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9242200000006

第6章 战略执行(1)

一、战略的精髓在适应变化——谷神不死

原文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生生不息的,这就是所有事物的来源。也就是说,生生不息,是事物本身的性质,旧的事物灭亡了,新的事物就会产生,没有一个永恒的事物,但运动变化的法则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这种属性,看似与战略的制定有所冲突,很多人以这个观点,反对战略计划的制定,他们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

事实上,并非如此,变化之所以超出了计划之外,那本身就是战略制定的缺陷,因为,一个完善的战略一定要考虑到事物的变数,那样才能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战略,而不是一个死计划,所以,战略的精髓在于能适应变化的安排,任何把战略看成是死计划的,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谷神不死”正是战略变化的客观的要求,因为,企业的发展总是动态的,战略之所以适应变化,不是战略本身的朝令夕改,而是战略的完备性,必须设计好多种应对方案,也就是说,在战略制定的时候,就应该把所有的可能性都预估进去,对于变化预估的越全面,战略的指导意义就越大,战略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变化的估计足,从而导致一旦事情发生了,管理者就处在一个手足无措的尴尬境地,反过头来埋怨战略无用,事实上,这是战略失败最普遍的例子。

事实上,企业发展的规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是万的根源。冥冥之中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物源是永不会枯竭的。

战略除了应该对变化有很高适应力以外,战略本身也是需要有所变化的,但是这样的变化不应该成为经常性,战略的精髓在适应变化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战略所能预估得越远越好,比如一个企业有一年的战略,或者几年的战略,很明显,几年的战略显然比一年的战略更具有宏观性和长期性,因为,长期的战略总是比短期的战略更具指导性。事实上,战略的周期越长,战略制定的难度就越高,指导意义就越大。人们总是比较难以看到更遥远的事物,但是,如果战略家具备这样的能力,无疑给企业的发展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时间,战略的意义也在于未雨绸缪。

所以我们在制定战略时应该看得更远,但是,事实上,无论管理者多么具有远见卓识,他的眼界仍然会产生局限性,这就是,战略也需要转换的理由,当一个老的战略不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的时候,老的战略本身就需要转换了,但是,这种转换是颇具难度的,因为,战略本身的长期执行,使所有的员工和管理者习以为常,这种习惯,体现在对老的战略,甚至是成功战略的痴迷,从而影响了战略转换的进程,增加了实现新战略转移的难度,很多企业在曾经辉煌之后,逐渐走向衰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管理者对过去成功的迷恋,使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也许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吧,但是,实现战略成功转换的企业,必将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赢得第二次辉煌,这样才能像老子说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二、争取战略的主动性——水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8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的观点是消极避让的,事实上,老子关于竞争的战略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老子秉承了他一贯的作风,善于以大自然为师,在战略的主动性问题上,老子主张效仿水的精神,水的精神是消极避让的吗?显然不是,水显然是最符合老子观念的一种自然的象征物,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的代表,可见水的力量是如此的庞大,尽管,从表面上看水是柔弱的,一些学者正因为只看到了水的柔弱的一面,才片面认定老子的观点是消极避让的。

上善若水,最好的战略应该效仿水的精神,既不强为,也不回避,采取一种积极稳妥的战略,企业必须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姿态,这样的战略才能叫做完备的战略。许多管理者认为,既然是竞争就一定是刺刀见红的拼杀,这也是对战略片面的理解。

这些年,中国企业界可谓是战事纷纷,烽火连连:从矿泉壶大战到商城大战;从饮料大战到保健品大战;从啤酒大战到白酒大战、红酒大战;从家电大战到PC大战;从寻呼机大战到手机大战;从机票大战到农用车大战;从VcD大战到cVD、sVcD之争;数字化大战到概念之争……真可谓喊杀声震耳欲聋。战争不仅波及各个行业,而且战线越拉越长,规模越来越大,其势不可挡,甚至一时间要拼个你死我活,看谁能把市场全部据为己有。其结果只两败俱伤的结局,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失败的战略。

按照老子的观点,“水利万物而不争”。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以利益社会为最根本的目的,而不应该定位在如何战胜竞争者,虽然,在现实的社会中,竞争的实体都是体现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较量,但是,如果管理者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对手身上,而忽略了企业服务市场,利益社会的根本目标,那么管理者的战略方向就发生了重大的失误,尽管同其他企业的较量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善我们的竞争力,但是,一个忽略了社会利益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的。

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以利益社会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战胜对手为出发点,企业的战略好比水一样,是利益万物的,水不会去争夺看似显赫的高位和名声,水给人的感觉总是谦逊的,但是,这正说明水的精神,一种服务于万物的精神,这是最有力的竞争,因为一个企业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可,那么这个企业的战略也就成功了,这个企业的战略不是落脚于竞争,而是服务于社会,表面上不争,实际上取得了最根本的胜利,这正是战略的意义,那种见招拆招,争夺一城一地的竞争,只是具体的战术,而战术的运用要服从于战略的全局,战术赢了不叫胜利,只有战略赢了,才是根本的胜利。

尽管水有这样大的优势;但是,很多管理者并不喜欢处在低调位置,这是人们好大喜功的习性所决定的,所以,经常违背水性向下是自然法则,进而违背了规律,而导致失败。一个管理有道的人应该心平气和,与人为善,出言必信,政治有条理,做事能尽力,动合时宜,这样企业才能受益。

正是由于企业不争于一时一地,所以,就能保持远大的目标,因此,企业的方向就没有错误,这正是水的不争的道理。水在战术上也许是谦让的,但是水在战略的角度上说从来都是主动的。

