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9242200000024

第24章 战略类型(3)

迅速地开发了学生和儿童市场,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七、人才战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原文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

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管理者对待任何事物的基本原则,更是管理者管理员工的根本原则,管理者要效仿老子对待人的严谨的态度,在管理员工的时候不能随意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并不是叫我们不说话,而是叫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是不会乱讲话的,这才是老子的本意,这是管理人才第一个战略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实施其他的措施,作为企业的战略,如何管理员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这是保证战略执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的执行不能没有人才,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也留不住人才,即使留住也不能很好地使用。

留住人才的第一步就是要“塞其兑,闭其门”,减少人员外流的通道,这是从留住人才的外部环境人手,让人才忠心为企业服务,而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经常处于那种随时准备跳槽的状态,企业人才应该有一定的流动,但是,不能流动太大,否则,企业就成了带薪的培训学校,成熟一个人才,溜走以一个人才,又招进一个新人,如此下去,企业没有核心员工,企业也不能逐渐走向成熟,更不用说建设企业文化了,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企业的长期的积累才能够形成。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说:挫折其锐气,排解其纠纷,使人们的目标一致,使人们的行为一致。一个企业的团队,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叫团结一心的团体。大凡人才,都有一定的本领,否则,他也不会自视甚高,但是,人才虽然有技术上的优势,并不一定拥有全局的观念,而且,一些人才很难同别人进行良好的合和与沟通,事实上,现代企业的大规模生产,都是在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个人的技术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发挥出来,但有很多自称是人才的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作用,因此缺乏团队精神。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一盘散沙似的人,组织成一个高效的团队,从而实现组织的效率,因此,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是管理者重要的责任。

同时,还要注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管理者应该成为一个协调者,解决团队中的矛盾与冲突要做到四个方面:

1.加强沟通,开诚布公。显然,较大差异的学术背景、性格特征和工作经历等因素先天决定了团队成员在决策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调和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鼓励组织内部自由地沟通和讨论,集思广益。

2.目标统一,上下一心。虽然鼓励自由地沟通和讨论,但是保证其达到成效的前提却是,管理者必须为高管团队确定一个统一的目标,并亲自指导团队的沟通和讨论过程。

3.薪酬制度,公平合理。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保证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

4.加强培训,增强技能。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扩展成员的技能范围,保证合作的基础牢固。

这样团队才能达到“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如光与光相交汇的时候,没有任何障碍,如两股飞扬的尘土一样分不出彼此。

要达到这个目的,作为管理者自身也要公正平直,不要用人分亲疏、相交分利害、相处有贵贱,对于团队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故为天下贵”。老子说这就是天下都以这样的君王为最尊贵的原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也就是领导获得威信的根本途径。

八、江海战略——圣人欲上民,必先言下之

厦文66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先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每当我们站在浩瀚的大海面前,无不为它的博大而感慨,相对于在山谷里的溪流来说,江海之所以博大,完全由于它身居下位,而成就了万河归附的伟大的地位。

圣人是善于向自然学习的人,我们必须学习江海精神,在管理人的时候实施江海战略,那就是:管理者如果想实现管理员工的目的,必须将员工放在首位,将自己放在谦下的位置。如果管理者想领导员工,必须以员工处于受到尊重的地位。

老子认为,作为管理者总是高高在上,不能以百姓为重,这样上重下轻就会失去平衡,而统治的政权就不会稳定。管理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大众的想法,如果走在大众的前面,就要提防来自身后的加害。

事实上,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史上源远流长。“民为邦本”的思想,与老子同时期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当权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国家得到稳固。

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候,一位名叫普罗泰戈拉的智者就曾经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看法。我们知道,在西方中世纪,神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地位被神湮没了。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把人对神的崇拜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这种人文主义思潮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反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对于人的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

老子说:“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对于能够体谅下情的管理者,百姓不但不厌烦他,反而推崇他,拥护他,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那些能为民请命,不为自己争夺名利的人,更容易得到人心,一个管理者如果赢得人心,那么管理的执行就容易很多了。

有些领导管理员工就靠生硬的冷冰冰的制度,仿佛那些手下的人都是没有感知的机器人。工作中出了问题,只管追究下边的责任,严肃处理,毫不留情,唯独缺少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善待员工,其实真的是企业管理中的上上策。只要真正关心员工,给予他们真诚的关怀与理解,员工一定会激发出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动力。

“人心换人心,半两兑半斤。”热情是逼迫不出来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得不赞叹刘备对待百姓和下级的精神,刘备对属下有深厚情谊,在贫贱时坚持平民的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的品行。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他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钱财,以帮助他成就大业。

刘表死后,正值刘备危急存亡的时候,仍吸引刘琮左右官员及大批荆州民众追随,《三国演义》中写道:“比至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佘里。”而刘备也不愿放弃军士人民而自行逃命,冒着被曹操袭击的危险,愿意与百姓同甘共苦。

赤壁之战后,孙权派兵占领南郡江陵城,但当地荆州士民不愿接受曹操统治,也不愿受南郡太守周瑜的管辖,竟然纷纷转投刘备,渡江之路络绎不绝。

赢得人心的管理者是最强有力的人,虽然,管理者有地位,有权利,有制度的优势,但不如人心的归向,管理者有地位而不傲慢于人,有权利而不欺压于人,执行制度不机械生硬,这样的领导,哪有不赢得员工忠心拥戴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