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
9199500000003

第3章 上古前期的军事远征(3)

(2)帕拉沙尔三世的扩张战争

公元前8世纪中期,军事将领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上王位,他凭实力乱中夺权,是位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君王。他上台之初,即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军政体制和统治政策作了改革。为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他将原来较大的总督区划为较小的行省,任命省长治理,另派专员监督政务,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被征服地区居民,改变传统的斩尽杀绝政策,实行强制移民,命令他们迁居指定地区,分散安插,这既保存了人力,又使其不致为患。在军事方面,他实行募兵制,组建常备军;实行军事移民,培养一个职业世袭的武士阶层,组成地方兵团,以戍守地方或备征调;为扩大兵源,在部分被征服居民征兵;创建工兵、辎重兵新兵种,首次使工兵成为一独立兵种;并以铁制武器取代铜兵器。通过上述改革,他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稳定了被征服的居民,而且组成了一支组织完善、兵种齐全、装备精良、兵员充足、战术高明的劲旅。他用这支精兵重启争霸,将亚述带入了极盛时期。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继位之初,亚述四面临敌,尤以北面的乌拉尔图和西陲的大马士革为首。为此,他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公元前745年,他平定巴比伦内乱,树立了亲亚述的政权,稳定了后方。次年,他首先征服了东北的米底各部落,斩断强敌乌拉尔图的左膀;再次年,西征北叙利亚各国同盟,再断乌拉尔图的右臂。公元前743年,兵锋直指乌拉尔图,两军战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康马甘地区,乌拉尔图几乎全军覆没,其王只身骑母马逃走,传为笑柄。亚述收复了幼发拉底河沿岸地区,并乘胜深入敌境追击,俘敌72 950人。公元前736~前735年,亚述再次北伐乌拉尔图,直捣其国都吐施帕,虽因地势险要未能攻克,却使之仅余孤城一座,一时不足为患。

公元前742~前740年,亚述西征,迫使叙利亚各国臣服。公元前739年,以大马士革、以色列为首的西方19国联合叛乱,亚述军在黎巴嫩山区大破联军,各国再次请降。公元前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四征叙利亚,兵临大马士革城下。亚述军以连为单位布阵,每连第一排为5辆战车,第二排是15名骑兵,第三排置25名重装步兵,50名轻装步兵布置于两翼和后面。摆好阵势,在杀声震天中展开厮杀:战车对战车、骑兵对骑兵、弓箭手互相对射,战斗十分激烈。亚述方面取得了优势,使敌人开始退却,亚述步兵随即出击,其青铜盾和头盔使敌人的箭被弹飞、刀斧变钝,他们则不断射出排箭和石弹,使大马士革军溃不成军,狼狈逃回城里坚守。亚述军以树木在城周筑起栏杆,将该城围起来。次年,提格拉恃·帕拉沙尔见相持不下,遂令攻城,以20架投石机不断发射重石猛击南墙,使之松脆,再以攻城槌撞松脆处,终于撞坍一个缺口,亚述兵从此杀入,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后平定了该城。此役,亚述军烧杀无度,仅在北门,被斩下的人头即堆成一座小山。2万居民被俘。大马士革王遭擒,据说他曾被带到亚述王面前,亚述王一言不发,只凶狠地瞪了他一眼,便挥剑砍下他的脑袋。

正当亚述在北方和西陲用兵时,东南方的迦勒底人夺取了巴比伦的王位。公元前729年,在巴比伦祭司集团的支持下,亚述出兵赶走了篡位者,并与巴比伦结盟。至此,其版图包括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东部,使帝国腹地从两河流域北部直达波斯湾。因此,提格拉特·帕拉沙尔被称为帝国的“中兴之主”。

(3)萨尔贡二世的掠地兼并战争

公元前727年,沙尔马纳塞尔五世继位。他曾两次西征,打败叛邦腓尼基城市推罗及其同盟者以色列。但由于他的经济措施触犯了贵族、富贾和祭司的利益,招致不满,结果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一军事将领萨尔贡取而代之。萨尔贡二世即位之初,周边形势极为不利,北方的乌拉尔图国力恢复,正在拉拢邻近小国,以期反攻;西陲叙利亚诸国与埃及联合,举起反旗;东南之迦勒底人首领梅罗达克·巴拉丹登上巴比伦王位,并与东方强国埃兰联合,不服管辖。但萨尔贡二世富有军事才能,善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选择有利战机予以打击,通过一系列征讨,平定了叛乱,并进一步扩张了版图。

