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财富课堂—让你快速获得财富的12堂必修课
9302000000027

第27章 人脉是金,一个好汉三个帮(2)

被誉为美国钢铁工业之王的卡内基说:“你可以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卡内基的话反映了大资本家在管理思想上的一种反省,即他们认识到,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卡内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这样一首短诗:

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从这些知名人士身上,我们能明显看到优秀的品质和超人的交际能力。

寻求前辈们的指导,善于结交朋友,建立有效的社交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你必须充满自信地参与社交活动,接受人们对你表示出的友好,你必须和主流文化的人们自然和谐地相处。最重要的是,向别人主动展示你的好意。许多人抱怨没有机会,实际上他们有许多机会,只是需要他们在周围和种种潜力中,在比钻石更珍贵的能力中发掘机会。

经过一项调查收据表明,MBA学习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结识一批“精英人才”——本行业的精英们可能都坐在你的课堂上,从而建立宽广深厚的人脉,同班同学、校友就是自己经营未来事业的支撑。据了解,读MBA70%的作用在于可以建立起强大的人际关系网,因为就学期间的同学大都是颇有实力和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他们都是业内的佼佼者,这些关系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今后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这就会为你的事业带来帮助。在国外读MBA,同学会遍布全世界,为将来进入全球化性质很强的领域,比如银行、投资等领域,会提供强大的资源;在家门口读MBA也可以建立起实用的人脉网。如果没有这一点人脉支持,MBA就会贬值很多,这就是名校M13A最大的魅力。一个世界级的人脉网是干金难买的财富。

很多人看了参加企业商学院培训的名单后都会惊叹,有绝大多数人都是他们生意上或者潜在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能在一起学习对每个人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另一方面,各个大公司也非常希望与客户们保持良好的互动互利关系,校友资源是潜在的财富。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重视起MBA教育的人际关系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构筑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有些企业赞助的商学院是花钱请人来上课的,班上很多学员都是免费的。他们服务的对象是中高级的管理阶层,因为企业最愿意那些最能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参与这种教育。校友是一种人际资源,只要是资源就不可能是免费的,但是一旦有了这个可靠的、能发挥作用的关系网,对公司将会意味着什么呢?对公司来说,就是壮大和发展的利器之一。

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促成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个人成功的助推剂,是成大事必悟的一大“智慧”,当然也是获得财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只有懂得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充分地利用了身边的人际关系,利用别人的力量,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才能让自己更加一帆风顺,事业有成,获得财富。

放下面子,拾起的就是财富

面子有时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这样的包袱下,就很难走得更远,更好。想要嫌的财富,有时侯在困难面前就需要撇开身外之物的“面子”。做自已想做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子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凡事有度,过于关心面子,就会让它成为自己财富道路上的阻力。常常有很多人都是为了面子做事,一旦进入“面子怪圈”,就很难再跳出来。并且,这样做事通常都不是心甘情愿,因而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潜力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对自己的成功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你只有撇开面子,才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事业和自己想要的财富。

约翰‘罗金斯是曼彻斯特市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尽管薪水只有每周6英镑,他工作却十分尽责,总是把校园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因为他觉得:既然自己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多干点事,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不错的。

不料那一年,他敬佩的老校长退休了,来了一个叫罗伯特的自命不凡的新校长。他上任不久,就宣布全体员工每天必须签到并注明时间。周五,他把考勤簿拿来查看,情况好极了!他满意地正准备把签得密密麻麻的簿子合上时,却发现一处空白,显得很不协调。他立即命人去把那个不服帖的人找来。

“听着,约翰,我已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考勤簿上签到,你知道吗?”

“知道,先生。”

“那么,你签了没有?”

“没有,先生。”

“我一旦订下制度,就意味着每个人必须照办,谁不照办,就得请便——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懂,先生。”

“那你为什么不签?”

约翰涨红了脸,半晌不说话,最后只好以实相告:“我签不好,先生。”

“什么?签不好?天啊!下一句话,你该不会说,你不识字吧?”

“确实不识字,先生。”

“太可怕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个在教育机构(这个词他觉得比‘学校’好听)工作的人竟不识字……够了!你知道我这儿不容许低效率,给你几天时间,另谋生路吧!”

“可是,先生,我在这儿已经干了五年,校园里处处整齐干净,从来没有谁挑出我的错,为什么要辞退我?再说,作为校工……”

“噢,那倒不假。但是,无论如何,堂堂教育机构里,总不能容忍一个文盲员工存在,这是原则,你走吧!”

约翰走出学校时,天已黑了。他是单身汉,平时生活简单,早餐不用说了,就是午饭,也经常是面包加奶酪,带到学校吃,只是晚上回家才“享受”一下,也不过是泡杯浓茶,加三块方糖,再来一条腌鲱鱼,一小听鲑鱼罐头,外带几片腊肉。而最少不了的,则是一盘炒香肠,它对约翰来说,不仅是一种佳肴,还有祛病镇疼的功效。因此,在今天这个20年来最倒霉的日子里,他提醒自己一定得买半磅香肠带回家。

猛地,他打了一个冷战——记起自己常去买香肠的那家小食品店店主杰克太太前天死了,店门至今还关着,附近再没有卖香肠的店。

“真该死,为什么整个街区没有第二家香肠店呢?”约翰情绪坏到了极点,直觉得眼前漆黑。倏地,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晃进他的脑子: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开一家呢?这些年好歹攒了一些钱,何况现在又失了业……对!就把杰克太太的店盘过来,作为谋生之路吧!

