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
9199500000019

第19章 近代早期的军事远征(1)

§§§第一节日本远征朝鲜战争

1592~1598年的7年时间中,日本两次远征朝鲜,朝鲜李氏王朝在中国明朝军队支援下,先后战胜日本的侵略。这两次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当时日本强占朝鲜,染指中国的狂妄企图,为维护亚洲的安全与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给中世纪朝鲜人民反侵略斗争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16世纪后半期,日本武士丰臣秀吉集大封建领主和大军阀于一身,在经过长期的混战之后,以雄厚的武力相继统辖了各藩的领地,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领主,壮大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1590年统一了日本全国,结束了国内混乱状态。由此,执掌全国军政大权的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企图征服朝鲜、侵略明朝,来建立一个包括朝鲜、中国和日本的“三国为一”的封建大帝国,称霸亚洲大陆。随着统一后的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丰臣秀吉集团就不惜一切来发动对外战争,以维护和巩固其国内的统治。于是,分别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远征朝鲜。

(1)日本第一次入侵朝鲜(1592~1594)

1592年5月21日,日军先遣部队共出动15万多陆军、4万水军、700多艘战船,渡过对马海峡,大举入侵朝鲜,袭击釜山。小西行长率领的第1军首先在釜山登陆,紧接着另一路加藤清正率领的后续部队继续登陆。庆尚道朝鲜水军未能阻止日军继续登陆,朝鲜地方军在东莱城拼命抵抗,也未能抵挡入侵之敌。日军登陆后,以优势兵力,采取“水陆并进”的战术,分3路北进,第1军经釜山、密阳、大邱、尚州、闻庆、直抵忠州;第2军经彦阳、蔚山、永川,在忠州与第1军会师之后直逼丽州和京城;第3军经金海,越过秋风岭北上。入侵水军先后攻占庆尚、全罗、忠清诸道的沿岸地区,确保海上交通线,保证陆军的军粮和战略物资的供应。

在陆地上,朝鲜李氏王朝接到日军入侵的急报,急派李镒、申砬等名将阻击北上日军。他们亲率朝军越过乌岭天险,1593年4月27日,在忠州挞川设下背水阵势抵抗日军。这是朝、日两军第一次交锋,但在交战过程中朝军被日军击溃,且申砬被击毙。消息一传到京城,倾城上下人心惶惶,混乱一片。朝廷宣祖和大臣立即逃往开城和平壤,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个太子分别到咸镜道和江原道,一方面征兵抗日,一方面向明朝递送急报,请求援兵。因李氏王朝防备虚弱,无力抵抗,致使日军仅用20天,于5月3日就攻占了京城。接着日军分两路北上,一路由小西行长率领经过开城,向平安道方向进攻,直逼平壤;另一路由加藤清正率领向咸镜道方向进攻,直抵位于朝、中边境的会宁。这时朝廷宣祖已逃往义州。

6月15 日,明参将戴朝弁、先锋游击史儒率援朝明军先头部队三千人渡过鸭绿江,16日,进驻朝鲜义州。7月17日拂晓,明军对平壤发动进攻。当时日军并未守城,只是在城内设下伏兵。明军一举冲入城内,伏兵骤起反击,明将史儒、戴朝弁、张国忠、马世隆中弹身亡,副总兵祖承训率兵退出,1天之内退到大定江,然后退回国内。

入侵朝鲜腹地的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统率的日军陆军主力,因水军的连续受挫,难以补充军粮和其他战略物资,被迫暂停了进攻,放弃了夺取朝鲜海峡地区和黄海制海权的企图。此后,朝鲜各地先后掀起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义兵运动。先后有赵宪率领700名义兵战士攻打锦山,与数万日军英勇决战,打死打伤众多敌人,终因寡不敌众,700名义兵全部壮烈牺牲。妙香山普贤寺僧侣休静组织了1500名僧兵,以顺安法兴寺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取得累累战果。僧兵在收复平壤的战役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2月16日,李如松率明军43 000人从辽阳出发,直奔朝鲜。1月7日晨,朝、明联军从西、南、北三面对平壤城发起猛攻,杀伤了众多敌军官兵。1月8日清晨,联军用大炮轰开城门,李如松整军入城,众军蜂拥而入,骑兵云集,四处砍杀,而日军却龟缩在土窟中。但在七星门、普通门土窟的敌军死守不放,在激战中明军杀敌无数,自身也死伤甚众,统帅李如松以身作则,冲锋陷阵,自己的坐骑也中弹而死。1月8日夜,小西行长率领残兵败将逃窜出平壤全城,趁河西冰封渡过大同江,其间淹溺者不计其数,随后日寇向朝鲜南部逃窜而去。明军随敌追击,斩首敌军官兵600余人,生俘3人。此外,日军在撤退中,也不断被群众和僧侣痛打砍杀。

