下的台湾父老兄弟。在《天涯》中,他洒泪悲歌: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为了不忘“大九州成大一统”的爱国志愿,丘逢甲将儿子丘琮改名为丘念台,将自己的房舍取名“念台精舍”,还在诗中写道:
亲友如相问,吾序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异地原非策,呼天倘见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表达了自己光复台湾的雄心及台湾宝岛一定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坚强信念。
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之后,沙皇俄国又出兵入侵中国,霸占旅顺、大连,肆无忌惮地掠夺了我国东北、新疆的大片领土。放眼北望,尽是沙俄血淋淋的侵略暴行和受苦受难的同胞。1897年,丘逢甲在《岁暮杂感》中写道:
一曲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民愁竞选黄天说,岁熟如逢赤地荒。
七贵王侯金穴富,白山黑水铁车忙。
老生苦记文忠话,多恐中原见鹫章。
诗中首联句自言老生于风尘戎马之中,不能施展抱负。三四句写民情鼎沸,到处是统治者和侵略者造成的人祸,致使大熟之年老百姓仍生活无着。第五句暗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权贵在国难当头还醉生梦死,拼命地搜刮百姓。后三句是说沙俄正忙于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扩大势力,使人们不禁想起了四十多年前林则徐所说的话:“终为中国之患者,其俄罗斯乎”的警语,无比担忧祖国的命运。
帝国主义的频繁侵略,使诗人发出了痛苦的感叹:“九州天地不胡尘,难觅名山老此身”,“东南已无干净土,半壁江山半腥血。”他殷切希望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御外敌。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终于凝聚成雷鸣般的呐喊:
渡江誓报祖国仇,中原不使群胡留。
山河破碎,民族危难,百姓遭殃。
丘逢甲认为,重整河山须振奋民气,启迪民智。因此,在他的后半生中,先后在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担任主讲。在教学中,他深深感到,造就栋梁之材,必须创建新式学堂。
1900年,丘逢甲专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向爱国华侨募集资金,在汕头兴办了“岭东同文学堂”,开设化学、经学、史学、算学等课程,并聘请外国学者来兼课,向学生传播新思潮和西方文明,引导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此外,他还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及东山、员山的创兆学堂,并委派学生去福建等地开办新学。一时桃李芬芳,名满天下。
1906年起,丘逢甲相继担任了两广学务处视学、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广东教育总会会长等职,被推崇为当时广东最有名望的教育家之一。
1911年,武昌首义,各地响应,广东也宣布独立。丘逢甲被推为广东省代表,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并被举为参议院第一名台湾籍参议员,参加了孙中山所主持的民国肇基的盛典,发出了“江山一统都新定”、“中华民族此重兴”的欢呼。
由于操劳国事过度,丘逢甲在南京出席会议期间肺病复发,口吐鲜血,只得中途退席,仓促返回广东。1912年2月25日,49岁的丘逢甲病情恶化,在广东原籍镇平山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家人将他南向而葬,以示不忘台湾之心。
◎故事感悟
这些诗句,不光饱含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更如同一把犀利的武器。丘逢甲不仅是文坛上的优秀诗人,更是战场上的铁血男儿,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反抗外敌侵略贡献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所应贡献的一切!他的爱国精神,深为当时人们所称道。直到今天,他也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所崇敬和景仰。
◎史海撷英
台湾光复
1895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因此,《马关条约》属于废止之列,日本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统治,从是日起即失去凭借。1943年11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战后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定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决定由陈仪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主持接受当地日军第十方面军十六万九千人的投降。10月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在台北成立,处理日军集中及受降各事。17日及22日,中国陆军第七十军、第六十二军分别在基隆港和高雄港登陆。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投降书,然后陈仪发布广播演说,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日本占领中国台湾省五十年的历史到此结束。
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台湾的对日本的受降典礼。翌年8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命令,明订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简称“光复节”,以为纪念。“台湾光复”一词,自此就被各界大量运用。其词亦有另一说法,表示是缘由自1946年8月由台湾士绅筹组的台湾光复致敬团。
◎文苑拾萃
丘逢甲诗二首
离台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山河意黯然。
山村即目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