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济:济危扶困
9428900000004

第4章 情系大众苍生(2)

范式走到陈平子的坟前,大哭了一场。接着,他妥善地安排好灵柩,照顾好陈平子的妻子和孩子,并亲自护送他们回湖南老家。

当范式来到了湘江边,离长沙只有四五里路的时候,他把陈平子留给他的信放在灵柩上,挥泪告别。

陈平子的灵柩终于回到了家乡,他的兄弟们知道了这件事,希望当面向这位大恩人道谢,可是范式已经走出很远了。为此,陈平子的兄弟们感到很遗憾。

范式认为,积德行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自愿的,没有必要让人家感谢。

◎故事感悟

朋友之情在范式与张劭的友谊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朋友不避险阻守信赴约,就算再艰难的事情,答应了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义!而对待陈平子这个昔日同窗,范式更是尽心尽力去帮助,死后帮助料理后事,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济危扶困的崇高精神。

◎史海撷英

汉章帝提倡儒学

汉章帝在位期间(75—88年),实行的是宽厚之政,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改革:

一、废除了过去的一人犯谋逆等大罪而株连亲属之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远地区;

二、禁用酷刑,采纳了尚书陈宠的提议,废除了50余条刑罚残酷的条文;

三、禁止盐、铁的私煮和私铸;注重择优选拔官吏,以此作为政治清明的保证;

四、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并减轻徭役赋税;

五、改革历法,开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除了以上的管理改革措施外,汉章帝还提倡尊儒术。

建初八年(公元83年),汉章帝选了一些高才生一起学《左氏春秋》、《谷梁传》、《古文尚书》、《毛诗》;但因经学家多有分歧,于是,便集中了许多文官、博士,在白虎观讨论“五经”的同异,并让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了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文苑拾萃

太学的建立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太学在长安正式设立。在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开始时,设立了五经博士,专门来讲授儒家经典。

到了汉宣帝时期,博士人数增加到了12人。而到了王莽当政时,博士则增加到了30人。

在太学中,学生被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而且,学生都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学生在入选时,内部主要由太常负责选择,外部则由郡国察举。

太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不过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朗救孤

◎仁是根,爱是苗。——朱熹

王朗(?—228),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王朗是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谥曰成侯。

王朗年轻的时候,曾经与沛国的名士刘阳结交,成了好朋友。他们能成为好朋友,是出于对彼此的欣赏。

刘阳虽然没有诸葛亮与张仪名气大,但是他对于当时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各个方面的形势,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刘阳受到了两个人的关注。这两个人,一个是好朋友王朗,另一个就是曹操。

当然,王朗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刘阳,曹操则对刘阳充满了戒心。还是地方官的刘阳,看到汉王朝日趋衰落,而曹操将成为汉王朝的祸害,就想把他除掉,但是没能成功。

不久,刘阳就死了,死时只有30岁。

后来曹操掌了大权,到处寻找刘阳的儿子,决定杀掉他,以除后患。

曹操戒备刘阳是因为他的才华。曹操认为,刘阳的存在对自己有着潜在的威胁。那么,如今刘阳已经死了,为何他连刘阳的儿子也不放过呢?

曹操疑心很重,他有句话叫做“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可以做对不起任何人的事情,但不能容忍有人做对不起我的事情。这句话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概括,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东躲西藏的日子使刘阳的儿子似惊弓之鸟,处境艰难。刘阳虽然有很多亲戚朋友,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收留他的儿子。

正在刘阳的儿子几乎绝望之时,王朗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接到家中。从此,刘阳的儿子结束了“漂泊”的日子。

曹操的担心并非多余,他很清楚,一旦刘阳的儿子以及后人真的成了气候,恐怕会对自己产生威胁。

后来,王朗曾多次在曹操面前替他求情。过了很久,曹操才决定赦免他。

曹操为什么赦免了刘阳的儿子甚至放过了刘阳的全家?不是曹操改变了对刘阳的看法,更不是曹操对刘阳的儿子以及他的家人动了恻隐之心,而是他看出刘阳的儿子连刘阳的一丁点儿都不及,他那颗悬了很久的心才放了下来。