1594年2月19日,李如松率明军进驻开城,日军已将该城屠杀掠夺焚烧殆尽,丢下一座空城,急速南逃,明军继续向临津江进发。2月27日,李如松亲率明军2000人渡过临津江向南进军,一直深入到距京城仅30里之遥的碧蹄馆,在这里突然遭到日军袭击。明军势不能支,遂挥兵撤退。

3月初,日军主帅丰臣秀吉得知侵朝日军受挫,粮饷不足,疾病流行,决定暂时撤军。明朝兵部尚书石星也认为明军长期异域他乡作战,官兵疲惫,也有意从朝鲜撤军。但是,朝鲜不断恳请明军与朝军联合作战进击日军。明军主将鉴于当时军事形势,按兵不动。4月20日,李如松率明军进驻朝鲜京城。5月2日,根据丰臣秀吉确定的“和谈”条件,日军撤离京城。从京城撤退下来的日军,一方面在庆尚、全罗两道的沿海城市先后修筑了18处坚固的城堡,作顽抗的准备;一方面派出使节到朝、明方面进行“和谈”活动。

在海上,朝鲜大将李舜臣于1593年4月20日率所属95艘战船,与全罗道水军共同出海与日军水师首次交战,阻止了日军的海上行动。5月7日,李舜臣率水师袭击了玉浦海面停放的日舰,击沉44艘。5月8日晨,李舜臣在赤珍浦海面击沉了大大小小的日舰13艘。5月29日,李舜臣将军在泗川前海,诱使121艘敌人舰船出海,发生激战,朝鲜水军击沉121艘敌舰,并消灭了大部敌军。朝鲜水军初战告捷,取得了海上的主动权。

6月,朝鲜水军先后取得了唐项浦、永登浦前海等海战大捷,在这一连串的海战中共击毁击沉74艘敌军舰船,歼灭包括10多名主将在内的数千名官兵,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粉碎了敌军侵犯全罗道的企图,打乱了敌军“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进而使朝鲜水军既完全掌握了海战的主动权。6月末7月初,敌军又组织3支船队分3路对全罗道方面展开了进攻。

7月,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的指挥下,两次诱敌到闲山岛前海激战,一举击沉101艘敌舰并杀伤、溺死数千余名日军官兵,又一次显示了朝鲜水军的威力。

9月1日,李舜臣等朝鲜将领所率朝鲜水军再次乘胜出击,冲向停泊在釜山一带的500余艘敌船。经过1天的激战,朝鲜水军又烧毁100多艘敌船,击伤击毙数千余名敌军官兵,敌军极度惊慌失措,力避正面迎战,边战边退,逃到了山上。

(2)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鲜(1597~1598)

日本第一次入侵朝鲜失败后,在此后长达4年中,利用和谈的幌子,讨价还价,加紧准备第二次入侵。1597年2月21日,丰臣秀吉下达动员令,调集1.4万人的陆军和数万水军、数百艘舰船再次入侵朝鲜。6月,日军大部队陆续抵达朝鲜。7月中旬备战就绪,待命出击。明朝廷闻讯后,又动员了川、陕、浙、蓟、辽等地陆军及福建、吴淞水师等部队,再次出兵援朝。7月15日夜,日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水陆夹攻停泊在巨济岛西部漆川岛的朝鲜水军,重创朝鲜水军,舰船尽被烧毁,官兵几乎全部战死溺亡,日军取得了首次打败朝鲜水军的胜利。朝鲜重新启用李舜臣将军,李舜臣复职后,立即集中了残存的12艘舰船和120余名官兵,并重新整顿了三道的水军,确定地势险要的利津港为三道水军的基地。

在陆地上,8月1日,1.4万日军兵分3路向全罗道南原发起猛攻。恰巧这时,明朝援军的先头部队陆续进驻全罗、忠清两道。杨元率援军3000人驻全罗道南原。8月16日,日军攻占了南原南门,杨元负伤带10余人逃出西门,明军2700名官兵战死身亡,南原失守。9月7日,日军右军先锋黑田长征率军猛攻稷山,左军进攻舒川,企图一举而占两城。明军2000人奋力抗击,英勇杀敌,日军死伤不计其数,溃败而退。明军在关键的一战取得了胜利。稷山战后日军开始南撤,明军南进。

9月,明朝任命总督邢玢和提督麻贵为援军将领,统率4万大军再次援朝。

12月23日午夜,明军兵分3路从庆州直捣蔚山。黎明,李如梅率先头部队与守敌相遇,交战后佯退,敌人乘机追击,明军大军参战,歼敌400余人。在以后的近20天内,双方在蔚山展开争夺,最后,守城日军与多路援军协同反击,明军攻城无效,决定撤军。日军见明军撤退,守军与援军一起追击,明军败退死伤3400人。

