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9345700000019

第19章 距离效应:告诉你亲密关系是如何经营的(2)

你的观点是什么?

对于职场来说,无论和同事的关系怎样,都不要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把别人当朋友,别人就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实际上,尊重是搞好一切关系的基础,而这份尊重来自于哪里?一定会从我们说话的分寸、做事的尺度上体现出来的,对不对?

读者报告

与关系不错的同事相处,要注意保持合适的距离,说话同样要注意分寸。

忽视了这一点,让我曾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教训。

有一次,我正在翻看钱钟书的《围城》,书里面很幽默地讲了类似这样的一个意思,就是当一个男人的运气非常不好的时候,老婆是最安全的,而一个男人运气最好的时候,老婆往往要给他戴绿帽子,我当时感觉非常搞笑。

后来,我非常要好的一个同事进了屋,告诉我,他刚刚在楼下买喝的时候,“开瓶有奖”的活动,让他连连中了三瓶饮料。我顺口就来了句:“那八成你老婆给你戴绿帽子了!”

说完之后,同事的脸立即涨红了,他立即就冲到我面前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用严厉的眼神瞪了我一会儿,就离开了。

从那次开始,我和这个关系本来非常好的同事,就再也没有说过话,我深深地为自己的随便而自责。在说话的时候,我玩笑开得太伤人了,根本点在于自己没有意识到,有的话,对多亲密的人,也不要随便说出口。

把自己的这个经历讲给大家听听,希望其他人不要犯我这样低级而又严重的错误!

公众距离:你的神秘形象值千金

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不愿意他人在空间上太接近自己,自己也不太愿意去接近他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谁都不太喜欢由于他人接近而把自己看得太清楚。也就是说,一般人都不太喜欢做“透明人”,特别不喜欢他人看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由于这种隐秘心理,人应该和他人保持一定的公众距离,否则,就会引发别人心理排斥。

这里讲的公众距离,我们可以结合职场,将社会心理学的这一概念演绎一下——

公司是工作的场所,如果你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你和众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你的个人形象是什么样子呢?

很多职场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风格,而缩短了自己的公众距离,他们容易把很个人的元素呈现给他人,例如将自己的个人物品带到工作场所,以便布置出独特的个人特色,从而显示出自己的个人风貌。

实际上,这样操作,工作环境便为之大大改变了,对于你自己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确实充满了个人化色彩。可是当个人特色更多地暴露出来的时候,进入你办公室的人,他们会因为你的个性化布置遭受什么样的影响呢?在大家的办公室成为你的家庭的延伸的情况下,他们更多地看到你工作以外的另一面,他们是否还觉得你是一个专业化形象的职场人士呢?

你私人化的布置,即使给自己带来了一份温馨感,但是你工位上摆放的小熊的确和你的大大的办公桌不协调,你将自己的状态向你的同事们暴露了。

可想而知,你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将自己家里的模式搬进办公室,搬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因而这么一来,你的同事们只要看看你的办公桌,就可以想像得出你家里的情形了。如果再有那么一两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你的个性化进行一番添油加醋的演绎,那么,你是不是也太不把公共办公场所当回事了。

任何偏离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工作场合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个人形象,都是一种不冷静的做法。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工作——每个在职场打拼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自己赢得在同事的认同、老板的肯定以及公司中位置的上升,在办公室里,维护办公的气氛,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能帮你更好地进入职业状态。

实际上,神秘感是职场人很好的一个朋友,尝试着和它交朋友,在交际中,保持应有的距离和神秘感,这种方法可以让你不必和老板、同事交朋友,却能得到不错的关系,这是一种职业化的沟通技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当与你最敬佩的人相处过密,他的弱点日渐暴露,你就会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淡化对他的尊重,甚至容易产生一种失望和反感的情绪,正如法国戴高乐将军说的“仆人眼里无英雄”,一语道破了人与人交往中的距离效应。也真诚告诫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注意心理距离,否则,伟大、高尚也显得平庸。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让别人对他捉摸不透的原因,职场中这样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永远占据主动,从而也让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稀奇,但是很管用。

