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报:知恩图报
9431500000016

第16章 师恩、亲恩当回报(9)

◎史海撷英

阿骨打称帝后

阿骨打称帝后,开始了金朝奴隶主贵族的政权建设。首先阿骨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称为“都勃堇”的部落酋长联盟首领、称为“国相”的军事部落联盟首领的辅佐、称为“勃堇”的部落酋长定为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制。在勃极烈制下,原部落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都勃极烈改称皇帝,处于全国最高的统治地位,以下设置各种勃极烈。阿骨打继任都勃极烈后,首先完善了作为军事编制的猛安谋克。将猛安谋克发展为一种地方行政组织,在新占领区广泛实施。阿骨打即位后,积极改革社会弊政,首先确立了新的法制,规定在法令面前没有贵贱的差别,还规定对犯人刑、赎并行。同时,为了提高女真人的民族素质,革除原始婚俗,阿骨打下令严禁女真人同姓结婚,凡是在宁江州战役结束后同姓结婚的,必须离异。

阿骨打作为开国皇帝,为金所做的另一个大的贡献就是创建了女真文字。女真原来并没有文字,记事传令时使用“信牌”,作战时有专门的人负责口头传达命令,称做“闸剌”。阿骨打下令让欢都的儿子完颜希夷创制文字。完颜希夷仿照汉人的正楷字,结合本国语言,创制了女真文字,这种文字在历史上称为“女真大字”。文字制成后,阿骨打下令在全国颁行。阿骨打在保留女真原有文化的同时,还注重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重用汉族知识分子。

在经济建设方面,阿骨打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严禁士兵掳掠,对征服地的人们多加安抚,减免赋税,以达到安定民心,发展生产的目的。阿骨打还实行了移民实内政策,下令山西部分汉人、契丹人充实到金的“内地”,让他们自己随便挑选住地。与此同时,阿骨打还强令女真人向南迁移,进行屯田。

1123年夏,阿骨打病死于从燕京回师上京的途中,享年56岁。

◎文苑拾萃

关汉卿作杂剧

汉卿一生中共创作了63个杂剧,现在保存完全的只有12个剧本。这些杂剧绝大多数揭露和控诉了恶霸、贪官的残暴,赞扬了受害的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例如《鲁斋郎》里的鲁斋郎,是一个“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的公子哥儿,是“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恶霸流氓,他公然抢夺银匠李四的妻子,胁迫小吏张珪把自己的妻子供他蹂躏。《望江亭》里的杨衙内为了夺取白士中的妻子谭记儿,竟捏造罪名诬陷白士中,并把他杀害了。《蝴蝶梦》里的葛彪是个有钱有势的恶霸,他在大街上可以随便打死人,杀个把人就像从房顶上揭片瓦那样轻而易举,他扬言:“随你哪里告来”都不怕。鲁斋郎、杨衙内、葛彪的丑恶行径活像关汉卿幼年时代看到的燕京长官石抹咸得卜及其亲属们的暴行。

这些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引起了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不满,关汉卿遭受了种种威胁。但是他毫不动摇,他在一首曲子里自称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对权贵们的有力还击,也是他倔强性格的真实写照。

班固孝继父业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生于封建官宦家庭,又是儒学世家。其父班彪,字叔皮,为人性情沉静稳重,博学多才,善于著述。班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与班彪的教导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班固在父亲教导与影响下,自幼聪明伶俐,9岁就能作文。16岁入洛阳太学读书。青年时期班固博览群书,对于诸子百家各种学术流派的观点细心加以探讨。班固治学注重了解文章大意,而不在分析字章上下工夫。他为人宽厚、谦虚,从不以自己才学过人而自恃,因而深为时人所敬慕。

班固23岁时,其父因病逝世。当时他正在洛阳太学读书。当他听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后,悲痛至极,他匆匆赶回家中为父居丧。在此过程中,他一面缅怀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教诲,一面潜心阅读父亲遗作。在通读《史记后传》之后,他发现很多地方记叙的还不够详细,于是,他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以尽孝道。

班固开始大力搜集材料,改订体例,准备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可就在他埋头编撰过程中,有人诬告他私自改作“国史”,而被捕入狱,书稿也一并被抄去。

