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9279300000004

第4章 隐身的坚忍之道:要想挺住先要忍住(3)

懂得屈伸之道

做尺蠖的好处在于:不为人注意,避免遭到攻击,可以赢得发展时间和空间,不至于被强手消灭于萌芽状态。这种积累式的跬步发展,其实速度很快。等对手注意到了,你的拳头也该伸到他的下颌了。尺蠖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它的移动是随遇而安的,跌倒了再来。做尺蠖一样的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能过苦日子。

正像任正非所说的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是否可行,才是检验企业真正动力的砝码。

古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人生处世有两种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顺境。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节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节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何谓屈?何谓伸?何谓能屈能伸,善屈善伸,大屈大伸?

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逊;“屈”,是在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负辱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在与世无争中的“和”。“伸”,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伸是无可无不可的两面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

而从做人上讲,能屈能伸就是有刚有柔。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迎难而上,这样的人容易遭受挫折,人生苦短,能忍受几多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一味软弱,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能刚能柔,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

刚强对一个人来讲很重要,是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但刚强也有限度,有了困难和挫折宁折不弯是对的,但却不可不问原因一味地刚强到底,要知道刚强者不能持久。况且刚强的人都是心劲足、血性大,遇到困难耗尽心血,硬撑死撑,直到精血耗尽,无可再撑,一旦折服很难再有重新站起的机会。

柔弱却可得长久,柔者有包容力,海纳百川,就是靠兼柔并蓄的力量吞吐含纳。但是如果一味柔弱,就会遭到欺凌。俗话常讲,一个人要是没刚没火,便不知其可。就是说一个人要是只会软弱,不懂刚强,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无志空活百岁,柔弱纵能长久,也是白白消耗岁月。

春秋时,越王勾践夫妇曾被抓做人质,去给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但勾践忍了,屈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

到了吴国后,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也不还口,始终表现得十分驯服。

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得知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不久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就顺口说道:“我曾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十分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依旧过着艰苦生活。一是为了笼络大臣和百姓,一是因为国力太弱,为养精蓄锐,报仇雪耻。他睡觉时连褥子都不铺,而铺的是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正好有时间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可以一战了。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两年后成为霸王,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所受之辱,所担之苦,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但他熬了过来,不仅报了仇,雪了耻,还成了当时的霸王。正是“先当孙子后当爷”,如果当时不屈,当“孙子”时就死了,还能成“爷”吗?

大丈夫不应徒争眼前的得失或贪图一己的物欲,强出一时的风头——那是匹夫之勇,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逞雄才于一隅,作威福于一方,显得意于外表,是那种先老子后做儿子的狂妄。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历史将赋予你重大的任务,你就要做好吃苦受辱的准备,那不仅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也是自己对自己的验证。面对耻辱,要冷静地思考,会不会出现生命的劫难,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永难再起。如果真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就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鲁莽地凭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因为人在遭遇困厄和耻辱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彼方抗衡,那么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拿自己的命运作赌注,做无所谓的争取。一时意气是莽夫的行为,绝不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的作为。

能屈能伸,“屈”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长久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忍一时之屈,就不能使壮志得以实现,使抱负得以施展。“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的阶段,就像运动员跳远一样,屈腿是为了积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发力点上,然后将身跃起,在空中舒展身体以达到最远的目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为人处世之态,才是我们修养品德和心性的准则。

在狭路相逢,要留一点余地给他人行走,羊肠小道上两个人通过,如争先恐后,两人都有坠人深渊的危险,与其相争不如相让,或许这样既能迅速地而又不伤和气地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为人处世难免有过错,责备他人的过错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对方能否承受得住,能否接受你的批评,教诲别人的同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他的能力是否能达到你的要求或做得到,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因为手有长短,人必有差距之分。

反过来说做人还需保持一份受辱的心态,当受到他人侮辱时也不要急于怒形于色,一个人有宁可吃亏、忍辱、息事宁人的胸襟,在人生的旅途中自会觉得妙处无穷,对自己的前程也必将是受用不尽。

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一种心态,为人处世遇事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的心境为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也就是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门。

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随时势能屈能伸:柔顺如同薄席,可卷可张,这不是出于胆小怕事;刚强、勇敢而又坚毅,从不屈服于人,这不是出于骄傲暴戾。

