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宫婢
911500000449

第449章

高誉神情无比真挚地点头应道:“皇上请放心,微臣定不负圣望!”

男人回头不舍地望了一眼那一片漆黑的没有一丝烛光的房间,最终别过头来在众人的视线之下头也不回地离开,英挺的身影消失在这尚未透亮的凌晨雾色中-----。

-------------------------------------------

关于篱台的一切猜测,在这个清晨一切皆内情毕露了―――

清晨,来恩寺的一班僧人浩浩荡荡地被请到篱台作法,以抚慰死者亡灵;如此大的阵形即使那篱台被士兵围得个水泄不通,那也是隐瞒不住的。

众人纷纷猜测―――这篱台内要是只单单烧死几个奴才,皇上哪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只觉得众人猜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而再加上珠娥宫的甘美人投湖自尽的消息,那就更是让印证了众人的猜测。

果然,当天在皇城城墙上就公布了皇上所颁下的圣旨,将那正三品的云婕妤以及正四品的董美人册封她为一品正夫人,各自赐一座独立的郡陵―――即日动工。

这一纸皇绢,向世人宣告了那董美人确实已香消玉殒的事实。

皇上的宠妃消息了,幸灾乐祸的人确实不少。要知道在这永远不缺美人佳丽的后宫,少了一个拌脚石,就多一分机会。

这个极为受宠的董美人没了―――皇上定会将注视力给转移,却不知下一个有幸受宠之人会是谁,这令宫中的嫔妃人人都摩拳擦掌---

要知道能得到皇上垂怜的女人有好下肠的几乎没有几人,皇上的爱就像是那寸肠的酒,烈却有毒,然而这后宫中的女人却依旧甘愿去品尝,即使是飞蛾扑火----

从来恩寺请来的高僧在篱台处祈诚地作着法---他们诚心地抚慰着死者的亡灵---篱台内传来的是阵阵敲木鱼以及喃喃的诵经文的声音,这法事要由清晨一直延续到了黄昏,如此延续三天方休。

而篱台外依旧有重重的士兵将把守着---。

这个篱台自大火之后已过了近半旬却依旧蒙着那层神秘的面纱---

晌午时分,一辆外在朴实却相当牢固平稳的马车在这声声不绝于耳的诵经声的俺饰之下从篱安阁悄然驶出,一路沿着篱台内的一条僻静的小道飞驰而去,片刻就出了皇宫的小北门。

车轮子驶过宫墙外那一排庄严的石狮,继续马不停蹄地往前赶去;骑着骏马在前头的是侍卫总管高誉,高誉回头对着马车里头禀报道:“娘娘,咱们已经出宫了。”

原本静如处子一般端坐在马车内的女子闻言,凝重的神情瞬间变得复杂,但她却是不吱声,只是紧紧地搂着怀中的襁褓中的婴儿。

马车继续往前而去,车厢轻微地颠簸着,女人的身子随之轻轻地晃动着―――忽然间,这女人骤然转过身去,一把伸手掀起身后的垂帘。

她凝视着那座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宫殿,雾气迅速地漫过她的眼眶,这水气令她这张绝色的脸孔增添了几分凄美。

她睁着双眸紧紧地眺望着―――,终于要离开这个牢笼了,要离开这个令她窒息的地方了,这本是她一直所奢求的,然而为何此刻的她却心思杂乱―-――泪水婆娑,是一切来得太过突然了吧---快到连让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她茫然地眺望着身后---直到眼前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在她那带着晶莹的黑眸中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细小---。

--------------------------------------------------

元武十二年,这是一个太平盛世。

这一年---百姓不再受那****之苦,亦无天灾祸害,加上朝廷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黎民百姓民能够安家乐业!

这一年的秋收更是遇上好的年景,难得的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然而百姓人家都是勤俭的人家,这秋收过后,依旧有农家会蹲在稼庄地里忙活着收拾秋收过后遗漏在稼庄地里的零碎谷穗。

此刻一个妇人就蹲在已经收割过后的庄稼地里忙活着,但见两个农妇扛着锄头从她的身边经过,见她埋头盯着地面,认真地一点一点地捡着零散的谷穗,两人不由得张口调侃她道:“哎哟,阿七嫂啊!今年大丰收呢,你还希罕这些零碎的谷穗啊?”

阿七嫂闻言抬起头来,见是平日里与自己挺谈得来的阿娣嫂及李二娘,她不由得冲着两人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淡黄的牙齿;但见她冲着两人举起手中的谷穗说道:

“你们俩看啊,这零落地在上的穗子也很是饱满,拿在手里头还低低的往下垂,也就王婆家这庄稼地上才有这么多落下的。我早就想来捡一捡啦,就我家那老东西老说我贪小便宜,这多可惜、多浪费啊!他不来捡,俺自己来捡,看看!这一个上午能捡上两三顿吃的呢。来吧,你们也下来一道捡些回去。”

李二娘环顾四周,认同的说道:“也是,这王婆财大气粗的,也就她家的庄稼地还有落下来给捡的,这落得满地都是,当真不少。”

这说得阿娣嫂也有些心动,她一把放下扛着的锄头说道:“反正回去也没事干,俺也讨些便宜吧。”

于是这两个农妇也都加入了阿七嫂的行列,三个女人一边捡着散落的谷穗一边有说有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