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潜规则第三条:
一个人的饭局很多,意味着几个潜台词,他是有很多朋友的人,他是重要的人,他是受欢迎的人,他是事业有成的人。
饭局是个黑社会
如果用“局”字组词,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公安局、财政局、棋局……可以看出,这些词总与“权力”和“博弈”息息相关。其实,饭局又何尝不是如此。问题是,入“局”之后,你能否自持?
饭局在中国,已经成为社会身份认同体系。一周一个饭局是平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公关经理;一天很多饭局是服务员。透过饭局里的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人脉关系和文化滋味。通常来讲,人的嘴巴有两种用途——吃和说。饭局之“局”,恰好能让嘴巴的这两种功能双管齐下。
钱钟书先生曾言,请人吃饭,其实主要是请人吃菜,饭本身已经是无足轻重的东西,吃不吃皆可,吃也是点缀而已。但为什么不说请人吃菜,却一律称之为“吃饭”呢?可见中国人总是愿意把一些名不副实的名词摆在台面上,或以示谦谦君子的客气,或刻意掩盖一些不宜张扬的东西。
中国的饭局好玩多了,饭局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
没人带你玩,是一种比失业、失恋和失明更令人恐惧的事,这意味着你成了社会的弃儿,圈子外的人。
是的,饭局就是个“黑社会”。有组织,有派系,有巴结,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有大哥的女人和新加盟的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中国式社交的主场在此,饭后作鸟兽散,臭味相投的则直落下半场。
民间智慧将之归纳为:“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丢得差不多了,不信?至少饭局文化得到了传承。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可从未退化过,但也未进化过。
中国人的荷尔蒙,三分在床上分泌,倒有七分在饭局上迸发。激情万丈唾沫横飞的饭局上,貌似喧哗的大多数,你真以为他们情投意合肝胆相照?不,不,不,其实他们是不甘寂寞和害怕寂寞的大多数,在频频交杯与争先恐后的买单争夺战中得到一种共犯的安慰。
晚上小帆拉着邓元去了一个饭局,说级别很高的,里面除了白领还是白领,非拉着他去见见世面。邓元知道,他拉自己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帮他喝酒。其实邓元酒量也不怎么样,但他敢拼,多大的杯子都敢干,阵势上足以吓倒一切。因此认识他的人都送了他一个很有日本特色的外号:拼酒小次郎。
小帆开车来接邓元的时候,他刚下班回到家,浑身疲劳的躺下,准备眯上一小会儿。邓元无奈地爬起来,洗了个脸,准备说换身衣服的,发现上班时候穿着的西装还没换下来,也就懒得去换了,反正是黑色的,脏不脏谁也看不出来。
下楼时,邓元头昏脑涨的,看什么东西都晕晕的,感觉眼前所有东西都在飘。
“怎么搞的?最近祸害谁了?脸色这么差,要不要给你来点什么补补?”小帆一脸疑惑地问。
“我倒是想祸害谁,可没机会。这阵子给司音弄得心烦着,后来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这回事。”邓元说道。
“司音?”小帆立时就来了精神。
“说来听听说来听听,怎么回事?你小子有本事啊,人家刚回来没多久,就把人家搞上了,你要知道她老爸现在可是升官发财了?”说完嘴里还啧啧有声地比了一下。
然后接着说:“摊上这样的女人了,这辈子打断了腿都不用怕啊!”
“别提了,烦。”邓元边往他车里钻边说:“最近我肠胃不好,不能吃辣的,晚上别吃辣的东西。”
越说不吃辣,小帆这家伙晚上点的菜就越辣,最后才知道,他们去的饭店是家川菜馆。
这一桌子八个人,四男四女,男的除了邓元之外,其它的都长得肥头肥脑的,女的就更不用提了,脸长得像考古文物一样,基本都能让人吃不下饭。
饭局里有个男的脸色极差,一直在用语言挑衅邓元,一脸的不怀好意,老是让邓元喝酒,感觉像以前借过他钱,然后一直赖着没还他似的。最后可能是邓元喝多了,也可能是他本来心情就不怎么好,当时邓元把面前的酒瓶拿了起来,对他说:“你再吵,信不信我砸你?”
邓元这么一说,那人居然比他还火,对着他喊道:“你来你来,你不砸我,你就不是个男的。”
在这样一个寂寞而寂静的夜晚,喝醉酒的邓元想着总要干点什么事情吧。打人总比被人打强吧!
