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9426200000010

第10章 慧眼能识人之明(3)

荒淫无道的赵王听说后,恨不得马上把阴姬夺过来,因此就想让司马熹帮忙。这时,司马熹又赶紧说中山王是很喜欢阴姬的,他可做不了主,并且还说希望赵王不要把他们的谈话告诉中山王。

司马熹回国后,又私下里告诉中山王,说他听说赵王很喜欢阴姬,而且正在打阴姬的主意,想把她接到赵国做王妃。中山王听后,大骂赵王无耻,并向司马熹寻求办法。

司马熹趁机说:“现在,赵国的实力比我们强大,如果他们派兵来攻打我们,抢走阴姬,我们也没办法。但是如果直接把阴姬送过去了,别的国家肯定会耻笑我们懦弱,连大王的爱妃都要拱手相送。现在,只有马上立阴姬为王后,绝了赵王的念想,赵王也就无计可施了,因为我们还从来没听说过抢别国的王后为妻的事情呢!”

中山王听后,大赞司马熹的办法好。于是,阴姬就这样顺利地登上了王后的宝座。

◎故事感悟

司马熹靠智慧使阴姬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也正是因为他了解中山王,抓住中山王的弱点,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要动一动脑筋,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从而达到目的。

◎史海撷英

中山国的灭亡

公元前305年,赵国的武灵王发动了吞兼中山国的战役。这时,中山王因腐败无能,导致中山国的实力大不如前。因此,中山王只好向赵国割地求和,苟延残喘。两年后,赵军再一次进攻中山国。

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的国都灵寿陷落。在抵抗赵军的过程中,中山人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吕氏春秋》),顽强奋战。然而大势已去,中山国的将士和军民已经无法再使中山国死而复生了。

赵国在吞并中山国的初期,曾扶持傀儡的中山王胜。公元前295年,赵国又把胜废掉并迁到肤施(今陕西省榆林之南),中山国至此灭亡。

秦始皇慧眼识才

◎慧眼识英雄。——格言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后世俗称嬴政,自称“始皇帝”。战国末期秦国的君主,后经秦灭六国之战而统一了中国,开创秦朝,成为中国首位皇帝(不含追尊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权专制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朝的建立,对2000年的中国帝制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有人说他暴戾,但是,他所创立的令人羡慕的事业,只靠暴戾是不可能取得的。

秦始皇很爱惜人才。吕不韦的相国一职被秦王撤掉后,回到了封地洛阳。这时,一些王族对秦始皇说:“那些宾客从外国来,必定是替他们的国君办事,会使我们秦国内乱,应该把他们驱逐出去。”

秦始皇听了他们的话,开始驱逐宾客。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在临走之前,向秦始皇上书说:“秦穆公在位时到处寻求人才,从西戎族找到了由余,在宛地找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召来丕豹和公孙枝。结果秦国强大了,吞并了20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在位时,任用商鞅,采取变法,诸侯全都归附于秦。秦惠王在位时任用张仪,结果打破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之归附于秦。秦昭王在位时,任用范雎,加强王权,堵塞私家势力。这四位有名的国君,他们都是因为采用了客卿的意见才使秦国强大起来。这样说来,客卿对秦国有百益而无一害。秦国不出产美女、音乐、珍珠和宝玉,可是您却在享用。对人才呢?您不问是否贤能,只问是不是秦国人,是否您觉得美女、音乐、珍珠和宝玉比人才更重要?我听说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三皇五帝就是凭此而无敌于天下。现在您却要把百姓抛弃,去援助敌国;把宾客赶走,叫他们去帮助其他诸侯国,这不是‘把武器借给敌寇,把粮食送给强盗’吗?”

秦王看罢,马上召见李斯,恢复他的官职,同时也撤销了驱逐客卿的命令。

◎故事感悟

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君主总是把人才看做最重要的财富。只有那些昏庸的君主,才会把进忠言的人赶走。能够名垂青史的君王,一定是礼贤下士的贤君,绝不会是那些只爱听顺耳谗言的昏君。同理可证,那些流芳千古的君王,也绝对不会是那些不懂得珍惜人才的庸人。

◎史海撷英

秦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时机,派大将王翦领兵攻打赵国。赵国马上派出李牧、司马尚等人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

为了尽快剿灭赵国,秦国使用了离间计,即大将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散布李牧和司马尚企图谋反的谣言。赵王轻信传言,要派人取代李牧。而李牧却拒绝让出兵权,赵王便暗地派人处死了李牧,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

李牧死后,秦军便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地攻城略地,痛击赵军。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投降秦国。

赵国灭亡后,公子嘉带着一伙人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公元前222年,秦国在灭掉燕国之后,将公子嘉俘虏。至此,秦国统一了北方。

◎文苑拾萃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吕公慧眼识刘邦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后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出身平民阶级,成为皇帝之前又称沛公、汉中王。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保护发扬都有一定的贡献。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除了他的谋臣将士之外,他的妻子吕雉也是功不可没。而刘邦娶得吕雉,还源于一次参加庆祝吕雉的父亲吕公的聚会。

吕公与沛县的县令关系很好。有一年,为了躲避仇人,吕公便跟随沛县县令到沛县客居。而住在沛县的豪杰和官吏听说县令有一位贵客来临,都纷纷前去祝贺。

在这次聚会上,萧何担任主吏,负责迎接宾客和接收贺礼。并且聚会中还规定:送礼不足1000钱的人,只能在堂下就座。

当时刘邦正担任亭长,一向看不起县中的官吏,于是便写了一张贺钱一万的礼单送了进去,实际上他一个钱币也没有。他一进门,就高喝“贺礼万钱”。众人一听,都大吃一惊。而吕公也深以为奇,马上亲自到门口迎接。

