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高涨时,借助静坐或冥想,使心情平静。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必须正确了解周围的人,并反省自己的言语行为。利用静坐,想想是否曾经希望自己比他人更引人注目?是否希望自己永远都是话题的中心?别人说话时,是否会打断他人的话,自己抢着说?当自己的希望无法达成时,会不会归咎于他人……请真诚、坦白地自我反思,让心灵活跃起来,不在意一切事情,静静地度过这段时光。养成心静平和的习惯,通过静坐、冥想,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心理健康。
社交恐惧症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的对象主要是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他们在公共场合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周围的环境上,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总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社交恐惧症常常会导致口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兴奋性晕厥等并发症。
社交恐惧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为此改变原有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
表现
1.一般社交恐惧症: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师、同学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
2.特殊社交恐惧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惧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惧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愣在当场。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这两类社交恐惧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脸红、口吃、轻微颤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病例
19岁时,阿娥离开家来到龙岗的一家鞋厂打工。一开始,她就觉得在吃饭穿衣上和同事谈不到一块去,有时她的某个异议也会成为别人的笑料。后来,这种“担心被嘲笑”的包袱越背越重,阿娥干脆给自己的嘴“贴”上了封条。
最让阿娥头疼的是,主管喜欢站在她们旁边监工。每次阿娥的眼角余光里有主管的影子,她的心就“砰砰”跳。右手握着的螺丝刀怎么也上不紧左手扶着的零件。心里越想快,手就越不听使唤,流水线上的零件在她这也越积越多。
因为不断发生这样的情况,3年里阿娥换了6家工厂。在朋友的介绍下,阿娥终于走进了心理咨询门诊。经检查,阿娥的身体智力因素正常。在心理医生的启发下,阿娥慢慢回忆起父母从小就责备自己“不能出众”。家里来了客人,她总躲进房间或藏在父母身后。等到读中学时,阿娥鼓起勇气向班长表达朦胧情愫,却遭到拒绝。这一打击,不仅让她成绩一落千丈,也让她对与人交往没了信心。
思维调适
注意力集中法。在社交场合,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对。
兜头一问法。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兜头一问: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怎样?大不了是再回到起点,有什么了不起!想通了这些,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了。
钟摆法。为了战胜恐惧,心里不妨这样想:钟摆要摆向这一边,必须先往另一边使劲。我脸红大不了红得像块红布;我心跳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跳得比摇滚乐鼓点还快呢!结果呢,你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了。
系统脱敏法。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解决令自己恐惧的社交问题,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这样,就会使一个原本看来很困难的社交行为变得容易起来,这种方法对轻度社交恐惧症一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当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已经比较严重时,就有必要适量应用药物治疗,这对消除心理紧张和缓解生理不适均有一定效果。这种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对药物的成瘾性、依赖性等不良后果。
观念调适
从动机上由“缺乏性动机”转变为“丰富性动机”。要明确认识社交是增加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项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性动机的人,能适应环境,解决难题,参加各种活动,探索环境中的新异变化,能从同别人的交往中得到快乐,自尊而自信,善于自我表现,勇于追求理想和事业。转为“丰富性动机”,你就能由惧怕社交到热衷于社交。你就会使一切活动及言语围绕着交流的不同概念、观点、情感、意向、信息的社交本质而转,避免产生不利于社交的心理,从而使你能很快地适应社交生活。
要善于寻找外部的刺激。怕社交,主要是怕缺乏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击退威胁,他自然就不愿受到威胁了。因此,要排除社交恐惧症,不妨主动地寻找外部的刺激,以培养和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寻找机会逼迫自己与陌生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受到锻炼。不断寻求外部刺激,就会逐渐变得老练起来,在社交活动中也会得心应手。
多一些自信心,少一些虚荣心。在社交中,即使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也不要缩手缩脚,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与对方互补不足,这叫“共生效应”。如果你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不盲目自卑,提高自信心,你就会在人们面前落落大方,潇洒自如。
行为调适
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两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深呼吸。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强迫自己做数次深长而有节奏的呼吸,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握住一件小物品。与别人在一起时,不论是正式与非正式的聚会,开始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一本书、一块手帕或其他小东西。握着这些东西,对于害羞的人来说,会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种安全感。
学会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并且是专心的。当然,对于一位害羞的人,开始这样做比较困难,但你非学不可。试想,你若老是回避别人的视线,老盯着一件家具或远处的墙角,不是显得很幼稚吗?难道你和对方不是处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吗?为什么不拿出点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呢?
