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22

第22章 密佑宁为斗者死不为降者生

随受屈而不毁其节。——《孔子家语》

密佑(?—1275),其祖先原为密州(治所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后渡淮居庐州(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他“为人刚毅质直”。历任庐州驻扎、御前游击中军统领。

南宋帝显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元将宋都角导等率大兵进攻江西,腐败的南宋文武官员,望风披靡,元军极少遇到抵抗,很快进至隆兴(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守臣刘槃兵败,以城降。元军随后进至抚州(治所临川,今江西抚州),江西路副总管、都统密佑率军守卫,抗击元军。

当元军进攻隆兴之时,江西制置使黄万石把治所移至抚州,并准备逃遁,他怕密佑不从,便调密佑所统之兵去隆兴援助刘槃,并嘱咐不要同元兵交战。都统夏骥率援兵来到隆兴,这时,刘槃已经降元,夏骥便率所部援兵突围而出。故元军进围抚州时,密佑所率宋兵大为减少。

元军进攻抚州,密佑率军迎敌于进贤坪。以往宋兵见元军,大多投降,所以这次两军相见,元兵高声呼喊:“降者乎?斗者乎?”密佑回答说:“斗者也。”在元兵看来,降者可生,斗者必死。密佑以弱小兵力对付元强大众多之兵,他抱定了宁为斗者死、不作降者生的决心。

密佑当下便挥兵与元军激战,双方在龙马坪战斗多时,元军越来越多,把密佑宋军团团围住。在元军的数重围困下,密佑仍然率士卒苦战,元军之箭如雨飞来,宋军伤亡惨重。这时,密佑对部下将士说道:“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他置生死于度外,鼓励将士拼死战斗。将士们在他的鼓励下,个个振奋精神,奋勇杀敌。战斗从辰时(约上午7—9时)一直进行到太阳落山。密佑脸上中箭,他拔箭复战,身上中四箭三枪。士卒大多战死,仅剩数十人仍跟随密佑战斗。

密佑准备带领这数十人向南突围,于是他挥动双刀,边杀边向南走,走到前面渡桥,马踏桥板,桥板断裂,密佑被元兵所俘。

元兵见密佑十分勇敢,俘获之时,互相通知,不要杀密佑,把密佑抬到隆兴。元将见了密佑,夸道:“壮士也。”一再劝密佑降元,历时一个多月,密佑始终不降。密佑特别憎恨黄万石在关键时刻调走士兵,使自己抗敌守城的报国之志不能实现。

元将见密佑不肯降,便让南宋降将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立密佑于楼下,给密佑金符,许以高官,密佑坚决不受。他见叛国丧节的刘槃等在楼上,便痛斥他们误国降敌。元将见以高官引诱不成,又想用父子之情动摇密佑的意志,便让密佑之子去劝说:“父死,子安之?”密佑当即斥责道:“汝行乞于市,弟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密佑深知广大人民同情爱国者和为国捐躯的志士。

元将见无计可施,便将密佑杀死。密佑临刑时,自解衣服,神情坦然,慷慨赴难,观者无不泣下。

故事感悟

在国家将亡之时,密佑明知自己独力难挽,仍以忠于国家、为国守土为职责,竭尽自己微薄之力,即使以身殉国亦在所不惜。在大节面前,密佑绝不像那些所谓“识时务者”一般贪生怕死,他以自己拼死抗敌、以死全节的行为,鞭笞了那些丧节降敌之人!

史海撷英

黄天荡之战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兀术统兵南下,占领了建康,接着连破临安、越州、明州。宋高宗赵构一直逃到海上,才没成为金兵俘虏。金军大肆掠杀之后北撤,在途中遭到南宋名将韩世忠的阻截,发生了著名的黄天荡之战。

建炎四年,农历正月元宵节,韩世忠得知金军北撤的消息,就下令在秀州张灯结彩,大闹元宵,迷惑敌军,暗地却率8000人奔赴镇江,屯兵长江中的焦山,堵截金兵。金兀术率兵在黄天荡受阻,便派人跟韩世忠约定决战日期。决战那天,韩世忠率领众将士奋勇拼杀,金兵大败。长江北岸金兵得知金兀术大军被截,派船来接应。韩世忠命士兵带着铁锁的大挠钩,把金兵的小船一一钩住,掀翻在江中。决战失利,金兀术无计可施,只得向韩世忠买路渡江,表示愿献出江南掠夺的全部财物,但遭到韩世忠的严词拒绝。金军被困达48天。后来金兀术采用一个奸细的建议,在夜里出动大军,利用老鹳河故道,开渠15公里,并用火攻击宋军船,才逃出。

黄天荡之战,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南宋军总打败仗的局面,大长了宋军抗金救国的士气。

文苑拾萃

《宋史·密佑传》节选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槃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槃,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槃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