吕公很善于给人看相,他一见到刘邦,便马上肃然起敬,引刘邦入上坐。于是,刘邦就坐在了上座,一点儿也不谦让。在席间,刘邦谈笑自如,还不时地对那些贵客流露出轻蔑和不屑的神色来。

在宴会快要结束时,众位宾客都纷纷准备离开,而吕公则以目示意,特意请刘邦留下。他对刘邦说:“我年少时就喜欢给人看相,相过之人也有许多,但却都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的,希望你能够好自珍爱。我有一个女儿,我愿意把她许配给你,作为你扶箕持帚的妻子。”

吕公的夫人知道这件事后,就埋怨吕公说:“你经常说我们的女儿气质不凡,将来一定会成为贵人。前几天沛令向你求婚,你都没有答应,现在你怎么能把女儿许配给刘邦这样一个人呢?”

吕公根本不理睬夫人的话,最终将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在吕公看来,刘邦除了相貌和气度不凡外,他的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表现出了藐视礼法传统、官吏豪富的大家风度,因此认定刘邦将来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吕公的看法果不其然,刘邦后来率众反秦,夺取天下,成为汉代的开国皇帝,而吕公的女儿吕雉也因此成为一代皇后。

◎故事感悟

知人于未显之时,这才是识人的最高境界。察以其相,可知其人。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折射出其内在品质。

◎史海撷英

刘邦巩固汉朝的经济政策

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便开始逐渐废除秦朝的苛刻历法,豁免徭役,从而减轻百姓的负担。

比如,西汉的经济制度规定: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等等。这些规定不但解放了生产力,“兵皆罢归家”,“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还给予这些被解放者土地及住宅,让他们都从事劳动生产,从而迅速地恢复和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刘邦还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

刘邦还接受娄敬提出的“强干弱枝”的建议,将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与豪杰名家十余万口人迁徙到关中定居,从而使那里的百姓繁衍起来,得以生息。这些政策都令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

◎文苑拾萃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知人善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陈平(?—前178),西汉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以谋略见长。在楚汉相争时,初在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因得罪亚父范增而逃归汉王刘邦帐下,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西汉建立后,陈平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陈平之手。

汉高祖刘邦为何能在楚汉之争中最后取得天下?关键就在于他能够知人善任,同时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在称帝后所讲的三个“我不如”,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年轻的时候,刘邦就胸怀大志,喜欢广交四方好汉。30岁时,刘邦当上了秦朝沛县泗水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村小官。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天下百姓纷纷响应。起义的浪潮很快就波及了沛县地区。在这期间,刘邦与自己的好友萧何、曹参等人一起杀掉了沛县的县令,也正式宣布起义。

刘邦重用贤达人士,并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因此队伍很快就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一支比较重要的武装力量。后来又经过数次战役,最终直捣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此后又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了项羽,统一中国,建立了西汉王朝。

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刘邦不计小节擢用陈平,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平是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年少时家中贫困,与哥哥、嫂子住在一起。为了能够维持生计,他经常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已经到了结婚年龄,也娶不起媳妇。

然而,陈平却胸怀大志。通过刻苦读书,他增长了很多见识和才能。在反秦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陈平离家出走,投奔了魏王。他屡献奇计,而魏王却不予采纳。这时,又有人在魏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陈平便离开魏王,投奔了项羽。

后来,陈平略施小计,便帮助项羽收服了殷王司马印。但项羽是个心胸狭窄的人,用人也很多疑,陈平觉得他成不了大事,又离开项羽而投奔刘邦。通过魏无知的举荐,陈平被刘邦任为扩军都尉(负责调节诸将的关系)。

从一个降将,一下子成了汉王的心腹,刘邦的老部下都纷纷表示不平。大将周勃和灌婴还对刘邦说:“陈平虽然仪表堂堂,但却未必具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他在老家时与嫂子私通,品行很不好;他由于没有得到魏王和楚王的重用,现在才来投奔您。而您现在对他加官晋爵,他却不能忠于职守,还利用职权之便接受诸将的礼金。陈平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怎么能有大用呢?请您好好考察一下!”

刘邦听了这些话后,将信将疑,便将魏无知找来,责备他说:“陈平的品行这么坏,你为什么不跟我说清楚,反而一味地吹嘘他多么有才能呢?”

魏无知冷静地回答说:“我举荐的是陈平的才能,而大王责备的是陈平的品行,这是两回事。如今楚汉相争,势不两立。失人者败,得人者兴,要想打败楚王,您就需要重用像陈平这样的人才,以协助筹划良策。至于盗嫂受金之事,您又何必那么介怀呢?”

刘邦听了魏无知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但心中还是不踏实,便又召见陈平,责问他说:“你先是追随魏王而不称心,后来投奔楚王后私自离去,现在又来投靠我。你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啊!”

陈平坦率地回答说:“我之所以离开魏王和楚王都是有原因的。魏王固执己见,不纳忠言;楚王志大才疏,任人唯亲。我听说您善于重视人才,纳贤任能,所以才来归附。我刚到汉营,身无分文,需要维持生活,不得不接受诸将的礼金。如果您认为我的计策可取,就把我留下;如果你听信别人的闲话,不用我的计策,大家送给我的礼金我都原封未动,请您收回我的官印,我就此告辞。”

陈平说完,就准备离开。刘邦赶紧叫住陈平,挽留他。陈平的这一番话也打消了刘邦的疑虑,他立即向陈平道歉,同时还赐给他很多钱财,并升任他为护军中尉,负责监督和考察全军。从此以后,陈平便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不遗余力地为刘邦夺取天下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