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密餐桌上的应酬
9170400000013

第13章 如何成为在饭局上始终不埋单的人

饭局潜规则第十二条:

从前,不管你是有钱没钱,钱多钱少,地位尊卑,不管处于多么险恶的环境,都要坚持不付账。只要横下一条心,最终也不会有人用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掏钱。

你埋单还是我埋单

古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埋单”而言,其间之学问不可谓不深,其里之文章不可谓不大。

如果对“埋单”寻根问底,它是广东方言的用法,包含了广东人对生活之感悟。

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提醒服务员“行埋来”(走过来),“埋”乃“靠近”,这种贴身服务既可方便顾客,又可避免餐馆的忙乱;二是服务员随时“记埋”(记下来)顾客吃的菜,让顾客明白消费,“埋”有“积累”的内涵;三是用餐结束时,服务员已经把顾客的消费数额预先“埋好”(算好),以免顾客久等结账的尴尬,“埋”又有“结算”的意思。

南风北渐,一些粤语词汇成了各地民众习语,作为外地人,辨音会意,“埋单”谐音而成“买单”,倒也直观简捷。当然,有些不了解广州话的字义和广州的民俗文化,把“埋单”误作“买单”,也不足为奇。

“埋单”也好,“买单”亦罢,关键是要掌握其间学问,练就花小钱办大事,或者不花钱亦办成体面之事的能耐。

假若战友或者同学相聚,为缅怀激情燃烧之岁月,畅叙别后创业之艰辛,自然少不了下馆子痛饮一番。酒过三旬,就会有人主动言曰,今日之聚会我做东,以尽地主之谊。大家尽管吃,尽管喝,今天兄弟我全包了。谁也别想和我争,谁和我争我跟谁急。或许是酒精反应,有人就会较真地说,你的情我领了,但是这单还是只能我来买,你们都是大哥嘛,我最小就让我来“埋单”。为显示各自“埋单”之诚意,于是大家争成一锅粥,争得面红脖子粗。最近报纸有报道说,为了争着“埋单”而用力过猛,失手拧掉了朋友的耳朵。此等事情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人办事,在谈判桌上一般只能谈好一半。倘若要把事情办彻底、办圆满,那还得到饭桌上细谈。

若是生意人宴请贵宾,自然得按照其级别、籍贯、口味定个合适档次之酒店。待到入席,大家对号入座,贵宾自然不须谦让,一屁股就坐在主位之上,大有包公升堂之威严,只不过少了块“正大光明”之牌匾。主位坐定,其他各色人等依次就坐,宴请者一般自觉坐于上菜之位,一是便于服务,二是方便“埋单”。酒席之上,贵宾自然言必称今日之聚会是加强沟通和交流,不谈工作云云。于是大家频频碰杯,你来我往,煞是热闹。吃饱喝足之后自然轮到“埋单”。此等时刻,有的宴请者大喊“埋单”,然后掏出一打百元大钞数着,数一下就伸出舌头蘸点口水再数,如是二三十个回合,“埋单”完毕之后,满脸堆笑言曰:今日之招待实在是太便宜,请各位多多担待了。其实,该君之内心不知是何等痛楚,数一下钞票就如刀子在胸口上捅一刀。此等“埋单”者,唯恐大家不知道其花了多少钱,所以当众细数之。这是比较低级之“埋单”,或许花了最多钱人家也不领情,终究办不成事。真正的高手,一般是在宴会结束之前就悄然“埋单”完毕,宴毕请贵宾移步桑拿按摩场所小姐伺候着,不显山不露水,无招胜有招。

还有种饭局叫做“夹生饭”,也就是说聚会者彼此之间不是全部熟识。这种饭局“埋单”者不明确,一般是谁点菜谁“埋单”,因此待到坐定,谁也不点菜,或者相互推辞着叫别人点菜。饭局之上虽然大家称兄道弟,可是谁的心里都有个小九九,这单谁埋呢?不埋吧,显得有点小气;埋吧,这些人无关痛痒不值得。所以百态尽现:有人到厕所发信息给太太,叫太太催其尽快回家,言小孩生病云云;有人说单位还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大家慢慢喝,下顿我请云云;有人憋着尿掐着时间,在“埋单”时分赶紧往厕所跑;有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趴在桌子上装醉,一眼斜视着“埋单”之进展;还有的待到账单上来,大家纷纷掏钱包,扮出诚心“埋单”之面孔。掏钱包是门学问,不能掏得太快。务必先摸左口袋,再摸右口袋,再摸裤兜袋,其次慢慢取出公文包,慢慢悠悠找钱包。有不得其要领者,很快就掏出了钱包,自然是该君“埋单”了。吃一堑,长一智,说不定下次该君就深得“埋单”之要领了。

小小饭局,方寸天地,然人性尽显,真假毕现。掏自己的腰包“埋单”自然心痛,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在公款吃喝的时候,切忌不要把“签单”叫得震天响,务必记住,真正的“埋单”者是纳税人,是人民!

