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规范
9240400000016

第16章 克己复礼(5)

在管理上如同“夷狄之君”一样集权,就不能处理好管理者、礼法制度和员工的品质的关系,事实上,在制度和自觉性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授权,管理者大可不必具体处理繁琐事务。

在提倡员工的自觉性方面,微软公司堪称楷模。许多进入微软的员工在第一天上班时就会发现,想在微软如鱼得水,必须随时做好准备,遇事不能优柔寡断,搞清楚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学习,不懂的地方要勇于发问。微软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微软在中国的市场推广部,每一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年轻人在微软工作觉得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一些高层人员在写工作报告时,常说一句比较中国化的词,叫“责任到人”。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有效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

事实上,微软的员工有决定自己工作方式的自由。说得夸张点,微软甚至为你提供了足够的绞绳,不过你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上吊。提倡自觉,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企业般去经营;员工可以主宰工作而非让工作主宰;非官僚的管理方式,让员工与管理阶层能够彼此合作、互相支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同样重要,共同为一个卓越的目标全力以赴。

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员工能够创造出更科学、更出色的解决办法。管理不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管理者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管理者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组织的协调问题,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是为了调动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所以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员工遵守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执行的能力。

九、管仲算不算好经理

《论语·八佾第三》子日:“管仲之器小哉!”或日:“管仲俭乎?”日:“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日:“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札,孰不知札?”《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的时代比孔子稍早一些,孔子是在管仲死后出生的,所以,孔子与管仲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擦肩而过,但是,孔子在《论语》中给予管仲很高的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认为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百姓们早就被夷狄这样的野蛮民族所统治,就连孔子自己恐怕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成为一副少数民族的样子,由此可见孔子对于管仲能力的肯定。

管仲,齐国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管仲幼时家境贫困,与母亲相依为命,做过马夫、小商贩,后与鲍叔牙结伴经商,十几年里,走过大半个中国,生活阅历十分丰富。在鲍叔牙的鼎力推荐下,他弃商从政,担任齐国宰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成为盛极一时的强国。

管子的能力在今天看来,完全得力于他早年的经商活动。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替管仲解释开脱,从这点上说明了管仲精于算计的能力。

管仲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在管理国家的方法上有很多值得现代管理者学习的地方。但是,他的不足的地方也是值得现代管理者借鉴的地方,因为管仲成败得失的丰富性,使得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评论,有褒有贬。

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之后,实施了“官山海”的经济策略和“利出一孔”的政治策略,使齐国的国力大大增强。

“官山海”的政策是这样出台的:一天,齐桓公请管仲到宫中商议富国的方案。桓公首先提出征收房屋税的办法。管仲说:“这等于让老百姓拆房子。”紧接着,桓公提出征收树木税。管什认为“等于强迫老百姓砍伐树木。”桓公又提出要征收畜禽税,没想到管仲仍持反对态度,这等于要老百姓杀掉家禽家畜。

这时,恒公有点急了,说:“我想收人头税,可不可以?”管仲再次反对,这等于让老百姓不生育。桓公见方案一个个被否定,有点恼火:“你让我用什么方法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呢?”管仲胸有成竹地说:“唯官山海为可耳。”桓公忙问:“何谓官山海?”管仲说,就是通过国家专营盐铁的办法,扩大财政收入。管仲算了一笔细账:“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盐价中加税的办法,表面上没有征税,可人人都必须交税,既不会激化矛盾,又能很快地为国家积累大量财富。”“铁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由国家控制铁的专营。从表面看,我们没有加税,但所有主妇、农夫和工匠等人,只要使用铁制品,就得向国家交税。”在如此缜密的数理论征面前,桓公不能不心悦诚服。通过施行“官山海”的政策,齐国成为强国。

“利出一孔”的政治策略:管仲的原话是:“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多余的钱财),隘(限制)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其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只有一个获利的孔道、途径。即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事事仰给予君主(国家)的恩赐。这样,君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奴役支配其治下的民众了。

尽管管仲有使齐国强盛起来的功绩,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他自身也有许多的缺陷。在今天看来,也是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应该注重防范的。

孑L子说:“管仲之器小哉!”或日:“管仲俭乎?”日:“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日:“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意思是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孔子指出管仲两个最大的缺点:一,器量小;二,不节俭。毋庸置疑,无论是古代的名相还是现代管理者都应该注意个人修养。

许多现代成功的企业家,用行动证明了管理者的气量以及节俭的重要。

关于器量,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当我们明白财富的增长是因为大家肯'互惠互利',我们就会知道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交流的重要性——那些将自己封闭在'自我心中硬壳'里面的人,是自私而不能自利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心怀宽阔,器量宏大,能包容人、教育人,足以让后世的管理者们引为楷模。他既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卡耐基的不忌才、不疑才、肯綮导人、栽培人、扶掖后学、仁人爱物。于是,智者为之竭其虑,能者为之尽其才,贤者为之尽其忠,愚不肖者亦为之陈其力。卡耐基点“钢”成金,成为当代巨富,“商贾中之王者”。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这样几行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洛克菲勒特别偏重其精打细算。19世纪石油巨子,到头来只剩下洛克菲勒一家,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领导者的节俭行为运用在现代经营管理上,引导员工增收节支,不断地降低各种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重要途径。领导者的节俭行为,也是下属关注的中心和效仿的榜样。总之,凡是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富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保持清廉俭朴,理财持家,开源节流。

节俭不仅仅是美德,而且是致富的一个途径。

贤者为之尽其忠,愚不肖者亦为之陈其力。卡耐基点“钢”成金,成为当代巨富,“商贾中之王者”。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这样几行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洛克菲勒特别偏重其精打细算。19世纪石油巨子,到头来只剩下洛克菲勒一家,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领导者的节俭行为运用在现代经营管理上,引导员工增收节支,不断地降低各种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重要途径。领导者的节俭行为,也是下属关注的中心和效仿的榜样。总之,凡是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富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保持清廉俭朴,理财持家,开源节流。

节俭不仅仅是美德,而且是致富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