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宽:宽以待人
9429500000013

第13章 宽宏之心显度量(7)

中书省的官员得知此事乃寇准所为,都非常生气,决定找个机会出气。但王旦的心态却异常平静,他开导手下官员:“不管别人做了什么,毕竟先错在我们。公文的格式不对,我们难辞其咎,今日也算是个教训!枢密院将此事告知陛下,也是为我们好!”

王旦的这番话传到了寇准的耳朵里,他有些后悔了。不久后的一天,中书省的官员发现枢密院送来的公文也出现了错误,大家都非常高兴,终于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但王旦却严厉地斥责他们:“把公文退回去!让他们修改好了再送来!”大家只好作罢。

寇准拿到退回的公文,感慨万千,后悔不已。他第一次深深认识到自己确实不如王旦。

就在这时,李大臣来访。寇准将公文一事告之李大臣,李大臣却认为王旦这是别有用心。随后,他说起另一件重要的事:寇准的五十寿辰很快就要到了,李大臣已经为他筑好了寿棚,只等寿辰一到,即可大宴宾客。

寇准有些推脱,但李大臣执意坚持。寇准只好答应,但一再吩咐不可太过奢靡。当晚,寇准夜不能寐,决定第二天登门拜访王旦,负荆请罪。王旦一见寇准,非常意外,两人一番谈话,很快冰释前嫌。

寇准的五十大寿到了,寿棚内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场面非常大。王旦带着寿礼拜访,寇准热情地迎接。旁人见此情景,便对寇准说:“寇大人当初因小人谗言与王大人有不快,如今冰释前嫌,真可谓我朝一大喜事啊!”边说边看了一眼李大臣,似乎意有所指。

寇准面有愧色地说:“是啊!我老糊涂了!”

李大臣顿时脸色铁青,自言自语地说:“好你个寇准,过河拆桥!你现在不仁,就休怪我不义!”

第二天,李大臣上奏真宗,说寇准做寿竟筑起寿棚,大宴百官,扬言要和皇帝攀比!真宗一听,大怒不止,扬言要严惩寇准。所幸的是,真宗的贴身太监与寇准私交甚好,他立即将此事告诉寇准。寇准惊慌失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太监给寇准出了一计:地方官有大有小,若能当上有权有势的节度使(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也不比在京城做官差!依我之见,你立即写信给宰相王旦,请他在皇上面前求求情,让你担当节度使之职。

寇准想了想,说:“我一心报国,有权有势倒非我所图,只是节度使一职更能施展我的才华。”

于是,寇准快书一封,送给王旦。始料不及的是,王旦的回信却是:“将相的职务,岂可靠私情求得?我身为一朝宰相,决不受私人之托!”

寇准颓然地倒在座上,一蹶不振。他想起李大臣曾说王旦别有用心,于是怀疑上奏之事乃是王旦所为,便更加咬牙切齿。

寇准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上朝,真宗竟然下令封他为武胜军节度使,且享有“宰相”之名,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宗告诉他:是王旦极力推荐的。

寇准“啊”了一声,回头看看王旦,王旦正微笑颔首,寇准羞愧地低下了头。王旦说:“我不是因为私情才举荐你,而是因你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四年后,王旦重病在身,无法料理国事,就举荐了寇准接替宰相一职。寇准非常敬重王旦宽以待人的高尚品行,每天上完朝,都到王旦的床前问候。

◎故事感悟

王旦的宽宏大量值得钦佩!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心中怀有仇恨都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和永难平复的创伤,会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化解心中的怨恨,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这样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不要记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过去的错误来惩罚现在!

◎史海撷英

寇准与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六月,寇准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年的冬天,辽国大军入侵大宋国境,军队直趋黄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

在朝廷上,大臣王钦若等人力主迁都,以避敌锋,而寇准却力排众议,极力促成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抗击。宋军见皇帝亲征,士气为之一振,最终将辽军打败,并迫使辽圣宗决意同宋议和,订立和约后撤兵。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文苑拾萃

踏莎行·春暮

(北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王安石宰相肚里能撑船

◎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陆贾《新语·术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北宋年间的王安石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诗人。他曾担任过大宋的宰相,关于他变法强国的功勋,世人更是有目共睹;而另一方面,他高尚的人格也令人钦佩。

