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罗波夫是1967年才被任命为克格勃主席的。正是在当年一个由勃列日涅夫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他的前任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受到严厉批判,并被当场解除了克格勃主席职务,理由含糊不清。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可算是克格勃的“重臣”,参与了众多的重大政治谋划,因此,当时在座的人心里都清楚,他知道得太多了,对于勃列日涅夫而言,让这种人继续掌握克格勃大权是非常危险的。
安德罗波夫仓促上阵,他原来没有搞过特工,而是一个标准的党务工作者。不过在性格上,他雷厉风行、力求变革,不喜欢因循守旧。这多少弥补了缺乏克格勃经验的不足。到了克格勃之后,他立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首先,他要让克格勃的工作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来,让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从人们异样的眼光中走出来,让他们能自由地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应有的荣誉。非常重要的举措便是借助两次庆典,掀起宣传克格勃的浪潮,塑造英雄侦察员的形象。这样的好处很多:长期以来,克格勃的神秘让苏联的老百姓感到惊恐和害怕,公开之后他们开始觉得不如想象中的可怕了;这些宣传可以向老百姓阐述克格勃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争取得到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跟年轻的普京密切相关的是,安德罗波夫还希望通过这些宣传把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吸引到克格勃。时代在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必须不断补充有理想、有文化、有干劲、有当代视野的年轻血液。
这种宣传是长期的,也是有效的。安德罗波夫1982年离开克格勃,并于当年年底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共“在位”15年,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无数优秀的大学生被吸收进克格勃,成为克格勃前进发展的主要力量,其中,就包括未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谈到克格勃对普京的影响,还可以追溯到1965年出版的小说《盾与剑》,这是一本专门讲述侦察员故事的书。他的好朋友回忆说,他们看这本书完全入了迷,有关侦察员的电影也是场场不落,那时他们白天谈的、晚上梦的全都是侦察员。1968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为电影,他们一起看了很多遍,百看不厌。
也许正是在那几年的时间里,普京确定了进入克格勃工作并当侦察员的人生理想。有一次,他的好朋友维克托·鲍里先科在他的书桌上看到一张军人的照片,觉得很奇怪,便指着照片问:“这是谁?”“他是杨·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普京回答说。
说来奇怪,杨·卡尔洛维奇·别尔津与普京颇有“渊源”,他间接影响了年轻的老普京,由此影响到未出生的普京,并直接影响了年轻的普京。
为了实现当侦察员这个理想,普京专门去克格勃列宁格勒接待处打听“情况”,一个细心礼貌的军官告诉他,当克格勃的最佳途径是上大学法律系。于是,普京以坚强的毅力成功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
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克格勃在全国有非常发达的筛选机构。他们负责到各地的大学挑选优秀大学生,这是一项沙里淘金的工作。必须经过的程序是,先由基层党组织推荐,然后党组织的“干部委员会”将相关学生的档案交给克格勃人事管理局,核查通过之后他们会派专人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考查,如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思想状况等。有时候甚至设下各种陷阱对挑选对象进行考验。对于这一切,被考查人完全不知情。
毫无疑问,普京肯定也通过了这些考查。当时苏联大学的惯例是在学生临毕业的时候找学生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毕业方向。而克格勃选定的人则在这之前,由克格勃的官员专门找他们谈话。于是,在普京大学五年级的一天上午,他被叫到一个小黑屋子里,里边坐着克格勃的一个军官。
军官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弗拉基米尔·普京同学,这些天我一直在通过学校和你们法律系的共青团组织了解你。通过调查、了解和我这段时间对你的观察,我发现你头脑灵活、思维敏锐、学习优异、少于言谈,身体强健,是一个难得的好青年。你愿意到克格勃工作吗?”
