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9345700000013

第13章 互惠效应——职场搞关系的一张王牌(2)

你的观点是什么?

职场中,独立完成工作是和同事合作的前提,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再与别人合作的时候,才能碰撞出成功的火花。没有哪一个同事愿意当“扶贫组织”,所以,不轻易开口求人,不轻易欠下人情债,也许是职场关系的一个铁律,你说呢?

读者报告

看了这部分内容,我深有感触,是的,请同事帮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就拿向同事借钱来说,是这件事之所以是职场搞关系的大忌,不在于借钱的次数和数目,而是再一次开口之后,自己就欠下了还不完的人情债。

而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情,给我的触动也非常大,虽说是一件小事,但是如鲠在喉。那一次,我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巧同事小为的一个朋友卖笔记本,于是,我就让小为去给我打听价格,心里想着找找熟人也许能够得到些优惠。

小为很痛快地答应了,后来也的确省了一些钱,买了自己喜欢的那款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可随之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很为难,小为有个朋友想来公司上班,他让我找人事总监推荐一下,因为我和人事总监的关系比较熟。

我也没多想,就帮了这个忙,没想到的是他的朋友进到公司之后,居然利用职位,在公司的财务上出了一些问题,虽然后来被公司发现,但是公司发现损失不算太多,就不想大动干戈去追究责任,只是把他开除了。

但是,因为是我推荐过来的人,那几天公司议论纷纷,人事总监也没有给我好脸色。我感觉自己的脸像烧起来一样,总结这件事情,根源就在于那次向小为开了一次不该开的口,所以,在这里,我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随意让同事帮忙,因为,你欠下的人情债永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得多!

多做一点点,就能种下坚固好形象

你会和公司搞好关系吗?

看到这个说法,大家可能觉得新鲜,是的,没错,和公司搞好关系,绝对能够帮助你得到远远超过你想象的东西。

如果你舍得多做一点点,多给你的公司一点点恩惠,公司也会回报你。

简单地说,大部分的职场人总是要求公司多给自己一些回报,总是感觉自己得到的还是很少。实际上对于公司而言,如果你多为公司做一点事情,你的根本利益和公司是一致的,好处自然就会返还到你的身上。

想一想,公司最担心的是什么?那就是公司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口碑,这是很多公司发展的命脉,同时,公司的员工对于整个公司的形象又能做到多少维护呢?实际上,如果这个形象不去积极地维护,那么,公司的形象就处于一种破坏状态之中。

而当公司不成功了,你怎么又能奢望自己拿得更多呢?

换言之,如果公司的形象在你的维护下越来越好,你在所有的领导和同事心中的形象也会越来越好。公司成功了,效益好了,正常运营下去的收益就会越来越多,你的待遇才可能往上走,晋升的机会也可能就在眼前。

在公司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想着互惠原则,把公司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你就会找到一种付出定然有回报的感觉。实际上,你也的确比别人更容易得到公司的丰厚回报,例如,在职场做事的人,公司利益就是每个员工的利益,为公司做点事,哪怕是不愿意做的事,也得体谅和支持。当然,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在自己感觉不委屈的情况下,主动做事是对公司,也是对自己的恩惠。

给大家讲这样的一个例子:

夏小米是刚进公司的一个实习生,领导也没有考虑她的职业发展,就给她安排了一个前台的位置,让她实习。

夏小米天生是一个爱学习的小女孩,她并没有把实习当作一个无聊的过程来看待,相反,她愿意了解一家公司的流程和运作,这对她都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

慢慢地,她懂得了她所从事的这家公司,没有什么比市场形象对于公司更重要了,每次开会,大家规划的都是怎么来规划并加强良好的市场形象,以便于产品的推广。于是夏小米也懂得了自己的工作性质,她虽然只是做一个前台接待,但是她感觉自己更要全力维护公司的外部形象。

