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动物都很可怜他,就四处为他寻找食物。结果,猴子和狐狸都找回了很多吃的,只有兔子两手空空的回来了。于是,兔子跃身跳入火中,将自己的身体献给旅者当食物。
就在这时,旅者化为佛陀,感动于兔子那种舍己为人的慈悲心,把它送入月亮的世界,之后才有了兔子住在月宫的传说。
在这个故事中,兔子的善行被加大宣扬,猴子和狐狸也有善行,却被忽略或轻视了。当然,如果将以找到食物的本领为标准来评判价值的话,那么猴子和狐狸则要比兔子更值得赞扬。可问题是,我们所强调的不在其奉献的是什么,而在其如何去奉献。
在日常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记住: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求得长远财富;奸人只能造就一时的得意,却不能品味充实自信的人生。
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终将大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人们行动才有了指南,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严肃地思索;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释迦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难达的老婆婆很想拿些什么东西来供养释迦,但可惜的是,老婆婆非常贫困,根本拿不出任何东西。
一天,老婆婆想用灯火来供养释迦,就到集市上去买灯油,卖家问她:“你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为什么不把买油的钱拿来买粮食呢?”
老婆婆说:“我就是因为太穷了,一向都拿不出东西来供养佛陀。现在想,至少要在自己的余生里供养一次,才来买油的。”
老婆婆回家后,便为佛陀点起灯火。这一夜,风很大,别人的灯火都被风吹灭了,唯独老婆婆那微弱的灯火却没有熄灭。释迦的弟子们看到这种情况,很是不解,于是就问释迦。释迦解释说:“是因为老婆婆的供养虽然很小,但它却包容了全心全意的缘故。”
这是《阿阁世王授诀经》中所载的一个故事,这则故事也强调了精神的施与比物质的施与更令人尊重的观点。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随意指责,百般挑剔,人为地造成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
在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难的时候,你的善行会延伸出另一个善行。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总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我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自己本身也需要善良。
表面的弱者是真正的强者
有些人看上去平平常常,甚至还给人以“窝囊”、不中用的弱者感觉,但这样的人并不可小看。有时候,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在胸中隐藏着高远的志向抱负,而他这种表面“无能”,正是他心高气不傲、富有忍耐力和成大事讲策略的表现。这种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深厚城府。
刘备一生有“三低”最著名,它们奠定了他王业的基础。一低是“低身交友”。与他在桃园结拜的人,一个是酒贩屠户,名叫张飞;另一个是在逃的杀人犯,正在被通缉,流窜江湖,名叫关羽。而他,刘备,皇亲国戚,后被皇上认为皇叔。这一低,两条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涌而来,一条是五虎上将张翼德,另一条是儒将武圣关云长。刘备的事业,从这两条河开始汇成汪洋。
二低是三顾茅庐。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后生小子,前后三次登门求见。不说身份名位,只论年龄,刘备差不多可以称得上长辈,这长辈喝了两碗那晚辈精心调制的闭门羹,毫无怨言,一点都不觉得丢了脸面,连关羽和张飞都在咬牙切齿。这又一低,一条更宽阔的河流汇人他宽阔的胸怀,一张宏伟的建国蓝图,一个千古名相。
三低是礼遇张松。益州别驾张松,本来是想卖主求荣,把西川献给曹操,曹操自从破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骄人慢士,数日不见张松,见面就要问罪。后又向张松耀武扬威,引起对方讥笑,又差点将其处死。刘备派赵云、关云长迎候于境外,自己亲迎于境内,宴饮三日,泪别长亭,甚至要为他牵马相送。张松深受感动,终于把本打算送给曹操的西川的地图献给了刘备。这再一低,西川百姓汇入了他的帝国。
最能看出刘备与曹操交际差别的,要算他俩对待张松的不同态度了:一高一低,一慢一敬,一狂一恭。结果,高慢狂者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最后良机,低敬恭者得到了天府之国的川内平原。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胸怀大志,却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慢慢成就了自己的基业。与之相反,曹操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白白丢掉了富饶的天府之国,并且还因此耽误了统一中原的大计。
单从这一点上看,刘备是真英雄,虽然他没有所谓的气势架子;而曹操则一副狂徒之态,傲气冲天,耀武扬威。他因此吃了大亏,其:实一点都不冤。
一个人,无论你已取得成功还是尚没有出师下山,其实都应该谨慎平稳,不惹周围人不快;尤其不能得意忘形,狂态尽露。
特别是年轻人初出茅庐,往往年轻气盛,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
因此心气决定着你的形态,形态影响着你的事业。
一位书法大师带着徒弟去参观书法展。他们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读,突然卡壳了,因为那个字写得太草了,大师一时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之时,徒弟笑道:“那不就是‘头脑’的‘头’嘛!”