埋单:饭桌上的微妙心理

有些人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标志有二:一、吃饭时是不是高声大语;二、吃完饭后是不是抢着埋单。尤其后者,更是民族特色,汉字可以简化,争着埋单这项活计却一直被那些酒足饭饱之后的食客们发扬光大,围在收银台前,像橄榄球运动员一样,你争我抢,其语言之激烈,感情之浓烈,场面之热烈,气氛之暴烈……让你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以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现在是遇见收款台掏钱包相助,掏啊掏,仿佛那个钱包,可以掏出豪爽、义气、辽阔……仿佛一个人是不是很够哥们,得看他在收款台前的临场发挥。

也有人通过长期观察得出结论,一男一女去饭店,男的付账,是情人关系;女的付账,夫妻关系;如果抢着付账,那就没戏,是朋友关系。其实未必尽然,实际情况总是要复杂得多。如果那家是男的掌控经济呢,老婆是不是就会因此被误判为情人?如果是情人关系,都是由女的来买单,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小白脸不绅士起来,玩的就是倒贴。至于抢着付账,谁又能保证情人和夫妻之间绝对没有对付账有特殊爱好的群众呢!

在中国,埋单爱好者,通常并不是一桌上最有钱的人。有钱人如果埋单上瘾,以埋单为乐,甚至以埋单为神圣使命,那么他很快将沦为一个穷人。有民谚道,你只有爱钱,钱才会爱你。一天到晚不把钱当回事,钱就会生气,就会弃你而去。在这里,撇开公款消费不谈,只说私人掏腰包,通常冲在前头的,也常常不是最有权势的人。尊者出席饭局,是给大家面子,提升了饭局的级别,让人于觥筹交错之间,不再觉得这是乌合之众,吃出了尊严,吃出了人生意义。是谁说过的,吃饭其实是“吃人”,真正吃得开心,吃得不枉此吃,通常并不在乎菜,而在乎饭局上的人也。

一般来说,谁是饭局的召集人,谁就是最后的埋单者。最怕的是那种临时凑到一起的饭局,呼拉拉地啸聚,都不敢大张旗鼓地点菜,更不敢主动要酒,特别是好酒,瓶见底了,也不敢大声断喝:老板,再来一瓶……这种临时凑起来的饭局,仿佛乌合之众没有头儿,于是在喝酒的过程中,大家会公推公选一位,他也只不过话多了一点,就半推半就地做了那个倒霉的埋单者。

在酒桌上,最容易体现“枪打出头鸟”这句话是何其正确。最怕遇到这种疑似无主的饭局,坐那儿,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点贵的不是,点不贵的也不是……总之,在饭主没有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不敢造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净捡便宜的点,特别是两人就餐的情况下,你只要一个劲地说,甭客气,甭客气,菜够了,真的够了,再点就浪费了。你这么一说,他反到过意不去,你看你客气了是吧?怎能没个像样的菜?好家伙,只见他接过菜单,刷刷刷,上来就划掉几个你刚点好的素菜,就像县长撤了几个不称职的村长。接下来你就顺水推舟吧,这下埋单者就非他莫属了。一般情况下,二人对酌,你越点便宜的菜,就越有可能把对方逼成埋单者。

没被人请过客与没有请过别人客,都是不可想象的。你肯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刚才还略显陌生的一桌,喝着喝着,就熟悉了,更有那越喝越投机者,竟称兄道弟起来。服务员把账单擒来,一个说兄弟我请客,一个嚷你埋单我就不理你,分明是看不起我嘛……还有什么可说的,如果把一个原来没准备埋单的人逼成局长,饭局之局长,那是最大的成功。

大学毕业后,30多个同学中,有7个留在了广州,5个女生,2个男生。

广州城虽然不算大,但大家都分在不同的单位,住的地方也有点距离,平时难得遇到。于是,几个女生约定,隔一段时间大家就聚会一次,联络一下感情,一般谁召集谁买单,频率大概是一个月一次。

