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19

第19章 徐徽言高风亮节誓死不屈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徐徽言(?—1129),字彦猷。衢之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他“汎涉书传,负气豪举,有奇志,喜谈功名事”。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金兵攻破延安府(今属陕西),随即从绥德军(今属陕西)渡过黄河直扑晋宁军(今属陕西)。宋朝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徐徽言率领军民奋力抗金,顽强地进行了保卫晋宁的战斗。

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赐徐徽言武举绝伦及第。他常年战斗在西北地区,与金国、西夏作战,多有军功。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太原(今属山西),使隰(治所隰川,今山西隰县)、石(治所离石,今山西离石)以北,命令不通达一个月。于是,徐徽言率3000人渡河,一战而破敌兵,被宋廷委为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

靖康元年年底,在金兵进至汴梁(今河南开封)时,徐徽言奉命守河西。宋徽宗惧敌妥协,竟割西河之地给金国。同知枢密院事聂昌,被金人俘虏,他竟“以便宜割河西三州隶西夏”。晋宁军民十分恐惧,他们认为,丢弃麟(治所新秦,今陕西神木北)、府(治所府谷,今陕西府谷)、丰(治所丰州,今陕西府谷西北)三州,晋宁难以单独保存。徐徽言认为,这只是聂昌矫诏行事,不足为凭。他便率兵收复了三州,西夏守将都投降了徐徽言。接着,他又收复了岚州(治所宜芳,今山西岚县北)、石州等地。

金人对徐徽言的举动十分恐惧,下决心要拔掉这颗眼中钉。正在这时,徐徽言的亲家折可求投降了金人,于是金人带折可求到晋宁城下,准备劝徐徽言投降。徐徽言知道折可求来劝降,便登上城楼,以爱国大义责备折可求,折可求竟说徐徽言对自己无情义,徐徽言引弓挂箭对折可求厉声说道:“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说着,一箭射去,正中折可求,使他受伤而逃。徐徽言乘机率军出战,打败金兵,杀死金兵大将娄宿孛堇之子。

在晋宁抗御金兵之时,河东各郡县都已为金国征服,巍然屹立的晋宁横在大路之中,阻挡着强敌的前进。建炎二年冬,金兵进围晋宁。徐徽言坚壁抗敌,亲自慰抚士兵。他并不消极防御敌人,而是派人泅渡黄河,号召逃亡到山谷中的百姓数万人浮筏西渡到晋宁,增强了晋宁的抗敌力量。徐徽言还同金兵在黄河上大战,数十次的战斗杀死杀伤敌人无数。晋宁本来就被称为天下之险,徐徽言极力经营,他扩展了外城,东临黄河,城外之堑,深不可测,堞垒坚固,械备完整,使晋宁更加险要而不易攻破了。徐徽言还组织诸将划分防区,分区而守,敌人来攻,各防区将士奋力杀敌;徐徽言组织劲兵,往来巡视,作为游动的援军。

由于徐徽言的有效防御,金兵围攻晋宁三个月,每次攻城,都被击退。金兵虽经失败,却不甘心,围攻更加严急。晋宁军民不用井水,而汲河水饮用,于是金兵堵塞黄河支流,使晋宁城中无水可饮。但是,徐徽言深得晋宁军民的拥护,虽然“枵饿伤夷”,军民们仍然“以死固守”。最后,城中矢石皆尽,士兵困饿难起。徐徽言深知,晋宁城已无法支持下去了,便将城中攻防器具焚烧,“无以遗敌”。他还写信给哥哥徐昌言:“徽言孤国恩死矣,兄其勉事君蟾。”表达了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十二日晚,裨校李位、石赟开城降敌,金兵涌入。坚守三个月的晋宁城即将陷落,徐徽言仍然与敌人在城门拼杀,斩杀了不少敌人。之后,他退守主将所居之牙城,金兵全力围攻牙城。为了不使妻子等人遭到敌兵的凌辱,徐徽言纵火焚烧了自己的家宅。天将亮时,徐徽言身边的士兵大多战死,他便持剑坐在大堂上,慷慨地对将士们说:“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衅敌手。”说完,举剑自刎,众将士急忙上前阻拦。这时,金兵已涌入大堂,徐徽言被俘。

