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潜规则第七条:
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就像是日常工作中的润滑剂一样,很重要。饭局也是考察一个人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尝试。
饭局面试,全面来袭
从学校毕业后求职的过程,面试无疑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关。凡跟面试有关的一切内容都时刻触动着求职者的神经。面试技巧、面试问答、情景面试、性格测试……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
知识经济企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企业对个人的协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和优质潜力外,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就像是日常工作中的润滑剂一样,也很重要。在一些企业的招聘面试中,了解、考察求职者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这一重要的“情商”考核题目,成了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的“突袭”。
作为市场的企业行为,不同企业的招聘方式是不同的,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更适合工作岗位的人才。然而职场上有一种怪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一边是大批的“人才”涌向市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边是企业举起了放大镜却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最优秀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人。“优秀的人是合适的人”的理念已经慢慢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根植。国外一些企业的高管在经“猎头”举荐后,“饭局面试”是比较普遍采用的方式。
用人单位在注重知识考核的同时,开始将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情商考核作为参考内容。面对越来越大的求职压力,“中规中矩”的大学生或许更应理性对待应聘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试着适应社会,适应“饭局面试”这样的招聘方式,未尝不是务实之举。必须尊重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毕竟这些要求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是现实之需。现在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在面试中加入交际能力的考察,或许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应聘对象。
由于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当然希望招到最好的员工。外企招聘人员称,“饭局面试”这种非传统的面试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精确地评估雇员潜在的心理素质。实际上,很多著名外企在招聘中除了传统的面试方式以外,还设计了很多创造性的招聘模式。据说,SONY公司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有时不足10分钟,并要求五六个求职者同时参加;有时又十分复杂:半个月里可能会连续约见求职者,并提很多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到了吃饭时间,面试人还会请你到餐厅共进午餐,说说笑笑地聊些琐事。前者一般被用于面试市场人员,考验的是他们在大众面前的表现力;后者一般用在要求较高的岗位或有一定级别的职位,通过多角度的接触,营造轻松的沟通环境,从中获取更多应聘人员的信息。
欧莱雅公司一次特殊的招聘会上,除了常规的专业能力评估和职业核心能力评估外,所有的应聘者还要参加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游戏的目的在于考查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
而著名的壳牌公司则组织应聘者参加鸡尾酒会,公司高级员工都来参加,与这些应聘者自由交谈。酒会后,由公司高级员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推荐合适的应聘者参加下一轮面试。一般来说,那些现场表现抢眼、气度不凡、有组织能力者会得到下一轮面试机会。
“饭局面试”之所以遭到抵制,是因为大家担心此种方式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不能因为庸俗的酒桌关系学就否定“饭局面试”的积极意义,即强调应聘者综合的社会运用能力。
“如果不是在那次饭局中的表现,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上班呢。”某师大传媒学院应届毕业生黎乐说起自己遇到的“饭局面试”,不无感慨。
