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始终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变化的运作力去办事,不拘一点,不守死法,手段多样,这为他成就自己的财富人生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一个人离开“精明观察”四字,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即使有一点小成绩,那也是做不大的。
能办事还需有忠诚公正之心
忠诚乃人生大厦之基,公生明而廉生威,忠、公、能三者兼备,是衡量一个人才的基本标准、也是用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雍正要求大臣“小事小料理,大事大振作”,说明不能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无所作为。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工作中选用或使用好一个人,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使其深藏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既是一种方法问题,也是一种事关大局的方针和原则。而用人之长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用人法则。
首先是“忠”的方面。
拥有一颗忠诚之心是历代君王对大臣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现实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一个口是心非貌合神离的人,恐怕只会给上司带来麻烦而不是创造效益;一个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一个粗枝大叶,虎头蛇尾的人,恐怕都是与“忠”背道而驰的,同时也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要想使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团体、单位长治久安,必须起用具有忠诚品质的人才,“忠”乃创业之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项事业就像是一座大厦,没有“忠”的基石做铺垫,那么这座大厦就有倾塌的危险。雍正登位之初,皇室勾心斗角、人心惶惶,加之各地叛军揭竿而起,在这风雨飘摇的危难时刻,任用忠臣就成为雍正从政的当务之急。
检验一个人的忠诚与否要从零碎小事做起,雍正就是这样一个细察臣心的高手。例如户部郎中李卫,年仅二十有余,官微身贱,然而雍正并没有因此将此人看扁,而是从细微小事中发现他和提拔他。当时有一位亲王在管理户部,每次收钱粮一千两时,加收平余十两以挪作私用,李卫知道后就劝这位亲王改正,然而这位亲王仗其权势,根本不把李卫放在眼里。于是李卫便在户部大堂设一个钱柜,专收多余钱财,并在柜子上标明“某王盈余”,把这亲王搞得非常难堪,便就此罢手。在这件事中,雍正相中的正是李卫对自己的耿耿忠心,对工作恪尽职守,于是马上任李卫为云南盐驿道,二年升布政使,三年任浙江巡抚,李卫连升三级,可谓青云直上,仕途春风得意。一时间在朝廷内引起强烈反响。
雍正大帝期望官员们的忠诚要勇于付出而不求回报,“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实际上就是要臣子们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正因如此,官员们对君主忠诚的深浅程度成为雍正提拔任用的一个重要砝码。
其次是“公”的品质。万事“公”为先,这才是一个集团事业成功的关键。在雍正的眼里,好的官员和人才,就是要办起事来“公”字当头,不徇私情,做任何事情都要总揽全局,胸怀团体,放眼前景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一时一地的利害得失,总之,要拥有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高远的胸襟。
判断一个人是否持心为公的标准,就在于看这个人办事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这方面,雍正反对那种沽名钓誉、投机钻营、华而不实的欺下瞒上的做法。古往今来,有两种“天下为公”的作风,不妨在这里作些阐释。
一种我们称之为好好先生,办起事来圆滑世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对谁都不得罪,和稀泥、拉选票,假仁假义,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实际上对集体有百害而无一利,看似为公实则为私。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种人有时口碑却很好,犹如变色龙和两面派,如果不仔细分析透视就无法识其“庐山真面目”。雍正对这类朝臣、封疆大吏是颇有见解的,如评价江南总督查弼纳、云南巡抚杨名时、江苏巡抚张楷等“操守虽清,而皆稍顾惜情面将就求容悦于人,故内外之人称誉之者甚多。”因此,对于这种假公济私的人我们要格外小心,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被他用奉承搅拌的迷魂汤所晕倒和陶醉,而更应该求真务实,触及实质。
另一种人是真心为公却时常出力不讨好的谦谦君子。正如雍正评价田文镜、杨文乾、李卫等那样“实心任事,整饬官民,不避嫌怨……”这种人为了公事不怕得罪人,弃却个人利益于不顾而坚持秉公执法,这才是一心为公的典范。除此之外,雍正还提拔重用一批如胤祥等才能政绩俱佳的宠臣,他们才智过人能力出众,在同行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为雍正稳坐朝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忠、公、能”三而合一,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它给一个集体事业的腾飞插上翅膀。同时,忠、公、能又像是一个错落有致的点,共同构成了三维画面,犹如铁三角牢牢地巩固了雍正的统治核心。雍正是一个深谙此道的用人高师,他将三者有机地渗透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在实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大潮中稳立潮头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忠、公、能”的用人法则也同时造就了一批宠信和忠臣,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各显身手,奏响了一个时代多姿多彩的交响曲。
以软招打开局面
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事情,是完全可以用软招打开局面的。
做人办事常有软招与硬招之分,所谓软招,即以软碰硬,用智力制服对手;所谓硬招,即以硬碰硬,靠蛮力制服对手。对于宋太祖赵匡胤来说,“杯酒释兵权”即为其拿手的软招之一,他正是借此打开了自己的人生局面。
宋太祖即位后严酷的事实摆在他的面前,如何使新建的宋王朝不重蹈覆辙,不成为继后周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革除藩镇专横骄恣的习性,如何实现宋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宋太祖的心头,使他食不甘味,睡不安枕,不得一笑脸,唯恐大乱和不幸即刻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节度使李筠和李重进的相继叛乱,进一步证实了危及宋王朝及皇位安稳的危险因素——藩镇势力必须及时清除。
怎样清除呢?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之后不久,宋太祖召来赵普商议此事。
宋太祖问赵普:“天下自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共换了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消灭天下战争的火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
赵普听到太祖提出这个问题,显得十分高兴,他说:“陛下考虑到这个问题,真是国家和人民的福气。那些战争和动乱的发生没有其他原因,主要是由于藩镇权势太重,君弱臣强造成的。今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奇巧之谋,只需要削夺他们拥有的权力,控制他们拥有的钱粮,收夺他们拥有的精兵。做到了这几点,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还没有等赵普把话说完,宋太祖就连忙接过话茬,说:“你不必再往下讲了,我完全明白了。”
