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耐住寂寞
9258400000007

第7章 初来乍到职场,姿态上耐得住寂寞 (2)

住持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些,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要让自己不断进步,就要懂得学会放低姿态,不断学习他人之长,而不要总是抱怨别人不如自己。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只有豁达大度,放低姿态,吸取他人之长,才能不断地进步。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以高姿态来要求自己。虽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抓到成功的机遇很难。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以低姿态进入,你就会发现隐藏着的希望,赢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小马有着计算机博士的学历,现在是某知名IT公司的技术总监。有谁想得到,当初博士刚毕业时他也过了半年的“游民”生活,即使后来进了公司,也只是一个办公室助理兼杂务小弟。

当初,小马找工作抱着非五百强企业不去,非管理层不干的宗旨,导致求职处处碰壁,因此在家里待了大半年。“有一定的工作积累总好过‘家里蹲’吧。”一位昔日的同窗好友这么告诫小马,“你呀,也别整天想着自己是个博士,这个不做那个不干的,得先让企业有一个了解你的机会,知道你有真才实学才行。”

一语惊醒梦中人,之后小马调整好了心态,他只拿出本科的文凭,结果很快被一家公司聘用了。刚开始时,公司只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及办公室杂事,对此,小马不但没有任何怨言,而且干得很认真,每次加班总会发现他的身影。几个月下来,公司上下都很喜欢他。

半年后,老板发现他的程序设计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比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高出一筹。此时,小马终于亮出自己的博士底牌,老板一惊,怪自己这么久以来对小马大材小用了,于是决定重金聘用他,让他负责全公司的业务运作。

20几岁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放低姿态是正确的。因为自己毕竟是个不具备经验值的新人,所以进入一个新环境,要展现一种新人的低姿态,然后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上,使自己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人。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20几岁的人,学会放低姿态,人生才会越来越充实,人生之路才能走得越来越远。

不挑肥拣瘦,任何工作都有价值

20几岁的人应该认识到,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是一笔财富。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把所有的磨炼都当做成功的试金石,那么日子可能会更好过一些。因此,对待工作,不要挑肥拣瘦,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工作岗位。

任何工作都要从基础做起,要想成就大事,就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从业心态,要把不起眼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潜伏》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初到天津的女游击队队长翠平总想拿着盒子枪和手雷为革命工作做点儿贡献。她看到余则成每天忙里忙外,自己却不是参加宴会就是陪太太们打牌,很是不平。直到左蓝为掩护余则成壮烈牺牲,翠平才终于明白了情报工作的危险性和重要性。此后,翠平打进特务太太的圈子,并数次为余则成打探消息、传递情报,对掩护余则成的地下党身份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辈告诉我们,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任何工作都是从基础做起,那些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能把最不起眼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之人。

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因为机会就隐藏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份工作,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看到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是一块沃土,只要好好地耕耘它,机会的种子就会破土而出。

有个人中专毕业后到了邮局工作,当了一名邮递员。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很自卑,在每天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走街串巷送邮件报纸杂志期间,每当碰到熟人,他都会加快骑车的速度,生怕被熟人问起。后来,为了不让熟人轻易认出自己,他甚至给自己买了一副墨镜,天天戴着,不肯摘下。

在工作之余,他还到处寻找新工作,可惜没有一次能成功。他很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又不得不做,因为他要靠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

一天,他要送一封快递给一位客户,那个客户住在十六楼。很不巧,那天电梯因检修而停运。他带着那封快递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十六楼,收件人却不在。他怒气冲冲地下楼。突然,一张纸片从那封信中飘了出来。原来,那封快递的封口脱胶了。正当他从地上捡起那张纸准备塞入信封时,突然看到了上面的一行字:“某市花泥暴涨,每斤最高可卖到五毛。”他养过花,知道花泥对花的重要性。他还知道,现在城里有一个人工湖正在清淤,那些淤泥经过简单处理后就是上好的花泥。

他马上向单位请了三天假,赶到某市最大的花鸟市场。到那里一打听,发现那里的花泥价格果然在飞涨。他和一位求购花泥的摊主谈妥了价格和数量后,便急忙赶回来,雇用了十几位工人处理那些被倒掉的淤泥,很快就得到了一吨花泥。将花泥运到某市后,除去各种成本,他净赚了五千元。尝到了甜头的他又让工人清理了第二批淤泥,这次他又赚到了一万多元钱。当某市的商人知道那些上好的花泥来源于人工湖的淤泥时,纷纷前来挖取。而这时,他已经有了近两万元的收入。