前不久,学习传媒工程的黎乐参加南昌市一家传媒公司的面试,面谈结束后,用人单位突然表示要请大家吃晚饭。
参加面试的6人惊讶得面面相觑,忐忑不安地坐上了餐桌。
“好在我找工作之前专门读了本礼仪书,所以懂得从左边入座、正对门的座位留给最重要的人等规矩。”黎乐说,由于在饭桌上的得体表现,自己和另一名应聘者最终脱颖而出,赢得了从事摄像摄影的工作。
无独有偶,该校管理系的姚同学也遇到过“饭局面试”。1月初,姚同学应聘一家网络公司经理助理一职,通过笔试之后,他被通知次日中午到公司附近酒楼包厢面试。赶到地点后,他和另外3名应聘者被告知面试内容是吃饭。
姚同学说,自己为了应聘这个职位,做了很多准备,专业书籍翻了好几遍,还特地看了不少英文原声带来提高口语水平,没想到面试就这么“吃”过去了。
姚同学说,面试者当时都以为这顿饭意味着自己已被录取,便放开胆子大快朵颐,男生们还在饭桌上与负责人称兄道弟,笑闹喧哗。但4人中唯一的一名女生却一直保持着微笑,忙着催菜、倒茶、斟酒,还说了些笑话活跃气氛。酒足饭饱后,一名经理模样的人走进来宣布,这名表现得体的女生最后被选中。
设饭局作为一种面试辅助手段,为考查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学生应该做到表里如一,任何时候都要将礼仪、懂礼貌。
因为,对有些企业来说,饭桌是生意场上的重要“阵地”,善于交流和活跃气氛也是员工的一种能力。
“饭局面试”不算太离经叛道
“排座”看你是否懂礼数,“敬酒”考察你是否有社交能力……大学生求职面试竟然被安排到了饭桌上。小怡跟其他4位考生一起参加了某协会秘书岗位的面试,自认为表现不如别人的小怡居然被录用了,原因就和一个饭局有关。
“大家都别走,我们一起吃个饭,增进一下了解。”几天前,小怡和其他4名考生一起参加了某协会秘书岗位的求职面试。结束后,招聘者忽然发出饭局邀请。
五学生受邀入“局”。
望着偌大的包厢,5名学生有些不知所措。小怡率先反应,挑了靠门的座位坐下:“这里是上菜的位置,今天我给大家服务啊!”大家这才依次入座。
上菜了,很丰盛,但5名学生的胃口似乎都很小,大多闷头吃菜,也不太愿意喝酒。
“第一次吃饭如果喝多了,留下不好的印象,工作肯定没希望。”一名应聘者悄悄告诉同伴。
小怡却表现得很“外向”,首先跟在座各位打了招呼,接着做自我介绍。看见饭局有些清冷,还提议给大家说笑话。
饭局过后四人出局。
饭后,招聘单位负责人告诉5名应聘者,饭局其实是面试的一部分。惊讶很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负责人接着宣布:小怡被录取了。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其实第一轮面试中了解到5名考生水平不相上下后,恰好临近晚饭时间,于是有了通过饭局进一步考察的想法。虽然小怡饭桌上的表现仍有些稚嫩,但她正努力调动气氛,试图打开沉闷的局面,“我们需要这样的意识。这次招的协会秘书需要跟许多企业老总打交道,饭桌上的沟通能力及调节气氛能力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还希望借助饭局考察考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小怡把这份幸运归结为以往的人生经验。原来,之前她曾做过一段时间汽车销售,跑业务的同时见识了不少应酬场面,“相对于其他应届大学毕业生,我可能更‘成熟’一些。”
另一位应聘学生小奇则后悔不迭:“真没想到,现在饭桌上的礼数,也是一门学问了。大学毕业找工作,竟然会遭遇这些。我刚从学校里出来,对于这类礼数根本不了解,早知道就不会一个劲地推辞喝酒了……”
面对这样的面试方式,不少大学毕业生表示意外,多数人也对此表示反对。就他们的观点,饭桌上的礼仪固然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不过,对于秘书岗位而言,只要拥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具备良好而高效的办事风格,就应完全胜任,至于饭局上表现如何,饭量大小,酒量如何,实在是与其工作职责无关的私事。
此言差矣!就传统观点而论,秘书的能力只关文字功底,无关酒量大小,但以秘书的性质来说,就不能单持此说,正如那位招聘负责人所说,协会秘书要跟许多企业老总打交道,没有一定的饭局功夫行吗?他不但要根据老总大小及商谈的内容的重要性确定饭局的档次及人员安排,还要随时根据饭局的风云变化察言观色,巧言令色,调节气氛,沟通信息,没一手能说会道、说学逗唱、插科打诨、见招拆招的功夫成吗?除了一身八面玲珑的软功夫外,他还得有一身千杯万盏也不醉的硬功夫,这样,才有可能发扬自我牺牲的精神,替领导出头,为领导挡驾,而不会趴下。
其实,不仅协会秘书就是一般秘书都需要具备这种能力。秘书这行的性质决定了,干这行的必须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而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首选交际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但生意成败、友谊断续与饭局相关,甚至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
“饭局面试”早在古代就不稀奇了。譬如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都与历史的走向有一定关系。
饭局在中国承担的功能实在太多,岂止是几道酒菜了得。其功能就像酒席宴上五彩缤纷的菜谱一样,事关友情、交易,也关系到政治、历史、经济、人文,当然还少不了性事,孔夫子一句“食色性也”全在其中,事实上还远不止如此。