其弟班超闻讯上书,才救了他。当时明帝看了他的书稿,不但赞赏他的史学才能,而且召他到京师任兰台令史,掌管宫廷藏书,并进行校勘工作。第二年被提升为秘书郎。班固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典校秘书,编著国史。明帝非常高兴,命他继续撰写班彪未写完的《史记后传》。

这是他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又着手撰写《汉书》了。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到汉章帝时,《汉书》才大体写成。

《汉书》内容丰富充实,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而且语言精练,词简意赅,结构严谨,对人物的描写尤为细腻、生动,跃然纸上。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与阶级矛盾,客观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对民间疾苦寄予一定的同情,歌颂了一些英雄、爱国人物。总之,《汉书》不仅是一部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优秀厉史文献,而且也是一部杰出的散文巨著,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故事感悟

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在父亲班彪的教育影响下,从小为人宽厚、谦虚,但从不以自己的才学而自恃。父亲去世后,他为了缅怀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教诲,潜心阅读父亲的遗作,不但完成了父亲未写完的《史记后传》,而后又完成了《汉书》。他以实际行动追思父亲,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是我们的楷模。

◎史海撷英

事主不贰

大将军袁绍与司空曹操准备决战,双方都在争取盟友。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十一月,袁绍派使者向荆州牧刘表求援。刘表虽然应许,但并没有派兵,同时,刘表也不援助曹操。

给事中郎韩嵩对刘表的骑墙态度深感忧虑,劝他说:“如今袁绍、曹操两雄相持,胜负的关键在于将军。如果将军想有所作为,可乘他们两败俱伤时起兵;如果没有这种想法,就应当及早倒向一方。怎么能拥兵十万,坐观成败呢?这样,双方都会怨恨将军,恐怕将军也无法保持中立。曹操善于用兵,天下英雄豪杰大多归附他,势必战胜袁绍。如今最好的办法,是将荆州献给曹操,他一定会感激将军,将军也可以长享福运,并传之后代。”

刘表犹豫不决,打算派韩嵩前往许昌。他对韩嵩说:“如今天下风云变幻,你为我到许昌观察一下那里的动静。”

韩嵩神情严肃地说:“我是一个守节的人,只服从将军的命令,赴汤蹈火,虽死不辞。如果将军决心上尊天子,下归曹公,就派我去许昌;如果将军犹豫不决,我到京都,万一天子授予我官职,我又无法辞让,那么,我就成为天子的臣属,只能遵奉天子的命令,不能再为将军效力。”

刘表误以为韩嵩害怕到许昌,就强迫他去。韩嵩到许昌后,汉献帝刘协任命他为侍中、零陵太守。

韩嵩回到荆州,极力称颂朝廷和曹操的恩德,劝刘表归附曹操。刘表大怒,认为韩嵩卖主求荣,就召集全体官员,排列武士,手里拿着代表天子权力的符节,准备处死韩嵩。刘表怒气冲冲地指责韩嵩:“韩嵩,你竟敢怀有二心!”

众人都很担心,纷纷劝韩嵩向刘表谢罪。韩嵩面不改色,从容地说:“是将军辜负了我,我并没有辜负将军!”

接着,韩嵩把先前对刘表说的话又重复一遍。刘表的妻子蔡氏劝刘表说:“韩嵩是楚地名士,他的话很有道理,杀他没有道理。”

刘表仍然怒气不息,又严刑拷打随同韩嵩出使的官员,知道韩嵩确实没有背叛自己,才没有杀韩嵩,却把他囚禁起来。直到刘表死后,曹操占据荆州时,韩嵩才获释。

◎文苑拾萃

求珠不贵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十一月,魏王曹丕强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他自己做了皇帝,建立起魏王朝。于是,他不禁有些昏昏然飘飘然。有一次他对侍中苏则说:“以前西域曾派使臣进贡,贡品里有一种直径一寸的大珍珠。朕很喜欢,能不能再向他们买一些?”

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教化治理全国,不求珍珠也会有人送来;如果凭强权索取,即使得到也无珍贵可言。”

曹丕听了,不由得低头沉默不语。从此他再也不提买珍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