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03

第3章 威武不能屈(1)

屈原含恨投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屈平(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虽然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和打击,楚怀王死后又因楚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他在年少时期博闻强记,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他又善于辞令,一度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曾担任“左徒”官职。对内,屈原主张选贤任能,厉行法治,富国强兵;对外,屈原主张联齐抗秦,独立自立,并两次出使齐国,促成齐楚联盟。

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使自己的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并进一步以楚国来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于是他全力以赴地在各处奔走游说,竭力辅佐楚王修明政治,以赶上前代贤明君主的足迹。但是,由于屈原的政治主张和变革措施触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因而遭到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对与打击。他们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而楚怀王又是个不明事理、不辨忠奸的昏庸之君,再加上秦国的挑拨离间,楚怀王很快就疏远了屈原,并罢免了屈原“左徒”的官职,进而又遭到了放逐。

小人的卑劣行径和楚王的昏庸无度使屈原极度愤慨,但楚国的前景和人民的命运更使他忧心忡忡。屈原被逐之后,楚怀王完全被那些无耻的小人所包围,又受到秦国派来的说客张仪的“欺骗”,断绝了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接着又几次被秦国打败,损兵失地,国势日衰。后来楚怀王再次受到秦国的欺骗,进入秦国并与秦王相会,被秦国扣留,最终客死秦国,使楚国蒙受奇耻大辱。楚顷襄王继位后,比楚怀王更加昏庸无能。他对内仍然亲近小人,使屈原又一次遭到贬黜;对外一味地对秦国妥协投降,致使一个原本颇有前途的楚国处于濒临危亡的境地。

这时的屈原已被流放到了远离郢都的汉北一带,他日日夜夜为国家的命运、人民的苦难担忧,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坚贞不移的气节,仍然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更加担心楚国的前途命运。他无时无刻不急切地盼望能返回郢都痛斥误国的小人,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的炽烈的爱国情怀、疾恶如仇的正义精神,坚贞不移的高尚情操,坚持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执著追求,遭谗陷排挤而不能实现抱负的沉痛,最终凝聚成了《离骚》、《九章》等光照千古的不朽诗篇。

到了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的大将白起率60万大军挥师南下,攻破楚国郢都,长驱直入,占领了楚国大片国土。楚国无可挽回地走到了灭亡的绝境。

目睹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屈原的忧愤与痛苦达到了顶点。他哀痛祖国的命运,不忍心看到自己眷恋的祖国完全破灭,强烈的爱国之情与坚贞不屈的气节,使他不愿在新政权下苟活下去。于是他以血和泪写下最后一篇诗歌《怀沙》,并在这年五月五日抱着巨石投汨罗江自沉了。

◎故事感悟

面对国破家亡的打击屈原处于极度的悲愤之中,但他从没有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告诫楚王从国家大局着想,表现了他坚贞不移的爱国热忱。至于怀志投江,实在是文人的一种无奈而又不屈的抗争,更是对昏君和奸臣的一种非暴力反抗!

◎史海撷英

连齐抗秦

联齐抗秦是屈原的政治主张之一。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等人的排挤和陷害。

◎文苑拾萃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由来

约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屈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抱石自沉汨罗江。他赴死时大约62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沉江后,当地的百姓无比沉痛,人们驾起快舟沿江寻找屈原,想拯救屈原的生命。确知屈原已死,还划着舟船不辞辛苦地打捞屈原的尸体,又抛下粽子祭悼屈原。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人民还有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世世代代人们都在怀念着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人民的心中得到了永生。

颜杲卿怒骂安禄山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极具个性的书体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头的20几年,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文化教育也得到了贯彻实施,人民生活走向富裕,举国上下呈现繁荣的景象。

在这些耀眼的成绩之下,唐玄宗开始有些自我陶醉了。他不知道这成绩的得来包含着千千万万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商人以及文教者的辛勤劳动,只认为这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老天爷赏赐给他的福气。于是,他改元“天宝”,以示“满朝”庆贺,从此渐渐地不像刚即位时那样勤奋了。

