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9436000000013

第13章 崇尚理想 大同平等(11)

◎史海撷英

康有为上书光绪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

前一部书他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

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文苑拾萃

出都留别诸公之一

(清)康有为

沧海惊波百怪横,唐衢痛哭万人惊。

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

岂有汉庭思贾谊,拚教江夏杀祢衡。

陆沉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追求平等的女科学家王贞仪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唐·吕岩

王贞仪(1768—1797年),字德卿,自号江宁女史,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出生于上元(今江苏省南京)一个医生之家。原籍安徽天长。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宣化太守王者辅孙女,诸生詹枚妻。十六七岁曾随父宦历楚粤,出塞省视。从蒙古人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通医理,其诗质朴无华,情感真挚。

王贞仪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女算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和诗人。可惜她英年早逝,像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仅活了短促的29个春秋,便于嘉庆二年(1797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王贞仪的成长与她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她的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著述甚丰。特别是她家藏书丰富,据说有75橱,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有很大影响。王贞仪的父亲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意,但他精通医学,以行医为业,在他的影响下,王贞仪也精通医学。但是,对王贞仪的成长,特别是对王贞仪在科学研究方面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祖父。王贞仪在《敬书先大父惺斋公读书记事后》一文中说:“贞仪幼侍大父惺斋公,公细训以诸算法。即长,学历算,复读家藏诸历算善本十余种,潜心稽究十余年。”

11岁时,王贞仪随祖母去吉林为祖父奔丧,在吉林生活了四年。这使她又阅读了祖父丰富的藏书,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在17、18世纪时,我国形成了以梅文鼎(1633—1721年)、梅珏成(1681—1763年)为中坚骨干的安徽学派,祖籍安徽的王贞仪是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她在数学研究中,注意吸取包括梅文鼎在内的中西算法之长,改进概括,化繁为简,灵活运用,不受旧思想的束缚。她在《勾股三角解》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忽视。夫益知理求是,何择乎中西?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她对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长年夜观天象,日算星辰,日积月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第一个天文数据资料。她对西洋传入的天文学是一分为二的,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行,即有所不行;有所是,即有所不是。”她积极宣传阐述哥白尼的“日心说”,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王贞仪的著述计有56卷之多。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论著有:《历算简存》5卷,《筹算易知》,《重订筹算证讹》和《西洋筹算增删》等;天文学方面有:《星象图解》2卷,《象数窥余》4卷,《岁轮定于地心论》等;诗词文学方面的有:《德风亭初集》14卷,《德风亭二集》6卷,《文选诗赋叁评》10卷,《女蒙拾诵》、《沉疴呓语》各一卷等。她的全部著作最精华的部分,都收在《德风亭集》之中。

关于《德风亭集》,还应该特别提到宣城秀才詹枚,他是王贞仪的(王贞仪25岁时与詹枚相识)的好帮手。他与王贞仪共同读书,并协助整理书稿,还为王贞仪著作的出版四处奔走。这在封建社会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王贞仪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力,置之不理。有人说什么“历算非闺阁所宜”,甚至说她是“幼而无知”的“闺中狂士”,“抗行古文之女史”。她都一一攻辩反击。她在诗中道出了她的雄心壮志:“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不英雄!”

“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充分表现出一个刚强的女性那种要求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她曾为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学科学文化的机会而大声疾呼:“往往论学术,断不重。”“岂知均是人,务学同一理。”

我国历代学者对王贞仪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清代著名史学家钱大昕赞扬她为“班昭之后,一人而已”。南京藏书家朱诸曾为《德风亭集》写跋中说:“德卿于书,无所不窥,工诗古人辞,尤精天算,贯通中西。自古才女如谢道蕴、左芬之属能为诗矣,未闻其能也;曹大家续汉史矣,宋宣文传周官矣,未闻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谓彤管之杓魁青闺之收并乎?”用桐城学者肖穆在《女士德卿传》中赞扬王贞仪的话来概括,就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王贞仪确实是一位才华过人,兼通自然科学、诗文和医学的古代中国妇女的光辉典范,她雄辩地证实了中国女子的才智并不亚于男子,是当之无愧的清代巾帼科学家!

◎故事感悟

在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王贞仪却在重重枷锁下,争取学习的权利、科学研究的权利、著述的权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她敢于面对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力,为女子争自尊、自强、自爱、自立,争平等的精神,并以自己卓越超群的成就证明妇女应该和男人一样有平等的学习、科研和著述权利。

◎史海撷英

王贞仪的天文学成就

王贞仪的天文著作颇多,有《月食解》、《星象图解》、《象数窥余》、《地圆论》、《经星辨》、《历算简存》等等。在《月食解》中,她深刻地阐述了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科学道理;在《星象图解》和《象数窥余》中,科学而通俗地解释了星象变化,对风水占卜等封建迷信予以揭露;在《地圆论》中她指出,人类所在地球于天空之中,在宇宙间是没什么绝对上下左右之分的。

◎文苑拾萃

秦 淮

(清)王贞仪

秦淮胜地旧留名,赢得清溪太绝生。

两岸楼台才子留,四时风月美人评。

歌调玉管莺喉腻,灯结琼珠雀舫轻。

谁道飘零惜金粉,繁华犹是六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