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有绝招
9172100000019

第19章 批评下属的绝招(2)

有些问题事实一时未搞清,或因涉及面大,或因被批评者尚能知理明悟,都宜采用此法,表明领导的态度,让下属从上司的模糊语言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防止错误再生和发展。

有的人十分敏感,对这类人物的批评可采取不露锋芒法。先承认自己有错,再批评他的缺点,可对他说:“这件事你办得不对,以后要注意了,不过我年轻时也不行,经验少,出过问题,你比我那时强多了。”谦虚的态度,容易使对方消除抵触情绪,易于接受批评。当然,以上方法只是对一般对象而言,对错误严重、执迷不悟者,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者,则应另当别论。

纵观许多批评的经验教训可见,开展批评既要观点正确,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战国时的齐景公酷爱打猎养鹰,有一次仆人不小心弄丢了一只猎鹰,景公怒而欲杀之。相国晏子说,仆人有三大罪状,不能这样轻易杀掉,待我公布完他的罪状再杀也不迟。于是,晏子当面责骂仆人说:“为大王养鹰却养丢一只这是第一罪,你使大王为一只鹰而杀人是第二罪,杀了你使天下人知道大王重鸟轻人是第三罪。大王,我说完了,你下令杀他吧。”景公听完脸红了半天,终于打消了杀人的念头。晏子的批评法既巧妙地批评了国君重鸟轻人,又救了仆人一条性命。

先褒后贬,收效明显

男人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刮脸时先在下巴抹上肥皂,刮脸既干净又不疼,这一方法对于批评艺术很有借鉴价值。对那种自信心弱、感情脆弱者,可融批评于表扬之中,即先表扬,后批评,在被批评者自尊心理的天平两边各加上相同的砝码,使他保持心理平衡,理智地接受批评。例如,商店某售货员在柜台内违反工作纪律与人闲聊,经理批评她的方法是,早晨上班见面时,先夸奖她穿戴得体、打扮漂亮,在她受到夸奖心情愉快时,这才对她严肃地说,你今后在工作时间要多注意柜台纪律。显然,这种批评很容易被人接受。因为人受称赞后再听批评,心里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比如,有一天,某机关张处长对一位女打字员说:“你打的字真整齐,就像你这人一样整洁、美丽。”那位打字员听到处长的表扬非常高兴,喜形于色。张处长抓住时机,接下去说:“你以后对标点要特别注意一些,怎么样?”女打字员很爽快地答应:“行,没问题。”张处长用的就是刚柔并举的批评方法。试想,如果张处长直接批评女打字员打的材料标点符号有很多错误,以后要特别注意。女打字员可能因受领导者批评,而几天不愉快;也可能起身为自己辩护,说自己是很小心的,标点符号的错误是原稿件上的,自己不负这个责任。这样,张处长的批评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无声的批评

领导人每次召集会议,总有迟到者,对这种纪律观念不强的人,如果当众责问迟到原因,有的人不但不会检讨,反而会找许多理由,并且还会对主持人产生不满之意。正确的批评法,是采用无声斥责术,即对他迟到不屑一顾,在他还来不及道歉和解释时,就正式宣布开会,对方即便解释,也不予理会,从而使他生出不安之心,并可能在会议中表现出为弥补迟到之过而向领导讨好之意。

人只要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而上司对此不予理睬时,就会在心中产生受轻视之感,带着这种心情进行工作,心中不免常挂记这种过失与不安,并试图以努力工作之成绩,去弥补这种损失。所以,与人交往或约会,有经验者往往要比约定时间早些到场,对方即便准时来到,也有愧疚的感觉。

对那种自尊心很强、个人自律性较高者,采取无声斥责法,便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但此方法并不适用于那种玩世不恭、麻木不仁者。

刚柔并举,相得益彰

1941年2月7日,山东根据地八路军一名副旅长带着一个团,与出来“扫荡”的数百名日伪军相遇。敌人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向我军进攻。这名副旅长跨上战马,举起枪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战士们跟着他勇猛地冲了上去,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但是我军的伤亡也很惨重。

战后,罗荣桓同志看到牺牲的指战员名单时,十分惋惜而又沉痛地说,都是多么好的战士啊!就在这时,那名副旅长怀着胜利的喜悦来了,并老远就喊了一声:“政委!”可是罗荣桓同志这次既未让坐,也没有给他倒茶,而是用两道严峻的目光狠狠地盯着他,劈头就问:“你是来请功的吧?你是来领赏的吧?”“告诉你,我这里没有功给你,没有赏给你。你真是个疯子!你还我干部!你还我战士!”罗荣桓同志的当头棒喝,使这位副旅长懵了,他只能愣愣地站在那里。

一向稳重和蔼的罗荣桓同志,此时怒容满面,透过黑边眼镜,可以看到眼里饱含着泪水。他接着说:“你违反了游击战的原则,拼掉了我们的红军老干部。你赔我的干部来!”此时,这位副旅长一声不吭,低着头站在那里,他的眼圈也红了。显然他对自己的错误有了初步认识。罗荣桓同志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副旅长说:“干革命不能只凭一股冲劲,打仗也不能只靠勇敢。现在我们是开展游击战,不是打阵地战,只管打得过瘾,动不动就硬拼,革命的本钱被拼光,我们怎么向党向人民交代啊!”