旁边的立式空调不知道给谁调的度数很低,而邓元的位置正好坐在空调下面,冰冷的寒气吹得他顿时酒醒了一半。
“你疯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小帆马上冲上来拉开了邓元,然后邓元很坦然地跟着小帆走了。
然后换一家饭店,又换一帮人,继续吃,继续喝。
猛吹,猛吃,猛喝,一句正经话也没有说过。然后撤退,回家睡觉去。跟以前那些无数个雷同的夜晚一样,邓元酒醉后,在极度的空虚与头晕的情况中沉沉入睡。
很多人都说,我们吃的不是饭,而是寂寞。其实,也有很多的饭局是因为寂寞而成局的,饭局成了“局里人”生活中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得意、失意、恣肆、尴尬、窘迫、疲倦、忍耐、迫切、幻想、神气,百般滋味远比饭桌上的美馔佳肴来得丰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局中的老客,有乐此不疲者,更多的人则怀有一种“围局”的感觉,身在局中不可自拔地想冲出去,一旦冲出去或是被挤出去了,又顿感落寞和寂寥。
其实,在饭局这个黑社会里,我们都只是“小混混”,只能看着“大哥”的脸色吃饭,与其冲动闹事,还不如安分守己,留得饭局在,哪怕没柴烧?
别让饭局把你踢出局
饭局的意义在哪里?吃饭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吃顿饭了,而是有更多的内涵和目的在里面,人们要问:饭局社交很重要么?是的,真的很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内心并不足够强大,需要不断被貌似融洽的人际关系认同。每当华灯初上,各大小酒店里爆满,酒杯与酒杯的碰撞中就会演绎出各自的所求所需,官与官之间的利用,各个层次的权力的利用,都在饭局中搞定。
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一场饭局下来,各人得到了一张透支金额不等的社会关系信用卡,平添了一份阿Q式的满足和信心。
EMAIL、MSN、QQ、BBS、SHALL WE TALK、FLASH、BLOG、SPACE、SKAPE、MOBILE、SMS、MMS、AD、TV、NEWSPAPER、MAGZINE……尽管科技进步、资讯发达、通讯自由,全都败给了饭局,或成为饭局的工具与谈资。饭局作用之大,几乎到了可以左右“事通人和”的地步。
有一次,某公司副经理李先生做东跟人家一起吃饭,目的是为自己的亲戚赔礼道歉的,而被请的全是一家保安公司的中队长、大队长以及经理一类的人物。
酒席上,那个副经理算是放下了身段,毕恭毕敬,而那些队长经理们则个个昂首挺胸,态度非常高傲,对李先生是爱理不理的。
“大队长啊,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那些小孩子计较,他们还不懂事呢!来!我们一起干了这杯!”见大队长还是没什么反应,李先生于是保持着笑脸,“呵呵,好,我先干了,表示下诚意!”
“好,好,干了。”大队长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才接过酒喝了。
“好,很好,谢谢您赏脸啊,那这件事就一笔勾销了好吧?呵呵。”
那个保安公司的经理,喝的是红酒,大概是觉得现在有点身份的人好像喝的都是红酒吧。旁边一个半老的徐娘又是斟酒,又是往经理的红酒杯子里放话梅。
想想很有点悲哀,就为了保住一个保安的位置,何至于要这样的低三下四呢?就因为一个保安的位置,有必要这样对待人家么?就算是一种赏赐吧,人家一个月千儿八百的工资,还不够这一顿饭的花费呢,权当是打发叫花子吧,有必要这样拿腔拿调的吗?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场饭局到底是解决了问题,可见在中国,饭局还是疏通关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饭局之“局”可怕在哪里?饭局是很有讲究的,如何分宾主,如何排座次,其中学问,错一步而可能满盘皆输,实在并不轻松。推杯换盏不过是惺惺作态,誓达目的才是背后真章。大家围席而坐,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开始,水酒一杯“咕咕”作响,化成如同“芝麻开门”一般的咒语,利益之门就此敞开,人们美其名曰“双赢”。我们不反对双赢,但反对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双赢,殊不知,有赢必有输,也许你今天是赢家,明天呢?后天呢?大墙里的扑克游戏正缺人参加呢,那时的你已经因为饭局而“出局”了。
华灯初上,月上三竿,大街小巷里的饭局又将进入一个新的轮回。中国式政治和日常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饭局,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民以食为天”,人只要为了生存,谁也离不开吃饭的问题。然而,吃谁的饭?又如何吃饭?这是一个值得你我思考的问题,至少别让饭局把你踢出局。
甲君和乙君是单位内不同部门的头目,平素关系紧张,明枪暗箭的多有交手。甲君部门是典型的清水衙门,乙君部门则是地球人都知道“肩负重任”的行政后勤。
