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宽:宽以待人
94295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一种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诗人、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赞美宽以待人的道德行为。《庄子·庚桑楚》中讲:“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短短几句话,便把“宽以待人”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明代学者薛宣说“唯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启迪人们应当以宽容和气的态度待人,因而人们赞美“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能否做到宽以待人,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原则。

宽以待人是高尚人格的体现。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他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就是一个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总是苛求于人,一不如意就睚眦怒视,反唇相讥,就会降低其人格品位。

宽以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桥梁,人们总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如果只看别人的短处,不见别人的长处,看谁都有毛病,看谁都不行,那他只能是孤家寡人了。

宽以待人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巨大的道德感召力。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宽以待人并不是对有错误的人不批评帮助,而是要正确地对待有过错的人。世上“不会有无烟之火,不会有无过之人”,对待有过之人应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精神,帮助其克服缺点、错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对自己伴侣和亲友的不足,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拥护、遵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及心理上的怨恨。”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心胸狭小,更容易使自己与别人相处时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一个讲宽恕待人的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气。没有敌人,灾害自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了。

在和平发展的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更需要诚恳相待、和平共处、宽厚谅解。世界是多样性的,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法律标准、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社会性质不同,彼此应当求同存异、以诚相待、宽厚大度、尊重包容,从而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如果把国与国之间的差异看成是异端,以强欺弱或钩心斗角,那么世界就不会安宁,国际环境就会失去平衡。

献出你宽厚的心吧,你的生活就会宽朗平和,你的生活空间就会宽阔无比,你的生活内容就会丰富多彩。随处散播你的宽厚,给别人一个宽厚的微笑、一个宽厚的眼神、一句宽厚的话语、一个宽厚的拥抱,让包容、宽厚成为世间联系的纽带,让人人都有生活在幸福世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