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财富课堂—让你快速获得财富的12堂必修课
9302000000015

第15章 创新,思想有多远,财富就有多大(3)

人人都可以从很有前途的生意中学到一课,那就是:我们也应该计划10年以后的事。如果你希望10年以后变成怎样,现在就必须变成怎样,这是一种很严肃的想法。就像没有计划的生意将会失败,没有生活目标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人。因为没有目标,我们根本无法成长。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成功。有了目标,一个人才能有所向往,有所追求,有所成就。

当然,幸福很多时候与穷富无关。但除了极少数把人生当做一次艺术的人,可以自觉体验贫穷的意义,更多的人,一般的人,如果落到那一步,实在是种无奈。那种陶渊明式的“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毕竟只有少数人才能安享。

永不满足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更在展望未来。永不满足可以让人不拘泥于旧事物的约束,勇敢地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不安于现状,不满足现状,不停滞于现状;永不满足是否定错误的自己,不再自以为是。只有如此,你才能脱离贫穷,走上财富的康庄大道。

认识创新,财富就征它的“身后”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富将植根于创新思维的沃土之中。所以。只有先认识了什么是创新思维.才能加以培养和利用.为自己赢得最多的财富。

创新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思维,它使你获得创富的原动力。虽然传统思维仍然发挥作用,但创新思维将逐渐取得主流地位,并且发挥出强大的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的创富将植根于创新思维的沃土之中。所以,只有先认识了什么是创新思维,才能加以培养和利用,为自己创造最多的财富。

有一个人举着一块价值10美元的铜板叫卖:这枚铜板价值30万美元。

人们不了解,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解释说:“这块价值10美元的铜块,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达到30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纪念像,最终价值为30万美元。从10美元到30万美元,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用的最多的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现有知识、经验之内的思维活动,虽然有时候它可以导致一些发现发明,但是,它们一般都不能离开已有的知识,多局限于知识的固有化,只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从中得出一些结论。

而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相比,不同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逻辑思维严谨性。与逻辑思维不同,创新思维是要突破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局限,常常是在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发现隐秘。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光凭逻辑思维是不能使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

有人说:“对科学行动与积累进行逻辑分析实在是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科学家越推崇逻辑,他们推理的科学价值就越低,这样说是绝对不过分的;逻辑学所关心的是正确性与确实性,与创新思维完全无关。”这些论述虽有一些局限性,但却进一步说明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不同的。

创新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思维形式的对立统一,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辩证思维。下面就从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使你对创新思维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1)创富思维的基本要素

一个高财商的创富者,不一定是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但绝对是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活动总得有一定的基础,即所谓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创新能力的基石,若缺乏它们,创新无异于空中楼阁。

①创造性素质。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在行为习惯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要培养创造性素质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收集财富信息,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达成创富的目的。

②个性风格。大凡富有创造力的人,总会体现出一定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成功的前提。简单地说,它们主要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积极进取、标新立异。

保守固执不是创造性人才的特征,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更是日新月异。只有敢于抛弃旧事物的人才能有能力和机遇收获新资源,从而寻求更新、更独特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他们从不为旧思想缚住手脚、遮掩住视野。谁都知道,创新就如同从荆棘中踩出一条小道来一样,不仅有痛苦困难,而且有非常高的风险。所以,敢于创新者首先是一个勇士。他们要能够承担人们的误解和嘲笑,要面对资金不足等无数困难,要勇于承受创新过程中失败所带来的心理痛苦和社会创伤。同时,创新者还必须是一个对世界和生活满怀热情的人,因为创新意味着一种对事物的关怀,对世界的好奇,对人的能力最大程度的相信。

其次,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思考是创造的前提,不能正确地思考、不能认真地思考,点子、思想不会凭空而降。思考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我们许多人都有创造的良好基础,但是并没有成为此中高手,能否进行思考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其实,懒惰不仅指身体,也指精神。想想看,有多少人曾为打电话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搭进去几小时事后后悔?心理学家把精神上的懒惰视为人类最大的疾病,曾有一本非常流行的畅销通俗心理学书《你的误区》,专门讨论了精神懒惰对人进步与发展的阻碍力。的确,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总是说,一切照旧吧,虽然不是很好,但凑合着也能过,于是,许多原本可以做出创新的时机白白溜过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思想的懒惰比身体的懒惰更加可怕,因为,它使人类陷于保守和固执,丧失了创新的激情与时机。

最后,善于观察、勇于实践。

人与自然世界是有缘分的,或许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或许来自于某个点子的启示,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又怎能抓住这些产生灵感的时机,进发创新的火花呢?敏锐的观察力是与思想上的勤奋以及良好的思考习惯密切相连的。除此之外,实践力的强弱与创新的关系同样密切,一个整日空想的人,所作出的创新往往经不起生活的风吹雨打,而在实践中败北。所有的成功创新者都不是空想家,不管当时他们的想法有多离奇或者古怪,他们总不会呆在实验室或者屋子里发愣,而是会进行实践。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一些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人们都以为他们发了疯,他们勇敢地进行实践,在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了。

③正确思维。一个人认识世界乃至于改造世界,总是需要先进思考,而有的人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或者常常失败,这多半就是思考方法正确与否的问题了。

首先,正确及有效的思维方式。

思维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联想、想象、灵感和直觉等。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它们往往有不同的作用。在解决一个问题当中,多种思维方式的交叉使用也是很常见的。当我们判断一种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时,仅仅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言,再就是看处理这个问题,这种方式是不是非常有效,而不是说思维方式本身的对错。在成年人当中,因为长期理性化的生活和固定模式的思考,极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即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遵循固定的思考途径、固定的思考程序、固定的思维方向,比较僵化。这一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失去了思考的灵性或者魅力。所以,创新需要的思维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的,经常是从与众不同的地方出发,处理问题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其次,系统论的思考方法。

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身处于千丝万缕的联系中,系统论的中心就是让人全面、完整、多角度地看待世界,这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当注意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应付困境,一个难题的解决多半不是单向的、单维度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一项创新很少是单纯的一两个方面成功就可能达到目的的,就算仅仅是一个广告创意,也需要了解市场趋向、文化背景、社会心态、产品特性,不系统地思考问题,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如同可口可乐公:司20世纪80年代的创意一样,以为推出新产品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没想到适得其反。

再次,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考是一件艰苦的劳动,如果想获得问题的解答,势必得付出相应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必需的。它包括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抓住矛盾、思考对策等有序的步骤。具有高强思维能力的人,一般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程序化的思考推理往往更有效率并且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正确的世界观。

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宇宙、人生,往往跟他的思维结果密切相关。

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奉者,他不会怀疑神的存在,在面对困难和困境的时候,他也许会认为这是神的意志,应该忍受。又假如一个人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那么,他在面临问题时,常常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而不是积极改造世界。所以,通常说来,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应该是自立自信、勇于探索、冷静思考,相信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改造世界而不是纯粹顺从的态度。正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两个推销员与不穿鞋的岛国的故事一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问题,却因为当事人的不同世界观而有了迥然各异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