后来,王朗又一次在曹操面前替刘阳的儿子说情,曹操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那笑意到底是得意的笑,还是鄙视的笑,不得而知。曹操冲王朗挥了挥手,说:“去吧,去吧,别再让他在你家躲着啦,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曹操的一句话,保住了刘阳儿子的性命,也结束了刘阳全家人的避难生涯。在王朗的庇护下,刘阳的家室才得以保全下来。

◎故事感悟

王朗救孤的故事告诉人们,朋友处于危难的时候,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伸出援助的手,帮贫扶弱,这不但是一种做人的品行,更是一种处世的美德。

◎史海撷英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最后一战,其他两大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发生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赤壁之战后三国分立。刘备入蜀占据益州,留大将关羽坐镇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在樊城围攻了曹操大将曹仁,并水淹曹操七军,曹将于禁投降,庞德被斩,此事震动魏国许都。

曹操采纳了谋士司马懿、蒋济的建议,利用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劝孙权向荆州进攻关羽后方,以缓和关羽北上的压力。

居于建业上游的荆州,直接危及到孙权江东政权的安危,又是蜀与魏争夺中原的战略要地,一直为吴蜀必争。当年十月,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袭取了荆州治所江陵。

关羽腹背受敌,十二月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儿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吴、蜀联盟关系因此也破裂。

刘备撤军不弃民

◎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事。——朱熹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东汉末年,刘备在曹操大军接二连三的追击下,只好投奔到荆州刘表那里。刘表非常赏识刘备,用隆重的礼节迎接他,并让他带兵驻守在新野附近。

刘表病重时,特意把刘备召来,郑重地嘱托他:“我的儿子没什么才能,将领的能力也不够强,我死之后,你可以兼任荆州刺史。”

刘备连连摆手,用温和的声音安慰刘表:“您的几位公子很有才华,您还是安心养病,我是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深厚恩情的!”

刘表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人不理解这件事,劝刘备说:“我看你不如听从刘表的话,他这可是一片真心啊!”

刘备仍然用坚决的口气说:“你不了解我。刘表待我如此,如果我听从他的话,天下的百姓一定会嘲笑我是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我不想被天下人所误解。”

没过几年,曹操率领大军南征。这时刘表已经病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做了荆州牧。

刘琮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不仅没带兵抵抗,反而急忙向曹操请求投降,但他没敢把这件事告诉刘备。

很快,曹军已经兵临城下,形势十分危急。刘备得知这一消息后捶胸顿足、仰天长叹,非常生气地说:“刘琮啊,刘琮,你怎么这样没有志气呢?你对不起你父亲对你的教诲啊!”

这时刘备部下的人,甚至诸葛亮等人,都纷纷劝说刘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去攻打刘琮,占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刘备沉思了许久,坚定地说:“刘表病重时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也答应要好好照顾他。如今我反而去攻打刘琮,这种事我是不忍心也决不会做的,你们别再劝了!”

当刘备率领部下经过襄阳城时,便向城上大声呼喊:“请刘琮出来,我有几句话要对他说。”

刘琮吓得不敢出来。刘备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后来到刘表的墓前跪倒在地,扶住冰冷的墓碑,伤心地哭了很久,四周的将领们也感动得眼眶湿润了。

刘琮的部下、荆州的军士和老百姓,被刘备对刘表的深厚情义所感动,他们都心甘情愿地跟随刘备前往江陵逃难。

队伍到达当阳城时,跟随刘备的士兵和百姓多达十万人,运载粮草财物的车子也有几千辆,人山人海,缓慢地向前移动。百姓们扶老携幼,走得很慢。

有人很焦急地劝刘备:“我们的目的是占有江陵,按现在的速度走,肯定会被曹军追上的。再说,这十万人,貌似庞大,其实并没有多少士兵,多是一些老百姓,曹军来了,又如何抵抗呢?”

