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侠骨柔情
9295900000010

第10章 段誉(7)

但见帛卷上赫然出现一个横卧的裸女画像,全身一丝不挂,面貌竟与那玉像一般无异。段誉只觉多瞧一眼也是亵渎了神仙姊姊,急忙掩卷不看。过了良久,心想:“神仙姊姊吩咐:‘以下诸图,务须用心修习。’我不过遵命而行,不算不敬。”于是颤抖着手翻过帛卷,但见画中裸女嫣然微笑,眉梢眼角,唇边颊上,尽是妖媚,比之那玉像的庄严宝相,容貌虽似,神情却是大异。他似乎听到自己一颗心扑通、扑通的跳动动之声,斜眼偷看那裸女身子时,只见有一条绿色细线起自左肩,横至颈下,斜行而至右乳。他看到画中裸女椒乳坟起,心中大动,急忙闭眼,过了良久才睁眼再看,见绿线通至腋下,延至右臂,经手腕至右手大拇指而止。他越看越宽心,心想看看神仙姊饰的手臂,手指是不打紧的,但藕臀葱指,毕竟也不能不为之心动。另一条绿线却是至颈口向下延伸,经肚腹不住向下,至离肚脐数分处而止。段誉对这条绿线不敢多看,凝目看手臂上那条绿线时,见线旁以细字注满了“云门”、‘中府”、“天府”、“侠白”、“尺泽”、“乳最”、“列缺”、“经渠“、“大渊”、“鱼际”等字样,至拇指的“少商”而止。他平时常听爹爹与妈妈谈论武功,虽不留意,但听得多了,知道“云门”、“中府”等等都是人身的穴道名称。

如果见了裸女图,段誉不会心动,那说明这个裸女一定不是他的阿尼玛。前边提到过,阿尼玛的巨大的吸引力一定是伴随情欲的,所以,段誉这时候会心动才是正常的。长期解梦的人知道,潜意识决不会做无用的安排,比如梦里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有用的,只不过有些作用常处于潜伏状态,适当的时候才表现出来。时间和具体的表现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我们内心被激起的这个“愿”总算结了。举个例子方便说明这个道理。朱建军的一个弟子蔡晨瑞,某次给学生催眠,催眠结束时开玩笑地给了个暗示语:“在你被唤醒之后,会到楼下给我买瓶矿泉水。”催眠唤醒之后,这学生并没有什么反应。下课之后,蔡晨瑞在公交车站等车,这学生刚好也赶车,车站碰上了。学生顺手递了瓶水过来:“蔡老师,喝瓶水吧。”或许这瓶水是巧合,并非因为催眠才故意买的,但这不重要,有用的只是,这瓶水最终还是给了。这对于学生而言挺有意义,暗示语会在他的内心激起一个愿,这个愿是要给老师一瓶水,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最终这瓶水一定会给出去,因为他的那个愿会一直存在,尽管可能看不见,而把水给了,尽管是无意的,那也意味着这个愿已;经了了。段誉在此看到这张美女图,潜意识的这个安排不可能没有用。也许处于巧合,事实上后来段誉也用上了,练“北冥神功”用,练“凌波微步”用,“六脉神剑”也是由此奠定的基础。

至此,段誉这次退行,从心理意义上,已从洞中得到两件法宝:一是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找到了心中的阿尼玛。这两件法宝对段誉至关重要。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孩子是很难求生存的,“北冥神功”,尤其是“凌波微步”,对于段誉的生存非常重要,眼见不对,溜之大吉,这在关键时候能挽救性命。对自己阿尼玛的认识到哪个层次,现实中的爱情就会有多理想,段誉以后的经历刚好印证了这一理论,跟王语嫣的爱情简直是认识阿尼玛的全过程的再现。段誉一厢情愿,为了爱紧紧追随,如同磕一千个响头,决不放弃,好在终是得了回报。

虽是得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宝物,但退行一定不能到此结束。

回到玉像所处的石室,只见玉像的双眸一对,心下便又痴痴迷迷颠倒起来,呆看了半晌,这才一揖到地,说道:“神仙姊姊,今日我身有要事,只得暂且别过,救出钟家姑娘之后,再来和姊姊相聚。”狠一狠心,拿着烛台,大踏步走出石室,待欲另寻出路,只见室旁一条石级斜向上引,初时进来时因一眼便见到玉像,于这石级未在意。他跨步而上,一步三犹豫,几次三番的想回头去再瞧瞧那位玉美人,终于咬紧牙关,下了好大决心,这才克制住了。退行的环境相对舒服,那里常常有某种东西特别吸引人,充满诱惑力,因此很多人去了就不回来,心理随即呈现病态。玉美人实在吸引人,所幸的是段誉下了很大决心,终于克制住。心理咨询中也有类似的问题,结束咨询其实是整个咨询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来访者很容易对咨询师产生依恋,咨询上瘾,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在咨询室,来访者得到关怀、理解,由此产生一定的依恋,不想面对现实的压力,这本不足为奇。但心理咨询的新手这时候往往挺得意,误以为这是咨访关系建立得好的表现。这时候适当地结束咨询非常关键,比如逐渐减少次数等。如果来访者的依恋特别强,还应继续咨询,比如继续分析为什么依恋,直到成功结束。

