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最激励企业的员工精神
9247700000034

第34章 把录取通知书送到船上

又是一年一度升大学的日子了,虽然对江苏省灌南县邮政局速递公司的员工来说,上大学和他们无关,但投递录取通知书的工作却使他们也被那种升入大学的快乐感染着。

这天,投递员收到了一封南京农业大学寄给本县新安镇河滨路丁园巷22号转黄启成的特快录取通知书。投递员不敢怠慢,赶紧把通知书送至丁园巷22号。不料,敲开房门后,里面的住户却说没有黄启成这个人,主人家也不认识他。投递员到左邻右舍挨家挨户询问打听,都说不认识黄启成这个人。原来,丁园巷22号是家出租房,租房人很杂,流动性很大,相互之间不是太熟悉。

投递员只好带着录取通知书返回了公司,并把情况向公司经理陈强做了汇报。陈强马上把电话打到了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询问学校是不是写错了地址。学校经过检查后很确定地说地址确实没有写错,并说如果实在查无此人无法投递的话,可以把通知书退回学校。如果把通知书退回去就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但陈经理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这个考生很可能就在这里,这里流动人口多,为了生活,很多学生总是随着家长搬来搬去。同时他还想到,对一个这样的家庭来说,这封录取通知书意味着什么,他们一定是特别盼望孩子能考上大学,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同样,从这样的家庭中考上大学的孩子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比其他人可能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也许正盼着通知书望眼欲穿呢。所以,陈强最后决定,这封录取通知书绝对不能退回去,就是想千方设百计,也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家人。

陈强查阅了招生办档案,查询了派出所户籍,走访了几百户人家,但整整忙了两天,却依然没有查到黄启成这位考生。

难道真要把这封通知书退回学校吗?就在陈强犯难之时,一条重要的信息传来:丁园巷22号这家门前河道边曾停泊过一户姓黄的渔船,但后来全家随船不知转移到什么地方了。陈强想,如果这户姓黄的渔家还没出灌南城区的话,那么他家船只就一定还停泊在城区境内的某条河道上,只要找遍城区境内河道上的所有船只,就一定会找到这户姓黄的渔家,说不定就能找到黄启成。

虽然这只是设想,而且希望仍旧渺茫,但陈强丝毫不敢耽搁,他立即和另一投递员对城区境内所有河道进行“地毯式”查找。

夏秋之交的灌南,正值酷暑时节,烈日当头。陈强和他的同伴冒着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裹着被汗水湿透了的衣衫,骑着摩托车,一条河一条河地找,一只船一只船地问。

有时,崎岖的道路要穿越庄稼地、芦苇丛,摩托车根本行驶不进去,他们就只能徒步跋涉在庄稼地、芦苇丛里。

炎热的天气让体形较胖的陈强出了一身的汗,全身衣裤早已湿透,而且汗水渗到被芦苇叶划出了道道血口的手臂上,不时地传过一阵阵钻心的疼痛。但即使这样,他们依然坚持行走了六十多里路,找寻了四十多只船。晚上9点多钟时,陈强终于找到了这个黄姓渔家的渔船,也找到了黄启成这位考生。

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的黄启成一家人兴奋地传阅着这张宝贵的通知书,并感受着“金榜题名”的人生之喜,陈强和他的同伴也在一旁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当黄启成得知这封录取通知书竟然是陈强他们走了六十多里路,一家一户地询问才送到时,不但感到了它的无比珍贵,也感受到了邮政人的那份对客户的执著,那份忘我情怀。

评点悟语:

把信送到客户手中,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投递员分内的事。但事实上,“做好本职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们很多工作岗位上都有一些这样的事,说它是分内的也对,说它是分外的也没错,但做到和做不到的结果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要知道,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关系到客户的满意与否,更关系到企业的质量、信誉,而且还关系到其他人的生活,甚至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决不能懈怠,确实要像陈强一样,把凡是与工作有关的,都列入自己分内的范围,并不遗余力地把它做好。

评点人:江苏省灌南县邮政局办公室

(注:刘霁军为本篇文章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