王安石中年丧妻,年近花甲之时,便又娶了一房新夫人。然而,由于政务繁忙,王安石回家的次数极为有限。新夫人年轻貌美,不愿意独守空房,便与家中的一个仆人偷情。

有一次,王安石得空回家。刚走到内屋门口,忽然听见屋中新夫人与仆人调情之言,顿生一股无名的怒火,伸手就想推门捉奸。

可是就在双手触门的一瞬间,王安石生出了一个念头:堂堂宰相,家丑不可外扬。于是他放弃了捉奸的念头,转身便走了。不料在回身时撞倒了门口的一根竹竿。竹竿倒地,惊动了树上的乌鸦,乌鸦惊叫着四下飞散。一听屋外有动静,仆人慌忙跳窗逃走。但对这件事,王安石始终佯装不知,从来没有提及过。

几天后,恰逢中秋节,新夫人便陪王安石在院中赏月。王安石想借此机会好好规劝一下新夫人,于是开口吟了一首诗:

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

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新夫人听出王安石已知晓自己与仆人之事,心中惭愧,便红着脸跪倒在王安石面前道:

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此事已一年。

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新夫人巧言相对王安石,并又极力恭维,令王安石顿时怒气全消。

第二天,王安石赠予新夫人白银千两,让她与仆人远走他乡了。王安石如此宽宏大量非一般人能比,不愧为一代名相。

◎故事感悟

这就是王安石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允许别人犯错误,不计较别人的过错。这种宽容是一丝温情,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史海撷英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时,其儿媳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来京城,顺便前来拜访王安石,王安石便请他第二天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身着华丽的衣裳前往王安石的府上,以为王安石定会准备丰盛的午餐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感到很饿,又不敢离开。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一起吃饭,结果发现餐桌上根本没什么菜肴。喝了几杯酒后,才上来两块胡饼,又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然后就上饭了。

萧氏的儿子平时骄横放纵惯了,现在看到王安石招待他的饭菜这么简陋,就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还都留了下来。王安石见状,把饼的四边拿起来就吃掉了,萧氏的儿子只好惭愧地离开了。

◎文苑拾萃

钟山晚步

(北宋)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郑板桥大度处世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金缨《格言联壁》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

郑板桥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将古代书法中的篆书、隶书糅合在一起,并杂以行草,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六分半书”。然而,世人对郑板桥的崇敬除了他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之外,更多的是他为人处世方面的大度与宽容。

郑板桥从老家到苏州后,便在苏州城东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间画室。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也开有一间画室,主人是当地有名的画家吕子敬。吕子敬非常擅长画梅花,而且非常自负,自称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

郑板桥到苏州开画室时,平时只画兰花、翠竹、花鸟、虫鱼等,就是不画梅花。有一次,一个从京城回乡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他看到郑板桥的字画后非常喜欢,就出了一个“梅花幽谷独自香”的画题让郑板桥来画,并愿意出50两银子。

可是,郑板桥却推脱着不肯画,并说画梅花当属吕子敬先生画得好,因此让老尚书去找吕子敬画梅。

自从老尚书找吕子敬画过梅花之后,吕子敬更是觉得自己的画比郑板桥的画画得好,时不时地自我夸耀一番。郑板桥的一些朋友们将吕子敬的话带给郑板桥,没想到郑板桥每次都是一笑了之。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临走时,他的朋友们都来相送,吕子敬也来了。郑板桥当场酣畅淋漓地画了一幅梅花,赠予吕子敬。吕子敬一看这幅气韵不凡的梅花,简直惊得是目瞪口呆。直到这时,平时傲气自负的吕子敬才恍然大悟:“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原来为的是给小弟我一口饭吃啊!实在是惭愧至极!”

一个人能够做到不以技艺压人,给别人一个生存的空间,这要何等的气量与胸襟呀!

◎故事感悟

今人不妨学学板桥,凡事留点余地。给人三尺宽容,你会得到六尺的空间,那将是一笔莫大的情感财富。

◎史海撷英

板桥巧断赖婚案

郑板桥在担任地方官做知县时,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任潍县知县期间,还受理过一桩赖婚案。案件的起因是一位穷秀才状告自己的岳父,说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郑板桥事先已经得知穷秀才的岳父是当地的一位大地主,于是在审案时,他就令穷秀才暂时留在衙内,然后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来到公堂之上。郑板桥问这个地主:“你为什么要赖婚呢?”

地主回答说:“因为穷秀才根本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

郑板桥说:“原来是这样呀,那你的女儿确实不适合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问题,一定让你满意。”

地主一听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地把黄金交给了郑板桥。这时郑板桥又说:“你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选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了,你觉得怎么样?”

地主一听,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郑板桥已令人将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穷秀才与地主的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地主这才发现自己中了“圈套”,最后简直是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文苑拾萃

石头城

(清)郑板桥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