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耐住寂寞
9258400000008

第8章 初来乍到职场,姿态上耐得住寂寞 (3)

要明白,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不能吃苦、不肯吃苦的人,是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功的。一个新手刚到一家企业,领导通常不会也不敢将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新手的价值往往体现在那些所谓的杂活里。要记住,此时是“亏”,将来必是“福”,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得到回报的。

克服急躁,一步一个脚印

如果给你一张报纸,然后重复这样的动作:对折,不停地对折。当你把这张报纸对折了51万次的时候,你猜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也许是一个冰箱的高度或者两层楼的距离那么厚。然而,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厚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差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换句话说,这种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我们知道,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

其实,这样的动作和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做,但又不屑于做。它们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带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是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却把“不急躁”、“踏实”给忘记了。

“不急躁”、“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而20几岁的人你真正地做到了吗?

某公司招聘了大批的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助理晓娟是经过多次面试后由人力资源主管小徐招聘回来的一个女孩。毕业于名牌大学,聪明、活泼,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小徐手把手地教。晓娟学得很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同事相处得也颇为融洽。后来,小徐开始让晓娟尝试着去处理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问题。

开始时经常出错。晓娟很紧张,来找小徐谈。小徐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只管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可晓娟仍然出错。又来找小徐。这次谈话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半年以后,晓娟来找小徐,提出辞职。问起辞职的原因,晓娟直言:“自己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工作,却每天都是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觉得没有成就感。”小徐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是什么?”她马上回答:“帮您贴发票,拿去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小徐笑着问晓娟:“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她想了半天,回答:“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能有什么信息?”

小徐说:“我来跟你讲讲我当年的做法。200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部被调到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

“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几个方面记录下来。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时,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而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我渐渐发现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后来上级发现,他布置给我的工作,我总是处理得很妥帖。有一些信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我也能及时地准确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就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基于这种良性积累,他开始交代越来越多更加重要的工作给我,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时,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出色的助理。”

听完,晓娟愣愣地看着小徐。小徐说:“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用心,太急躁。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心沉下来。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晓娟沉默了,收回了辞职报告。

坚持了3个月,晓娟还是辞职了。后来她经常在网上跟小徐聊天,告诉小徐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晓娟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后来,晓娟又一次辞职。苦恼之余,跑来找小徐。小徐请她去吃饭,在饭桌上,晓娟忽然跟小徐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20几岁的人,你可能很难预测到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有不少人将来所做的工作,很有可能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然而,从大学毕业到30来岁,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否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不急躁、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学会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并且运用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会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人。

20几岁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就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比自己走运,抱怨有人容貌比自己好或者有人更会讨领导欢心等。这只会慢慢影响你的心态,而对你没有任何好处。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就是这种情况。要想获得成功,需要聪明的头脑,然而更需要的是踏实的作风。所以,不要抱怨,要克服急躁,一步一个脚印做事,就会发现一切都在沿着自己期望的轨道进行。

柔和处世,学会主动退让

美国著名学者戴尔·卡耐基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断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应归功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其实也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焕发出的能量。

20几岁的人应该明白,你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胸怀有多宽,道路就有多宽。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别人平等的位置上,拥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就能像磁石一样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紧密地吸引在你的周围同你一起做事。

20几岁的人在职场会发现,有时柔和比强硬更有力量。著名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叫《柔和的力量》,里面说:“记得早年学医时,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浓度怎样才算好?’学生们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方法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的确,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可以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会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身在职场,常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困难和不顺。当事情的结果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不如选择低调,也就是接受现实。因为,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倒不如适可而止、以退为进,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机会。

即使对有大志向的人来说,低调做人也并不是苟且偷生,相反,凡事适可而止、以退为进,才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在职场中,当你的意见正确但却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时,以退为进地去说服别人,往往很容易奏效,因为这种方法一开始就很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用它说服别人,通常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富兰克林就曾经用以退为进的方法使得宪法会议产生分歧的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有一次,美国的宪法会议在费城举行。会议中,对于宪法的通过问题分成了赞成派和反对派,两派人员之间讨论得非常激烈。由于会议的出席者在人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利害关系也各不相同,所以整个会议的讨论充满着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两派人员之间的言词都非常尖锐和刻薄,甚至还夹带着人身攻击。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议的谈判面临着即将破裂的局面。这个时候,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地站了出来,他不慌不忙地对在场的所有人员说:“事实上,我对这个宪法也并非完全赞成。”富兰克林的话刚一出口,会议纷乱的情形就立即停止了,反对派的人士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富兰克林。这时,富兰克林稍作停顿,然后他继续说道:“对于这个宪法,我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代表,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一些异议。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富兰克林的话,使得反对派们无比激动和不信任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在他们的心里已然同意了富兰克林的看法--就让时间来验证一下宪法是否正确吧!于是,美国的宪法最后终于顺利地通过了。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始终坚持自己的强硬态度赞同宪法的话,必然会使双方的争吵愈演愈烈,最后很可能会导致会议的失败。宪法之所以能够顺利地通过,就在于富兰克林能够对自己赞同的态度适可而止,最终以退为进,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才促成了宪法的通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对于同一件事情,如果你一味地强调它好的一面,就会让对方对你所说的话产生怀疑,就会有不信任的潜在心理。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借鉴一下人类潜在心理的“别扭心态”,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你就会获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正是因为富兰克林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技巧,一开始讲了一些对自己不利但对方却能够接受的话,反而使对方产生了信任感,顺势也就收获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