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必备国学知识手册
9184900000029

第29章 洞明转型中的国人心理——管理者用人处世的关键(5)

中国式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的管理,所谓合理就是合乎规律。与西方式管理不同,中国式管理倡导以人为本。从组织的打造和管理的结果来看,中国式管理希望一个组织能像一个人一样,机动而灵活。而西方式管理则侧重于把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序化的机器,然后去创造财富。不过现实是,人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将自己物化成生产工具,而需要更多的自动自发。现代西方管理的极致是把人变成机器,人本质上不可能成为机器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正在积极地从中华传统文化里去提炼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总的来说,中国式管理并没有独立的管理模式,即按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培育一个完整模式,使其具有便于接受、便于模仿、便于传承的特点。像中国武学的上乘功夫一样,中国式管理传授的是一种无上心法,靠的是学习者的悟性。一般来说,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教学内容可归结为四大部分: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孙子兵法》与营销学;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成功企业家修炼。儒学以其入世,教人进取,且安守本份,促官场人旺、保帝王安心;兵法,以其诡诈,教人深藏不露、明争暗斗、工于机巧;禅学,以其开悟,教人洗心、乐天知命、行止于慧。其中,儒学与兵法是游戏规则:儒学是显规则、用以教人,尤其是广大民众,可以公开张扬、标榜、彰显;兵法是潜规则,用以武装自己,对付他人。儒学一定要大讲特讲,可示范地做,也不一定要做;兵法一定要做,可与自己人适当地讲,最好不讲。禅学不是游戏规则,是人生游戏,是用来调节显规则与潜规则的。中国古人以大智慧完善地组合了传统管理智慧,对今天的管理者来说,大有借鉴意义。中国式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实际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曾仕强认为,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的起点是修己。一个人要管别人,先把自己管好。你自己管不好,没有人听你的。管理的结果是安人,而不是绩效、利润、效益等等。“安人之道”的现代化名词叫做“以人为本”,如果管理是追求绩效的,那就叫作唯利是图,大家就不佩服他,安人便很难。我们透过组织、计划、领导、执行这些活动来达到安人的目的。因为只要人不安,公司也不会安。

(二)管理之道贵在实践

管理是实践的,不是理论的。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实际运用,也无济于事。管理者可以有许多想法,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决策,只能独一无二,这是管理者的最大难题,因为时间永不回头,而且急迫得必须当机立断。管理学者可以“为学问而学问”,发挥其孜孜不倦的专一精神,以造就高深的学术研究。管理者却不能不“为管理而学问”,视管理理论为工具,经由学术以改善管理,才是目的。管理哲学是要实践的,管理者躬亲实践若干管理理念,行之有效,有了无比的信心,建立自己的管理信念,虽然说信则灵,毕竟还是要不断地向前推进,才能日新又新。

(三)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

曾仕强认为,西式管理太过理性,中国式管理强调人情,可与之相互补充。中国式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能极大地发挥个人能动性,有助于企业进入最佳发展状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眼下许多公司由于受西方管理思想影响,都以在中国做大、做强为目标。但真正掌握了中国式管理思想的企业家都知道,如果你“争”的意识太强,把竞争对手全吃掉了,那么自己离关门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于此,曾氏说道:“‘争’心太强,容易做出赶尽杀绝之举,那样不利于自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企业如果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都打垮了,自己也将暴露在一些全球企业尤其是外资巨头的视野下,极易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商业风险高了许多。”,“只要仔细研究中国文化,就能从中发现更多高明的管理方法,如果善加应用,企业一定会受益匪浅。”

(四)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

应该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中庸思想是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要避免“过于”和“不及”,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他,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中”的标准介于没有过与不及,没有或偏或颇,没有过猛过宽,或过刚过柔,没有或左或右,而是随时皆宜,随地皆宜,随人皆宜。“中道”管理是管理界追求的最高境界,朱子解释中庸时曾说:“凡其所行,无一事不得其中,即无一事不合理”。曾经有人认为西方管理是“法、理、情”,而东方管理是“情、理、法”,总是按次序来强调“法”或强调“情”,有失偏颇。其实“理”居其中,应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法为基础,即制度化,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组织典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情为本,即人性化,管理者把人当“社会人”看,尊重人、关心人、鼓励人,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规章制度,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合理化的管理。诚如经营之神松下先生所说:“身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宽严并济,如果一味宽大为怀,人们就会松懈而不求上进,但如果一味严厉,部下就会退缩,不敢以自主的态度面对工作”。

(五)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就是平衡的过程平衡哲学来自于中国易经哲学,发展重在平衡,环境重在平衡,人生重在平衡,健康重在平衡,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平衡社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就是平衡的过程,平衡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等等,经营和管理的本质就是平衡的艺术。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刚柔平衡,既需要魄力和权力,又需要胸怀和宽容,需要刚柔并济。一个组织的团队同样需要结构平衡,需要个性互补、能力互补、知识互补,有思考决策型的,有冲锋陷阵型的,有默默耕耘型的,这样才是梦幻团队。

公司的企业文化层次也需要结构化的平衡。公司的高层应该是崇尚道家文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无为文化。对公司的战略方向、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应该清清楚楚,但表现出来的能力应该是含含糊糊,更多的应该是让部属去充分表现,如果领导都表现了,部属就无机会表现,无事可干,则无事生非,反而心中怨气。公司中层应该崇尚的是儒家文化,即和谐文化,公司中层既对上沟通,又对下沟通,又要左右沟通,主要是依赖中层实现公司和谐的氛围,儒家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和谐意识、团队精神、义利一致、中庸之道”等等思想上。公司基层应该崇尚的是墨家文化,即是执行文化,基层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应该做好其本岗位本职工作,执行到位。

不过,曾仕强也承认,中国式管理并非完美无缺,在实践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问题。如在本土企业里,如果一名员工频频受到公开激励,那他(她)以后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因为“树大招风”,别的员工可能因妒生恨,想办法给此人“泼脏水”。对此,惯于采用中国式管理方法的领导通常会把该员工叫到办公室,私下给予奖励;同理,这类型领导在批评某个员工时也会尽量选择非公开场合,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面子”比“里子”还重要。曾仕强表示,这是中国式管理缺陷的一个典型表现。因为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员工激励制度应该要体现为一种透明式的管理,才能显得公开、公平、公正,赏罚分明。但碍于“面子”,中国人往往不习惯接受公开批评,也担心“招忌”,不太适应当众受褒奖。

“这就是中国式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进行‘无缝对接’。眼下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在过于制度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中,调和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之处,增添更多的灵活性、合理性元素,让管理更有柔性和弹性,更富人情味;同时还要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弊端,使之更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企业。”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同样也混杂了不少的糟粕。因此,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大量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成分。这样,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要吸收和继承,古为今用,又要扬弃和更新,进行改造。尤其是在今天的经济管理中,更要利用文化的力量,对管理进行创新,建立起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体系。

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的精华文化,人格的修炼,先做人,后成事。我们无法期望一个饱学科学管理工具和技术而没有胸怀、自私自利、无信无义、浮躁志短的人去带领一个团队、成就一番事业。所以,管理者应该兼收并蓄、内方外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管理之妙,存乎一心!管理也无定势!如曾仕强先生所说:“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用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