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
9199500000023

第23章 近代中后期的军事远征(2)

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

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

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间,普鲁士-萨克森联军于1806年10月 8~12日驻扎在图林根森林北面的广阔地带,企图向西切断拿破仑与西欧的交通。拿破仑则神速越过图林根森林东部,从巴埃洛特-班贝格方向向北进击,于10月12日到达瑙姆堡,夺取了普鲁士的军粮站。普鲁士-萨克森联军被迫后撤,但为了掩护13日夜到达奥尔施泰特的不伦瑞克的主力军队,仍有一支5.1万人的军团留在耶拿北面的高地。法军主力5.4万人在拿破仑亲自统率下,于10月13日夜到达高地,占据有利的出击位置,次日晨向没有准备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发动进攻,至下午3时,普军已全线溃败。奥厄施泰特战役也于10月14日开始,尽管普军在兵力上2倍于法军,仍遭毁灭性的失败。经耶拿和奥厄施泰特两次战役,普军濒于全军覆灭境地,整个战局的命运仅在一天之内即告解决,法军获胜,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到彻底失败,普鲁士被迫退出第四次反法同盟。

在前四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于力量的不断增强,法国也由第一共和国步入了第一帝国时期。以神圣罗马帝国、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在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下,始终无法实现通过军事打击以取得欧洲话语权,压制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抵抗反法同盟的入侵对法国来说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经过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民为保卫共和国和自由而战,而反法联盟的主要国家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政治上极端腐朽落后,人民备受封建压迫和奴役。因此,法军每次向反法势力反击时,都将革命向欧洲纵深推进一步,有力地打击了反动的封建势力。其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改革了军事制度,以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了雇佣兵制。这一作法不但对世界各国兵役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为实行新的战略战术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当时被普遍采用的消极被动的机动战略和警戒线战略此后被逐渐废弃了,因为进攻的主要目标不再是领土、城市和要塞,而是敌人的军队。新战略的积极性和坚决性充分体现为建立进攻的军队集团和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通过一次决定性交战粉碎敌军。

§§§第二节拿破仑远征埃及

拿破仑于1798年的春夏之交发动了对埃及的远征,这是反法联盟战争在非洲战场上的延续。势如破竹的胜利使得拿破仑开始考虑重塑殖民世界利益分配的规则,于是,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北非、中东与南亚一线。

濒临地中海和红海之滨的埃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欧洲国家都觊觎已久。特别是法国,统治者一直把埃及视作可以威胁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拥有商业和政治利益的竞争对手——英国的最佳地点。拿破仑想要击败英国,可英国的海军无比强大,法国无法与之抗衡。埃及成了拿破仑与英国较量的筹码。他想通过占领埃及摧毁英国在印度日益增长的势力,以埃及为垫脚石东进,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与土耳其结盟,然而再与迈索(位于印度南部)的蒂普苏丹联合起来,把英国从印度赶出去。

(1)土伦集结与前往埃及

1798年5月9日,拿破仑由巴黎到达土伦,检查3.7万名官兵登船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在登船前夕,他向部队发表了动人心弦的演说,答应在他们回国时每人分给6英亩土地。 5月19日,这支大船队从土伦起航,它由300余艘运输船组成,装载了2.5万名步兵、3 000名骑兵、3 000名炮兵和工兵。这次远征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仅有少数几位高级军官知道他们正驶往埃及,有关其航行的消息2周后才传到英国,而且即便在那时,首相还以为法军要在爱尔兰登陆。英国皇家海军倒非常警惕。地中海舰队当时正封锁着西班牙港口加的斯,因为那里停泊着一个西班牙海军中队。5月2日,他派纳尔逊海军中将进入地中海去摸索并击毁法国的船队。纳尔逊的舰队最后是由14艘战列舰、2艘快速帆船和1艘海岸炮舰组成的。如果它能截住拿破仑的舰队则一定能轻而易举地重创法国远征军。由于风暴和逆风的影响,纳尔逊直到拿破仑早已驶远后才到达土伦。然而遗憾的是他与自己的快速帆船分开了,这就不利于它在辽阔的地中海搜索极力躲避它的敌人。拿破仑这支庞大的船队在英国船队行踪不明的情况下,缓缓驶向公海,这的确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莽撞的冒险行为。尽管这次赌博成功了,但那也不过是侥幸而已。