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成了夏小米职业生涯的一次转折。那一天中午,夏小米接到了一个客户愤怒的电话,电话里的声音非常急促,指责本公司在发货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夏小米刚接到电话的时候,听到指责的声音,内心也非常忐忑,有一分钟的时间,她甚至觉得干脆把电话转给业务员算了,可是想起现在业务员都不在公司,而是赴外地参加产品项目会。她感觉如果自己这样回答,会让电话那边的客户更加恼怒,对方一定以为自己在搪塞。而且重要的是,这会引起一次公司形象受损的小危机。该怎么办?短短地思考之后,夏小米选择把客户的怨言“照单全收”,自己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于是,她马上向客户道歉,承认是自己不小心发错了货,她会马上按照客户提供的正确地址给客户进行发货。果然,客户一听到解决方案之后,立即消了气,平静地挂上了电话。

天知道,那天下午,明明可以在前台安坐的夏小米有多么忙乱,她来回奔走于各个部门,打电话联系发货公司,并且查找问题根源,确认产品信息,然后找各个领导签字。就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领导都知道了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独立承担了业务员犯下的错误,努力地维护了公司的形象。

终于由于夏小米得体的处理,公司的这批货顺利进行了改发,也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后来,公司高层开会的时候,还特意提到了夏小米的名字,感谢她为公司作出的成绩。不到一个周的时间,夏小米就被换岗了,她不再做一个工作简单的前台了,而是被安置到了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并且领导还安排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员工带她。

夏小米的职场大门,成功地推开了!

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夏小米有什么特别的能力让领导觉得必须对她进行安置,而是她对于公司形象的维护,赢得了公司的信赖,公司接到了一个普通员工超出自己范围对公司的付出,也自然愿意回报给这样的好员工一份更重要的工作。让她有更好的环境,为公司创造更好的价值。

你的观点是什么?

看一看公司给你发的工资袋,想一想怎么做,能让你的公工资袋会越来越沉?也许,你该关心一下公司的声誉和未来了,是吗?

读者报告

我想起了我和同事小顾在上周发生的事情。

小顾是我非常要好的同事,他的性格很单纯,平时对工作也非常很努力,公司没有加班任务的时候,只要他工作没有做完,他就会自觉地留在公司加班,领导们都非常喜欢他。

公司最近任务紧了,大家都需要加班。有一天,我和小顾加班到最晚,我对他说:“小顾,加班也不给加班费,太没劲了。”

小顾也附和说:“是呀,总加班身体有些吃不消。”

这时候,主任走了进来,很显然他听到了我们的谈话。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和小顾都被叫到办公室了,出来的时候我愁眉苦脸,领导批评我工作态度不认真,而小顾出来的时候,还是一脸平静,我问小顾:“主任找你说啥?”

小顾说:“主任问我总加班是不是让大家感觉吃不消了,我说是,主任说会考虑给大家加班费的。”

当时我听了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满,但是我内心很久都不能平静,我觉得很不公平。为啥都是对加班不满,他就能得到领导的安抚,我得到的却是批评。

现在我能理解了,因为一直以来,自己和小顾对待公司所付出的劳动是不一样的,正因为他一直勤勤恳恳,所以关键时刻领导才在乎他的感受,而我一直坚持公司给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活,所以,工作总是很被动,领导对我也就一直心存不满。

也许当我们对公司不满意的时候,也就是公司对我们不满意的时刻,也许,当我们能毫不计较地为公司多做一点点事情的时候,公司也不会和我们斤斤计较加班费。

我觉得这部分内容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自己不该分得这么清楚,如果再一直那样,公司就一直不会给我升职或者加薪。小顾应该是我很好的榜样。

暂时退让私利,利益还会飞回来

职场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于是有人说,在职场中,没什么可分析的,把握好自己利益就是最关键的。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告诉你心理学中互惠效应所蕴含的一个大秘密,那就是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回报他人所作出的让步”。

我们前面讲到我们有义务回报别人所给予我们的恩惠,那么“回报他人所作出的让步”,是什么意思呢?

我给大家讲这样一个例子:大部分人都非常反感大街上的调查问卷,因为很多情况下,如果你填了调查问卷,接下来的日子里很有可能每天都接到很多推销电话。开始的时候,人们拒绝这种调查问卷的时候,都会漠不关心地往前走,不理睬那些搞调查问卷的阿姨们。

可是后来,阿姨们换了策略,她们会迅速往人们手中塞一个牙膏,或者毛巾,然后在人们惊诧之余,真诚地说:“耽误您一分钟的时间,您帮我填个调查问卷好吗?”