李总是个非常注重观察的领导,所以平时在公司的时候,员工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都很严谨。

李总就把观察的目光投向了公司的一些聚会上,公司聚会应该说是一种轻松的聚会,在这样的聚会上大家都会放松得很,但是同时,就是在这种放松的同时,李总认为才是一个人本质的流露,因为一个人越是在放松的时候,就越容易暴露出自己的本性来,而本性的流露,打破了神秘感,他就更容易看到员工的缺陷和不足。

一次聚会,平常一个非常沉默的员工林东,喝多了之后,将自己的“过去史”翻了个底朝天,还把自己平日工作中极力掩饰的小毛病全都展现给了大家。李总看在眼里,表面依然面带微笑,内心却有了新的评价。

所以,只要是公众空间,你就必须时时还要在心里保持着一份持重,而不能放纵自己。你应该清楚,放松并不等于放纵。一个人如果放纵自己,即使是在一个非常轻松随意的公众场合,也同样会遭到他人的反感。

你的观点是什么?

对于职场来说,你的形象是怎么样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大家组成的公共空间中,适当保持一点神秘感,也许你会觉得这根本不是一种约束,反而自己还因此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了呢!

读者报告

把隐私暴露给同事,有时候,简直就是把一把刀朝向了自己的胸口。虽然,你并不知道这把刀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我和公司的同事小晨的关系不错,有一次,我在家里受了委屈,老公让我非常伤心,来单位的时候,气色就有些不好。这时候,小晨非常关心地问我怎么了,看到她关切的眼神,我就忍不住内心的委屈,把事情告诉她了,当然也免不了数落老公两句。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生活又回归了平静,我也忘记了这件事情,可是,我发现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看我的眼神有些不对。有一天,同事闲聊,大家说周末干吗,我说陪老公出去玩。这时候,我发现大家的眼神有些游离,我觉得很奇怪。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同事之间的聊天。有个同事居然说我“虚伪”,说我老公总是对我非常不好,还要在公司装得像模范夫妻,当时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惊。更让我后悔的是,有一次,我和小晨发生了一些争执,没想到她居然说:“你别怪我说话难听,你太计较了,怪不得你会和你老公不和,希望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多找找自己的原因。”

听到她的话,当时我的心里难受极了,以至于自己难受了一个星期。我觉得这件事虽然是自己没有认清人,看错了人,给自己找了这么多麻烦,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自己的确不该把私人的任何事情告诉同事,有点距离其实对自己挺好的——只要别人看不透你,谁都不敢轻易攻击你。

下属与领导,保持距离才自然

心理学家曾经这样分析过人与人相处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受到的教育、环境、习惯不同,每个人的想法、意见、观点也不同,如果人们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不同会被距离所忽略,就像小小的误差在普通的计算中能被忽略一样。相反,如果人们太过紧密,这些不同之处便会像精确计算中的小数点之后的诸多数字一样,一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很难将其视为不存在。”

让我们现在想一想,如果我们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对象是陌生人,我们存在任何不同之处,都与自己毫无关联,如果是朋友,可能会因为包容而忽视不同之处。

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人是领导,那么,不同之处,愈来越多,就会变成了意见和做事风格上的分歧。

同样地,如果领导和我们走得太近,我们发现了领导的很多不尽如我们所想的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呢,也许,正如下面的比喻:

一块看上去完美无瑕的玉,如果你用放大镜看,还是能够看到它的瑕疵,于是,你会认为“玉石”也非想象之中的完美无瑕:

一幅挂在墙上看似风景秀丽的油画,如果你走近后再看,就会发现再美的画也不过是色彩的堆砌,于是,你心中会发出“也不过如此”的慨叹;

一个远观美貌有气质的女孩,如果你和她近距离接触,还是会发现她脸上有少许的斑斑点点,于是,你会觉得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水明丽;