一天,德高望重、隔了两级的上级领导来单位检查工作,尽管轻车简从、勤俭节约的作风建设是几十年的口号了,但并不妨碍检查结束后一顿丰盛的宴席招待。
根据领导级别,当然是在外面的大酒店里安排,排场有多大搞多大。这项重要工作自然由负责行政后勤的乙君一手操办,诸如宴席档次、订席、酒水、接送、宴后安排等等,其中也包括提出拟陪宴人员名单供单位大头目拍板决定。
问题就出在最后一项上,在单位里得到通知的大小头目容光焕发准备出发时,乙君发现甲君亦在其中,显然甲君是不应该在名单之内的。
于是,乙君有点恼怒了,他“善用权力,坚持原则”,当众点名询问谁同意其参加陪宴的,甲君面色潮红,坚称是单位某某领导同意的,乙君快刀斩乱麻,当即电询这位领导,被告知并无此事。
甲君于是嗫嚅絮叨起来,含含糊糊说可能领导没听清楚,继而又勃然大怒,反问乙君“请问你是什么意思?”乙君稳操胜券,不屑一顾,只是冷笑,甲君在众目睽睽之下,亦觉无趣,遂愤然离开。
乙君嘀咕了一句“和我斗?”大获全胜。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这领导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场看似平常的饭局其实隐藏了不少的明争暗斗。乙君利用职责便利,给予他的竞争对手甲君致命的一击,决不让甲君成为上级领导陪宴的一员,让他错失这么一个表现的好机会,甲君也因此被“请”出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局外人。
陪宴,在这争执中是种什么样的标志?不甘沉默,珍惜机会——多一次接触的机会,加深上级的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印象?抓住机会,表一次忠心?在酒的豪爽与腔调的哀怨中,争取一次领导的关注和理解?陪宴就是一种绝好的资源,值得为之选择冒险、争夺或封杀。
总之陪领导吃饭,你还得慢慢陪,要好好地陪,乖乖地陪,要不然你就是真的赔了。
这样领导一高兴,说不定你也有可以高兴的事情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就着五花八门的局,好好吃饭。
如何谨防“被出局”
国人对吃喝看得太重,吃喝几乎成了主要的交际应酬手段。大事吃,小事也吃;有事吃,没事也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子,你要想在圈里混,你就得出入各种饭局,陪着或者被陪着吃喝,有一个段子道破了天机:“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试问:谁敢轻易出局?
如果说你老是独往独来,久了,朋友同事会瞧不起你的,没有关系网存在,你的人品再好、能力再强,也不会得宠的,现在的人们变得势利、圆滑、爱面子、虚荣。所说的关系网无非就是无休止的饭局,酒桌上的张扬。一些男人很重视饭局的排场,因为这能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有的饭局不在饭,在于局的场面,场面的人和事。
酒过三巡,耐不住面子了,就把所求的事答应了,这也是生存之道的技巧。
总之,人们生存是与吃文化紧密相连的,天天在吃,天天酒店有饭局,人们在这里寻求各种关系,饭局与生存之道就这么息息相关。
那么,饭局礼仪就是谨防你不出局的首要必备武器:
方式和规格遵循热情、有气氛、合适原则。规格很重要,要符合请客对象的身份,因为请客也是一种生意的延续、智慧的“较量”。如果是希望促成客户合作的话,请客的规格未必就是越丰盛越好,只要遵循热情、有气氛、合适便可以了,否则还会吃力不讨好。对于老客户特别是重点客户,这种方式更为重要,此时不是请客吃饭的问题,而是斗智和心理战术的问题。有些重点客户并不知道自己是厂家的“回款大户”,在没有比较信息的前提下,客户一般不敢乱来的,如果过于热情则反而容易让客户发现这些重要的信息。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和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别草率让领导点菜。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有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做主。如果你的领导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他的什么”等等。
敬酒时话不能多。酒不能多喝,但是也不能不喝,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度是在哪里;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时话不能多,可以简要表明心态;若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如果你是新人,记住碰杯时自己的杯子要低于别人。
有一次,雯子和老总去谈一个什么事,大家在一起聊天,都是广告界的人士,聊到关于卓越的事情,他们说的是卓越形象,是一个顾问公司。雯子当时想表现一下,就说“我知道卓越,现在大家都知道它呢”,然后大家都看着她,老总就说“是吗,都知道吗”,然后雯子就说卓越网怎么怎么牛什么的,大家最后都瞪着她。当时在座的都是老总级的人物,雯子作为业界的人连这个都不知道是很没面子的,她本来想借这个机会和他们拉近距离,最后却露馅了。现在雯子已经聪明很多了,如果在饭局上别人提到一个她不知道的东西,就会暗暗记下来,回来以后去查。