公元前720年,萨尔贡二世首先南征,进攻巴比伦与埃兰联军,却未能消灭其主力,遂转锋西征,攻陷了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并平定了大马士革。随即大破推罗、加沙与埃及联军,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地区,迫使埃及法老称臣纳贡。公元前741年北伐乌拉尔图,俘敌20 170人,逼其王自杀。这时,巴比伦王梅罗达克·巴拉丹因施行某些措施与巴比伦贵族不睦,而其盟国埃兰内乱又无力支援,萨尔贡二世见有机可乘,便于公元前710年兵分两路进攻巴比伦,城郊一战,巴拉丹兵败,负伤逃往埃兰,亚述军俘敌9万余众,再次平定了东南部。萨尔贡二世作战灵活,有力地维持了帝国的鼎盛态势,有的史学家称之为“亚述的拿破仑”。

(4)辛那赫里布镇压属地动乱与进攻埃兰的战争

萨尔贡二世死后,其子辛那赫里布即位。此时,巴拉丹率部从埃兰返回巴比伦,继续与亚述对抗。辛那赫里布遂领兵征讨,与巴比伦、埃兰联军战于两河平川之地,由于指挥得当、装备精良,亚述军大破敌军,三度征服巴比伦,俘获208 000人。此后,又平定腓尼基与犹太国的叛乱,但远征埃及却劳而无功。正当他用兵西陲之际,巴比伦再度叛乱,由埃兰领导的反亚述联盟席卷东南之地。辛那赫里布见巴比伦反复无常,便几度兴兵打击,其中一战歼敌10万。至公元前689年,他终于攻陷巴比伦,将之化为废墟。辛那赫里布虽然战功卓越,但晚景凄凉,被互争王位的儿子们杀死于神庙之中。

(5)阿萨尔哈东重新威服四邻与进攻埃及的战争

公元前680年,辛那赫里布之子阿萨尔哈东即位。由于埃及一再唆使叙利亚诸国叛乱,他相继给予沉重打击。公元前671年,他亲率大军远征埃及,攻克其国都孟菲斯,取得了“下埃及、上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王”的尊号。但两年后,埃及再次叛离,阿萨尔哈东镇压不成,病死于军旅途中。

(6)亚述巴尼拔征埃平叛与灭亡埃兰的战争

公元前668年,亚述巴尼拔继位,承其父志,率领22个属国的军队前往埃及镇压,夺回孟菲斯,攻克上埃及首府底比斯。3年后,再次征服叛乱的埃及,并洗劫了古都底比斯。10年后,埃及再度独立,亚述巴尼拔因为正在对付东面的强敌,鞭长莫及,只得不了了之。当时,其弟萨马什苏姆肯统治巴比伦,与埃兰联合公开反叛。公元前652年,他率兵征讨巴比伦,围城达4年之久,终于攻克之。接着便攻打最后也是最顽强的敌人埃兰。埃兰国土包括伊朗高原及中亚一部分,境内多山,国力亦强,不易征服。但亚述巴尼拔至公元前639年,终于俘获其王,平定埃兰全境。

亚述人近2个世纪的南征北战战果累累,在亚述巴尼拔统治下,亚述帝国达到了其最大版图,东临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北达高加索,南接尼罗河。

在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新亚述历代诸王四面出击,建立起了一个北临乌拉尔图,南达波斯湾,西抵地中海沿岸和埃及,东接伊朗,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大帝国。然而在似乎发展到鼎盛之际却突然灰飞烟灭了,再也未能像从前那样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由于亚述帝国不重视农业生产,以攻城略地、猎取战利品立国,一旦攻城不克、掠地不得,便会闹饥荒。正因为如此,亚述诸王只得不断地征服,每攻陷一城,即大肆抢劫,将一切财物,悉尽刮走;每降服一国,则迫其进贡,贡金之多,令人吃惊。为了巩固战果,亚述实行恐怖政策,动辄杀人十数万,毁城灭国。亚述王不但残杀战俘,对敌国国君与贵族的处罚也更为残忍,或用短枪刺进其眼、用绳穿透其腮,拉着示众;或生剥其皮,尔后投入火炉;或将其剁成肉块等。亚述诸王的不断征服,使帝国臻于极盛。另一方面,由于横征暴敛,手段残忍,又使被征服国难以诚服,他们随时背叛,不断消耗着亚述的国力,终于使这个庞然大物由盛转衰。

公元前633年,亚述巴尼拔死,其后诸王缺乏才干,难守父业。这时,兴起了吕底亚王国,南部的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伊朗高原上出现了新兴的国家米底,新巴比伦王国与米底王国南北夹击,不断进攻亚述。公元前614年,联军攻陷亚述城,两年后又引水攻克其国都尼尼微。至公元前605年,扫清亚述残余势力,这个主宰西亚近300年之久的军事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