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24

第24章 张铨刚强不屈

逸伦之士,不以否塞而薄其节。——葛洪

张铨(?—1621),字宇衡。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及第,历任保定(今属河北)推官、御史。

生于明末的张铨,看到国家日益衰弱,辽东女真兴起,实堪忧虑。他不断上书陈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提出应采取的措施。他不同意经略杨镐的四道出兵进击金兵的战略,他认为,这是以自己之所短去击敌人之所长。他不同意征兵四方征讨后金,他指出,“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他主张,防外首先要治理好内部。他关心边事,同时主张百姓生活负担不宜过重,至于“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这样对百姓“朘削无已”,是“驱之使乱”。出于挽救明王朝的愿望,他主张明朝皇帝将“内廷积金如山”的财富用以救援辽东和安抚百姓。然而他的爱国建议,都未被明神宗和当权大臣采纳。

明熹宗即位后,张铨被派往辽东,为巡按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后金攻破沈阳(今属辽宁),张铨当即上疏熹宗,要求派将防守各处,以抵御后金。表疏刚上,后金便包围了辽东都司所在地辽阳(今属辽宁)。经略袁应泰命大将李怀信等率兵五万出城结营,又督大将侯世禄等出城迎击。

皇太极率后金大军攻击辽阳城,他布阵于城前,除左右两翼外,皇太极亲率精兵居中,直扑李怀信大营。李怀信抵御不住,正在这时,后金的四旗兵又攻至。在后金的夹击下,李怀信大败,五万明兵狂奔逃命,后金军追杀六十里始止。在李怀信遭到后金打击时,袁应泰与张铨派军出援,结果被后金红旗兵击退。明军败退入城,都争相进关,拥挤践踏而死者甚多。面对后金的围攻,袁应泰便与张铨划地守城。

张铨与袁应泰坚守三天,城被后金攻破,袁应泰自刎殉国,张铨被俘。

张铨被俘后,毫不屈服,他面对金兵引颈待刀,准备以身殉国。努尔哈赤见张铨刚强爱国,决定满足他死国之志。皇太极十分爱惜张铨,再三劝说张铨归顺后金,张铨心如铁石,誓死不降。皇太极见无法夺其志,便送张铨回官衙,由其以死殉国。“(张)铨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刭”,皇太极以礼葬之。

故事感悟

忠心爱国的张铨始终为国运衰微而忧虑,竭心尽智,挽救国家。辽阳城破被俘,他刚强不屈,以身殉国,其事迹将被后世永远流传。

史海撷英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当时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

文苑拾萃

保定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为顺天路总管府所在地,明代为保定府署与大宁都司署、参将署。雍正七年(1729年),原来的直隶巡抚升任直隶总督,仍驻节保定,于是在原基础上重建了总督衙署。清朝灭亡之后,这里先后为直隶督军署、直鲁豫巡阅使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共保定市委等机关所在地。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约220米,占地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更道相隔,衙署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即中路包括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并配有左右耳房、厢房等,三开间的黑色大门上方,悬挂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匾额,封闭式的格局和威严的气氛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其他辅助建筑如花厅、幕府院等分列在东西两路。这些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