大师一听就变了脸色,怒斥道:“轮得到你说话吗?”
这个徒弟显然是有才的,但也显然是不懂心高不可气傲这一道理的。这次惹火了师父,大师以后能不能喜欢他就很难说了。
一个博士生论文答辩之后指导教授对他很客气地说:“说实在话,这方面你研究了这么多年,你才是真正的专家,我们不但是在考你,指导你,也是在向你请教。”
博士则再三鞠躬说:“是老师指导我方向,给我找机会。没有老师的教导,我又能怎么表现呢?”
本来,能赢得指导教授的肯定和赞美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但博士生没有因此得意洋洋,而是谦逊地感谢导师,无疑这种得体的表现会赢得众教授的好感,于他只有益而不会有害。
在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即使正与敌人对阵的将军可以一举把敌人击溃,不必再劳动皇帝,但是只要听说御驾要亲征,就常常按兵不动,一定等着皇帝来,再打着皇帝的旗子,把敌人征服。
这按兵不动,可能姑息养奸,让敌人缓口气,而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他打下来呢?此外,御驾亲征,劳师动众,要浪费多少钱财?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烦,这样不更好吗?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你要想想,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什么?他不是“亲征”,是亲自来“拿功”啊!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观,由你打败敌人,你也得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慑了顽敌。
所以说,懂得胜不骄、有功不傲的人是真正懂生活、会做事的人,他们会因此而成为强者,成为前途平坦、笑到最后的人。
学会忘却也是一种智慧
会隐身的人认为能够忘却是一种境界。如庄子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忘却是一件极为常见的事。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都那么一帆风顺,没有坎坷,因此,都会有挫折,有失败,这样就渐渐地形成了不好的情绪,同时也给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追悔不已,但是后悔也改变不了已发生的事态,要使过去的失败具有真正积极的意义,唯一的方法就是冷静分析原因,从失败中获取教训。
为了调整和改善我们的心态,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学会忘却。
心理学家柏格森说:“脑子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记忆,而且也帮助我们忘却。”其用意就在于提醒人们,要不停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懂得忘却过去的失败与不愉快之事。
著名教育家拿破仑·希尔有过这样的描述:
我曾开办了一个非常大的成人教育机构,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分部,在管理费用上的投资非常大。我当时因为工作繁忙,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管理财务问题,但也没有授权让一个人来管理各项收支。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奇地发现,虽然我们投入非常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利润。我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决定从两个方面改变:
第一,我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忘掉一切。就像黑人科学家乔治·华盛顿·卡佛尔做的那样,他承受住了将自己毕生的积蓄从银行账户转给别人的打击。
当有人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已经破产时,他回答说:“是的,也许像你所说。”然后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把这笔损失从他的记忆里抹掉,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过。
第二,我应当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出来,记住惨痛的教训,然后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经验。
但是说实话,这两件事我一样也没有做。相反的,我却沉浸在经常性的忧虑与痛苦中。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恍恍惚惚的,睡不好,体重也减轻了很多,不但没有从这次失误中学到教训,反而接着又犯了同一个错误。
对我来说,要承认以前这种愚蠢的行为,实在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我早就发现:“去指挥、教导二十个人怎么做,比自己一个人真正去做,要容易多了。”
曾教我生理课的一位老教授给了我最有意义的一课,我为此受益终生。
那时我才十几岁,但是我好像常为很多事发愁。我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哀叹不已,考完试以后,我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
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及格,追悔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后悔当初那样做。我总爱反思我说过的一些话,总希望当时能把那些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教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着,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牛奶跟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教授突然站了起来,看似不小心的一碰,把那瓶牛奶打翻在地,然后,他在黑板上写道:“不要为打翻了牛奶而哭泣。”
“好好地看一看,”教授叫我们所有的人仔细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我要你们永远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收回一滴。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我早已忘了我所学过的几何和拉丁文,这短短的一课却让我记忆犹新。后来,我发现这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所教益给我的,比我在高中读了那么多年书所学到的都有意义。它教我懂得:尽量不要打翻牛奶,但当它已经漏光的时候,就要彻底把这件事情忘掉。
的确,这句话很普通,也可以算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像这样的老生常谈,却包含了多少代人所积聚的智慧,这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
你也不会看到比“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本、更有用的常识了。只要我们能运用它,不轻视它,我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心胸开阔,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明天。
该低头时就低头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柘等树木,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明所以,试图找出原因,却一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揭开这个谜的是一对夫妇。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当年的爱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当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正下着鹅毛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下去。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依然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如那些柘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长出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柏和女贞柘之类的树木。
于是妻子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很多杂树,只是由于它们的枝条不会弯曲,所以它们才都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称是。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