(2)亚历山大攻城战

在远征船队驶近埃及海岸时,拿破仑派了一艘快速帆船先行,以侦察亚历山大港。法国领事告诉他,该城将会抵抗进攻,埃及当局也不会允许他的任何船只进港,且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就在附近游弋。拿破仑决定立即在小渔村马拉布特附近登陆。该村在亚历山大以西8英里处。拿破仑决定立即向亚历山大前进,尽管他只有4 000人上岸而且没有炮兵。他们没带食物和水,沿着沙丘痛苦地向前进军并迅即向该镇发起冲击,结果只遇到了微弱、零星的抵抗。中午时分,法军以伤亡300人的代价占领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用阿拉伯文向当地居民发布了一份异乎寻常的告示。他声称法国人不是来打埃及人,而只是打击压迫他们的马穆鲁克统治者。他还宣称法国人是真穆斯林,并早已废黜了“经常挑唆基督徒与穆斯林打仗”的教皇。因此,他要求所有真正的埃及人应帮助法国人驱逐马穆鲁克。

(3)金字塔之战

在舒卜拉基特击败马穆鲁克的骑兵后,7月20日傍晚,法军抵达离开罗只有12英里远的尼罗河分叉处。在那里,拿破仑获悉马穆鲁克的全部军队都在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两岸严阵以待,还有一支马穆鲁克的武装船队守卫在河上。法军于21日凌晨2时开始进发,大约到下午2时,就碰上了在因巴拜掘壕据守的马穆鲁克,他们大约有步兵1.2万人,同时翼侧有5 000骑兵。而法军5个师计有战斗兵力2.5万人。金字塔远远望去赫然耸现。拿破仑又像在舒卜拉基特一样把5个师摆成了5个方阵。马穆鲁克的骑兵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英勇反复冲锋,但都遭到法军霰弹和排枪的射杀。经过两小时的激战,马穆鲁克损失了七八百人,这才弃阵而逃。左岸的部队经开罗向尼罗河上游退去,右岸的部队朝东北方向的西奈沙漠逃去。法军也伤亡了三四百人。

(4)入侵巴勒斯坦

阿布基尔湾海战中法军的失利使得拿破仑军队与国内的联系完全被切断,不久土耳其向法国宣战。拿破仑对这些危险却视而不见,继续巩固他在整个埃及的权力。然而马穆鲁克及其阿拉伯盟友虽然屡战屡败,但他们通常都能设法避免决定性的会战。1799年2月拿破仑集结了一支由四个师组成的远征队,计划击败叙利亚的土耳其总督所率准备入侵埃及的军队后,再逼苏丹言和进而帮助他进攻印度。拿破仑于2月10日从开罗出发,但拿破仑没有料到巴勒斯坦沿海地区2月份的天气特别寒冷潮湿,结果部队吃了不少苦头。3月3日,法军兵临雅法城,该城被攻克后出现了鼠疫流行。3月17日,拿破仑并在卡梅尔山设立了司令部,前方不远处就是土耳其总督的要塞。由于攻城炮为英国海军所截获,法军强攻要塞遭受了不小的损失。4月来临,大马士革的帕夏派出的一支土耳其大军将从后方攻击围城的法军,拿破仑击退了增援的土耳其人,但始终无法拿下要塞。5月10日,拿破仑组织的最后一次进攻也被击退而且军队伤亡惨重。拿破仑终于决定放弃围城,撤退途中部队士气低落到几乎哗变的程度。

(5)秘密返回法国

1799年8月底,法国传来消息,国内局势正急转直下,在莱茵和意大利的法军被奥军和俄军击败;举国上下惊惶不安,一片混乱。“祖国处于危险之中!”这对拿破仑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他决定返回法国。8月11日,他去开罗待了一周。8月18日,他带了一批精心挑选的人才,乘夜幕悄悄离开了开罗,声称他要去上埃及视察,却登船沿尼罗河而下。他抛弃了他的部队。22日,他抵达亚历山大港,黄昏之后,他登上了一艘快速帆船。翌晨,他在拂晓的微风中起航。经过47天的顺利航行并成功地避开了纳尔逊的舰队之后,拿破仑于10月9日在圣拉菲尔登岸。

在英国和北非—小亚细亚一线国家的双重打击下,拿破仑的远征军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这源自于拿破仑对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当拿破仑回到法国后,他又将法兰西帝国的战略核心重新移到的欧洲大陆之上。

拿破仑用枪炮强行打开了古老埃及的大门,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战火,但是也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带给了埃及,使封闭的埃及为现代化所冲击。正如埃及历史学家曾指出的那样,埃及在封建割据状况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798年法国的入侵才在埃及的历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拿破仑随军带去了大批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们对埃及的生物学、医学、机械学、物理学和考古学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并且编成了一部巨著《埃及记述》。

§§§第三节拿破仑远征俄国

为了进一步巩固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长途征战,试图率先摧垮反法同盟中沙皇俄国这一支重要力量。而作为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拿破仑在远征俄国中遭受惨败,这也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