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有时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你的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假若你能经常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你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你的意见。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考试焦虑症
这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多数人而言,面临重要的或关键性的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也是无害的。但严重的考试焦虑则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使人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过程受干扰、思维过程受阻等问题,并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中高考的考生,要尽早发现不良的心理症状并及时纠正,由于考试产生的心理问题等到考前解决就来不及了。
这些学生对于考试的畏难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大多是在临考前半年或一年就产生了,比较普遍的表现有焦虑、抑郁、自卑、急躁、过度紧张等。一旦发现有类似的表现,就应该及时进行心理调整,通常要经过3~5个月的治疗,才能保证考生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表现
1.认知成分。以忧虑为特征,由对活动结果(即考试结果)的不良预想及消极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判断。
2.生理反应。由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剧、恶心、呕吐、腹泻、多汗、尿意频繁、头痛、失眠等等。
3.行为表现。如烦恼、焦躁、心神不定、好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或发呆、愣神、思维停滞、眩晕等等。
病例
孙忆是医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成绩却不太理想。每逢考试他都很拼命,开夜车是常事,考试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恼不已。在毕业考试这天的中午、晚上,他都不想吃东西,吃下去的全吐了。劝他去看病他不去,说是没病,还坚持要去教室复习,准备考试。第二天的考试他几乎都撑不下去了,在考场上,他那原本清瘦的脸上满是忧郁的懊丧。对于他来说,每当面临考试,他几乎都要经历这样一次磨难。
他这样诉说自己的症状:“考第一科时,我考得很糟,心里非常失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没想到还是考不好。晚自习时,我开始复习下一科,可老是走神。昨晚一晚都没睡好,总在想白天的考试,越想越自责。今早很早就醒了,我不敢多睡,匆匆去教室看书,可越看越觉得很多内容都没记住,心慌得厉害,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午餐我一点胃口也没有,但还是强迫自己吃点,没吃下多少,就忍不住全吐了出来。晚餐也是这样。我很害怕,我可能读不下去了。”
考前调适
在考试来临前的几天,考生都会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准备走向考场。这时,考试焦虑心理较强的考生,往往比别人更紧张、更担心,可能已是日不安食、夜不安寝了。
其实,到了这几天,复习的大势已定,再做努力想在知识能力的掌握上有大的长进,已不太可能了。这时要做的不是拼命熬夜、临阵磨枪,而应是放慢复习节奏,使大脑的兴奋程度下降。这个时期,是加强心理调节的关键时刻。
动机转移法。考试时,如果考生的注意力总是指向考试的结果,就会使自己无形中背上了很重的包袱。考生除了要正确地认识考试外,还应将过强的考试动机转移到考试的各个具体方面,不要一味考虑后果。在考试中要将“这道题答不好怎么办?”等念头引入到怎样正确解题的思考上。这样做既能消除焦虑情绪,又能准确地做出答案。
自我暗示法。这是一种通过自己的语言或想象,使身心机能发生变化的方法。它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语进行自我安慰和强化,效果是很好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不同的暗示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比如,在复习考试阶段,当自己感到精神压力很大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自我暗示:“我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公式。”“这些单词和语法我再也不会忘记了。”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默念,但也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用大声对自己呼吁的方式来加强效果。还可以把提示语如“勿躁”、“冷静”等写在日记本上、条幅上,贴在墙上、床头,或压在玻璃板下等,以此鼓励自己。
需注意的是,自我暗示的目的是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树立信心,但却不能因此盲目乐观、斗志懈怠,轻视考试的困难性。
考试前1小时的心理调适
运动转移法。在考试前20分钟左右,考生如果心情非常紧张,可用体育活动加以调节。方法是,先做一些身体的准备活动,慢跑2~3分钟,然后,做1~2次百米跑。百米跑时要用最快速度,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不想其他任何事情。跑完之后休息一下,做做放松活动,深呼吸几次,然后进入考场。
若因条件所限,不能做百米跑,则跳绳几分钟也可以,要倾尽全力、跳得越快越好。跳完之后做做放松活动和深呼吸,休息一下,然后进人考场。考试之前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运动一下,可以有效地转移过强的焦虑兴奋点。
音乐放松法。考生若体质较差或不喜欢运动,在考前焦虑紧张心理比较严重时,采用音乐放松法。方法很简单:带一个随身听(Walkman)录音机,在考试开始前欣赏20~30分钟自己最喜欢的音乐,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除了音乐,什么也不想。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