接着,宋太祖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来实现赵普所提出的削压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战略策略。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兵权问题。
五代乱世,谁拥有实力最强盛的兵力,谁就可以当皇帝。其中禁军的向背,往往成为政权兴亡的决定性因素。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都是由于得到禁军的拥戴登上皇位的。宋太祖即位前,曾协助郭威夺取政权,后来由于战功卓著,军职步步高升,直至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握了禁军最高指挥权。他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所处的优越位置,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政权,当上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兴亡以兵”,对于宋太祖而言,算是亲身体验了一番。宋太祖不愧为义气之辈,即位后不久,为了酬谢部下的拥戴之功,特地晋升了一批亲信为禁军的高级将领。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但宋太祖是个明白人,这些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终究是自己皇位的潜在威胁。太祖即位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听说节度使尤其是边镇节度使有“谋反”的迹象,他都要派人前往侦察,探听虚实,看是否有谋反迹象,以便采取措施。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宋太祖对手握兵权的武将很不放心。
事实上,宋太祖在赏赐这些将帅拥戴之功的同时,就已逐步采取措施抑制他们兵权的过分膨胀,重要军职频繁换人,并借机罢黜一些将领的兵权。平定李筠叛乱后,命令韩重贽代替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罗颜和代替赵彦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第二年,殿前都点检、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由石守信兼任,太祖自己担任过的殿前都点检从此不再除授,这个职位等于自行消灭。实施这些军职的人事变动,意在安排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担任最重要的职位,像韩重贽、石守信是太祖义社十兄弟的成员。不过,对宋太祖来说,军权都掌握在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手里,是不是就算高枕无忧了呢?或许宋太祖是这样盘算的。
赵普作为太祖的股肱大臣,却不这样认为。
赵普思考问题更深入更透彻。宋太祖之所以转瞬之间夺取了政权,靠的正是自己一帮亲信兄弟的拥戴。登上皇帝宝座的宋太祖一方面不能亏待了这帮兄弟,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时刻提防着他们。怎样安排,才能既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拥护太祖加强集权,又不至于引起怀疑而发生意外和变乱呢?赵普曾一再就这些问题提醒宋太祖,建议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免重蹈前代“兴亡以兵”的覆辙。
一开始,颇重义气的宋太祖一直认为掌管禁军的功臣宿将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赵普多次建议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调离禁军,改授其他官职,宋太祖始终没有同意。他向赵普解释说:“石守信、王审琦这些人一定不会背叛我,你不必多虑了!”
这次,赵普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就此话题开导宋太祖说:“我的意思并不是害怕他们本人会背叛你。然而,我仔细观察过,这几个人都缺乏统御部下的才能,恐怕不能有力地制服所率军队,万一他们手下的士兵作乱生事,率意拥立,那时候就由不得他们自己了。”
经赵普这样直接的点拨和提醒,宋太祖终于联想起五代以兵权夺取天子的事例,尤其是不久前自己亲身经历的那场陈桥兵变,从而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解除禁军统帅的兵权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这年七月初的一天,宋太祖如同往常一样,召来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聚会饮酒。酒酣耳热之际,宋太祖打发走侍从人员,无限深情地对功臣宿将们说:“我如果没有诸位的竭力拥戴,绝不会有今天。对于你们的功德,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说到这儿,宋太祖口气一转,感慨万端,说:“然而做天子也太艰难了,真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长年累月夜里都不能安安稳稳睡觉啊! ”
众将领不知宋太祖的意图,就问:“陛下遇到什么难事睡不好觉呢?”
宋太祖平静地回答说:“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知晓,你们想想看,天子这个宝位,谁不想坐一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到昔日的结义兄弟、今日的天子说出这番话来,不禁惶恐万分,冒出一身冷汗,宴会的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他们赶紧叩头说: “陛下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
宋太祖接过话头,阴笑着说:“不能这样看,诸位虽然没有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如果出现一些贪图富贵的人,一旦把黄袍加盖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做皇帝,办得到吗?”
与会将领这才转过弯来,终于明白了宋太祖的真实意图,于是一边涕泣大哭,一边叩头跪拜,说:“我们大家愚笨,没有想到这一层上来,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宋太祖见状,知道时机成熟,趁势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又阴笑日:“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就像白驹过隙,那些梦想大富大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累些金钱,供自己吃喝玩乐,好好享受一番,并使子孙们过上好日子,不至于因缺乏物什而陷入贫穷。诸位何不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挑选好的田地和房屋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永远不可动摇的基业,再多多置弄一些歌儿舞女,天天饮酒欢乐,与之一起愉快地欢度晚年。到那时候,我再同诸位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听太祖这样一说,惊慌恐惧之态逐渐消失,感恩戴德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再次叩头拜谢说:“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全,真可谓生死之情,骨肉之亲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宿将,纷纷上书称身体患病,不适宜领兵作战,请求解除军权。宋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同意他们的请求,解除了他们统帅禁军的权力,同时赏赐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命令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侍卫都虞侯、镇安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这些功臣宿将都罢黜了军职,只剩下一个徒有虚名的荣誉头衔——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