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自我心理调解
9203100000025

第25章 青少年的自我心理调适(5)

呼吸调整法。在心理过度紧张时,也可以在考场附近较安静的地方放松坐着或站着,尽快入静,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在调息上,用意念引导自己的呼吸,做到缓慢、细长、均匀并有意识地使自己全身放松。通过短暂的呼吸调整,可避免外界恶性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又能使体内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状态得到相应的调整。

考试中的心理调适

抑制法。有许多学生在临考前总担心怯场,怕自己会紧张。对此,考生可用抑制法来避免怯场或走神。其原理是,当大脑中一组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去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思维活动。同时,它又会发出另一种兴奋,去抑制其他神经元的活动。运用抑制法的具体方法是,当考生拿到试卷后,只需冷静地思考试卷上的题目,无需多久,这种怯场或走神的心理干扰就自然会被抑制,进而调整机体步入最佳状态来完成考试。

睡眠法。有些考生一接到试卷,由于前夜的睡眠不足,身体欠佳,或者因为怯场,导致发挥失常。此时不妨立即卧在桌上,休息3~4分钟,以达到镇静的效果。这样做有利于中枢神经的协调,还能消除疲劳、紧张,使情绪稳定,思路敏捷,使机体竞技状态从低谷走向高峰。

牧羊法。有一些考生拿到试卷后,便忧心忡忡,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此时,考生可让思路像牧羊一样,任其在大草原上畅游。这样,有利于自主神经协调,从而摆脱困境,顺利迎考。

化简法。有很多优秀的考生一拿到试卷,就先把简单的试题消灭掉,再一步一步地解决疑难的问题。因为一旦把简单的试题完成后,就能有效地稳定情绪,活跃思路,迅速提高反应能力。小贴士:考场30秒快速放松法

1.身体自然坐正,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2.做一次舒畅的深呼吸,缓慢、平静地呼气。呼气时,对自己说“放松”。想象着“紧张”随着呼气排出了体外。

3.做深呼吸时放松,把手臂悬于体侧,感到血流的温热进入双手。想象着“紧张”也随之从指尖流了出去。反复数次屈伸并放松手指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

4.稍微变换一下身体的位置,以便使更充足的血液依次流到全身各部。

5.舒展你的双臂、双腿和腰背。

6.再做一次深沉而缓慢的深呼吸,并在呼气时默念“放松”,然后开始做考题。

整个过程应在30秒钟或更少的时间内做完。通过这样的放松,可以解除考试中的怯场现象。

考试焦虑症的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指通过交替收缩和放松自己的身体肌肉,细心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紧张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式。它可以消除因紧张、焦虑造成的精神压力,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放松训练对于治疗高血压、失眠、头痛、心律失常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将放松训练用于考试焦虑的矫治,效果十分明显。通常,考试焦虑症患者每天进行20分钟左右的放松练习,只要态度认真,要领正确,能够坚持数周不间断,多数人都可明显减轻原来的考试焦虑症状,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做好放松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为两项:一是寻找一处安静的场所及一把舒适的椅子(以单人沙发为宜);二是在放松训练前要松开紧身衣物(例如领带、皮带等),摘下妨碍放松练习的珠宝首饰和手表、眼镜等物品,脱掉鞋、帽等物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触觉刺激,因为触觉刺激是导致肌肉紧张的原因之一。

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放松练习刚开始进行时,最好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练习的时间可减为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每天练习一次即可。临睡前进行放松练习,还有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增进放松的效果。

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考生如果确实想要摆脱考试焦虑的痛苦,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评定训练情况。可以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自己每日练习的次数,同时用1~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的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把这张表格放在你的书桌上,只要一瞥,就能看出自己练习的进度。放松训练也是一种可用来解除一天的紧张和疲劳的非常积极而畅快的办法,它能使人精力充沛、心境轻松地进行学习和考试。

考试焦虑症的想象训练

用想象的方法来对付焦虑情绪引起的心理压力,是很有效果的。想象训练的特点是,通过在想象中对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情景和事件的预演,加强自己的积极反应,抑制消极反应,从而达到当那种真实情境出现时,也能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成功的想象训练更适用于应试心理正常,或经过其他训练后考试焦虑基本消除的学生,它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考出最好成绩。训练方法如下:

第一步,进入放松状态。

先使身体完全松弛,把紧张、焦虑情绪全部排出去;检查身体还有无紧张的部位,要达到完全放松。

第二步,想象训练。

1.想象自己将要进行的一场考试。按照考试的程序,从想象你精神饱满地进入考场开始,到进入座位、做好准备工作、监考人员宣布注意事项、发卷、领卷、做题等,默诵你复习好的内容纲要,记得的公式、定理、定律、图解或某一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等等,要确保解题的正确性。只想象自己轻松解题的大致过程或遇到难题后经过一番思索终于把它解开的过程,也可不涉及具体试题。

2.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紧张,便停止想象,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重新进行放松。当完全放松后,再次想象刚才的情景并体会轻松感。

3.将上面的情景重复想象两次,直至不出现紧张感。

4.想象自己考试获得圆满成功的景象和心境,想象那种心花怒放、欢快激动的场面和心情,体会其中的成功感。

5.将注意力重新转向自己的呼吸并放松,结束想象训练。

注意:每次想象训练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在20~30分钟即可。

高考心理调适

情绪调适

保持乐观情绪和活跃思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拥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教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用适度的焦虑激发动机。有些学生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离高考的时间越近,心里就越恐慌,虽然天天挑灯夜战,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做噩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5”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水平的焦虑状态下,内在的学习动机才会被激发,学习效果最好。要在考前调控情绪,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避短,讲究学习方法,才能以必胜的信念走进考场。

通过积极暗示法挖掘潜能。可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焦虑,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先在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中,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发挥失常,从而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学生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高考焦虑心理的调适

正确定位,将自己定位在比较客观的位置上。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差太远会导致厌学情绪。

将过程与结果分离,即要注重奋斗过程,淡化考试结果。丢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出奇制胜。

交互抑制原理的应用。心理学家认为正常反应与不良反应是互不相容的,就好像喜与悲不能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一样。正常反应的产生和强化会削弱特定刺激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结,所以当你受到考试焦虑困扰的时候,可以用请自己吃大餐、听音乐等方式奖赏自己,切断考试与焦虑之间的联结。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不搞题海战术,因为这样只会徒增压力,打击信心。

合理用脑,不打疲劳战。掌握自己的用脑规律,复习的时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注意力不集中时,可先看一些引人入胜的杂志或喜欢的书籍,注意力集中后再看教科书。因为转移注意力比集中注意力来得容易,这也称为“助跑效应”。合理用脑,事半功倍,自然充满信心地迎考。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受梦境的影响。在大脑整合功能紊乱的状态下,你所害怕的和你所期望的都可以被整合产生梦境。考前常梦见自己交白卷,忘了写名,搭不到车迟到了,找不到考场等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注意饮食结构。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另外考生不要受广告的误导,盲目饮用补脑药物。

使用香水。可以使自己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是减轻焦虑的简单方法。

服用药物。曾有过严重考试焦虑的考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心得安或安定类药物,但必须提前用药以了解药物的敏感性和副作用。

考中出现严重焦虑可采用压迫眼球、刺激咽部引起恶心感觉等方法来应付。这样可以通过反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以减轻焦虑。

掌握考试的一般规则。预先熟悉考场环境、进出考场与异性同学同行、穿上充满自信的服装都可以减轻考试焦虑;考中切忌频频看表;考后不宜与他人对答案。

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

一位成绩一贯优秀的女生,仅仅因为一次英语没有考好,就说:“过去学习成绩好都是假的,只有这一次才是真实的,我完了,没脸见人了。”

一位学业出色的男生,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在交往中格外谨慎,总是担心“我的表现是不是不尽如人意、言谈是不是得当”。

在高等学校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印象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但这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60%的优秀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特征。其中女生比例更高。

“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个人成长经历、个性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家庭、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把“成绩好”、“听话”作为好孩子、三好学生的标准,而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又对他们期望过高,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现实社会中流行的“成功导向”,使得许多青少年非常看重成功的结果。越是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的定位越高,越有可能脱离实际。这种做法,在造就一个个学习尖子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心理脆弱、过分追求完美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