还有一次吃西餐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叉子是不能碰牙齿的,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人提醒她什么,雯子也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最后对方说了,“亲爱的,咱们能不把叉子和牙齿碰到一起吗?”雯子当时就愣了,脸一下子就红了。
如果我们在饭局之前就把自己训练好,懂得一些基本的饭局礼仪,或许就不会像雯子那样闹这些笑话了。更重要的是,别人会更赏识彬彬有礼的你,正所谓“礼多人不怪”。
请谨记吃饭事小,出局事大。莫让自己输在饭局礼仪的这条起跑线上。
饭局趣闻
明星饭局的那些事儿
民以食为天,明星们也不例外,下馆子、撮饭局,与咱寻常人等没啥两样。不过,明星们到哪里去吃饭,吃什么样的饭,从这些细枝末节上倒是能够管窥明星生活之一斑,也颇能映照出明星的真性情。
一、从麻辣火锅到水煮鱼
明星吃饭也好扎堆,听别人说哪里的菜好吃,一窝蜂大家都去品尝。有一段时间,在北京的明星圈子里流行吃麻辣火锅,不管宴请宾朋还是自己人小聚,一吃饭必麻辣,出一头汗,嘴里叫着“过瘾!过瘾!”还要相约下回再来。后来,麻辣火锅开始失宠,又流行起吃水煮鱼来了,在京城几家著名的水煮鱼餐馆,熙熙攘攘的人流当中经常会有大家熟悉的明星面孔。有意思的是,明星们吃水煮鱼,往往是呼朋引伴,而且彼此还要“强力推荐”。有一次,演员刘佩琦在朋友的引荐下品尝了水煮鱼,于是这里就成了他约会朋友的据点之一,见了朋友经常说:“走,我领你去吃水煮鱼。”不料有一回当他向歌星孙慧颖卖关子时,对方却一口道出了他的谜底:“水煮鱼?是不是昆仑饭店旁边的那个?”刘佩琦很惊讶:“你怎么知道?”孙慧颖说:“嗨!好多人还是我推荐过去的呢!”
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俗话说千人千味、众口难调,明星们除了慕名前往水煮鱼等特色餐馆之外,也大都有自己常去的地方——就好这一口儿。比如赵薇和刘德华,就喜欢去东直门“鬼街”吃贵州酸菜鱼;林心如则喜欢去“鬼街”的某家粤菜馆吃宵夜;谢园等人喜欢去白塔寺附近的“口福居”吃涮羊肉;刘晓庆喜欢去广电总局附近的“龙光食府”吃川菜;罗中旭喜欢吃上海菜、日本菜和蛋糕、冰淇淋等甜食;濮存昕、窦唯喜欢去吃FRIDAY;黄格选则将亚运村周围的湘菜、川菜、粤菜、日本菜、韩国菜来了一个“通吃”。
三、小馆子也来大明星
在众多明星当中,赵本山是一个特例,大饭店他去,小餐馆也照吃不误。有时候冷不丁一头扎进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把老板、服务员惊得张着大嘴半天合不上。赵本山用餐,吃饭真是不讲究:只要有一碟炸大酱,有一盘切好的黄瓜、大葱、青辣椒,就算可口了,他吃得风卷残云那叫痛快。当然,对待朋友,赵本山一向是大方的,高档海鲜酒楼,价格惊人的鲍鱼鱼翅,只要朋友喜欢,他一一点来毫不含糊。
四、明星吃饭能“免单”吗
明星到餐馆吃饭会不会免单?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很感兴趣。免单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更多的餐馆并不因为用餐者是明星而额外照顾,顶多打打折,这就算给面子了。有的餐厅则因为生意火爆,对明星见惯不惊,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比如某名人在“谭鱼头”与于文华一起吃饭,在“金山城”与主持人李霞一起吃饭,店方都没有因为客人是明星而在价格上给予照顾。不过,买单之后服务员倒是拿来一大摞本子请明星签名,曾有人半开玩笑地问是否会打折,服务员只是笑。例外的地方要算广电总局附近、真武庙街上的“龙光食府”。这家饭店经营的是川菜,女老板也是四川人,据说非常喜欢刘晓庆,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刘晓庆吃饭的根据地之一,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光顾,甚至连关机饭也选在这里吃。而女老板呢,则大方地让刘晓庆享受了“免单”的待遇。
五、明星就是活广告
现代社会,广告无所不在,精明的餐厅老板自然也不会放过到自己这里吃饭的明星。因为对他们来说,到餐厅吃饭的明星简直就是一个活广告,无形中提高了餐厅的品位和知名度。有些餐厅将所有来本店吃饭的明星拍了照片,挂在店堂醒目的地方,比如北京的“口福居”就有不少名人的光辉形象;还有的餐厅则请明星们留下了墨宝。有些大的饭店、餐馆采取会员制的办法,给明星发了贵宾卡,持卡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而有的餐馆干脆就是明星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朋友开的,明星吃个饭,就更方便了。
饭局名言
应酬的三种心态:请吃的《阴谋与爱情》,吃请的《傲慢与偏见》,最终双方《理智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