在宫中,他十分宠幸一个叫杨玉环的女子,并封她为贵妃。杨玉环整天陪伴着他宴饮歌舞,连每天的早朝也废弛了。在朝廷上,他信任一个心术不正的混血种胡人安禄山,封他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统领18万兵马和管辖包括现在的北京、河北、山西及辽宁、山东、河南部分地区的一大片土地。整个唐朝从宫廷内外到地方都日渐腐败,开始从繁荣富强的顶峰上一步步地滑落下来。

安禄山本就是个心怀野心的人,他对三镇节度使一点也不满足。当他看到唐玄宗日渐显得荒淫昏庸的时候,就决心发动叛乱,夺取唐朝的天下。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一,安禄山以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名,发兵20万,在范阳起兵反叛,并立即向南进军,准备经由黄河中下游地区打到首都长安,推翻唐朝,由他自己来当皇帝。唐朝政治上的腐败,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削弱。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黄河以北许多州郡的驻军一触即溃,文官武将纷纷屈膝投降,大片土地陷入叛军之手。安禄山很快攻破洛阳,并在那里自称“大燕皇帝”,准备立即向长安进军。

唐玄宗的腐败虽令人痛心,但是安禄山叛军这种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破坏生产、分裂国家的行径,更加不得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和朝廷的正直官员对叛军深恶痛绝,他们出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对叛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最早兴兵讨贼的是常山郡太守颜杲卿。

颜杲卿(692—756),字昕,唐朝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他和颜真卿同为颜师古五代孙,颜之推六代孙。

安禄山发动叛乱前为了笼络人才为己所用,向朝廷推荐颜杲卿出任常山郡太守。常山郡在今河北省正定县一带,是安禄山管辖下的一个重要地方。当安禄山率领叛军南下经过常山郡时,颜杲卿还没有做好反抗叛军的准备。为了保存实力,他和手下的长史袁履谦商量好,假意出城迎接,表示在安禄山南下西进之后,一定要把常山郡管理好,免除他的后顾之忧。安禄山听了很是高兴。特地赐给颜杲卿紫袍、袁履谦绯袍以示鼓励,答应在事成之后一定给他们升官。为了防备唐朝从山西方面进攻自己的老巢,安禄山派养子李钦凑领兵7000名,屯驻于常山郡西边的土门(今河北省井陉县)。

送走安禄山后,颜杲卿指指自己身上的紫袍和袁履谦身上的绯袍说:“我们为什么要穿他赐给的绯袍?”袁履谦听了点头表示会意。他们回到郡城以后,就把属下的正定县县令贾深、内丘县县令张通幽召来,共同商量起兵讨伐叛贼安禄山的计划。为了迷惑安禄山,颜杲卿假装生病不理政事,暗地里叫他的儿子颜泉明往来各地进行联络。其时颜杲卿的堂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正任平原太守,他也很痛恨叛贼安禄山,正在谋划起兵讨伐叛乱。他派自己的外甥卢逖到常山来联络,约定与颜杲卿共同起兵,切断叛贼的后路。

这时候,安禄山的叛军正一路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颜杲卿为了打击叛军的气焰,也为了便于自己通过山西与首都长安联络,决定先把安禄山屯驻在土门的李钦凑杀掉。他假称得到安禄山的命令,叫李钦凑到常山议事。等李钦凑连夜赶到常山时,颜杲卿推说由于局势紧张,夜间不便开启城门,把他安顿在城外的驿馆休息,并派袁履谦带着参军冯虔和爱国乡绅翟万德等以慰劳之名,去陪李钦凑喝酒,把他灌醉以后,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同时还杀了他的部将潘惟慎等人,把他们的尸体投进了滹沱河,把李钦凑的首级割下来,准备去向唐玄宗报捷。颜杲卿见初战告捷,和袁履谦等欢呼跳跃,高兴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再说在前线督兵西进的叛军头子安禄山,怕自己的兵力不够用,下令叫部将高邈到范阳郡去征调援军。颜杲卿知道这个消息后,赶快派冯虔、翟万德和槀城尉崔安石等想办法去捉拿高邈。当高邈到达满城时,冯虔、翟万德先在驿站等候,由崔安石出面去迎接,说是要备酒宴请他。高邈不知是计,下马准备休息。他刚走进驿站,冯虔一声令下,等候在那里的士兵一拥而上,就把他捆绑了起来。正在这时候,另一名叛将何千年从赵郡到满城来办事,冯虔也下令把他捆绑了起来。颜杲卿见事情又一次获得成功,十分高兴,就派崔万德、贾深、张通幽和自己的儿子颜泉明一起,带着李钦凑的首级和高邈、何千年两名贼将,送往首都报捷。