你说这是职场陋习吗?这就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国情如此,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虽然从道理上说,招聘单位不能迁就这种职场陋习,拿饭局功夫作为面试手段,但从实用主义角度讲,既然此前的面试难分高下,再试之以饭局功夫,也未尝不可。因为饭局功夫渊源有自,千年以前的就不去说它了,就是千年之后的今天,想成为一个称职的秘书,没练就一身过硬的饭局功夫看来是不成的。
不容否认,饭局在中国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很广,它具备了某些一般工具所具有的共性及使用原则,它确实能鉴别出在座诸公的爱好、能力和趣味,既然如此,拿饭局作为面试题也不算太离经叛道。当然,并不是提倡所有招聘单位都来这么一手,而是说根据招聘单位的实际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
求职“奇遇”:面试安排上饭桌
“怎么也没想到,通知我去面试,地点居然是在酒楼的包厢里,整个面试内容就是陪吃饭全过程”,某大学大四学生宁致远前几天参加了一场特殊的面试,为此大开了眼界。小宁应聘的是沪上某外贸公司的经理助理职位,小宁顺利地通过笔试,被通知两个星期后去接受面试。“两个星期里,他做了很多准备,把国际经济法都看了一遍,还特地每天看英语片子,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猜想外贸公司的面试肯定要用外语作答的。”
不料,小宁的多方准备却在面试中派不上用场,公司通知他时说,面试不考业务知识、不看英语水平,而是让他陪着经理去赶一个“饭局”。“面试官说,因为公司经常要请客户吃饭,需要的是在饭桌上‘搞得定’的人,要学会帮客户安排座位,还要会敬酒”,可在学校里很少应酬的小宁对各种“吃饭礼节”并不熟悉,只能闷头吃东西,也因此最终没有被录取。“饭面”已经过了几天,可小宁仍然觉得郁闷不已。
像小宁这样遭遇类似“饭面”的面试形式的应届生并不少,沪上某高校大四学生李宇宙也曾面试过一个公关公司,地点在卡拉OK包房里。“不仅仅要会唱歌,还要会点歌,会搞气氛,让在座的每个人都玩得开心”。小李表示,虽然自己当天表现还不错,并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但还是觉得这种面试形式怪怪的。
公司说法:为考验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Susan是那间外贸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她表示,公司安排这次特殊的面试,完全是为了考察应聘者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公司来说,饭桌也是生意场上的重要‘阵地’,怎么跟客户交流,怎么搞活气氛,都是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
Susan说,公司以前也采用过传统的面试形式,可发现招聘进来的大学生“不好用”,他们可以帮忙翻译文件,打打字,可一拉出去谈生意,就都成了“榆木疙瘩”,不懂得如何调节气氛,也不知道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因此后来便把面试地点从办公室移到了饭桌上,“如何帮客户和领导安排座位,在饭桌上要迅速地记下所有人的信息,如何和同事合作,将吃饭的气氛搞好,也能很容易地考察出应聘者是否活络,是否有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这些能力对贸易公司来说是最为重要的”。Susan还说,这“饭面”的想法,是在另一个公司当人事主管的朋友“传授”的,“据说,现在不少公司都流行这一招”。
公司无错,作为求职者则应考虑个性。一些公司从业务性质出发,需要一些“外向型”人才,通过应聘者在饭桌上的表现,考察其控制场面、调节气氛以及社交能力,这也无可厚非。“饭桌上的礼节和各种应对技巧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前去应聘,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吸取不少经验。”
不过,还得要注意此类面试中的安全性。建议事先打听该公司是否正规,以及公司内职员的素质如何。以免被‘陪吃陪喝’的陷阱所骗,特别是女生,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学生也要根据自己个性来选择职业,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还是不要去参加这类面试,因为公司需要的是外向型的职员,即使面试通过了,日后正式的工作中,也可能因个性问题而造成工作发展的局限。
饭局面试,规矩多多
“陪吃应聘”之所以遭到抵制,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仍在用传统的“知识招聘”、“智能招聘”审视这种淡化学科知识、强化社会应用的“另类招聘”——“情商招聘”。
人才的终极能力如何不是毕业证说了算,而是用人单位和职场说了算,要用货真价实的职业规则去检验和判定。传统的招聘方式要么是“唯分数论”,要么是中规中矩的面试问答,应聘者的非智力因素,如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完全受到忽略,以致不少优秀者到了新单位却因情商不佳而难以胜任工作,招聘者和应聘者都满腹怨言。
与其满腹怨言,何不将情商考核纳入应聘模式?从这个意义上看,“饭局面试”算是一场自由宽松的露天考试了,没有考场纪律的刻板约束,没有你问我答的单调局限,考生的交际能力得以鲜活呈现。再结合侧重智商发展的笔试,如此模式选拔出来的优秀者,“含金量”自然更高。
至于那些不服气者,多半是这样考试下的落败者,又或者是自知会落败者。不服气是因为他们有所不知,现代人才的概念原本就是“20%的智商”加上“70%的情商”,再加上“10%的挫折商”。自己在这方面能力不足,光发牢骚有什么用!