这对于普京来说多少有些意外,努力良久的目标突然要实现了,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不过他还是迅速冷静了下来。他表示愿意为克格勃工作。
当天晚上,他找到他的好朋友维克托·鲍里先科,说:“走,我们去喝两杯去。”后者感到很惊异,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不过,他也知道普京的性格,他不想告诉你的事情,问了也没用。因此,他什么也没问,跟着普京到了大街上的一家咖啡馆。那天,普京表现出少有的高兴,酒量也仿佛比平时大了一些,不过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向朋友透露这一消息。
普京从来没有跟同学们说过他想到克格勃工作的想法,这跟有些整天宣扬要获得“神秘勋章”的人完全不同。得知他被克格勃选中,大家都很吃惊。很多同学都认为凭借普京的成绩,他更应该去检察院或者相似的机构。而另一些同学则推测说,克格勃也许是看上了他的优异成绩和毫无出奇之处的外表。
在这之后,这个军官还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定与普京的父母作了深入的谈话,老普京为儿子能够继续为国家利益服务而感到高兴,不过,他也感到有一些担心,他对军官说,普京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在这名军官后来的回忆中,他说:“看得出来,普京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普京的身上。”
不管怎样,普京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克格勃的一分子。
若干年后,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普京动情地说:“我对克格勃向往已久,我就是喜欢情报工作,因为我有远大理想。我认为,我可以利用我的专长成为社会上最有用的人。我愿以我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效力。”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愿以我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效力”
毕业之后,他如愿进入克格勃列宁格勒分局。不过,唯一让他感到不满意的是,他没能进入对外情报局,而是进了反间谍局。考查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也情有可原。对外情报局也被称为第一局,是克格勃最重要的部门。根据1978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第一局的特工人员不过4783人,而克格勃总体人数则是296591人。也就是说,平均每612个克格勃官员里边才能产生一个对外情报局官员。可想而知,要进入第一局有多困难。
第一局如此“吃香”的原因还在于,工作人员大多会被派往国外工作。这对于个人的升迁、物质生活甚至工龄都有影响。在国外负责情报工作,如果表现突出的话,升迁也会很快很容易。当然,这样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不能在当地的反间谍部门面前曝光,泄露自己的间谍身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个情报官员基本就可以说是彻底毁掉了。他不仅仅再也得不到外国的签证,还失去了上级对他的信任。只能卷起铺盖,回家种地。
在分派驻外人员时,克格勃通常会对不同的地区进行区别对待:属于“复杂的作战环境”的国家——东德、西德、美国、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属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国家——非洲、东南亚、中美洲国家;属于“热点地区”的一些国家……对在这些地区工作的情报人员,实行倍工时,就是工作一年算一年半。这样不仅可以按照超期服役享受提前晋衔,还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而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一个令人眼馋的理由。他们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严格参照外交人员的标准用美元支付;而另一部分则用卢布支付,直接打入他们在苏联的账户。回国之后,他们可以凭借政府发给的优待券在“外派人员特工商店”购买一辆小汽车,这简直是大多数苏联家庭梦寐以求的;还可以在“小白桦”商店购买外国商品,价格比一般的便宜多了;另外,如果把多余的外汇交给国家,他们还可以不用排队就分到住房……
正因为对外情报人员丰厚的回报,当时很多关系户也涌入了这个部门。他们在国外毫无建树,服役期满便回国心安理得地享受各种优待。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再利用各种各样的关系再次派驻外国,以便继续享受特殊待遇。
年轻的普京也许并不知道这些,虽然没能进入第一局,成为驻外情报侦察员,但对他而言,无论是第一局还是第二局,把他手头的工作做好,做得漂亮,这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在反间谍局工作不久,便被派往401学校学习。这是列宁格勒市一所封闭的大楼,里边商店、电影院、体育设施等一应俱全,学员们完全可以在里边待上几个月,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而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便。为了保密的需要,在出发之前学员的亲友们被告知,他们要到远东或者其他偏僻的地方去劳动锻炼一段时间。
