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宽:宽以待人
9429500000005

第5章 以宽广之心善待他人(3)

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也大大地超过了宋代,元朝时书院就达到四百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甚至达到两万四千四百余所。然而在元朝,儒生也受到了一定的歧视,甚至民间有“九儒十丐”的说法。

任渭长街头收徒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清朝末年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江萧山人。其绘画对“海上画派”及中国近现代绘画影响很大。精山水、花鸟、人物画。

任渭长是清代著名的大画家。有一天,他漫步上海街头,看到一个画摊,便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他见画摊上摆的扇面画得不错,便好奇地拿起来鉴赏。这一看,任渭长大吃一惊,原来扇面上的落款竟是自己的名字。任渭长仔细回忆了半天,也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画过这样的扇面。他忍不住问小摊主:“这些画是谁画的?”

原来,这个小摊主名叫任伯年,从小便迷上了画画。由于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为了谋生,十几岁他便只身来到上海,靠画扇面,摆画摊赚点钱糊口。

然而,一个穷孩子画的画谁看得上呢?他常常为生计发愁。

有一天,看到两个人为争购任渭长的一幅画而吵得不可开交,小伯年感慨万分:“唉,一个人名气大了,画就那么值钱,我费了半天劲,画却没人要,我要是能拜任渭长先生为师就好了。”

可转念一想:“这怎么可能呢?人家任渭长是个大画家,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穷孩子。”

小伯年再一想:“我得想法多卖些画,一来可以不饿肚皮,二来也好多买些纸笔颜料,继续学画。我干脆借用一下任渭长的大名吧!唉,都是因为穷,没办法呀。任渭长先生知道我这样做,大概也会原谅我的。”

任伯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自己画的落款“任渭长”的扇面摆上了画摊,生意果然好起来了。小伯年原本想着等赚了点钱就罢手,可没想到,当时任渭长也在上海,又正巧碰上了。

任伯年从未见过任渭长,当然相见不相识了。他见有人问他,便回答说:“是任渭长画的。”

“任渭长是你什么人?”

“我叔叔,怎么了?”任伯年盯着面前这个人,一时搞不清他为什么这样问。

“你见过任渭长吗?”

“这……”任伯年一时语塞,又有点恼火地说:“你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何必打破沙锅问到底?”

任渭长看到眼前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望着任伯年笑着说:“孩子,我就是任渭长。”

“啊?”任伯年一时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说:“我对不起先生,我对不起先生,请先生原谅。”

“孩子,别怕。说实话,为什么要冒名顶替呢?”

“因为……因为仰慕先生的大名。”任伯年觉得这样说欠妥,便老老实实地补充说:“因为穷,先生,为了不饿肚子。”

任谓长听了任伯年的回答后,非常同情小伯年的处境。再一看这孩子的画有些已画得不错,只是缺少名师指点。他思索了一会儿说:“孩子,你愿意跟我学画吗?”

任伯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先生不但不怪罪自己,还愿收自己为徒。他感动得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了任渭长面前,毕恭毕敬地行了拜师礼。

◎故事感悟

任渭长不因为任伯年的欺骗而动怒,而是用他宽广的胸怀去善待他并收之为徒,真是可贵。有时候,在别人做错事情,尤其是触犯了自己利益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也许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史海撷英

海上画派的中心人物

年轻时期的任渭长曾到杭州、宁波、苏州、镇江等地游历写生,画技大长。尤其在宁波期间,他得以遇到名士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看书临画,深悟宋人笔法。在姚燮的影响下,任渭长的诗书画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姚燮家居住时,任渭长曾为姚诗配画作《姚大梅诗意图》120帧,兴酣落笔,两月余始成,是他生平的杰作之一。

任渭长后来寓居苏州,并经常在上海、苏州一带活动,以卖画为生,最终成为海上画派的中心人物。

所谓海上画派,其实就是在借鉴外来绘画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作品的雅俗共赏,从而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创出的一代新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任渭长就是海上画派“三熊(张熊、任熊、朱熊)四任(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任预)”的领袖级人物。

◎文苑拾萃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海上画派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因而也吸引了各地的画家云集沪上,并最终逐渐形成了“海上画派”。当时寓居在上海的著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薰、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平民出身,靠卖画维持生计,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与以北京为中心的正统宫廷画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海上画派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地域性的流派,它至今仍然存在(新“海派”),而且兴盛不衰。海上画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努尔哈赤心胸宽广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创造者和奠基人。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经过数十年的南征北战,最终使满族发展成为一个可以与明王朝抗衡、最后战而胜之的力量。

努尔哈赤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努尔哈赤心胸宽广,善于招揽人才和利用人才,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最初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时,努尔哈赤就十分注意争取各部的人才,并能够化敌为友,显示了广阔的胸襟,被后人传颂。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团结自己周围的一切力量,然后以报仇为名,开始对女真各部进行统一战争。当时,女真各部都是互不统属的,“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且骨肉相残”。努尔哈赤在刚刚起兵时,就处于各部势力的包围当中,几乎周围到处都是敌对势力。因此,笼络人心,争取人才,也是努尔哈赤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而此刻,努尔哈赤恰恰体现出了这种襟怀。

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的一个夜晚,一名刺客潜入了努尔哈赤的住所,准备对其实施刺杀。努尔哈赤听到窗外有轻微的脚步声,便警觉地站起身,拿起佩刀,准备伏击刺客。这时,一个闪电突然划破了黑暗,努尔哈赤发现刺客正在窗前窥视,于是一个箭步跃上,猛地用刀背将刺客拍倒,然后呼人将刺客抓了起来。

侍卫洛汉赶来后,马上就要斩杀刺客。而努尔哈赤想:杀掉刺客容易,可一旦杀了他就又要重新树敌,这就会不利于自己,不如攻心为上,将其宽恕。于是,他大声喝问:“你是不是来盗牛的?”

刺客一听,顺势就回答说自己是来盗牛的。洛汉一听,十分着急地说:“胡说八道!他实际是来刺杀主人的。”说完就要杀他。努尔哈赤非常冷静,而且若无其事地说:“就是来盗牛的。”于是放走了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