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健:康体健身
94384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功夫 名扬天下(1)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谚语

王子平(1881—1973年),河北省沧州人,回族,武术家。王子平出身于武术世家。祖父以“杠子”闻名远近。父亲王福宏有“胳膊王”之称。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摔跤协会委员等职。他还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副主席。著有《拳术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势》等。他还参加了《中国武术》、《武术之家》、《大李、小李和老李》等十多部电影的拍摄。

1900年,在河北沧州一带,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疯狂镇压。王子平因“拳匪”之嫌,逃到山东济南府避难。济南是有名的“泉城”,到处泉流奔涌。王子平到济南后的第二年,有一天在柳园喝茶,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水推磨看热闹。那盘石磨在泉水溪流的推动下,像飞转的车轮,旋力很猛。王子平脱口而出:“我能叫它停止转动!”旁边的人认为他是吹牛。王子平热血沸腾,只见他拨开众人,上前两步,把腿一叉,来了个骑马式,然后身子一拧,一把就拉住了飞旋的水磨。在场的人异口同声:“好厉害!”从此,“千斤神力王”的绰号就叫开了。

“千斤神力王”可非一日之功。王子平在七八岁时,就开动脑筋,用挖沟挖坑的办法来练习跳远和窜跃。随着沟越挖越宽,坑越挖越深,他的跳跃本领也越来越高强。到十四五岁时,他就能前跃一丈,后纵八尺了。王子平练功如痴如迷,拿大顶、站梅花桩、举石锁、打沙袋,什么都练。他每天起得很早,有时三更便起床,顶着满天星斗,全神贯注地练功,一直练到旭日东升。这就是古人说的“北斗功”和“露水功”。

盛夏,他全身装束,在烈日炎炎下练功;冰天雪地的寒冬,他却脱去外衣,赤着上身打拳。通过刻苦的练习,使王子平的功夫取得长足进步。1923年,画家齐白石亲笔书赠“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的对联,称赞他纯熟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

1920年,有个叫康斯顿的外国人在上海摆擂台。王子平应上海武术界的邀请去打擂。到上海后,有些人见他个头不高,貌不惊人,担心他打不过康斯顿,便叫他先露一手。在孟渊旅馆的高楼栏杆上,他先拿了一个顶倒立,随后翻了下来。之后,又随手把一个测验臂力的拉力器拉坏了。康斯顿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擂台赛开始的前两天便逃走了。

1921年,又有一个叫沙利文的美国人组团来到上海摆擂台。主要成员有英国的乔治(体重295磅)、德国的彼得(体重305磅),还有美国的丁柯尔。他们自恃阵营强大,目中无人,在报上公然倡言:“凡能打上他们一拳的赏500元;如把他们打倒在地,赏1000元。”这一来激起了当时许多中国人的愤慨。上海武术界便推举王子平去打这个擂台,王子平慨然允诺。

比赛的前一天,外国经理假惺惺地提出,为了表示双方友好,先请比试者在场上向观众讲话。王子平先上讲台,正要讲话,这时身后忽然窜出一个彪形大汉,冲着王子平就是一拳。练武术的讲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王子平知道这家伙居心叵测,一侧身就把来拳避开了。那家伙见一拳没打着,回手又是一拳。这下可把王子平惹恼了,他避开来拳,顺势飞起一脚,把那家伙踢翻在地,随后又反击一拳,打得那家伙连滚带爬。“万国竞武场”的“友好”就这样被拳脚代替了。

当天晚上,“万国竞武场”送来一张纸条,声言合约无效,取消第二天的比赛,并说那个打手不是他们的人。王子平岂肯干休,托人带口信给沙利文,“你们不赛,我一定要赛。来一个打一个,不见输赢不罢休!”那帮家伙见势不妙,马上溜之大吉。“万国竞武场”就此草草收场。王子平的凛然正气和非凡身手,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王子平在近代和现代世界武坛上蜚声中外,威名远扬,为中华民族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王子平应邀参加了国宴。

◎故事感悟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功用不单在于强身健体,也在于保家卫国,抵抗外辱。王子平身为中华儿女,充分将这种武术精神发扬光大,在为祖国争光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强健体格。

◎史海撷英

“泉城”的由来

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该地区居民已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器,由此构成了中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既有新石器时期的龙山黑陶文化遗址,又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既有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又有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2600年前,齐国在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这是一座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

◎文苑拾萃

《祛病延年二十势》

《祛病延年二十势》(以下简称“二十势”)出版于1958年,是已故著名武术家王子平继承了古代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和少林内功等保健体操,并吸取了太极拳与气功疗法的优点。“二十势”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练功疗法,20多年来有数十万人练过这套保健功法。实践经验表明,它是健身、防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很适合中老年人锻炼。近年来在日本、美国等地也得到推广。

霍元甲习武健身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谚语

霍元甲(1868—1910年),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霍元甲出身武术世家,祖传的武艺叫做“迷踪艺”,也叫“秘踪拳”,在北方享有盛名。霍元甲除精于家传的迷踪艺外,还益以内功,旁参各派,深得技击之精髓。传说他“体软如绵,骨坚似铁”。