金将娄宿孛堇为劝降徐徽言,便先让徐徽言的好友劝他穿戴朝农去见娄宿孛堇,徐徽言愤怒地斥责道:“朝章,觐君父礼,以入穹庐可乎?汝污伪官,不即愧死,顾以为荣,且为敌人摇吻作说客邪?不急去,吾力犹能搏杀汝。”使说客无颜退去。

娄宿孛堇见徐徽言不降,便亲自去劝他。娄宿孛堇告诉徐徽言:宋朝的二位皇帝(徽宗、钦宗)已被我们俘虏北去,你还为谁守城?徐徽言答道:“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孛堇又说道:“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徐徽言大怒道:“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孛堇见劝说不动,便以世代为延安之帅、管辖全陕之地作为条件,引诱徐徽言变节,徐徽言更为愤怒地指斥道:“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娄宿孛堇见利诱不成,便以死相威胁,举戟向徐徽言刺去。谁知,徐徽言视死如归,他神态自若地敞开衣服挺胸迎着戟刃而去。娄宿孛堇见徐徽言是个不怕死的汉子,更想招降他了,便设宴款待,准备再行劝说。徐徽言拿起酒杯掷向娄宿孛堇,并大骂敌人。

娄宿孛堇见徐徽言如此坚贞,知道再也无法劝他投降了,便将徐徽言杀死,徐徽言临刑前骂不绝口。金国大将粘罕听到徐徽言被娄宿孛堇处死,大骂娄宿孛堇:“尔粗狠,可专杀义人以逞尔私?”并重治娄宿孛堇之罪。对于忠义爱国之士,金国大将也是十分敬重的。

故事感悟

徐徽言刚强不屈、以死报国的行为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言其“徐徽言报国死封疆,临难不屈,忠贯日月”,将他比之唐代爱国名臣颜真卿、段秀实,这样的评价是很妥当的。

史海撷英

枢密院的历史沿革

唐代宗永泰年,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

后梁,改枢密使为崇政使,任以士人,并设崇政院。后唐庄宗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崇政使为枢密使,与宰相分执朝政,偏重于军事。

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中书门下为政府、枢密院为枢府),同为中央政府机关;枢密院设12房,分曹办事,12房为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元丰改制时,有废枢密院、还军政于兵部之议,神宗以为:“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遂留之。宋代枢密院长官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以士人充任,副职间用武臣。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宰相因不带枢密衔而不得干预军事。庆历年间用兵西夏,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南宋宁宗后,宰相始例兼枢密使。

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北枢密院掌军,南枢密院唯管士人迁调,为吏部职。占领幽云十六州后,设汉人枢密院,统幽云十六州汉人军马,隶属南院大王。也有史料称北枢密院专掌契丹军马,南枢密院专掌汉人军马。

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战时,在主要战役方向设行枢密院,作为枢密院的派出机构统辖一方军政事务。

明代,朱元璋称吴王时,沿元制仍设枢密院,后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文苑拾萃

夷坚志

《夷坚志》是南宋笔记小说集。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全书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顺序编次。著成甲至癸200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100卷;四甲、四乙各10卷。《夷坚志》之浩繁,为后人叹为不可及。

《夷坚志》是洪迈所经历的宋代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面镜子,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小说发展史上看,《夷坚志》又是宋代志怪小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是自《搜神记》以来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醉翁谈录》载:当时的“说话”艺人中,“《夷坚志》无有不览”。明清拟宋市人小说,有不少取材于其中,仅凌蒙初的“二拍”、正话、入话出于《夷坚志》的,约有30余篇。

《夷坚志》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所以宋末周密就曾批评此书“贪多务得,不免妄诞”。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或属于轶闻、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如《丙志》卷十六《余杭三夜叉》记三个妇女生的青面毛身的孩子,可见在宋时曾有这种怪胎。《丁志》卷十一《王从事妻》,记王从事妻子在临安被人拐去,五年后王为衢州教授时,意外地在西安宰府中与妻相遇,才知其妻被人以30万钱买作侧室,可见绍兴初年南宋临安的社会情况。《丙志》卷十三《蓝姐》,记绍兴十二年京东人王知军的婢女蓝姐有胆有识,当群盗入家抢劫时,她持烛引盗自取各物,暗中却从背后将烛油点污群盗穿的白布袍。后报官按迹搜捕,竟无一人漏网。书中还记载了不少药方,如《乙志》卷十九《疗蛇毒药》、《丙志》卷十六《异人痈疽方》等。这些记述,似都照实笔录,为研究宋代社会生活,保存了不少可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