他兴奋得把失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星期后,食品店重新开张,约翰做了店主。

生意不坏。约翰心想:把香肠做熟再卖不更好吗?于是,他开始加工香肠,并在一大早就把热气腾腾的香肠端出去。正值10月份,天冷又多雾,热香肠诱人的香味,吸引来一批又一批顾客。

为了应付店前“长龙”,约翰想出了新点子;削制了许多小竹签子,把香肠夹在半切开的面包里,串在竹签子上卖。这种早点经济又方便,一面世就大受欢迎,结果,“长龙”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长了。约翰一个月内接连雇了两个帮手,仍然忙不过来,顾客把店门都快挤破了。

他灵机一动,雇了一个半大孩子,让他蹬着三轮车到街头流动出售,这果然减轻了店门前的拥挤,生意也因此做得更大。随着“罗金斯香肠”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小吃馆变成了大饭店,还开了两家分店。为了保证货源,他开始自己制作香肠,而不再依赖批发商。

入夏了,这是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没有多少人愿意吃热香肠——实际上,任何热食都勾不起人的食欲。约翰转念一想:既然天热得大家都不愿下厨,也不愿挤饭馆,何不把香肠做熟晾凉,然后把凉香肠送货上门呢?

说干就干!五个孩子一齐出动,蹬着车子穿街走巷,专卖串在竹签上的“面包夹香肠”。这个夏季的销售量竟比冬季还要多!

以下的蓬勃发展就不用细说了,只须告诉你:自从开店那天起,约翰就再没怀念过以前的日子。五年以后,任何人到曼彻斯特市,不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蹬车叫卖香肠的孩子。又过了几年‘,就连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有了“罗金斯香肠店”的分店,且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随着事业发展,约翰感到需要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他与学区教育委员会联系,申请创建一所“香肠制作技术学校”。这位实业家的想法得到了学区教委的大力支持,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商定:由学区委派正、副校长,而教师,则主要从高、中级职员和技术工人中选聘。

不久,副校长扣‘来一个电话说:“罗金斯香肠制作技术学校不久即可开学,特请董事长题写校名。”

约翰哑然失笑,回话说;“副校长先生,真对不起,还是请你们中间哪一位代劳吧,我写不好。”副校长有点不悦,说:“罗金斯先生,不要推辞了,像您这样卓有成就的实业家,不是出自‘剑桥’、‘牛津’,就是在国外深造过。生意再忙,写这样几个字还是抽得出时间的吧!”

约翰只好以实相告:“副校长先生,我真的写不好。说来也许您不相信:十多年前,我还是个老粗——既不会写、也不会谈,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经商以后学会写的。”

副校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阵。最后说:

“罗金斯先生,您真了不起,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条件下,竟然做出了这样一番大事业。我想倘若您十年前就能读会写的话,那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人呢!”

约翰放声大笑,毫不在意自己的面子道:“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一周挣6英镑,先生!”“啊——”电话里传来一声惊呼,原来,那副校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把约翰赶出校门的罗伯特先生。

富人们用自己的财富人生告诉我们这样一条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局限性,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所以,事实证明,要想成为富人,有时就务必放下面子。如果这一点心眼都没有,他人是不会出现在你面前帮你扶你,孤单一人,光杆司令一个也永远不能成功。

在财富的道路上,免不了磕磕碰碰。有时候在困难面前就需要撇开身外之物的“面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丢失一些东西时,不要觉得丢了面子如何痛苦和难堪。因为这样,你反而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因此而得到巨大的成功。面子有时候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人如果一生都生活在这样的包袱下,就很难走得更远,更好。

想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必要时就要放下面子,这样才能拾起来地上的财富。

冷庙烧热香,冷庙里也有财神爷

常言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也不会来帮你。”所以。能做事、善做事的财富人士,都精于“冷庙烧热香”的办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相互竞争的链条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互利就是互害。但是,一般人都有着趋附权贵的心理,而要成大事,赚大钱,虽然不必在心里上就“奴颜婢膝”,但将其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多一些靠山也绝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在寻找靠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趋附不要有势利眼,多给冷庙里的菩萨烧烧香,所以,做事若想有人帮助,就不要为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冷落一些本不该冷落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人春风得意时与之靠拢,与在他失势时拉他一把,你们的关系是大相径庭的。选择后者的男人能成为富人,因为他知道受到帮助的人就像股票中的原始股,其财富价值会在日后显现。

人类的习惯之一,乃是往优秀出色的人身边靠拢。好像能与事业有成的人缔结关系,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那股气势。这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心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交上的朋友,通常无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际关系。由于万事顺利、春风得意的人,人人都想与其结识,都想与其交上朋友,一方面他也顾不过来,另一方面他也无法与巴结他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反之,如果与那些暂时不得势的人交往,并成为好朋友,那就完全不同了。

就像买股票一样,买了最有价值的原始股。

常言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也不会来帮你。”因为你平时目中没有菩萨,有事才去找,菩萨哪肯做你的利用工具!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所以你请求菩萨,应该在平时烧香,表明你别无希求,不但目中有菩萨,心中也有菩萨,你的烧香完全出于敬意,决不是别有用心。

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对你有情,自然肯帮忙。所以,能做事、善做事的杰出人士,都精于“冷庙烧热香”的办法。

一般人都对显赫的大人物趋之若鹜,精于做事的人也不例外。但是,做事有一定“手段”的人,不会只给“热庙”烧香,他们也非常注意给冷庙的菩萨上支香。这是他们较一般人的高明之处。因为香火盛的热庙,烧香人太多,菩萨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引不起菩萨特别注意,也就是菩萨对你不会产生特别的好感,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也以众人之礼相待,不会特别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