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宽:宽以待人
9429500000012

第12章 宽宏之心显度量(6)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欧阳修不抢他人之功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庐陵(今属江西)人,北宋仁宗时期儒学家、诗人,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时期,欧阳修与宋祁都是朝廷中鼎鼎有名的大才子。

有一天,宋仁宗宴集群臣,吩咐每人要现场作一首诗,并从自己的腰间解下一块玉佩,说:“你们当中谁作诗又快又好,就把这块玉佩赐给他。”

宋祁才思敏捷,宋仁宗刚刚说完,他就已经一挥而就,写出了一首诗。仁宗看了宋祁的诗作后,感到非常满意,正准备将玉佩赐给他,谁知这时欧阳修也作好了一首诗。仁宗把欧阳修的诗拿过来一看,认为欧阳修的诗作更加出色,于是就改变了主意,将玉佩赏赐给了欧阳修。从这以后,宋祁对欧阳修就总是有些怨气。

有一次上朝时,宋仁宗向欧阳修询问了编写《新唐书》的情况。原来,《新唐书》是欧阳修与宋祁合著的,仁宗认为宋祁的文风过于华丽,便让欧阳修对《新唐书》再修改一下。

本来就对欧阳修有些怨气的宋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更加不满,便想出去散散心。在路上,仆人提醒宋祁:欧阳修可能会趁着修改书稿的这个机会陷害宋祁,所以提醒宋祁小心提防。宋祁左思右想,却又没什么好办法。正在长吁短叹时,突然前面一队人马迎面而来,场面十分浩大。这一队人马在一家茶楼前突然停了下来,一辆豪华马车的车帘缓缓掀开了,一个年轻的姑娘悄悄探出头来,向宋祁叫了一声:“宋大人!”

宋祁赶忙转过头去,只见那位姑娘微微一笑,车帘随即便又放下了。

宋祁感到很得意,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能记得自己,因此诗兴顿时大发。仆人连忙为宋祁准备好笔墨,宋祁挥手便写下了一首《鹧鸪天》,当即让仆人送给姑娘。他望着渐渐远去的马队得意洋洋。

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宋仁宗便急召宋祁入宫,然后怒气冲冲地将一首诗作扔给他。宋祁捡起来一看,正是昨天自己所作的那首送给那位姑娘的《鹧鸪天》,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汗如雨下。

原来,那位姑娘竟然是内廷的女官。宋仁宗大怒道:“早就闻听你为人随便,现在竟然还写出这种浮躁华艳的东西,真不知《新唐书》被你弄成了什么样子?你回去闭门思过吧!”宋祁战战兢兢地回到家里,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时,仆人给宋祁出了一个主意:托人向欧阳修求情,让他不要为难自己。

宋祁本来是个恃才傲物的人,不愿向欧阳修低头,可是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无奈只好接受了仆人的建议。于是,便有人在欧阳修面前为宋祁求情,请他网开一面,手下留情。欧阳修对这些人的求情感到十分不解,但他却又故意表现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求情人只好怏怏地出去了。

宋祁知道此事后,对欧阳修更加痛恨。其实,朝廷的官员们平日里就看不惯宋祁目中无人的表现,现在见他落到如此下场,都认为这是活该、咎由自取。可欧阳修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修改书稿是秉公办事,跟这些私人恩怨毫无关系。”

没多久,宋祁实在走投无路了,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去求欧阳修。到了欧阳修府上后,宋祁红着脸,吞吞吐吐地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希望欧阳修不要挑自己书稿的毛病。

欧阳修一听,正色地回答说:“我奉旨修改书稿乃是公事,与你私下谈论这件事似乎不大合适。”

话刚说完,欧阳修便高声吩咐仆人送客。宋祁吃了个闭门羹,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心里更加忐忑不安……

几天后,有人告诉宋祁:欧阳修已将修改好的《新唐书》书稿送进宫了。宋祁顿时感到万念俱灰,绝望地等待着仁宗皇帝的发落。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欧阳修不但没有对他的书稿大做修改,还在仁宗面前为他说情:“宋祁的诗词固然浮华,但写史和写诗词有所不同,宋祁的稿子并无不妥,所以没有多改。”仁宗满意地点点头。

欧阳修紧接着又说:“按历朝的规矩,我官职比宋祁高,《新唐书》应由我一人署名,但此书稿大部分是宋祁所写,他花了不少心血。我愿与宋祁共同署名,恳请皇上恩准。”

满朝文武听了欧阳修的话,都十分吃惊,仁宗也有些惊讶,问欧阳修:“听说你跟宋祁有些小小的不和,怎么今天倒是帮他说起话了?”