三、战略的理解力与执行力——静之徐清,动之徐生

原文15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涉大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释;、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之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之以久?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而新成。

战略家常常感到孤独,因为战略家的目光总是远方,而更多的人关注的是眼前的利益,从个人的角度看,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企业的角度看,如果员工甚至是部分管理干部也只是盯着自己眼前的利益,那么,企业战略执行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曾经把那些只关注自己部门的利益和成败的中层管理者称为“本位主义”,企业管理中的“本位主义”对于战略的执行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管理者作为战略家又不能过多地责备部下眼界的狭隘,因为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所处的位置不高,无法看见全局的情况,因此战略家的任务就是要把企业的战略意图观察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尽管他们看不到,因为他们并不是战略的制定者,但是他们必须了解战略,因为他们是战略的执行者。

你们公司有战略吗?大多数人都说,可能有,但那是老板的事情,我们不清楚。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说,我们不知道公司有什么战略,我们也不管什么战略不战略,把自己的工作做完了就行了。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战略是公司老板的事,跟基层员工甚至中层管理者关系不大。其实不是这样,要想让战略得以实施,就必须让各级管理者理解公司的战略,要让员工知道、明白公司的战略,这样执行力才能体现出来,才会克服执行力递减的问题。

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战略,是管理者必然的责任,否则,尽管管理者如老子所形容的是“善为道者”,对于战略的把握已经到了精妙通达的境界,也不能使企业有效的执行,因为,战略本身就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事情,战略的完成必然是一个团队的执行,从而才能获得整体的成功。否则,就会像老子所说:不容易让人认识,勉强形容他的行动好像是这样:慢慢地好像在渡大河;小心地好像怕惊动了四周的人;严肃地好像是在作客;随便地好像是冰在溶化;淳厚地好像是木质;虚心地好像山谷;}昆同地好像浊流。

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做出来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宣讲,让公司里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都理解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惠普曾经组织过一次大型的“战略演讲会”,要求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事业部都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向客户介绍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演讲会上,各队除了要介绍自己熟悉的产品以外,还要介绍其他部门的产品,因为任何一个人面对客户的时候,代表的是整个公司,客户可能会问到各种问题。那次战略演讲会一共有12个部门参加,表现形式自选,只要把公司的战略讲清楚即可。有的小组采取演讲的方式,有的小组采用演小品的方式,大家在欢笑之中了解了公司的总体战略和各部门的产品发展战略。

公司的战略不能掌握在老板或者高层管理者这一小部分人手里,应该让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公司的发展战略。这样,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这个大的战略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作用,从而强化主人翁精神。

把战略融人员工的思想中,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把一个混浊动荡的局面安定下来,如同混水只要平静一下,它就会慢慢地澄清下来。把沉闷已久的局面发展起来,只要推动一下,它就会慢慢地生长起来。因此管理者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因为自己的战略高度而藐视下级,这样就能使企业由凋敝而展开新的局面,获得新的生命力。

四、了解战略的进程——知众甫之然

原文21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老子说:宇宙的运动形态,是根据自然法则进行的。“道”虽然是不可捉摸的,但却有其具体内容与运动过程,“道”是客观存在的。“道”就是自然法则,就是规律,规律这个东西是一个无形的整体,隐含在表象下,所以,老子称之为“恍惚”,尽管恍惚,但是在事物之中又有物有象,在幽暗之中有情有信,其情是实际存在的。

规律这现象自古至今永不磨灭,如果我们能从这恍惚之中找到“道”,我们就可以凭它可以检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老子说:我怎样知道万物的发生与发展呢?就是凭借“道”这个自然法则。

企业发展的规律,也如同这个“道”,凭借这个“道”,我们就够把握企业发生与发展的进程,如果管理者根据这个“道”而制定出的战略,那么,管理者把握这个战略的进程就成为一种必然,由于大多数人对战略进程的规律不甚了解,因此,战略家的先见之明便容易引起人们的崇拜。

所以,具有先见之明的战略家在历史上有很多,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位大独裁者,两人都企图征服世界,被人称为有先见之明的战略家,拿破仑每作一项重大的决定,哪怕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刻,他必然会沉人半梦半醒状态10分钟之后,再给部队发布战斗命令。希特勒也是如此,也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之中作出与整个战争命运休戚相关的决定的,尽管他们在战争的初期赢得了骄人的战绩,但却没有保持住战略家的冷静,在众多的胜利之后,他们被胜利和对他们本人的崇拜冲昏了头脑,于是,却犯了同样战略上的错误,两人的惨败都是从莫斯科之战开始的。

现代社会,战场更多地从领土上转移到了商业上,因此,企业的战略家的地位,比以前任何历史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了。21世纪的竞争是领导人先见之明的战略竞争,是市场企业核心力的竞争。

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温州籍民营企业家、上海华东电器集团董事长郑荣德,二十年前还是一个海岛贫苦青年,浙江人经商的禀赋,最终使他成为胜利者,成为上海滩屈指可数的电器巨人。

郑荣德从18岁投身商海,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市场就是他的大学。他的生意经以及经营理念都是在市场中学到的。郑荣德没有上过商学院,他的经商之路正如他的游泳,不是在游泳池学会的,他说:“闯市场,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我有自己的路数。”商海磨炼了他的性格,成就了战略家的气魄。

在逐鹿上海市场的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竞争。成功与否,荣德在上海市的大街小巷到处跑,跑市场,跑销路。一年中他看破了好几张上海地图,后来成了一个上海的“活地图”。同时,他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后来包店经营,规模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