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的这两本书《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很受读者欢迎,在大陆历史作品排行榜上一直居高不下。他的书富于启迪兼妙趣横生。其书提出一个大观念,试图用它来解释历史和社会——起码是用来解释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要是不同意作者的大观念也没关系,你依然会认为吴思的书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刺激你的思考,另外也因为吴思的书经得起拆卸:即便吴思的思想作为一台整体的机器不能运作不能成立,但其中很多部件还是很闪光很灵便的。
吴思的思想可简述如下:
潜规则。所谓潜规则,是指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存在着一套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这套规矩往往与那些公开宣称的堂皇原则相悖,并在实际上支配着社会的运行,这套规矩就是潜规则。
血酬定律。所谓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正如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破坏要素不直接参与使用价值的创造。血酬的价值,决定于拼争目标的价值,同时也以血汗和生命付出的方式赋予拼争目标相应的价值。
元规则。吴思还从西方学者那里借用了元规则概念。所谓元规则,就是那些决定或选择规则的规则。什么是元规则呢?按照吴思解释,那就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暴力最强者的选择,体现了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吴思看来,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为此不惜使用暴力,暴力最强者胜出,根据自己的最大利益制定规则,甚至以此来定义正义观念。其他人也同样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而与暴力最强者发生种种互动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统治者对法规的选择以及对正义观念的定义。这就是人类行为的逻辑,这就是历史经验。元规则其实就是生物世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演进。
吴思说:“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如果在肉体上消灭对手很合算,那么,只要拔出刀来,问对手想死想活,任何争执都不难解决,任何意见都不难统一。”“在挑选规则的时候,拥有让对手得不偿失的伤害能力的一方,拥有否决权。”问题在于,情况往往是,你有刀,对手也有刀,想死想活的问题不但摆在对手面前,也同样摆在自己面前。历史上,那些起初拥有较少伤害能力的一方最终击败本来拥有较多伤害能力的一方的事例比比皆是。动物界是弱肉强食。在动物界,强弱之势是固定的,狼永远强于羊。人类社会却不然。在人类社会,强者与弱者常常是互相转化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强权,但二世而亡。贾谊总结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此论未免简单化,但至少说明暴力不是终极因素,还有别的东西影响以致决定暴力。
合法伤害权。吴思认为这是潜规则形成的主要依据。官吏对其管辖之下的平民,通常都拥有一种低成本伤害能力,官吏可以在自由裁量的空间之内,动用国家机器,合法地对目标造成伤害。合法伤害权在涉及处罚领域的职业表现得最为充分。由于法规的边界是移动的,合法伤害权便是可以估价的。比如有人犯了法,判10年也行,判20年也行;或者违了规,不罚款也行,罚款也行,这样,掌握了合法伤害权的人,就拥有了牟利的钥匙。
新官堕落定律。朱元璋说过一句话:我任命官员,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当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吴思据此总结出新官堕落定律。
淘汰清官。严格遵守儒家规范和正式法规的官员即为清官。但是,如果当清官就会给自身造成物质利益和仕途升迁方面的损失,并且还妨碍别的官员违规获利,就将招致同事的排挤,这些方面的力量共同造就了淘汰清官的趋势。以明代清官海瑞为例,人人都说是好官,却偏偏屡遭排挤、打击,甚至丢掉性命?海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禁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自己带头拒收“陋规”,也停止向上级供奉,海瑞破坏了官场上大家普遍遵守的潜规则,这等于剥夺了各级官吏的既得利益,别人也就不会让他过得舒服。所以当1587年海瑞的死讯传出,包括皇帝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海瑞的物质生活更悲惨。海瑞最后当到了南京右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但是当他死时,这个二品官家里仅有白银2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最后是别人凑钱为他下的葬。海瑞的道德虽然被人仰慕,但没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光从经济上考虑,我们就知道清官是很难当的。海瑞的独特,也反衬了那时社会的腐败程度。
吴思的理论明显受到经济学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成为中国的显学。在90年露出水面的其他许多思想或理论,包括政治自由主义,很少有不受到经济学的深刻影响的。例如利益最大化的假定,把理性等同于算计,把各种规则的产生归结为不同利益的多次博弈,都是从经济学中得来。问题是,在经济领域里有效的种种假定,搬到经济领域之外就不一定有效。老话说“在商言商”,这就说明人在商业上的行为和在其他领域上的行为是有区别的。有的经济学家甚至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在家庭和婚姻上,虽不乏闪光的灵感,但毕竟是以偏概全。爱情、亲情,不论其中包含有多少利益的考虑,但毕竟不能完全化约为利益。
潜规则是隐藏在历史中的病毒。潜规则是自发生成的,是人性和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它总是服从于掌握了最多社会资源的强势群体的需要。由于潜规则可以提供正式规则提供不了的利益,强势群体普遍会倾向于选择潜规则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式的典章制度在潜规则面前,常常显得那样的软弱无力。
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企业的发展,也是在“潜规则”与“显规则”的交替中进行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就像是沙漠中的河流,显规则是奔腾的地上河,在这条奔腾河流的底下,还有一条激流暗涌的地下河流,这条河流我们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地下河,地上河很容易干涸。从这个意义上说,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共存于企业之中的,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企业使命。只有显规则,则“水至清而无鱼”,只有潜规则,则会走向无序和混沌。“潜”与“显”之间均衡博弈,企业才能走向强大;清与浊之间从容游弋,管理者才能走向成功!
另外,潜规则和显规则,还存在一个博弈的问题,在什么时候,显规则的力量可以制约潜规则的力量?在什么时候,潜规则的力量可以制约显规则的力量?而在潜规则和显规则之间保持怎样一个关系的时候,企业才能够达到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如何把握潜规则和显规则之间的微妙关系,才能获得事业上的发展?这就是企业管理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有了显规则,企业的明天和今天,就会有很大的连贯性,能够有秩序地延续。显规则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对于企业长远利益的保障。优秀的企业潜规则少一些,对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而言,需要对潜规则持续不断的转化、改良。打破不利的潜规则,转化合理的潜规则,关键还是要从外部打破,或让那些有决心改变现状的人打破。比如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力度,压缩潜规则发挥的空间。
总之,潜规则与显规则的交替、碰撞,使企业活动丰富多彩,企业也在潜规则与显规则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前进,企业从小到大,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在这过程中潜规则或许占主导地位。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企业必定要走向制度的明确化与制度化,显规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而当显规则变成主流,并且演变成人们潜移默化的行为模式的时候,企业的春天才真正到来。
六十二、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曾仕强现任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管理学教授,《成功》杂志的首席顾问,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管理,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据《民生报》调查,曾仕强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曾仕强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地区、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其演讲风格深入浅出、大智若愚、入木三分。他致力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管理精髓,探索符合中国人自己的管理方式,在中国式管理方面研究颇有心得,是著名的中国式管理大师。
企业管理这门学科,在近几十年真可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理念已是“古今交错,东西贯穿”。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更是“中外合流,洋为华用”。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学界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管理思想和理念正逐步朝东方回归。西方的管理学家们也开始认识到,他们的那一套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并且开始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寻找智慧。
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道德经》、《易经》、《论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许多到中国来留学的人都对中华文化有很深厚的兴趣,全世界都想吸取中华文化里面的营养,并行诸于事。这就使得现代管理中的“中西合璧”逐渐成为一种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