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给心灵放个假——秋
9233100000006

第6章 10月——让快乐伴随一生(3)

第21 天

避免和对方发生正面冲突

有的人血气方刚,

有的人争强好胜,

有的人不善于控制情绪,

有的人喜欢逞一时之强,

稍不克制就与对方发生冲突,

或者争论不休,

或者拳脚相加,

到头来双方都损失惨重。

大凡愚蠢的人才会去大吵大嚷,

聪明的人他们随时都会保持冷静,

糊涂的人才会去与对方冲撞较劲,

成功的人会高抬贵手放人一马。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式能在冲突中获胜,

那就是像躲避响尾蛇一样躲避冲突。

一次宴会上,坐在卡尔身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笑话,并引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语,他说这句话出自《圣经》,卡尔纠正道:“这句话应出自莎士比亚。”两人争执不下,他们请教坐在旁边的弗兰克,弗兰克在桌下朝卡尔踢了一下说:“这位先生没错,是《圣经》里的话。”在回家的路上,卡尔问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怎么说是《圣经》里的呢?”弗兰克说:“对,出自莎翁的《哈姆雷特》,可是我们都是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为什么不给他面子?为什么要跟他抬杠?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发生正面冲突!”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第22 天

不要被闲言碎语击倒、

在前进的路上总有人品头论足,

在做事中总有人说三道四。

作为一个用心干事的人,

应该把这一切当成耳边风,

认准目标不回头,

死守理儿不认输,

若无其事不计较。

不要松懈泄气,

不要左顾右盼,

不要三心二意。

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

只要认为是对的就用心去做。

别人的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

不可能管得了,

自己的耳朵却是长在自己头上,

完全可以控制它不去理睬。

让他人的论断束缚了手脚是可悲的,

在别人的口水里寻找价值是愚蠢的,

能在闲言碎语中坚守梦想才是智慧的。

一群人到山上游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一个很深的坑洞,他的一双腿摔断了,只剩一只健全的左手,坑洞非常深,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幸好,洞壁长了些草,那个人就用左手撑着用嘴巴咬住草吃力地往上爬,地面上有人在为他加油,也有人在七嘴八舌地议论:“哎,他能爬出来吗?小草肯定不能支撑他的身体。”“他摔死了,他的家人怎么办?”“老婆孩子好可怜……”那人忍不住了:“你们给我闭嘴!”就在张口的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

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不要听那些闲言碎语,你就一定会成功。——纳斯雷丹?霍查

第23 天

不要自寻烦恼

第23 天

不要自寻烦恼

世上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有些烦恼是无法避免的,

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找的。

乐观的人有了烦恼能够淡化,

他们活得轻松洒脱;

悲观的人没有烦恼,

还要自个讨去。

一旦有了烦恼,

就会茶饭不思,

老是忧心忡忡,

老是感到危机四伏,

人生还会有什么快乐可言?

要相信天不会塌下来,

生存之路千万条,

很多事情不足挂齿,

何必要自寻烦恼?

痛苦的秘诀在于有闲工夫担心自己是否幸福。——萧伯纳

一年轻人四处寻找解决烦恼的办法,他见到一牧童逍遥自在,便问他为什么没有烦恼,牧童说:“我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年轻人试了一下,烦恼仍在。他来到河边见一老者在悠闲地垂钓,便上前问老者,老者说:“我静下心来钓鱼,哪有什么烦恼?”他又试了一下,烦恼还在。他继续往前走,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向老人讨教解脱烦恼的办法,老人问道:“有谁捆住了你?”“没有。”“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年轻人想了想,原来是被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束缚了。

第24 天

战胜孤独

孤独是远离快乐的难耐的痛楚,

孤独是滑向绝望的沉重的脚步,

孤独像一张无形的魔网,

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备受煎熬。

孤独是一杯难咽的苦酒,

它会让人陷入痛苦深渊而不能自拔。

孤独是快乐心情的敌人,

孤独是生活不和谐的音符。

陷入孤独,

不要抱怨环境的冷酷。

摆脱孤独,

不要依赖别人的救助。

战胜孤独,

就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就要多与别人交流沟通。

只有走出孤独,

你才能体会到生命之旅的快乐。

有一位著名篮球明星,他曾经带领球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后来,他被一富翁以高价聘用,让他待在豪华别墅里,什么事都不做,作为一种“展品”存在,以满足富翁的虚荣心和占有欲。篮球明星离开了球队,虽然有优厚的待遇和高级的享受,但他与外界失去了沟通,让他生活在一种孤独难忍的环境中,他后来在忧郁中死去。

人之最根本的需要是克服分离,挣脱其孤独的牢狱。——罗姆

第25 天

不要随意生气

人生是一次爬山的旅行,

摔跤是难免的,

苦难也会随时相伴。

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境况,

都应该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

不能一味在那里自个儿生闷气。

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既然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无法避免,

为什么我们不愉快享受人生?

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为什么我们不去常想一二?

“气大伤身”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拿健康与生命作赌注又有何价值?