唐玄宗接到捷报后,十分高兴,就拜颜杲卿为卫尉卿兼御史中丞,提升袁履谦为常山太守,贾深为司马,并且向黄河以北各州郡发出通报,扬言唐军20万已进入土门,即将直捣叛贼安禄山的老巢。这样一来,赵郡、钜鹿、广平、河间等地的官吏和民众纷纷起来响应,杀掉叛军头目,把他们的首级送住常山。乐安、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郡、邺郡等地也纷纷巩固城防,抗拒叛军入境。一时间,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兵威大振。

正在向陕西进军的安禄山,听说自己的后方出了问题,十分恐慌,赶快派自己的亲信将领史思明率领大队叛军,回师攻打常山。颜杲卿虽然二次用计获得了胜利,但是守城的事情还没有部署停当。叛军兵临城下,他才急忙调兵遣将,布置防守。叛军多是些亡命之徒,他们像一群发疯的野牛猛烈攻城。颜杲卿率领将士奋勇抵抗,一次又一次地用弓箭和滚木擂石将敌人打退。战斗进行了六天六夜,城里的箭射完了,滚木擂石也用光了,井水也汲干了,粮食也吃光了,却不见有援军到来。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城被攻破,颜杲卿和袁履谦都在突围时被俘。

叛军将领逼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予理睬。叛军把明晃晃的钢刀架在颜杲卿小儿子颜季明的脖子上,威胁颜杲卿说要是他投降,他儿子就能活命。颜杲卿虽然爱自己的儿子,但是他更爱自己的国家,也更要保持坚贞不移、威武不屈的气节。他决不能投降叛贼,跟着去做分裂国家的罪人。

在儿子和国家之间,他选择了国家,保持了气节。他闭上眼睛依然沉默不语。狠心的敌人杀了他的儿子并把他关入囚车,送到洛阳,让安禄山去亲自处置。

安禄山叫人把颜杲卿带到大堂上,大声责问道:“我提拔你做了常山太守,你为什么还要背叛我?”颜杲卿怒目圆睁地反问道:“你本来是营州地方的一个牧羊奴,皇上把你提拔起来做了三镇节度使,哪一点对不起你,你却为何忘恩负义,反叛朝廷?”他见安禄山无言对答,就又义正词严地接着说:“我家世代都是唐臣,我为国尽忠,讨伐你这个叛贼,是理所应当的事,怎么说是背叛了你?”

安禄山挨了一顿痛骂以后,恼羞成怒,下令把颜杲卿押送洛阳市区,把他绑在天津桥的第二根桥柱子上,先叫人用铁钩钩断了他的舌头,然后狞笑着问道:“你还能骂人吗?”颜杲卿的嘴里虽然流着殷红的鲜血,可是他仍然愤怒地骂不绝口,只是因为没了舌头,声音有些含糊不清了。袁履谦被安禄山下令砍断了手脚,还在一旁大骂安禄山,直骂得安禄山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无地自容。心狠手毒的安禄山,不禁兽性大发,他疯狂地命令刽子手一刀一刀地剐死了颜杲卿,并把颜杲卿子侄家属30多口和袁履谦全都给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