在海上,8月28日,李舜臣将军指挥朝鲜水军一举击退了驶来偷袭的8艘敌人舰船之后,立即率舰船驶入珍岛东北地势险要的碧波亭水域,利用海潮时涨时落的特点,在鸣梁口东西通道口暗设铁索、木桩等物,以阻碍敌人舰船行动。9月16日,停泊在兰浦的日军330艘舰船和2万余名水军乘潮涨潮落之机对驻在鸣梁海峡的朝鲜水军发起猛攻,面对敌众我寡,敌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李舜臣指挥沉着,亲率一部水军诱敌进入鸣梁口。日军见朝鲜水军只有少部舰船和李舜臣的指挥舰,便层层包围舰船,直扑李舜臣指挥舰,李舜臣一面喝令朝鲜水军誓死不惧,英勇杀敌,一面命令部下把不少渔船伪装成兵船,尾随水军舰船之后,以助军威。这样,朝鲜水军的指挥舰率先拼死冲向敌人舰船,其他水军也紧跟其后冲入敌阵。这时,大部敌舰船被朝军暗设的铁索、木桩阻拦,无路逃脱,经过一场恶战,朝鲜水军共击沉敌人舰船30余艘,毙伤敌官兵4 000余人。鸣梁大捷的辉煌战绩,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水陆并进的侵略计划。

1598年初,鉴于蔚山失利,明军决定继续请求增兵,对敌实行水陆夹攻,全歼盘踞朝鲜南部的日军。7月15日,明将陈磷率水军进驻古今岛,与李舜臣将军所辖水军会合,组成联合舰队,牢牢地掌握了朝鲜南海的控制权。8月18日,丰臣秀吉因日军侵朝一再失利,积郁而死于日本的伏见城。日军得知丰臣秀吉死亡的消息后,留在朝鲜的日军无心再战,加之日军已被明、朝联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为此驻守顺天的小西行长又提出停战和谈的建议,遭明、朝联军的拒绝,无计可施,坐以待援。

9月20日,刘继率明军进攻曳桥。此时明、朝联合水军接近曳桥临近海域,准备水陆强攻。但因日军以1.3万余人的兵力防守,小西行长坚守不出,明军陆上兵力几次强攻,均无奏效。10月2日,刘继率陆军,陈磷率水军协同强攻曳桥,受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水陆夹攻也无结果。

9月20日,明军进攻晋州,日军不战而退,逃到昆阳、泗川。明军占领晋州,继续追击敌军。在10月2日,明、朝联军以多达2.9万余人的强大兵力对泗川的新寨发起了进攻。正当联军以炮火轰开守敌城门,各路部队冲向城里的时候,明军游击彭信古营中火药着火,顿时全军大乱,争先逃脱险境。敌军乘机追杀,明军惨败,死者多达七、八千人。明军退回晋州。

11月,日军在朝、明联军和朝鲜各地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已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11月16日,面临覆灭命运的小西行长派出满载枪剑、马匹等物的7艘船只驶往李舜臣的本营,乞求李舜臣接收此礼放其率日军回国。李舜臣严词拒绝了敌人的物质诱惑。11月17日,泗川守敌将领岛津义弘率日军500余艘舰船和大批部队,从水路支援小西行长,妄图一举冲破朝、明水军的联合防线,打通回国之路。朝、明联合舰队,根据敌军这一动静,立即连夜进驻露梁海峡。李舜臣和陈磷亲率联合舰队扼守海口,切断了敌军的退路,严阵以待。11月19日凌晨,朝、明联合水军舰队向敌军展开了猛烈进攻。李舜臣擂鼓督战首先冲向敌人舰船,被日军舰船包围。陈磷见状急忙闯入包围圈救援,经过激战,陈磷突然鸣金收兵,日军疑有诡诈,不敢贸然进攻,稍稍后退。明船突然喷火筒齐发,很多日军舰船被击中起火,被击毙和跳水溺死者不计其数。这时,李舜臣已冲出重围。年过70的明水军老将邓子龙勇往直前,亲率200名勇士追击日船,投掷火球,向敌舰船进攻。正在激战时,不料,邓子龙的舰船被烧起火,日军趁势围攻,李舜臣前往救援,邓子龙力战身亡。李舜臣与陈磷密切协同作战,合力夹击日军,用虎蹲炮轰击敌船。此时,李舜臣胸部中弹,与世长辞。李舜臣之子李莞遵照李舜臣的遗嘱,发布命令,继续督军作战,直到日军渐渐不支,溃败而终。

露梁海战,朝鲜、中国联合船队共击毁和焚烧日舰200余艘,消灭日军2万余人,俘虏180人,日军溺死不计其数。它以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朝、中两国的最后胜利,宣告历时7年的日本远征朝鲜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