栽种一株快乐之树于心田,

人生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唐代慧宗禅师云游各地,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兰花,众弟子知道禅师喜欢兰花,便对院里的兰花精心侍弄。不料,一天晚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恰巧弟子们把兰花遗忘在了户外。早上起来,兰花盆摔在地上,兰花全被砸烂。没过几天,慧宗回到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而慧宗却若无其事,他对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去克制情绪,它就不可能获胜。——果戈理

第26 天

都有难念的经

生活总有酸甜苦辣,

每个人都有悲欢离合。

不要遇到一点不幸和挫折,

便叫苦不迭悲痛不已,

就自暴自弃委靡不振。

以为苍天只会捉弄自己,

其他人都是命运的宠儿,

看到别人露出了笑脸,

于是便羡慕不已。

岂不知人人都有难念的经,

每个人都有倒不完的苦水。

一些人看起来威风八面,

也许他的内心正愁闷不堪。

我们没有必要感到自卑,

尽力改变自己,

人们羡慕的眼光就会投向你。

一青年途经荒山野岭,突遇一只老虎向他扑来,他吓得连忙爬到一棵树上,把树死死地抱着,老虎围着树一个劲地咆哮,年轻人过度惊慌,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下来,刚好跌在虎背上。他只得紧紧贴住虎背,双手抱住老虎的脖子。老虎也受到惊吓,拔腿就往村庄跑。在田野里锄禾的人看到,十分羡慕:“这个人好威风快活啊!”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苦不堪言:“什么威风快活啊,我这是骑虎难下,生死未卜啊!”

不会在成功中微笑,也要学会在失败中微笑。——赫尔岑

第27 天

有善良才会有快乐

善良是人类的本能,

一个人拥有善良,

就会常为他人考虑,

就会丢掉私心杂念,

就会去除贪婪的包袱,

就能摆脱不必要的计较和争斗,

就能愉快地与身边所有人相处,

就会真诚地爱亲人,爱他人,

就会发自内心地爱社会,爱一切,

也会自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爱。

善良的心总是受人尊敬,

拥有善良就拥有了幸福快乐。

用善良去拥抱人生,

人生定会奏出美妙的乐章。

一位长者看见一只蝎子快要被淹死,他便用手去救蝎子,不料却被蝎子狠狠地咬了一口,他疼痛不已放开蝎子。看着蝎子在水里痛苦地挣扎,他再次伸手相助,却又一次被蜇。有人笑他太傻,他回答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但改变不了我善良的本性呀!”最后长者找到了一片叶子将蝎子从水中捞了上来,救了蝎子一命。

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罗曼?罗兰

第28 天

不必自欺欺人

现实生活中的自欺欺人者,

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他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干着违背自己心愿的事。

他们的所言所行,

其实是一种逃避,

一种借口,

一种百般掩饰。

是无能和怯懦的表现,

是自私与自利的体现。

做人有了自欺欺人,

就有了掩耳盗铃的愚蠢,

就有了改变不了现实的无奈,

就有了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派。

真诚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坦诚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就不会再有自欺欺人的闹剧。

在所有欺诈中,最坏的是自欺欺人。——贝利

有一只猫,它捕捉老鼠时,老鼠逃掉了,它爱面子地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它走。”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其实不想捉它,我只是想用它的尾巴洗洗脸。”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了危险吗?不,我是在学游泳。”话还没说完,它就沉到水中去了。

第29 天

抛弃无端猜疑

你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你看到的也可能只是假象。

如果整日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成天无中生有,无端怀疑,

如果仅凭一点儿表面现象,

便主观臆断,乱下结论,

或者先入为主,胡乱假设。

这种人既会伤害他人,

又会无情地折磨自己;

既会使彼此心灵产生距离,

又会种下许多恶果和祸端;

既会错失许多美景,

又会让许多成功的机会丢失。

要消除人们之间的无端猜忌,

必须拥有一颗信任的心。

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儿子偷的,他暗中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越看越像偷斧头的人。于是,断定邻居的儿子偷了他家的斧头。可是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找到了自家的斧头,再观察邻居儿子,觉得他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头的了。

猜疑易使君主变得暴戾,使做丈夫的产生嫉妒之心,使智者陷入重重困惑。——培根

第30 天

忙里也要能偷闲

人不是只会高速运转的机器,

人生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

人生是登山,

既要努力地向上攀登,

又要尽情地欣赏沿途风光。

人生是琴弦,

既不能太紧又不能过松,

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章,

紧了琴弦就会断裂。

人不能只知道勤奋地工作,

还要忙里偷闲适当休息。

人生不能只是奔波劳碌,

人生还要努力放松学会享受;

忙里偷闲尽情享受不是懈怠,

而是为能更好工作积蓄力量。

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泰戈尔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回答说:“我来到人间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回答说:“我来到人间是为了承受苦难。”第三个回答说:“我来到人间既要承受生活给我的苦难,又要尽情享受生活赐给我的幸福。”上帝对第三个人的回答很满意,让他成了圣人。

第31 天

给予比索取快乐

有的人喜欢一味索取,

他们把金钱看得至高无上,

他们把索取作为一种价值追求,

为了索取,不惜铤而走险。

这种人既感受不到快乐,

又得不到他人的信任。

人应懂得付出与给予,

给予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

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无私奉献。

给予不是都有回报,

给予也并不都是泼出去的水,

给予之后往往总有回报。

至少能收获快乐,

能收获他人的一片心。

甲乙两人死后,阎王爷看过功德簿,觉得这两人平时未作恶,便准许投胎为人。但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索取的人和给予的人。甲暗想,索取就是坐享其成,这样的日子快乐,便说:“我要成为索取的人。”乙见甲已作了选择,便表示只要投胎为人,自己宁愿一生给予。结果,甲成了乞丐,每天都在索取,乙成了富人,每天都在给予。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