这时候很少有人在拿着手上的牙膏的情况下,还拒绝给出自己的“一分钟的时间”。因为互惠效应让人们作出回报的一个原因是,如果一个人不打算对别人的恩惠进回报,那么这个人将面临重大的心理压力,也会感觉自己的行为很难在社会中受到欢迎。

于是,一场调查问卷做下去,15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赶不上了,女朋友的约会迟到了,不得不在中途发短信对自己约会的人说“可能晚会儿到”。

终于人们厌倦了这种方法,不论牙膏、毛巾或者肥皂,人们都开始果断地拒绝这种“小恩小惠”。那是不是阿姨们就没有办法了呢?

不是的,阿姨们在路上摆放一个小纸盒,盒子里还是牙膏、毛巾或者肥皂。看到路人的时候,阿姨们仍然用真诚的眼神注视着你说:“买个牙膏吧。”

路人在她的注视下会有些不自然,但是路人还是说:“对不起,不需要。”

可是,如果她接着说:“那您能帮我做个调查问卷好吗?”

也许读者们会认为这种情况下,路人还会拒绝,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第一次的拒绝之后,阿姨们的让步也是一种恩惠,于是为了回报这个让步,路人也付出了一个让步,那就是不买牙膏,那么就做个举手之劳,填个问卷吧。

终于,大街上负责找人填写调查问卷的阿姨们利用心理学的“互惠效应”再次胜利了。

职场中,互惠效应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一些人与别人的关系不好,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老是争取一厘一毫的“利益”,时间长了难免惹起同事们的反感,让大家想起这个人就皱眉头。慢慢地,这种人就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伤害了同事,最后使自己变得孤立。

而在事实上呢,这些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多少好处,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得不偿失。如果对那些细小的,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谦让,例如单位里分东西不够时少分些,再例如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个荣誉。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用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和小事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过。

在我们的职场上,有过许许多多类似的经历。在同事中,如果我们能适时作出一些让步,在不伤害自己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暂时放下的私利,也许会给别人的心理上留下巨大的投影,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会增添你的人格魅力,业会带来更多的“回报”。那么,当他人再次回报你的时候,他所给予的恩惠要比你暂时放下的利益要多得多。

张莫言是公司里的老员工了,他成熟稳重,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

部门主管离职了,领导层决定新任主管“从内部人员中选拔”。大家心想,这个新主管一定非张莫言莫属。

但是,结果出来了,公司任命的新任主管是无论业务能力还是交往能力都不如张莫言的迟小涛。

公司里早有传闻,迟小涛是公司某一种重要高层非常近的亲戚,通过这样一件事情,大家得到了确认。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张莫言,看张莫言如何处理这件事。

张莫言没有丝毫情绪,他平静地工作,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后来在迟小涛上任后,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这让领导层和迟小涛本人都非常感动。

半年之后,公司扩张,新开了部门,张莫言没有任何悬念地就任新部门的主管。

只有张莫言知道自己当初接到迟小涛任命通知的时候,内心有多么难受,但是他知道靠着迟小涛强硬的关系,他以后可能会爬得很高,当他升职了,如果自己反过去得罪他,那么这件事情就会升级成仇恨。而仇恨是难以消弭的,只有一方败亡才能解决。

从表面看,是迟小涛占了便宜。可长远来看,张莫言为自己种下了一个忠诚于公司的良好形象,于是张莫言以德报怨——以德为策略,去处理对自己不利的人。终于在领导绝对的信任下,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你的观点是什么?

在工作中,你能合理地看淡那些无关痛痒的“私利”吗,如果你能,那么恭喜你,前面的路将会因为你长远的目光而变得更加宽广。

读者报告

适度地退让,更容易得到利益。

前天,我们部门聚会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部门内分为两派,一部分同事说,聚餐之后去通宵唱歌,还有一部分同事说,聚餐之后回家休息。毕竟第二天还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