一个被视为常胜将军的顶级运动健将,如果你崇拜他崇拜到观看他的每一场比赛,你会发现原来他也有不良发挥的时候,于是,对于他神话般的奇迹,也会产生几分怀疑。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人们的这种正常的心理,那就是一个人不愿意他人在空间上太接近自己,自己也不太愿意去接近他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不太喜欢由于他人接近而把自己看得太清楚。也就是说,一般人都不太喜欢做“透明人”,特别不喜欢他人看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由于这种隐秘心理作怪,人们都喜欢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所以,下属和领导之间的距离必须要有一定距离的合理调节,只有这样,在管理方面,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分歧才不会那么明显,于是,领导也不在乎下属的某些个人的意见,而下属也不必因为和领导走得太近,发现领导的很多不足之处,也就不会从内心引发轻视的感觉。

想一想,如果领导平时毫无领导气质,你还会觉得他说的话引人深思吗?当一个过于“平易近人”的领导,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面对不同性格的员工,他还能把管理力度执行下去吗?

小杨就是如此,他由于年龄的缘故,平常也和大家嘻嘻哈哈地开玩笑,但他管理这个部门,销售指标不上涨怎么体现他的能力呢?于是,小杨就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定出了新的工作指标。可当她把计划分给三个下属时,其中的一个下属便以“大哥”的身份首先发难了:“杨主任,你要给公司完成指标我们没话说,可是你要当工作狂,我们可不想累死!”

其他两个反应也极为一致:“你这个指标定得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为什么他们敢如此反驳,正是因为他们平时和小杨走得太近了,他们知道这种“过分”的言论并没有被开除,或者被整治的危险,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领导不注意距离,就容易陷入被动。

同时,员工不注意和领导的距离,也容易然给自己陷入被动。

小兰和小白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在小白没有升职之前,两人几乎形影不离。自从小白晋升为部门经理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小兰以前上班想“偷溜”的时候,一般都还要跟小白一起商量,然后找借口,现在小兰有话当然不能同小白说了。

小白也越来越不喜欢听到小兰像以前一样开玩笑。如果小兰像以前一样说小白“糟糕,你变得更胖了”,小白就会从内心里感觉气愤。

有一次,单位同事聚餐,大家商议要不要喝酒,这是,活跃的小白就说:“难得这次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干脆我们开瓶红酒庆祝一下吧!”

最近的小兰就接过话:“你酒量不行,还喝酒?你还记得吗,以前有一次,领导请咱俩喝酒,那一次你喝了大半瓶的红酒,开始的时候还很正常,后来,你喝醉了就又哭又笑……”说到这时,小兰发现小白的脸色明显变了,她火气很大地说:“服务员,上红酒,大家聚在一起挺开心的,说那些没劲的事多无聊!”

小兰觉得小白当了干部以后,开始有了官架子,其实不然。这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当朋友成了领导之后,出现了新的心理距离,理应适当尊重,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会使人际交往出现隔阂。

员工和领导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心理距离,应该在人际交往中承认彼此存在的外在或内在的心理距离,这包含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个性习惯、他人的权力地位等。毕竟每个人有一种基本需求,就是有一些禁忌不能轻易被触碰。

你的观点是什么?

对于职场来说,所有的人都需要随时面对彼此关系的转换。如果总和领导开玩笑,容易使对方理解到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角色没有被认同。那么,你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来维护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呢?

读者报告

由于工作原因,我和领导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本来觉得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即使他监督我也没关系。后来发现,时间一长,知道领导太多的事情原来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情绪。而且,很容易导致这样的情况,就是自己和自己生气。

前些天,领导让我帮他买火车票,好像他老家的亲戚要走了,但是他忙于开会没有时间,我离他最近,这“破事”自然就安排给我了。我当时就想,作为领导比我们领的工资都高,凭什么还让我给他做私事。我带着情绪做事当然效果不会好,直到不能再拖延了,我给火车售票点才打了电话,可想而知,票已经没了,领导看我的眼神有多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