后来,他离开邮局开了一家包装带厂。他之所以创办这个厂,源于他有一次在分拣信件时,邮局没有包装带,而主任说包装带需要去省城购买。于是,他就用那贩销花泥赚的钱加上借的一部分资金创办了一家小型的包装带厂。如今,他已积累了上千万元的资金。

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他指着自己的车说:“想知道我的车为什么是绿色的吗?因为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与邮政绿有关!”当无数人对他能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变身为企业老总而感慨万千时,他却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无用的,都应该善待并珍惜。我曾经看不起我所从事的邮递员工作,但没想到,这份工作不但为我提供了一个积累原始资本的机会,还成就了我现在的事业,我要感谢这份曾经的工作。”

20几岁的人,也许你还没体会到这一点,不过没关系,读了这个故事,相信你慢慢地就会明白很多道理。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其价值所在,只要能好好地对待它,只要能用心地从中挖掘,就会让你获得成功的机会。

任劳任怨,比别人多做一些

一般来说,一开始用人单位都会把一些琐碎、单调、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交给刚进公司的年轻人,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他得到锻炼。这个阶段缺乏乐趣和挑战性,往往让20几岁的人觉得自身价值无法体现。其实这个时候更应该任劳任怨地做好。要知道,这只是小小的考验,只有表现好,才有机会获得进一步施展才华的机会。

不久前,约瑟夫应邀前往一家大公司参加年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会中有一位叫道格拉斯的老人当场宣布退休,公司董事长首先站起来做一次例行讲话,说了一些道格拉斯先生对他们公司多么有价值、做了多少贡献,以及道格拉斯退休后他们会多么怀念的话。

庆祝大会结束后,道格拉斯先生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他用手背轻轻地触了约瑟夫一下,对约瑟夫说:“你是否能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有话要对你说,顺便发泄一下我心中的烦闷。”

约瑟夫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于是跟着他来到楼下的花园里。

“您在公司待了那么多年,可谓是劳苦功高,今天晚上光荣退休,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约瑟夫打开话题。然而道格拉斯先生却说道:“今天我并不快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夜晚。”

“为什么?”约瑟夫问道。

“今晚我只是坐在那里回想我惨痛的一生而已。我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彻底失败了。”

“您准备做些什么?”约瑟夫问道,“您现在才65岁而已。”

“还能做什么,我将要搬到老人村里去了,住在那里直到老死为止。我有一笔不少的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这些钱足够我养老了。”他很痛苦地说,“我希望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来临。”

他们陷入了沉默,然后道格拉斯先生从口袋里取出今晚才拿到的退休纪念表,说道:“我想把这件礼物丢掉,我不希望留下这些痛苦的记忆。”

渐渐地,道格拉斯先生放松下来,他继续说道:“今天晚上,当董事长乔治先生站起来致辞时,你可能无法想象我当时有多么悲伤。乔治先生和我一起进入公司,但是他很上进,节节攀升。我却不然,我在公司领到的薪水最高不过7250美元,而乔治先生领到的却是我的10倍,还不包括种种红利以及其他福利在内。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总是认为乔治先生并没有比我聪明多少,他只是不怕吃苦,经得起磨炼,从来没有抱怨,能完全投入工作,而我没有做到这些。”

过了片刻,道格拉斯又接着说:“公司内外有很多机会,我都可能获得晋升的,例如我在公司待了5年后,有一次公司要我到南部去掌管分公司,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当时我认为南部那么远,公司的经营又一般,干吗要把我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我对此抱怨不已,并找借口推托,公司终于改派其他人去了。现在,我退休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在道格拉斯的一生中,他抱怨个不停,错失了绝好的机会。他惧怕真正地面对生活,害怕挺身而出,不想承担责任,他活着只是虚度年华。而乔治却深明任劳任怨的好处,他知道抱怨只会无济于事,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乔治认认真真地从小事做起,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乔治紧紧地抓住,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说,任劳任怨与只知抱怨的人之间会形成很大的差距。

在公司,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任劳任怨,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喜欢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事实上,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人的一生尽管有很多机遇,然而,真正能抓住机遇的人并不多。机遇通常只会惠顾那些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