可是,霍元甲在小时候身体却十分瘦弱,常受到其他小孩子欺负,他父亲霍恩第担心霍元甲日后武事不济,认为他不是一个可造之材,干脆不让他学武,免得日后败坏了霍家迷踪艺的名声。谁知霍元甲却是个有志气的孩子,每当父亲教霍元甲的几个兄长武艺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认真观摩,潜心揣度,细心领会,然后再独自躲在家中的枣园里发奋苦练。

他从12岁到24岁,整整12年,终于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起先他还不很出名,直到有一次他一举击败几名气势凌人、上门比武的好手,这才崭露头角。父亲见他武艺长进很快,心里非常高兴,从此便悉心传授,霍元甲遂得家传七代绝技“迷踪艺”。霍元甲得到父亲的系统指导,再加上刻苦习练武功,他的武技发展更快了。

一天,霍元甲前往天津曲店街经营怀庆药栈,当地人为了试试他的力气,半夜里费了很大劲把两个数百斤重的压路石滚堵在药栈门口,看霍元甲怎么办。第二天清晨,霍元甲看到后,伸出腿来一腿一个,毫不费劲地把两个石滚踢出很远。霍元甲也从此名声大振。

霍元甲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列民族战争的失败,国家与人民倍受列强凌辱的时代。霍元甲身怀绝技,待人非常谦恭,但是对于外国人藐视中国民众的言行却丝毫不能容忍。当时有个俄国力士去天津卖艺,能够扭断铁链,在广告中自称为“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讥讽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气焰十分嚣张。霍元甲得知后怒不可遏,立即前往演技场,愿以“东亚病夫”的身份与这个“世界大力士”一决高低。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因慑于霍元甲的威名,不敢与他较量,第二天就收起“天下第一”的招牌,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这件事轰动了天津城,当时各报均有记载,国人无不感到振奋。

1909年,霍元甲应友人之召前往上海,去会一会另一西方大力士奥比音。那时候,上海正是“冒险家的乐园”,帝国主义分子在这块土地上作威作福,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奥比音在上海南京路张氏味莼园献技,吹牛比俄国力士还要强大。可是,当奥比音与霍元甲会面时,却一下子被霍元甲的威武气概慑服了,在定立比赛规则时竟提出不准用拳击,不准用指戮,不准用足勾等荒谬条件,使人一眼就看出“大力士”已经气馁。果然,条件刚定好,没有等到正式比赛,不可一世的奥比音竞悄悄地卷起铺盖前往南洋献丑去了。

霍元甲有了这一番经历,目睹中国人倍受外国人轻视的情景,痛切地感到,仅有他一个人强没有用,要人人都健壮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提出打破武术界守秘的陋习,把家传的迷踪艺公之于世。就在这一年的夏季,霍元甲在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助下,在上海闸北王家宅创立了“精武体操学校”,以教授武术为主要活动。在此基础上,1910年发展为“精武体育会”,简称“精武会”,霍元甲任技术主任。

可恨的是,精武会创立伊始,霍元甲就遭到了外人的暗算。当时日本有个著名的摔跤队,风闻霍元甲的名声,特地推选出十几名好手,专程来上海找霍元甲比武。双方找好公证人后,比赛正式开始。日本驻沪领事也到场。好几名队员都败在霍元甲的弟子刘振声的手下。日本人恼羞成怒,竟一拥而上围攻霍元甲。可他们哪里是霍元甲的对手呢!只几个回合,日本人纷纷倒地,多有肤裂骨折者。由于赛前订好条约,公证人持之以理,日本人才含恨退场。

霍元甲当时正患咳症,在宴会间,日本浪人介绍了一个名叫秋野的医生为他治病。霍元甲生平以正直待人,对此毫不置疑。谁知霍元甲服药后病情突然恶化,再也无法挽救。后经化验证实,霍元甲所服的是一种剧毒的烂肺药,那几个日本浪人也立即销声匿迹起来了。一代英杰霍元甲,就这样含恨离开了人世。但是霍元甲习武健身强国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传扬光大。

◎故事感悟

霍元甲是堪称为一代宗师,为使国家强大,不受外敌侵略,他创建精武大会。他习武健身强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史海撷英

精武体育会

精武体育会是中国群众性武术团体之一,1910年由霍元甲于上海创办,以教学武术为主要活动。1911年秋,该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武术表演,事后,各地纷纷要求派教师教授武术。不久,在浙江绍兴设立了分会,在上海也设立了三个分会。从1918年起,又先后在武汉、广州、佛山、汕头、厦门等城市设立了分会。1920年以后,又分别在东南亚各地设立分会,如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三宝垄、泗水、西贡、马六甲等华侨聚居的地方。在吉隆坡还成立了女子精武体育会,由国内派教师前往教授武术,并在当地华侨子弟学校担任武术教学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该会活动时断时续,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