奇怪的是,401学校专门进行反间谍培训,而普京自此毕业却被分到了第一局,也就是对外情报局。当时的列宁格勒克格勃分局第一局负责人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回忆说,普京是另一个军官推荐给他的,那个军官让他看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当时他正好缺人手,便把刚从401学校回来的普京调到了第一局。
普京在第一局的工作得心应手,从401学校毕业后他的军衔是中尉,不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便是年轻的少校了。当时只有少数一些能干的克格勃人员才能得到由国家安全局局长诺瑟列夫将军签发的掩护证明。普京就是其中之一。1980年,年轻的柳德米拉认识的便是在列宁格勒市刑侦部门工作的普京。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普京的“表现”出色,当时只有少校级别的官员才能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因此在晋升少校之前,普京中尉只能与大家同处一室。据说,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机,普京常常霸占电话机,处理一些工作以外的私事。如此霸道,居然没有被打小报告、穿小鞋,如果不是他人品足够好的话,那只能说明他的工作能力足够突出了。
1984年,普京少校被选派到红旗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对于克格勃人员的职业生涯而言,这一次学习意义重大。当时,一般克格勃人员被选派到红旗学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各地克格勃的领导人推荐给红旗学院,由红旗学院的干部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才能进入学院学习;另一种是莫斯科特定部门已经有意向的学员。这样的学员会被带到莫斯科,由一个在克格勃副主席领导下的干部委员会来对之进行考核。当然,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克格勃的高级干部。如果你是被考核人,也许会一不小心便碰上了坐在身边的毫不起眼的克格勃副主席或者某位高级将领,而你却毫不知情。第一种学员被称为“孤儿”,意思是他们无依无靠,还没有“监护人”。不过,到他们快毕业的时候,便会有莫斯科的人过来,“领养”这些尚没有主的学员。
两种学员都同样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查,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个人历史和能力的考查。干部部门需要对学员以前的工作进行审视,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学员参加情报部门的原因;个人能力方面最重要的是外语能力,其他还有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一套复杂的考查程序下来,红旗学院对于学员的方方面面已经是了如指掌了。根据对学员的了解,他们会为学员设计最佳的学习方案。
学院通常把学员分为一年制、两年制和三年制。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情报工作人员的学校,学员的外语能力是学年制划分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不过,学员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对学制也有影响,比较难学的东亚语系一般要学习三年;西方国家的语言两年就可以了,如果你有外语基础的话,学制可以相应减短。
普京从小开始学习德语,在列宁格勒工作期间还上过德语培训班。因此他被分在了一年制班。他是少校,军阶较一般学员为高,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成为班长,负责协助教官管理班级。
进入学院之后,每个学员们都领到了一个假名,从此以后便只能跟自己的真名说再见了。假名也有讲究,一般假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真名相同,而且假名必须简短,这样使用起来才方便。比如,普京少校的假名是“普拉托夫”。很多学员在刚开始的几天老犯错误,在射击完毕或者点名的时候总是大声地报告自己的真名,但又马上改口说:“不是,是某某某射击完毕。”这往往能引起一阵哄笑,不过在这方面普京作出了良好的表率,他从来没有犯过这种错误。
学院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森林深处,高墙大院,专业而严格的警卫24小时巡逻。附近小村庄的老百姓也会在采蘑菇或者迷路的时候偶然经过,但必然接受严格的盘查。学员们到来的过程非常神秘:曾经在那儿学习的霍洛多夫上校回忆说:“通过考查之后,有人通知我让我在某年某月某天按照某个号码跟一个军官联系,他会告诉我下一步怎么办。在约定那天,我拨通了电话,那个军官说,某日某时我需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到某地,找到另外一个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他之外不可以对任何人说自己的姓名。我一一照做了。当我那天来到约定的地铁站,那儿已经聚集了一群年轻人,大家很少交谈,都谨慎地保持沉默。我们被带上一辆带窗帘的汽车,驶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在车上,有人告诉我们,可以相互交谈,但不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而且也不能互相谈及自己的工作及经历。”可想而知,红旗学院的保密措施是多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