这也提醒我们,应在情商方面下功夫了。一两次的应聘结果或许无关大局,但以整个人生而论,那些交际能力强、善于应酬、注重协调的人才,他们的精神幸福、意志和事业发展往往也比较顺利,满意度高;单纯发展智商忽略了情商、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人,则容易缺乏足够的幸福感和达观的事业心。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足够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比如博士生动辄跳楼自杀等,就是情商不佳的代表。
当然,“饭局面试”不能沦为无限泛滥的庸俗交际场,不能成为招聘形式主义,更不能沦为骗局。这就需要应聘者注意自我保护。应试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样成了考试内容,能在各种交际危机中化险为夷,机智应变,这更属于情商优秀者中的翘楚!
学学这些饭局面试规矩,提高你的面试情商吧:
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3.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7.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9.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10.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干嘛要喝你的酒?
11.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12.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13.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14.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15.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
16.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17.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18.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饭局趣闻
饭局口号:扶着墙进,扶着墙出
去自助餐厅消费,正规程序是,三天之内不沾荤腥,只吃瓜果蔬菜稀粥清汤。决战当日,早饭食谱为酸黄瓜一条,牛奶一杯。午餐除了喝水,基本就不要进食了。一是为了虚怀若谷,二是为了刮油。眼睛里偶尔出现十几颗星星属正常反应,别怕,饿不死。但记住,头脑要保持绝对的清醒。
开进现场后——如果阁下还能轻移莲步的话——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先看清形势,这里头学问大了。
一、观察地形
主要是指主菜的摆放位置。一般说来,任何自助餐为了诱惑消费者,都会有几样主打菜肴,这些菜肴是自助餐的精华,决定了该餐厅的档次和定价基础。搞定这几样是取胜的关键,好比在战场上占领了某某高地。所以,阁下选择的桌位必须靠近主菜,以便随时取用,避免在漫漫“征途”上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最好能选择较隐蔽的位置,比如柱子后面,或是拐角。这样你可躲在暗处,纵览全局,并且可以避免别人窥看你那如狼似虎如狂似癫的吃相。
二、分析对手
一般规律是,什么档次的餐厅就走进什么样的顾客。但无论如何,既然是来吃自助的,绝大部分人都想尽量多吃一口。当然,在自助餐厅里,也有只吃两片面包、喝一杯咖啡的事主,那是故意显摆的假正经假小资。玩高雅大可以去西餐厅、咖啡馆嘛!何苦这般做作?别理他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战略”上必须重视对手,要这么看待那些同你共同进餐的同志:低档次餐厅里多是蓬头垢面的市井小民,高档次餐厅里多是假装斯文的达官贵人,均不可掉以轻心。人若要脸,我也要脸,大家斯文,彼此客气。人若不要脸,我也不要脸,大家随时可以甩开脸皮干。
三、快拿慢吃
对于成本高昂的主菜,向来不会供过于求,通常每隔一段时间才会上来一盘好菜。说时迟,那时快,一片刀光剑影闪过,盘子里已空空如也,颇具几分禅意。这教育了我们,好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犹如一现之昙花,过隙之白马。所以,关键时刻,阁下切不可手软,以免贻误战机。
到了你的锅里就是你的了,没人跟你抢,可以从长计议了。无论多么饿,还是应该慢条斯理。其一,我们是有文化的人,应该尽可能地保持风度;其二更重要,狼吞虎咽,吃得反而少,细嚼慢咽,塞得更多。
四、多荤少素
营养均衡的道理我也懂,但你是在自助啊哥们!不管平时吃多少苦瓜菜叶,可是在自助餐厅你就得拿荤腥出气,顶着最贵的使劲,不然就亏了。鱼生、海贝、驼峰、乳猪、螺、虾,羊排牛排猪排都往后排,先把传说中好吃的名贵的塞满了再考虑其它。
饭局名言
草根饭局的核心在于饭,精英饭局的核心在于局,名人饭局的核心在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