欧阳修正色地回答说:“我与宋祁虽然并无交情,但也不忍夺他的功劳,据为己有。”

仁宗听了,非常欣赏欧阳修的宽容大度,于是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后来,宋祁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感到十分惭愧,亲自上门向欧阳修谢罪。两人消除了隔阂,成了好朋友。

◎故事感悟

欧阳修的这种不抢他人之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精神值得敬仰!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可以和他人和睦相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广阔胸襟。尤其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宽容,因为只有宽容才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史海撷英

欧阳修与滁州

欧阳修于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滁州。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朝廷诏欧阳修徙知扬州。十年二月,欧阳修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的任职时间约两年零四个月。

欧阳修在滁州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却给滁州带来巨大的变化。在滁州期间,欧阳修修建了许多建筑,并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

在这些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等。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词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欧阳修留下的这些建设遗迹与诗文作品,也成为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文苑拾萃

蝶恋花

(北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韩魏公宽宏大度

◎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格言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三岁时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宋仁宗嘉祐年间,韩琦被任命为枢密使,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由于韩琦勤于职守,政绩颇为卓著,因此被皇帝封为魏国公,后人又称他为韩魏公。

韩魏公虽为高官,但平时待人宽厚谦和,部下都很爱戴他。

韩魏公在大名任职的时候,朋友送给他两只玉酒杯。杯子玲珑剔透,里里外外没有半点瑕疵。据说,这两只玉酒杯是一个农民耕地时从一个犁坏的墓穴中捡到的。年代久远,更使这两只玉酒杯身价倍增。韩魏公对这两只玉杯着实喜爱,一闲下来,便拿在手里把玩、观赏,平时则把它当做稀世珍宝加以爱护珍藏。除非是来了贵客或有盛大宴请活动时,他才拿出来放在桌上供人观赏。

有一次,他的好友某漕运使前来拜访,韩魏公喊来同僚作陪,并兴致勃勃地拿出玉酒杯,一来想让好友饱饱眼福,二来用它斟酒劝客,以显主人殷勤之意。可是开席不久,一个男仆在上菜时,不小心将玉酒杯撞倒,滚到桌下摔了个粉碎。

满座客人无不大惊,那男仆更是吓得脸色蜡黄,慌忙跪下来请罪。大家也都面面相觑,预想到将会有一场“疾风暴雨”,说不定那个男仆的性命都难保住。谁知韩魏公却神情自若,一点儿怒气没有。他平静地对客人说:“大凡世上一切物件的存在与毁坏都是有定数的,不是人力可强求的,这两只玉杯亦然。”

说完回头又安慰那个男仆说:“快起来,不是你的过错,因为你也不是故意的,又有什么罪过呢?”

满座客人听后都转忧为喜,十分佩服韩魏公的胸怀。

韩魏公在驻守武定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夜里,韩魏公在草拟公文,一名侍卫手持蜡烛侍立一旁。由于侍卫的思想不集中,持烛的手一歪,烛头的火焰正好烧着了韩魏公的胡须。韩魏公急忙用手捋灭了火,然后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着他的工作。

此事恰被一名军官看见了,他赶忙另派了一名小兵换了刚才的那位。过了一会儿,韩魏公偶然抬头一看,人换了。他怕刚才的侍卫受责罚,赶快放下笔,把军官叫了进来,嘱咐说:“不要计较这件事,有了这次教训,他就会懂得怎样拿烛了。”

有了韩魏公的这番话,军官才没有为难那个侍卫。侍卫感动极了,从此以后,做事尽心多了。

这件事后来传了出去,全军上下官兵无不佩服韩魏公的宽宏大度,大家因此也更加拥戴他。

◎故事感悟

《尚书》有云:“有容,德乃大。”历代的圣贤都把宽恕容人视为一种难得的品格。人们常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形容人的气度博大宽宏,宽容并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克制和大度,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最高境界。

◎史海撷英

韩琦安抚百姓

宝元二年(1039年),四川爆发旱灾,饥民数量大增,韩琦被紧急调往四川赈灾。

韩琦到达四川后,首先是减免百姓的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食全部发放给饥饿的百姓,又在各地添设稠粥,救活饥民人数多达190余万。蜀地百姓无不感激地说:“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文苑拾萃

点绛唇

(北宋)韩琦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

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愁?

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王旦宽以待人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孟子·尽心》

寇准(961—1023年),北宋大臣。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19岁登进士第,31岁时任枢密副使。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准回朝,先后任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后因受王钦若的挑拨,逐渐失去宋真宗的信任,于景德三年(1006年)罢相。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闰九月死于贬所。其诗多清新之句,著有《寇忠愍公诗集》(亦即《巴东集》)传世。

北宋时期,宋真宗皇帝封王旦为本朝宰相,主持中书省,封寇准为枢密院(掌管军事机密、边防的最高国务机关)副使。寇准非常不服气,原来寇准认为王旦不论才学还是忠心都不及自己,官位居然在自己之上。他越想越气,决定杀杀王旦的锐气。

这时,寇准手下的李大臣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发现中书省起草的一篇公文在格式上有不妥之处,如果皇帝知道了,一定会勃然大怒。果然,当寇准把公文呈给真宗看时,真宗怒不可遏,当下严厉地批评了王旦,并下令将中书省所有大小官员的俸禄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