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率:为人表率
9429100000007

第7章 品德出众(5)

二十三年,从朱元璋援安丰(今安徽寿县),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今合肥),旋从朱元璋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阳湖之战中,徐达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士气大振。

二十四年,任左相国。复引兵克庐州,继挥师克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陈友谅余部。

二十五年,率师东向,遵朱元璋先克淮东、再占浙西、后破平江(今江苏苏州)之方略,进攻张士诚,克泰州。次年克高邮、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等地,悉平淮东。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由太湖进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十一月,转兵北上,合围平江,并申明军纪,禁掠民财。

二十七年九月,徐达率将士破城,俘张士诚。师还,封信国公。十月,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进军河南,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开封)。继在塔儿湾(在今偃师境)大败元兵5万,迫元梁王阿鲁温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关,西取华州(今陕西华县)。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战,奏请乘势直捣元都。闰七月,移师北上,连克卫辉(今属河南)、磁州(今河北磁县),会诸军于临清(今属山东),沿运河北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今河北武清西北),进破通州(今北京通县),迫元顺帝北走。八月初二,督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胜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怀庆(今山西沁阳)等地。时闻元将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引兵出雁门将攻北平(今北京),遂与诸将商议,运用批亢捣虚战术,乘其不备直捣太原,迫扩廓回军救援。旋选精兵夜袭其营,迫扩廓率18骑遁,俘降4万人,克太原,占山西。

二年,挥师入陕西,迫元将李思齐降,斩元将张思道,陕西平。

三年,率师败扩廓于定西(今属甘肃),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次年,镇守北平,练军马,修城池,总领北方军事。

五年,与左、右副将军李文忠、冯胜,各率5万骑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轻敌冒进,至岭北(治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遭北元军伏击,丧师万余(一说数万)。次年,复率诸将出征,败北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古达赉诺尔湖)。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故事感悟

徐达出身农家,但是志向远大,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平定陈友谅,收降元军,一生有勇有谋,纪律严明而功高不矜,朱元璋称其为万里长城,实在是表彰他的功绩,让人们以他为榜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徐达,确实可为帅才的代表。

◎史海撷英

徐达与朱元璋的故事

徐达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诸多功臣抱有极其强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见徐达下棋,而且要求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对弈,徐达只得硬着头皮与皇帝下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正当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徐达却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

徐达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皇上细看全局。”

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那座楼便是后来的胜棋楼。

◎文苑拾萃

徐达墓及其神道碑文

徐达墓位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属南京市文物局管理。

徐达墓坐北朝南,面对钟山,墓园规制宏伟。墓园入口处立“明中山王神道”牌坊,此牌坊系1984年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按原来的形制复制的。神道长约300米,牌坊后为神道石刻,现尚存神道碑一块,石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一对。“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通高8.95米、宽2.2米、厚0.70米。该碑分为三部分:上为浮雕云龙文碑额,正中刻篆体“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字;中为碑身,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共28行,2000余字,记载了徐达一生的功绩。文中有标点符号,这在古碑中极为罕见。下为龟趺碑座。神道的终点是墓冢,为徐达夫妇合葬墓,下用块石垒砌,上为封土。墓冢前有其后人所立石碑,上刻“明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夫人谢氏之墓”。

在徐达墓的东西两侧,原为徐达家族墓葬。1965年至1983年,为配合当时南京天文仪器厂基本建设,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对徐达家族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共清理墓葬11座。其中徐达第三子、长孙、五世孙墓出土有墓志,同时出土了大量珍贵随葬品,为研究明朝的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神道碑文(节选)

朕惟帝王之有天下,必有名世之臣秉忠贞,奋威武以辅佐成一代王业,是以生有显号,殁有赠典,子孙世有爵禄,与国同休于无穷焉。今开国辅运推城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魏国公、参军国事徐达,以智勇之姿,负柱石之任。曩因元季之乱,挺身归朕。朕实资尔智略,寄尔心腹,以统百万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栉风沐雨,功爵苦辛。迨朕正位大宝,论功行赏,是用爵尔上公,赐以重禄,仍总戎于朔方,纤尘不掠。信乎,为我朝之元勋也。方期天赐遐龄,以享非常之报。孰知将星一殒,而尔躬逝矣。慨念今昔,朕岂能忘?虽然死生人道之常,今尔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赏延后世,可以无憾矣。追封之典,可不举乎?特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妣皆封王夫人。

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常遇春(1330—1369年),汉族,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常遇春自从1355年追随朱元璋,参加采石矶渡江战役,到1369年夺取元上都开平,暴卒于柳河川为止,14年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可以说无役不从,战无不胜。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他不仅有勇,而且也有智谋,常常以智取胜。或者设伏,使用疑兵;或者声东击西,出敌不备。在历次战役中都不乏其例。