这位副旅长低着头,十分沉痛地说:“政委,我错了,我请求处分。”这件事使这位副旅长终生难忘。每逢提起来,他总是十分后悔地说:“罗政委说得对,我真是个疯子。”不言而喻,罗荣桓同志的批评使他深受教育。

这里所说的刚柔并举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批评和表扬相结合。正像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在《用人之道》一书中所说的:“决不可只批评不表扬,这是我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你无论批评什么事情,都必须找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前和批评后说。这叫做‘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当然这种做法不是绝对的,有时可以先批评后表扬,或者先表扬后批评。总之,要有批评,也要有表扬,这样下属对领导者的批评就容易接受了。

点到为止

“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领导者在批评下属的过错时,经常要用听起来简单明了、浅显易懂,实际上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使出现过错的下属经过思考,从中得到批评的信息,并很快醒悟,接受批评,改正过错,吸取教训,不断前进。1959年,因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水利电力部在密云水库附近建立了一座水利展览馆。

周恩来同志听说后,就问水利电力部负责同志有没有这件事,当周恩来听说确有其事时,他摇摇头,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你们会做这样的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周恩来同志这句言近旨远的话,不正是对有关负责同志的批评吗?所以当时有关负责同志就感到辜负了周恩来总理的一贯教导,内心非常沉痛。以后尽管检讨了这件事,并把水利展览馆移交给其他单位改做研究所。但是每当想起周恩来同志这句话,想起周恩来当时微带失望和痛心的神情,有关负责同志内心总是十分沉痛。他们表示决不忘周恩来总理的批评教育,一定要永葆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灵活巧妙,缓和气氛

领导者对工作应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下属既要关心备至,又要严格要求。所以当下属出现明显过错的时候,领导者要给予严厉的批评。这种必要的严厉批评,很可能使下属心情紧张,背上包袱。因此领导者还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缓和紧张气氛,使被批评的下属既深受触动,接受批评,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有一次,周恩来在审阅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个重要材料时,发现林业采伐、造林和木材蓄积量计划数字核对不上。他当即打电话,严厉批评了负责计划综合工作的那位同志,使那位同志感到很惭愧,思想上也有较大压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周恩来在与大家共进午餐时,他亲自斟满两杯白兰地酒,站起来走到前一天他批评过的那位同志面前,递给那位同志一杯酒,并微笑着说:“昨天我批评了你,以后要细心一些嘛!不要把这些重要的数字搞错!现在我敬你一杯酒,祝你今后工作得更好!”就这样,周恩来简单自然地讲了一席话、敬了一杯酒,一下子缓和了气氛,解除了那位同志的思想负担。

注重实效,抓住不放

领导者批评下属的过错,是为了使下属改正过错,做好工作,以利于人民的事业。因此领导者批评下属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批评的实际效果。有时对下属的过错,要抓住不放,多次批评,一直到下属以实际行动改正了过错为止。

1959年,周恩来同志视察密云水库时,看到水库沙盘模型和图表上都没有移民的标记,就批评有关负责同志说:“你们的模型图表中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修密云水库有5万人需要迁移,你们对这5万人做了安排没有?你们这是见物不见人呀,是一条腿走路。”接着周恩来同志又对在座的水库修建总指挥部副政委、密云县委书记说:“你是县委书记,老乡房子盖了多少?你要赶紧盖,不然老乡要对我们有意见的,也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的,以后我每月都问你,你要是不盖好,我就月月催你。”

1960年8月,周恩来同志又一次来水库视察,听说仍有一部分移民的房子还没盖好,就有些不高兴,严肃地批评有关负责同志说:“你们的确是见物不见人,你们不把房子盖好,我再也不来了。你们什么时候把房子盖好了,给我打个电话,我一定来看。”经过周恩来同志的严肃批评,有关负责同志深受教育,认识到修建水库的目的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而积极妥善地安置好移民是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因此,周恩来同志走后,他们立即成立了移民指挥部,加紧了移民安置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盖好了移民需要的房子,使移民迁入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