虽然没有明说,但潜规则里,大家都会轮着买单。这样子轮了快一年之后,也慢慢形成了既有的顺序。有一次聚会时,刚好一个男生打电话过来,听说同学聚会,也赶过来了。那次那个男生主动要埋单,女生们告诉他,大家轮流坐庄呢,让他下次请。

结果接下去那次聚会,他把另一个男生也叫来了。那个男生姓周。等到大家欢聚结束,准备买单时,服务生说,已经结过账了——原来周同学趁着出去打电话的时候,偷偷把单埋了。

此次算是特例,同学们也没有放在心上。但这次聚会上,那两个男生提出来,以后有聚会记得叫上他们。所以,之后凡有聚会都会告诉他们一声。女生们是必到的,两个男生是逢空就来。但只要周同学到场,每次总会偷偷把单埋了。一开始其他同学都“责怪”他:“怎么可以这样啊!”周同学总是笑眯眯地解释,他是小领导了,可以回去报销。大家也就心中释然了。

后来周同学自己出来单干,但还是保留了偷偷埋单的风格。而且论起来,他还不是同学中最有钱的,加上创业初期,听说他手头也蛮紧的。所以,当次聚会的召集人,一看到周同学到场,就很紧张地一点完菜就出去先把账结了。有时因为怕要加菜加酒加饮料,不敢先结账,此时若周同学要上个洗手间,或要出去接个电话,大家都如临大敌般,立马派个人去服务台把账结掉了。

有次周同学没来,几个女同学自己聚会,说起周同学埋单的事情,大家不约而同地叹气说,本来同学聚会是很开心的事,周同学打破了轮庄的“潜规则”,倒搞得大家很有压力。最后决定,以后聚会就不告诉周同学了,最多半年叫他一回。

埋单了还不讨好,可能这位周同学怎么也想不到的!中国有句俗话: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这其实反映的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互惠”心态,具体而言,我们接受的交往方式是:一旦被朋友请了客,总是要找机会回请对方。一旦这种回报心理不能满足,那再次被别人埋单也是不能接受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抢着埋单如果偶尔为之,是可以被人理解的。但总是抢着,甚至一贯的埋单,大家就很难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友情。夸张地讲,太慷慨了也会让人觉得恐怖!

所以说,不管你是有钱没钱,钱多钱少,地位尊卑,不管处于多么险恶的环境,都要坚持不付账。只要横下一条心,最终也不会有人用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掏钱。总会有人埋单的,别担心最后会有人被饭店扣留,也不必太介意自己的人格会受到质疑,也不用担心下次,下次你照样还这么做,人们知道你不会埋单,你患有埋单障碍的不治之症,这个大家早就清楚了,不会再对你有任何期待,就像谁都不指望饭店会免单一样。

成为一个活跃在各种饭局而始终不埋单的人是幸福的。

教你如何不埋单

俗人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凡人说,吃人请、被请人吃实在是难免之事!吃惯的嘴儿,跑惯的腿儿,作为不能超凡脱俗的平民百姓,杯盘狼藉之后,如何逃避埋单对于囊中羞涩的广大食客来说,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进餐厅时,应走在队伍中间,两人时应走在后面。老板或服务员招呼时,不要主动应答,让别人去交涉。因为餐厅老板或服务员,一般会将走在前面、一进门就评价店内布局或饭菜口味的人默认为将要掏钱的“老板”。

落座时,应选择墙角之所,这样的位置不便于服务员近身,一般不会出现在你毫无准备时服务员将单递到你面前的尴尬局面。

点菜时,以尊重大家的意见为主,说出自己要点的菜时,降低语气中的命令成分,增加建议和协商的味道,否则人家会认为你的心理是:反正要掏钱了,索性吃个痛快。

用餐时,要注意掌握进度。过去经常会发现,一桌人吃完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不停地喝汤饮茶的局面,当时不明白,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等待勇士挺身而出,承担埋单大任。此时如果你碗中有饭,岂不是少了一丝尴尬,多了一份从容?

吃饱喝足后,应付埋单的关键时候还有一些具体实用的秘招:

一、酒醉法

如果不想埋单,饭局又实在推脱不开,这招是最实用的了,几杯小烧下肚,往沙发上一躺,或往边座上一趴,装上几个人事不省的呼噜,十有八九会逃单成功!