比如1359年7月,常遇春率兵攻衢州,元将伯颜不花悉力守备,常遇春使用各种攻城器具,仍久攻不下,乃以奇兵出其不意,挖穴道进入南门瓮城,毁敌所架炮;又策动元将张斌约降,内外夹击,乃夺得衢州。

再比如,1360年5月,常遇春与徐达一起攻破了陈友谅的枞阳水寨。陈友谅率大军前来报复,四处扬言要攻取安庆。经过分析,常遇春认为其中有诈,这是陈友谅要夺取安庆附近的池州,是声东击西之计。同徐达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设伏诱敌,陈友谅果然中计,腹背受敌之下大败而逃。

这都是常遇春以智谋取胜的典型战例。所以史书上说,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

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这是自古名将几乎共有的一个优点。与此相应就是兵有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扰民。常遇春很同情百姓的疾苦,这同他出身农家有关,也是朱元璋在开拓事业中一贯严格要求的。常遇春与胡大海一起曾向朱元璋建议,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注重发展屯田事业,以解决军队的粮饷,从而减轻了占领地区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上,常遇春处理得也比较好,在作战中能够节制诸将又能虚心与诸将研究对策,集思广益。他身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征战,他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谦逊地“奉节制,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大将军雅敬爱之”,始终无小间。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一时名将称徐、常”。一个以谋略持重著称,一个以勇猛果敢闻名。朱元璋很会用将,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用其所长,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也特别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也善于处理同主子的关系。1365年2月,当常遇春率军征服江西上流未附郡县班师之后,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劳。常遇春对答得颇为得体,他说,这是“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貌似宽厚心实险狠的朱元璋自然最爱听这样的话了。

◎故事感悟

常遇春戎马生涯,立下赫赫战功,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而且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敢于仗义执言,也难怪朱元璋认为他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由此也可以看出,常遇春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史海撷英

鏖战衢州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他身为军中前锋,作战勇猛,席卷幽燕,直捣上都。由于他曾攻克了开平府(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被封为开平王鄂国公。洪武二年(1369年),年仅39岁的常遇春因得“卸甲风”而暴死于柳河川军中。朱元璋痛失爱将,以诗悼之:“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并将其作为陪葬明孝陵的勋臣,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赐给祭田。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将其居于首位以祀之,甚见尊礼。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字里行间,流露出英雄豪气。

当常遇春率领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时,但见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

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树栅栏,建奉天旗,从陆上、水上将衢州6座城门团团围住。常遇春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军械,“拥至城下,高与云齐,欲阶以登城”,他又在大西门城下“穴地道攻之”。元军面对常遇春部的猛烈进攻,凭借坚固的城垣,“以束苇灌油烧吕公车,驾千斤秤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毁其所架之炮,攻围甚急。元军支持不住,遣使密约投降,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迎常遇春大军入城。这样,元军甲士万人,才迅速崩溃。

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后,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统治势力遂荡然无存。

◎文苑拾萃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常遇春剽悍勇猛,时人赠予“常十万”美名。1369年,常遇春暴病而故,朱元璋赐葬钟山。常遇春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现墓茔与墓前石刻保存完好。墓前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石兽雕刻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武士双手抚剑,顶盔贯甲,威武雄健。墓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清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重修时其裔孙所立。

功超群将,智迈雄狮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廖永忠(1323—1375年),巢县(属今安徽)人,明初大将,廖永安弟。元末,廖永忠随其兄率水军归附朱元璋,渡江克集庆。兄死,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攻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从徐达攻张士诚,破平江,皆建奇功,由中书省右丞拜中书平章政事。不久,廖永忠充征南副将军,与汤和水陆两道讨降方国珍。洪武元年(1368年),拜征南将军,略定福建、两广,以功封德庆侯。四年,平蜀主明升。八年,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

朱元璋出身草莽,却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德庆侯廖永忠与兄长、楚国公廖永安共同辅佐朱元璋,率领巢湖水师全部归顺明军,不久发动渡江战役,拔采石、太平要塞,擒敌将无数,平定集庆(今南京),攻克镇江、常州、池州,讨伐江阴海寇,战功累累。

廖永安战死沙场后,朱元璋以廖永忠袭兄职,官升枢密佥院,总领全部水军。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廖永忠率军大呼突入敌阵,诸军紧跟其后,大败陈友谅,追陈友谅至安庆,破陈友谅军水寨,遂克安庆。进攻江州时,针对州城临江,守备甚固。廖永忠精确计算城墙高度,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架城墙,奇兵突袭,遂克江州,廖永忠进封中书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