刘备很自信地说:“我们做大事的,应该懂得争取广大人民的拥护。大家这么热情地跟随我,是对我的信任,我又怎么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呢?”

这支很独特的队伍仍缓慢地朝前行进着,老百姓的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这时,曹操亲自率领五千精兵追了过来,行动神速。形势实在太危险了,直到这时,刘备才在众人的再三劝说下,不得不抛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等几十名骑兵急忙先走一步。

后来,刘备采纳了东吴军师鲁肃的建议,与东吴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刘备的力量壮大起来了,生活上有了坚实的保障,那十万老百姓也跟着刘备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故事感悟

刘备为人宽厚,讲求仁义。他敬重帮助过他的人,爱护拥护他的百姓,甚至在危难时也不忍心抛弃随行的平民,被后世传为美谈。

◎史海撷英

刘备借荆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因病而死,曹操便亲率大军南下,准备占领荆州。刘表的次子刘琮继位荆州牧后,因为害怕曹操而向曹操投降了。而刘表的长子刘琦则积极联合刘备,意图一起抵抗曹操的大军。

刘备从新野向江夏撤军,路经襄阳时,很多荆州士人都来投靠刘备。这时有人劝刘备说,应该抛弃这些人,让大军轻骑前进,但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到了当阳时,跟随刘备的人竟然达到了十万人。由于辎重较多,每天只能行十余里路,最后终于在当阳的长坂遭遇大败。

此时,刘备恰好遇上了前来打探情报的鲁肃。鲁肃便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一起对抗曹操。于是,刘备就率军转从汉津港前往夏口,派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

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然后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军,率军三万,与刘备并力,在赤壁大破曹军。刘备则趁机迅速夺取了荆南四郡,占领了荆州。随后,他又与周瑜在江陵围攻曹仁,将其打败。

此时,庐江的雷绪率部数万人前来投奔刘备,从而大大增强了刘备的实力。

◎文苑拾萃

刘备惠陵

蜀国的开国先主皇帝刘备的惠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

这座拔地突起的古冢,有红砖垣墙环绕,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中,越发显得庄典而肃穆。惠陵为夯土垒筑,呈圆形,砖砌的垣墙环绕于陵冢周围,周长180多米。陵前有乾隆年间刻制的穹碑一座,碑身镌刻有“汉昭烈皇帝之陵”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陵前方建有寝殿,惠陵西侧原建有“昭烈庙”和“武侯祠”。据记载,武侯祠始建于4世纪,晚唐诗人李商隐游惠陵时曾写下《武侯祠古柏》一诗;大诗人杜甫也在此留下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从诗中可感觉到惠陵周围古柏苍郁的宏伟气势。

明朝初年,把“武侯祠”并入“昭烈庙”。重修后的“昭烈庙”颇为壮观,当时大门横额楷书“汉昭烈庙”的金字大匾,但这一建筑后来毁于兵火。现在的惠陵仍旧是苍松环抱,武侯祠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是成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慷慨救助穷亲族

◎仁之发处自是爱。——朱熹

徐陵(生卒年不详),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陵是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人和骈文家。

徐陵很有才干,为人大度,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十分俭朴的人。他对经营产业没有兴趣,以把俸禄跟亲族共用为乐。

徐陵做了官之后,俸禄很高,加上他生活节俭,手中逐渐积攒下来一笔银两。朋友们曾经不止一次地劝他:银子放在家里、锁在柜子里,是无法升值的;而把它们拿出来,置办一些产业投资经营,钱就活了。钱生钱,利滚利,小本变成大本,集腋成裘,财富的积累会逐渐地多起来。即便自己用不完,留给后人也是好的。

这样的道理,徐陵不是不懂,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徐陵认为自己吃朝廷的俸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再置办产业搞投资,虽然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但是做生意即便仍旧保持平和的心态,由于环境与生活轨迹的改变,人也会变化的。财富积累多了,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因此,徐陵坚守生活俭朴的信念没有改变,清心寡欲的意识反而更加强烈了。对于徐陵的做法,他的同僚和朋友都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徐陵读书读傻了,官虽然做大了,胆子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