注意事项:其一,与熟悉你酒量的人同吃,此招慎用,除非真想喝多,否则会弄巧成拙;其二,有人先用此招,请选他法;其三,适可而止,防止众人逃离之后被店家扣为“埋单人质”。

二、手机法

这需要老婆或家人配合了,心满意足之时,老婆会在安排之下,恰到好处地通过手机来一段:“孩子他爹呀,快回来吧,家里发水啦,再不回来,我们娘俩就没脖儿啦!”这工夫,你俩小爪儿一摊,一脸无奈!就算是大家心知肚明,知道你老婆撒谎的可能性达到99.999%,谁又好意思拦你呢?水火不留情,万一这回是真的呢?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想到这,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放你一条生路了。

注意事项:其一,老婆在场慎用;其二,手机音量一定要调至最大;其二,此招不可多用。

三、厕所法

可于埋单之时,飞快地跑向厕所,跑时以手掩嘴,紧夹双腿,给人以十万火急的印象,到厕所之后,伴着小桥流水的背景音乐,解带宽衣,慢条丝理,然后,在水池边洗上几次小手,最后悠然探出小脖儿,直到看见有人埋单之后,就可以急步而出了,如果有兴趣,拍几下埋单倒霉蛋的肩膀,说几句“哥们,你咋埋单啦!”之类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注意事项:其一,大家都有上厕所意向时要选择合适好时机,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其二,跑向厕所的动作应经常演练,以达到形神兼备为最高境界。

四、装聋作哑法

埋单之时,一定要坚定信心,任众人如何招法,我有一定之规,就是不往埋单那地方靠,即使遇上有脾气急的人喊“哥几个,今儿个谁埋单”时,也要装出一副“头不抬眼不睁”样子,仿佛这事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嘴里再不停地说一些“几位,今儿这顿可吃得不赖呀”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想想看,这样,谁还能让你埋单?神仙都拿你没办法!

注意事项:此招实为逃单之下下策,万不得已,为了人格和公众形象,请慎用。

五、钱包异物法

酒终人散,做欲埋单状挤上前台,但不争第一的位置,以第三埋单位置为最佳,而且要与前两位一起掏出钱包,嘴里更不能忘了喊上几声“今儿个我埋单!”然后,再不紧不慢地从钱包里变戏法似的掏出钥匙串、口香糖、丝袜子、大头贴之类的玩艺儿,直到前面那两位有一位熬不住服务员的催促,拿出银子埋单,你才真正地掏出钱来,说上一声“这事整的,我说我埋单嘛”之后,再把那些东西(当然也包括钱)一样不少地装回钱包。

注意事项:其一,钱包应足够大,掏钱速度越慢越好,收钱速度越快越好;其二,钱包应有足够的钱;其三,百密一疏,此招有失手的可能,如不想冒险,此招慎用。

六、划卡法

酒足饭饱,高扬着埋单的小脖,在众人的欢呼之下,大喊一声:“今儿个,哥们埋单!”然后第一个冲向柜台,拿出一张银行卡:“小姐,划卡!”这时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店小不能划卡,你就可以借坡下驴,退出埋单行列;另一种是可以划卡,那你就在POS机上玩命地输错误密码,直到第一百次交易失败,你再痛心疾首地拍大腿:“天哪,我这密码咋就想不起来了呀!”这时候,不用你说话,十有八九,大家都会你十五他二十的凑钱埋单了,当然了,为了表明诚意,你也可以将钱包里早已备好的五元钱上交。

注意事项:其一,因广大白吃族智商指数大幅攀升,为防穿帮,此招不可常用;其二,招法虽然简单,但技巧性强,未参加过表演专业培训者,切勿使用。

逃单招法人人有,不露是高手。

“桃太郎”和“饭局专家”

有个朋友,专以“逃单”出名,故得绰号“桃太郎”。此人好组织饭局,呼朋引伴,最擅将饭局规模搞大,本来五六个人的小局最后能给硬撑到将近二十个人的大场面。他在酒席之上,但凡接到电话都热情相邀对方赶来现场,并称:“大家全等你呢。”

“桃太郎”喜欢成为中心人物,无论各种场合。所以饭局是他需要的舞台,他在饭局之上总能左右逢源,言语滔滔,并喜欢把不同圈子的朋友都招至一处。饭局向来由他通知,每个人都以为自然是他埋单。可是每回把事情搞大以后,他或者率先醉了,或者突然有了不得不去的另一个重要场合,或者他规定谁最后赶来就由谁埋单以示惩罚,或者现场玩个赌博性质的小游戏只出不进玩出饭钱……总之,他花样多多,到最后大家都以他不埋单为正常为止。

后来,还是“饭局专家”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桃太郎”之所以喜欢“逃单”,还真不是因为他小气,而是他向来要以自己为中心人物所致。既是中心人物,顿顿饭都由自己埋单岂不是件很没面子的事?他“逃单”,是想证实自己的能力与魅力!