终是一痴情郎

前文提到荣格理论强调的一个道理,心理健康主要是个体内部的和谐,个人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一定在外界有相对应的现实。这话听起来难以置信,非心理分析的内行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因此举例再作说明。

一个孩子,父亲非常权威,孩子从小没有说话的权利,更无所谓表达的自由,有气不敢出,敢怒不敢言,每次试图表达自己的愤怒,都被父亲提高嗓门压了回来。那么以后,这个孩子会有一个心结,永远跟权威脱离不了关系,似乎很邪门,他的生活里总是不断遇到权威的人,权威的阴影总是笼罩着他,压得透不过气来。为什么会那么邪门,偏偏跟权威有关的不幸都让他给撞上了?奇怪的地方就在于,当你特别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会把他的人格侧面内化。听起来很冤枉,讨厌一个人还把他内化!事实偏偏就是这样,特别喜欢一个人会内化,特别讨厌一个人也会内化,真正跟你没关系的,是那些见了没感觉的人。以孩子为例,他并不喜欢父亲,而且特别厌恶,当孩子特别厌恶父亲时,可能以某个图像的形式保留这个场面,图像是对峙的父亲和孩子,因为你讨厌的形象总是和你成对出现的,你不能讨厌一个什么都不存在的事物。当这个图像印入你的记忆,意味着,父亲形象和孩子形象,同时成为你众多人格侧面中的两个,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发生了,你最讨厌的人,他的特点成了你的一部分。

人还有一个特点,当你心中有某个念头的时候,看周围事物,怎么看都像。

比如你怀疑某个舍友偷了你的钱包,你会发现,他几乎每个动作都像小偷,越看越像。后来发现原来是自己粗心,没仔细找,钱包就在换过的衣服口袋里,这时候再看舍友,同样的动作,怎么看都不像小偷了。

当你自己的人格里有了父亲这个侧面,你会敏感地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很权威。要向自己证明这一点特别容易,这老师说话声音那么大,这不就是在压我们吗?这领导讲话总站讲台上,这是不给人发言的机会。如果你身边十个人有六个以上跟你有同样的感觉,那可能是老师和领导的问题;如果十个人有九个都不觉得他们这种行为权威,做老师的就该声音大一点,领导讲话站讲台没什么奇怪,那么这种情况下,权威多半不是老师和领导的问题,而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尽管孩子一向很讨厌权威。解决的办法首先要自知,但自己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因为人有时候很固执,特别是需要面对自身的问题时,他会说服自己:这九个人不觉得老师权威,这也不能说明问题啊,可能这九个人有问题!也可能这九个人说的不是实话,老师说话的时候我明明发觉他们跟我有同感的.张三当时还噘了一下嘴,这难道还不说明张三厌恶老师吗?其实张三噘嘴是因为你回头,跟你示个意。然而这还不足以说服那个孩子,因为事实上说服是没有用的。只有当他自己意识到问题,有改进的动机时,才可能沉下来对自己进行反观。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能治疗,别人没有治疗动机,再优秀的咨询师,做再多的努力也没用,最终的改变是来访者的事,咨询师不可能替代他做改变。有一个帮助了解自己的小方法,列出班上你不喜欢的10个同学,对比之后,再挑出5个最不喜欢的同学,分别用一些形容词去形容每个人,尽量用得多一些,把每个人描述得更具体,最后全部对比,找出那些共同的形容词,那就是你自己的特点。刚列出来的时候,你多半不愿意承认,没关系,就当小游戏,玩过就算,你不接受的这些特点,或许只有部分会在将来对你发生影响,那些会对你发生影响的特点,有一天会不自觉地回忆起来。

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所以看什么人都权威,因为别人是不是权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他权威。其他心理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不接受自己的某一侧面时,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这种人,而你跟他的关系始终处不好。所以你内心的健康度,直接决定了外部现实的样子,内部有多高的和谐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外部现实相对应。上面孩子的例子,他自身其实蛮无辜的,但在现实暂时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父亲毕竟不大可能改变他自己的习惯),只能“反求诸己”,先从自己内部去处理问题。父亲会影响你,那是他的问题;但是父亲能影响到你,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把自己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健康度逐步提高,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伴随你的改善,父亲那边也会进步。心理问题的改善不会是完全孤立的,你的进步不会仅只是内心的改变,那样的话说明你基本上还没进步,因为心理上的成长跟现实是同步的。

跟阿尼玛的相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了解段誉对阿尼玛认识的层次,就可以知道现实中他会有什么样的爱情。他会在现实中找到一个貌美、纯洁、感情上受过伤、封闭的女孩。本来就是按照阿尼玛的标准来对应现实的,所以找到一个跟阿尼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奇怪。这就是所谓的似曾相识,那就是你的一部分,多多少少在梦里见过一点,怎会不相识?如同被阿尼玛吸引一样,他遇到现实中的阿尼玛会一见倾心,可供任意驱使,万死不辞。如同磕头一样,他一定会很痴心,付出艰辛的努力,但他的付出不是白费,最终会得到回报。

便在此时,只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轻轻一声叹息。

霎时之间,段誉不由得全身一震,一颗心怦怦跳动,心想:“这一声叹息如此好听,世上怎能有这样的声音?”只听得那声音轻轻问道:“他这次出门,是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