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相对的是其用人观。领导者事事不用亲为就必须选择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职位上,使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多士者,多长者也。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管子·形势解》)。也就是说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任其所长,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这样,领导者就能轻松领导,“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用众人之力”(《管子·形势解》),达到“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的效果”。
(《管子·形势解》)
可以说《管子》对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论述,包括了现代管理学中的决策、用人、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借鉴。
三十二、为什么说《人物志》包含了中国式识人用人的智慧
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非常关键,如何识人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刘劭所著《人物志》(又名《鉴人智源》),讲述了识人用人的理念与方法,台湾南怀瑾先生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的教科书。”
刘劭,字孔才,建安年间开始做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刘劭思虑玄远,博才多学,特别擅长品评、鉴别人才。
《人物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二篇,分别为《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提出了评价人物的方法,即“九征”与“八观”。
作者重视先天因素,“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体别》一章中说:“偏材之性不可转移矣”,他认为,一般人学习都有偏颇,因此,“材成而随之以失”,也就是说,在得到某一方面的才能的同时也会带来缺陷,他认为情性不同的人之间难以相互理解。
刘劭以五行配骨、筋、气、肌、血五物,又以此五物配仁、礼、信、义、智五常,再类推出五德:即木骨(弘毅)、金筋(勇敢)、火气(文理)、土肌(贞固)、水血(通微)。在此基础上,刘劭提出了观人的“九征”。
九征是观人的九种征象,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方面,即可征知平陂、明暗、勇怯、强弱、躁静、惨怿、衰正、态度、缓急等九质。
在此基础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种,并对每一种性格的总体特征及其优缺点予以界说,可进而根据人的素质,就可以判别他所适合从事的工作,也就是“十二流业”。主要包括: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柔顺之人,缓心宽断;雄悍之人,气奋勇决;惧慎之人,畏患多忌;凌楷之人,秉意劲特;辨博之人,论理赡给;弘普之人,意爱周洽;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休动之人,志慕超越;沉静之人,道思回复;朴露之人,中疑实(石舀);韬谲之人,原度取容”。
(《体别第二》)
从智勇关系出发,刘劭又将人分为英才型、雄才型和英雄兼备型。《人物志》写道:“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张良是英才型,韩信是雄才型。如果一个人身兼有英、雄两种素质,就能成就大业。
“知人”还要“八观五视”。“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寒。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何谓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然后乃能知贤否。”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值得现代管理者们重视的,这就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作者认为人们相互感应是受着自己的情性影响的,《材理》篇中说:“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因此又讲了构成人们之间矛盾的六种原因,主要讲的是交流过程中的矛盾,这就是“六构”。这一内容的总结则是全书的最后一章:《释争》。实际上,从作者的观点来看,能够“释争”的人只有那种具有中庸之德的人,这正是作者看人的最重要的标准:“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
《人物志》融儒、道、阴阳等诸家学说于一体,使人才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融会贯通,以人君为核心,以各类人才为主导,集道德、才能、功利等观点于一体,将不同人才的生理、心理、个性、才能、政治风格和道德修养等等,巧妙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学理论体系,对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品评人物,物色人才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三十三、《容斋随笔》中有哪些有价值的管理心得
《容斋随笔》是我国笔记小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的纪昀在主编《四库全书》时,将这部著作收入四库中,称之为南宋笔记作品之冠。《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公元1123年~1202年),字景庐,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波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天资聪颖,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嘉泰二年(公元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洪迈学识博洽,熟悉典故,一生著述极为繁富。《四库全书》收录《野处类稿》二卷、《史记法语》八卷、《经子法语》二十四卷、《南朝史精语》十卷、《夷坚志》四百二十卷、《万首唐人绝句》九十卷。还有《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六卷(现在统称这五集为《容斋随笔》),共一千二百一十九册,收入《四库全书》集部杂家类。这是一部广涉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随笔集,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容斋随笔》的出版堪称当时宋朝之前的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帝王决策,民俗风情,国计大政,文章句逗,奇文佚事,无所不有。而且它的资料新鲜具有系统性,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甚至可以用它来弥补正史的不足。
《容斋随笔》轻松有趣,可读性强,将道渗入治国安邦思想的社会伦理小故事中,阐幽发微,给人以历史知识感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管理和决策的思维方式,对人们为人处世和积学增能不无裨益。洪迈认为要把一个国家管理好,不仅要皇帝是一个英王,更重要的是要大臣们“同德”。书中列举了伊尹、周公,刘邦、萧何,李世民、魏征、房玄龄,宋朝的赵普。阐述了他们的成败原因,证明了只有贤主、贤臣的两相结合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洪迈一再强调人才甄选为成就杰出伟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兴旺,必须得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信任人才“一士重于九鼎”,用人要看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不必问其出身、门第、学历等,这些对今天的人力资源仍有意义。
三十四、为什么日本企业界说《菜根谭》是一部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南
日本企业界有一种看法,认为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从根本道理上而言,多数抵不上一部《菜根谭》。《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为明朝洪应明所著。
洪应明,约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左右),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有关他的生卒年、生平身世,知之不详。
《菜根谭》的书名,来自于宋人汪信民的名言。其以作为菜之根基的菜根,喻人生的根本;“谭”通“谈”,故《菜根谭》之名意,是人生根本的哲理之谈。所谓“性定菜根香”,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根深才能叶茂。另外,以“菜根”立题,也有历练清苦贫寒、培养超逸品格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