朋友圈还有个人,是个正面例子,也善于组织各类饭局,却几乎从不埋单。原因何在?大家一致评析他主要是太过聪明伶俐,可以迅速抓住一个饭局的核心点,抓住主要的人际关系,抓住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矛盾,然后将之合理扩大化,形成一个恰如其分的、一团和气的饭局。

比如说,朋友张三和朋友李四最近因为某件小事各自心里有了疙瘩,他就会对张三说:“万事和为贵,朋友之间,两肋插刀那都是本分,怎么能为了这么点小事儿还不说话了呢?往小里说,你这是小肚鸡肠,往大里说,你这是破坏了朋友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得,我出面替你主持一下吧,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一块吃顿饭吧。我请客,你埋单!你定个地方吧。”

饭局如期举行,大家一团和气,有了酒饭垫底,张三和李四也互相红着脸碰了杯,冰释前嫌,少不得还得感谢一下他这位饭局组织者。有了张三打头,理所当然地,也就有了李四埋买单答谢的下一个饭局。而有了他们的饭局,朋友们也要轮流做次东请请饭,以示对友情的尊重与珍惜。照例,他都在每个饭局的开始举杯说了一番话,大意无非是人生苦短莫生闲气之类的话。说实话,朋友圈里还真少不了这么一个人。你说他是黏合剂也好,说他是鲶鱼也好,说他是社会活动家也罢,他的能量倒还真是不小。

有意思的一点是,他这“饭局专家”张罗了这么多饭局自己却几乎从未埋过单。有天大家说起来,才发现了他这一惊人的悭吝事实。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么热情,这么敏锐,他张罗饭局从来都是为了别人的事情,他一脸真诚,毫不利己,你有什么理由叫他埋单呢?

相似的饭局,同样是不付钱,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这种差异在于除了张罗大伙吃饭外,召集者还给了大家什么感受。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饭局专家带给大家的是一团和气与必要的情感交流,能因为饭局得到我们本身必需的人际沟通,谁付钱本身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

但对于“桃太郎”来说,他能带给大家的感受则完全相反,召集吃饭又不埋单成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方式,满足自己却把别人当成了道具,这种被动获得的人际交流只能让大家坐在一起表面寒暄,内心却是哭笑不得。

饭局趣闻

90后喜欢饭桌上的AA制

越狱中迈克·思科菲尔德整天想着怎么越狱,而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想着怎么逃单。然而,逃单在90后身上并不适用,因为他们流行的是AA制。

在这个暑假,90后思思组织了一次班级聚会,各种同学会如约而至。小学的,中学的,一聚就会来几十号人。这么庞大的团体,让一两个人请客自然是既不现实也不人道。所以他们采用最公平的AA制来进行消费。

90后消费并不如人们想象的一定要高档酒店。他们选择饭店的标准是:干净卫生,实惠,特色口味。他们去的饭店一般分成两类:按人数埋单的和按桌埋单的。他们更倾向于前者,因为这让大家心里都有底,知道要消费多少。对于后者也不排斥,而且后者点菜的方式更为讲究。一般是每人点一两个菜,很少有人独裁把一桌的菜都点光,除非他付账。他们对菜价的原则是:特别贵的不点,其他随便。饭桌上他们高谈阔论,但从不关心一会的埋单问题,也没遇到过说钱包没带的这种囧事。

到了埋单的时候,他们的AA制同样分为两种。一种是前面提的按人数埋单的饭店,大家一般都是先把钱拿出来,交给组织者,让他去埋单。如果没有零钱的,朋友之间相互调配。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情况结账后会有盈余。比如每人32元,组织者可能会收每人35元,三十个人下来就有将近100元剩余。这些钱就成了大家活动的公共资金,以便不时之需。第二种是按桌买单的,常常是一个人先把所有账都结了,然后大家再给他钱。这种情况有个依附条件就是先结账的带了足够的资金并且做好会贴一点钱的准备。

总而言之,90后的埋单很单纯,没有刻意去逃避的行为,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所以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当有人真正埋不了单时,也能理解。

AA制是一种时尚,这种埋单方式背后遵从的是西方文化“个体重于群体”的价值观。根据这种价值观,吃饭这类事情,完全是个人行为,不应让别人来承担,各自付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之相对,传统中国文化则是遵从“群体重于个体”的价值观,它强调的是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先有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吃饭付费自然也不例外。当然不能简单评价AA制的好坏,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它的适用场景。

饭局名言

不喝酒人士的座右铭:吃自己的饭,让别人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