大丈夫有起有伏,能屈能伸。起,就起他个直上云霄;伏,就伏他个如龙在渊;屈,就屈他个不露痕迹;伸,就伸他个清澈见底。这是多么奇妙、痛快、潇洒的情境。

先口因下一口气再说

一句美好的语言也许并不能化坚冰为温泉;假如你想引起一场令人至死难忘的怨恨,或许只要发表一点尖刻的批评即可。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为对对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见和误解。如果你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这样你就可能赢得时间,矛盾也可能得到缓和。

爱因斯坦博士是全世界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数学、物理方面无可争议的专家。这位创造相对论和原子理论的人,竟然也咽下过一口“气”。有一天,他上汽车后。正想一个问题,数错了钱。售票员大声讽刺他:“你这么大个人,会不会算数呀!”爱因斯坦一笑置之:“不会就不会吧!”

社交过程中,由于偏见和误解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

假设另一方耿耿于怀,那么关系就无法融洽。如果受伤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旧恶,那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受到震动。

度量问题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度量如海还是如杯,在重要关头,就可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也无益于你成大事,结果不是双赢而是两败。因此,捐弃个人成见,不在社交场合为区区小利争斗,不为炫耀自己而去贬低他人,发扬一点忍让精神,对许多事情进行“冷处理”,摆脱互相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执,不计较一切无关大局的小事……那么,你的风度将会获得社交场合中众人的青睐,你的事业也会如虎添翼,收到双赢的效果。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大事的呢?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是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千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劳。那就不妨试试先咽下一口气再说。

让步为高,宽人是福

为人处世能够做到忍让是很高明的方法,因为退让一步往往是进步的阶梯;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在便利别人的同时,也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础。

齐国相国田婴门下,有个食客叫齐貌辨,他生活不拘细节,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门客中有个士尉便劝田婴不要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田婴不听,那士尉便辞别田婴另投他处了。为这事门客们愤愤不平,田婴却不以为然。田婴的儿子孟尝君便私下里劝父亲说:“齐貌辨实在讨厌,你不赶他走,倒让士尉走了,大家对此都议论纷纷。”

田婴一听,大发雷霆,吼道:“我看我们家里没有谁比得上齐貌辨。”这一吼,吓得孟尝君和门客们再也不敢吱声了。而田婴对齐貌辨却更客气了,住处吃用都是上等的,并派长子侍奉他,给他以特别的款待。

过了几年,齐威王去世了,齐宣王继位。宣王喜欢事必躬亲,觉得田婴管得太多,权势太重,怕他对自己的王位有威胁,因而不喜欢他。田婴被迫离开国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其他的门客见田婴没有了权势,都离开他,各自寻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只有齐貌辨跟他一起回到了薛地。回来后没过多久,齐貌辨便要到国都去拜见宣王。田婴劝阻他说:“现在宣王很不喜欢我,你这一去,不是去找死吗?”

齐貌辨说:“我本来就没想要活着回来,您就让我去吧!”田婴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宣王听说齐貌辨要见他,憋了一肚子怒气等着他。一见齐貌辨就说:“你不就是田婴很信从、很喜欢的齐貌辨吗?”

“我是齐貌辨。”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田婴)喜欢我倒是真的,说他信从我的话,可没这回事。当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曾劝过靖郭君,说:‘太子的长相不好,脸颊那么长,眼睛又没有神采,不是什么尊贵高雅的面目。像这种脸相的人是不讲情义、不讲道理的,不如废掉太子,另外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靖郭君听了,哭哭啼啼地说:‘这不行,我不忍心这么做。’如果他当时听了我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赶出国都了。”

“还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后,楚国的相国昭阳要求用大几倍的地盘来换薛这块地方。我劝靖郭君答应,而他却说:‘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虽然现在大王对我不好,可我这样做对不起先王呀!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能为了多得些土地而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他终于不肯听从我的劝告而拒绝了昭阳,至今守着那一小块地方。就凭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从我呢?”

宣王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叹了口气说:“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诚,我年轻,丝毫不了解这些情况。你愿意替我去把他请来吗?我马上任命田婴为相国。”

田婴待人宽和,终因此而复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