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忠:忠于祖国
9439500000004

第4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这一仗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灭之。次年2月和4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

◎文苑拾萃

卜式养羊

卜式年幼时即以种田养畜为生,对养羊颇感兴趣。长大后,他以养羊发家。

卜式养羊致富后不忘报效国家,多次为国捐款。汉武帝颇为感动,欲封其官职。卜式不想做官,皇上道:“我上林苑中也有羊,想让你为我养它们。”于是卜式做了中郎,穿着布衣戴着草帽踏着草鞋去养羊。一年后,他养的羊又肥又多。皇上经过他养羊的所在地,很欣慰地夸奖他。卜式便说道:“不只是养羊,治理国家也是这样的道理。”皇上很惊异他能有这样的言论,就想试试让他去治理人民。但是卜式没有答应。

一份有回天之力的文书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梁储(1453—1527年),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石肯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入参机务,一度出任台阁首辅(丞相)。

明武宗时期,陕西的藩王要求把农民的良田划为庄田,以扩充自己的土地。明武宗所信赖的钱宁、江彬和宦官张忠之流受贿,所以希望武宗批准。朝中大臣纷纷上奏反对,因为明太祖有明确禁令,土地不许划归藩王。但武宗不听,称:“我以仁爱亲族出发,准备给予他们,你们不要离间我们亲族关系。”大臣们不敢再反对了,大学士杨廷和、蒋冕都称病不出。梁储对此很不满意,他说:“如果朝臣都称病不出,对国事会有什么影响?”

而当时武宗正在震怒,让太监督促大臣起草批准的文书,如果再提出反对肯定不行。梁储便想了个办法,他也草拟了一份文书上给武宗,其中写道:“当年太祖高皇帝制定了条令,规定藩王不能再增加土地。因为土地扩大了,就必然要增加士兵、马匹。如果有坏人引导他们从事不轨行为,必然危害朝廷。现在藩王们请求很恳切,我念仁爱亲族,准备给地于你们。你们得了地,要更谨慎地遵守王侯的法度,不得收聚奸邪的人,不得再多养士兵、马匹,不得听从强人的引诱从事不轨行为,危害朝廷。你们要特别谨慎,不能忽略啊!”

明武宗看了梁储起草的这份文书,有些震动。他说:“这事是值得忧虑的,还是不给他们土地吧!”这样,藩王要地的请求终于作罢。人们都很称赞梁储,说他起草一份文书,竟有回天之力。

◎故事感悟

梁储上书的不仅是一份文书和文书上的对策,这上面写满的应是忠君为国!从他身上散射出的,是他兢兢业业、忧国忧民的精神光芒!

◎史海撷英

梁储力劝正德帝减奢靡之风

明朝皇室奢靡之风越演越烈,百姓不堪赋税重压之苦。正德帝不体恤民之苦,恣意挥霍。他嫌原有宫室不足供其享乐,便降旨重修乾清宫、坤宁宫,大兴土木。后又建造太素殿、天鹅房、船坞,加紧搜刮民脂。梁储恳切规谏,上《请停工疏》“分投前去各处采取大木,烧造砖瓦,但时值民穷财尽之时,猝难办集,非惟工部以为忧,臣等皆切忧之,恨无方,略以佐经费,今大工,若将前项不急之工一并整理,则合用钱粮将何取给。取之官,则官无蓄积,取之民则民已经困敝。”劝正德皇帝节民力、固国本,但正德皇帝却当做耳边风,未被采纳。

◎文苑拾萃

《郁洲遗稿》

梁储的著作有《郁洲遗稿》,是其子次挹所编。初名《郁洲集》,由香山黄佐代为作序。后其孙梁孜官中书舍人,又从内阁中收录梁储的奏疏,补入郁洲集中,共为十卷,易名为《郁洲遗稿》。

《郁洲遗稿》中收录了梁储的诗文,但数量不多,且太过于直白,修饰炼句并不精深,缺乏意境。《郁洲遗稿》的精华是书中所收录的奏疏处可见梁储的拳拳之心,对朝廷忠诚,对天下心怀悲悯。奏疏也反映了梁储经世治国的才能,例如武宗自封为镇国公,梁储上疏力阻,入情入理;武宗轻许给秦王关中农田为庄田,梁储则在草敕时危言以动听,制止了变农田为庄田的荒唐行为;武宗四处游玩,梁储则力请回銮疏至八九上。足见其爱国的热忱。

烛之武退秦师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穆公和晋文公要联合起来攻打郑国。他们的理由是因为郑国国君曾经对晋文公没有礼貌,并且违背了晋郑友好关系,却又和楚国亲近。

当时,秦、晋大军团团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城里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恐慌。这时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现在国家很危险了,得想个解决办法呀!”

“唉!”郑文公叹了一口气说:“目前情况这样危急,谁能有好办法解救呢?”

佚之狐回答说:“现在只有烛之武才能说服秦国退兵。”

郑文公采用这个建议,立刻就把烛之武请进宫来,讲述了这件事。可是烛之武却婉言拒绝说:“我年纪大了,不中用啦。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更无用啦。”

郑文公听出烛之武话中有抱怨,就抱歉地说:“过去我没有重用你,这是我的过错。可是现在我们郑国十分危急,恳求你帮帮忙。如果郑国真的灭亡了,对你也不利呀!”

烛之武看到郑文公诚恳的态度,又想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就答应去见秦穆公。

秦、晋大军紧紧围困着郑国国都,烛之武趁着黑夜,叫人用绳索把他吊下城去。

烛之武到了秦国,见到了秦穆公,说道:“你们秦国和晋国联合起来攻打我们郑国,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国家要灭亡了,本来不该再打扰您了。可是郑国灭亡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们秦国在西方,我们郑国在东方,中间隔着个晋国。你们越过晋国来进攻郑国,而后把郑国土地收为己有,这是很难办到的呀!郑国灭亡后,好处实际上是晋国。晋国实力增强了,秦国的力量相对也就削弱了。”

秦穆公很耐心地听着。

烛之武继续说:“如果你能留着郑国作为您东行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者来往于此,万一需要什么,郑国就可供应什么。这对您百利无一害。”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这番话,仔细琢磨,觉得很有道理。

烛之武觉察到秦穆公有点动心,就接着说:“大王应该知道,晋国是个贪得无厌的国家,一向不讲信用。请您不要忘掉历史的教训,当时晋国发生内乱,晋惠公逃到贵国避难,您帮助他获得君位。晋惠公亲口答应将焦、瑕两城送给秦国,可是他们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把一切许诺都忘掉了。”

秦穆公听到这里,非常恼火。

烛之武紧追不放地说:“现在的晋国国君跟过去一样,贪得无厌,野心勃勃。如果他们获得了郑国东面的一部分土地后,就会设法扩大西面的疆界。”烛之武歇了一口气又说:“请大王还是看到这一点吧!”

秦王终于被烛之武说动了。

几天后,秦穆公将大军调回国内,只派两员大将留守,并订立了盟约。

晋文公失去了同盟军,也灰溜溜地撤走了军队。

◎故事感悟

一个能言善辩之士,抵得上几万大军,不战而屈敌为上策。烛之武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保全了自己的国家。抵抗外敌,有时不一定非靠武力解决,也要尝试运用自己的智谋,也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史海撷英

秦晋围郑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