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最激励企业的员工精神
9247700000038

第38章 打工者的“定心针”

“浙江省热爱企业优秀员工”、“杭州市热爱企业优秀员工”,看着这些耀眼的光荣称号,你一定会认为这是哪个大企业的技术骨干分子获得的殊荣。其实,获得这些殊荣的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大妈,她既没有所谓的大学毕业证,也不是浙江本地人,就是一名普通的外来打工者。

那么她是谁呢?她叫朱喜梅,今年已经60岁,现为浙江省宏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员工。

朱喜梅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下洼乡山口村,12年前,她从小山村里走出家门来到杭州打工。

刚进公司时,朱喜梅做的是比较辛苦的络筒工作。这个工种不仅需要手脚灵敏,而且需要操作者耐心细致。但朱喜梅一没技术,再者年龄也比较大,所以一天工作下来,产量往往比别人少很多。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练习。为了尽快熟练掌握技术、提高效率,一有空她就苦练手上功夫,手上为练打结而磨了许多血泡,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半个多月下来,她的工作效率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同事。

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第一年春节回家的时候,她和女儿共拿回六千多元,丈夫耿喜增、四女儿耿小菊和儿子耿群山都很羡慕,都表示要跟着朱喜梅到杭州打工。1995年春节刚过,朱喜梅带着全家上了去杭州的火车。

此时,公司正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她们全家人都被公司留下了,除了丈夫年岁已大,负责打扫卫生之外,几个孩子全都下了车间。于是,朱喜梅全家在杭州打工的消息不胫而走。每次朱喜梅回家,亲戚、邻居纷纷登门拜访,要求朱喜梅将他们的孩子也带到杭州。对于这些要求,她都热心帮忙、介绍,逐渐的,村里村外、乡里乡外、县里县外的人都来找她……在宏扬集团共有一千一百多名务工人员,而通过朱喜梅介绍,来自社旗、方城、唐河等地的务工人员就有六百三十多人。在一个公司有这么多的工人来自同一个地方,相对来说就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如果一旦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人团结起来集体罢工,那对公司会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一点朱喜梅也考虑得很清楚,因此,她非常注意稳定打工者的“军心”。

2004年年初,企业成立了工会,朱喜梅当选为工会委员,成为一名外来员工管理员,专门负责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本来公司领导看她年龄比较大了,想让她负责管理职工之家,趁机好好休息休息。可她一刻也不闲着,一有时间,就找员工们谈心、拉家常,帮大家解决实际困难。

2006年5月14日,公司一名老乡突然找到朱喜梅:“朱大姐,你快去看看吧!”

“怎么了?有什么事慢慢说。”朱喜梅看到老乡气喘吁吁的,急忙安抚道。

“中改这两天发高烧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退不下去。”

老乡喘了口气,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走,赶紧看看去。”两人匆匆来到金中改的宿舍。

职工宿舍内,金中改脸色通红地躺在床上,朱喜梅摸了摸她的额头,烧得很厉害。

“赶紧送医院。”朱喜梅果断地下命令。

“噢,好。”几个慌了神的工人急忙找车把金中改送到医院,朱喜梅也随同前往。

来到医院,经过诊断,发现金中改得的是病毒性脑炎,急需住院治疗。怎么办呢?金中改只是一个18岁的小姑娘,来公司也没有多长时间,哪里来这么多钱治病呢?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朱喜梅。

朱喜梅此时也在思索筹钱的事,她自己本身也没有多少钱,但孩子的病却不能不治,且一刻都不能耽搁。看来只有借钱了,思索一番,她下了决定。

“你们在这儿等着,我去借钱。”朱喜梅向两个工人嘱咐道。

她匆匆回到厂里,向副总经理戚国民借了3000元钱,又向四位同事借了4000元,这才又来到医院交了住院费。

由于治疗及时,金中改的病情得到控制。当金中改醒来时,发现朱喜梅趴在床头睡着了,望着朱喜梅那憔悴的面容,金中改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孩子,醒啦?来,喝点粥。”此时,听见响声的朱喜梅也醒了,她端过一碗热乎乎的粥亲切地问金中改。

“朱妈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亲,谢谢您!”金中改眼含热泪,伸手端过粥。

在金中改住院期间,朱喜梅一直在病房陪护着她,瞌睡了就趴在凳子上打个盹,一直到出院。

朱喜梅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打工者,十多年来,公司里的河南工人个个都表现不错,没有一个违法违纪的。朱喜梅以诚实、勤劳赢得了尊重,被誉为河南外来工的“形象大使”。

好点悟语:

朱喜梅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却像一支燃烧的火把,用自己的善良、勤劳和奉献,为企业铸造着巨大的凝聚力,使每个员工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人性的温暖。

她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设着企业与员工情谊的桥梁,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聚集着强大的力量;她更是在用自己的心,祈祷、祝福和推动着企业奔跑!

评点人:宏扬集团施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