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随本心:回荡世纪的剑桥哲思
9113600000036

第36章 心的感恩(2)

攀登陡峭的坡岭,呼吸纯净清新的空气,有益身体。眼见整个英格兰如地图在眼前渐次舒展,内心无比激动,感觉世界就在脚下延伸,心灵不禁颤动。内心泛起莫名强烈的情感,怎去分说!一股苍茫的历史感油然而生,想起我们茹毛饮血的先辈,看到了罗马军团的影子,听到马蹄铮铮,日光下生寒的尖矛刺疼着他们的眼睛,活像一只只兔子蹦跳地钻进地洞。当年脚下的这一片盐沼,物换星移之间,渐渐因为河堰与人类的定居,变成了今日肥沃的牧场,不禁感慨世间沧海桑田,人事嬗变。正是因为生命的持续与协作,才有了今天这番景象!站在这里,感觉人生就像海浪,潮起潮落。这片原野想必也曾见过不少吧!归家的乡间小路上,炊烟袅袅,直插云霄。这些渺小而躁动的生命,如此密不可分,却又如此独立分离,到底有何深意呢?一切都披上了浪漫唯美的轻纱。乡村绿野,男孩女孩,携手同伴;恋人情侣,六月向晚时分,漫步于深谷丛林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家庭琐事与忧烦之间,世代嬗递;乡村花园里,阳光洒在寂寥的椅子上;寂静的教堂墓地,催人晚归的暮钟响荡山间。我的思绪飘到了一位苍老的水手身上。也许,多年前的他,站在码头上装货卸货,双脚踏在这片土地,远望着圆丘上微风拂漾,婆娑苍郁,不禁勾起了往昔在家乡无忧无虑年少的轻狂岁月。坐在爬满青草的堡垒废墟之上,风声呼呼掠过耳边,远处农场的窗户玻璃反射的光芒,在雾气笼罩的开阔原野上肆意游荡。此情此景让人长久地沉耽于泛滥的情感,但谁又能幸免呢?

天色渐暗。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下走,一路上笑而不语。很快,我们就到达了乡村小路的始点,四周是成簇的果园,密密麻麻,还有堆满垃圾的牛栏。当我们动身前往布伦特东面时,太阳逐渐西沉,榆树上笼着一层雾的轻纱,圆丘的乌黑阴影悄然迅疾地划过原野。乘着暮色,往家的方向快步疾行。西边,夕阳如橙,散发着金黄色,似在焖烧,矮矮地垂在天边。乡路静静,烟囱高耸,越过脱叶的榆树,牲口也磨蹭着身子,沿着泥泞的路,返家了。身形健壮的鸟儿,张开翅膀,一对接着一对,翙翙飞向了栖息的巢穴。

若人生由这些日子构成,且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那该多好啊!黄昏时,身在寂静的旷野里,想着多少男男女女,禁闭在拥挤的城市,住在挤逼的小房,觉得甚是可怖。即便如此,人们迟早会知道,这才是他们真正希冀的——生活,工作与陪伴。这些渺茫的幻想,荡漾在夕照与悠远的回声。风儿拂过果园的树枝,溪流徐徐趟过青草丛生的水闸。这是多么甜美,即便难以为继。这些情感的生发,只能在日常工作、忧虑之后,作为心灵憩息的驿站。若是可能的话,人也不愿意像精灵爱丽儿一样乘着蝙蝠的后背,或是如顺蔓的花朵,到处摇荡吧。人是多么渴求生活中的激荡、美语、芳香与热力!但是,偶尔从寻常的轨迹中超脱出来,正如站在一个小岛上,俯瞰着汹涌的海潮,感受一下自身更为宏大的生命,即便朝圣的目标仍渺渺无期,这仍是有益的。逝者已矣,来者可追。我们还要认识到,在诸如光线、颜色、声音与沉默这些谜团之中,蕴藏着更为深沉与优雅的内涵。我想,倘若我们能更有耐心、希望与睿智,如斯情感让我们汲汲与世界的心相近,探索人生最深处的秘密,追寻永恒的象征,向往生命的荣光。

布伦特圆丘青绿的丘顶,在苍茫的原野与萧索的灌丛间突兀而起,冬日惨白的阳光照在大地。山脚下簇拥的村庄升腾起袅娜的炊烟,四处发散。我静静倾听着风的声音。

小狗罗迪

罗迪只是一只狗!是的,它是我们家中唯一一位从不生病或心存遗憾的成员,总是乐于与人相伴,从不怨恨谁。它所期盼的,只是主人的爱。倘若它被惩罚,心中所想的也只是宽容而已。它从不缺乏耐心,不会感觉受到了伤害或是烦躁。若是被别人不小心踩到了,它也会觉得别人是无意的,很快就会予以宽容。当它看到主人离开时,神情忧郁;当主人归来时,它又欢欣雀跃起来。这些都只是它的真实写照罢了。

六年前,罗迪来到我们家的时候,一副柯利牧羊犬的模样。那时,它没经受过什么训练,一开始也不相信我们会善待它。它有着一双榛色的眼睛,表情丰富,一身银白与棕色相间的毛发,喜欢摇曳着尾巴。不到半年,它就成为这个地方人见人爱的小狗啦。它学会了许多把戏,就像一个好动的小孩,急着要吸引大人们的注意,想要炫耀一番。它学会了一两种能力,我对此始终无法理解。比如,无论怎样将手指交叉,它都能分辨出哪根手指是左手的,哪根是右手的。我还从没见过一只如此顺从的狗。它与猫儿、小鸡、家禽以及白鸽都成为朋友,甚至与孔雀都打成一片。唯一让它感到悲伤的,就是它的这些伙伴获得了比它更多的关注。此时,它会用嘴扯着主人的外衣,舔着主人的手。当主人给予它抚慰时,又马上高兴的活蹦乱跳。它是一只很敏感的小狗,生性极为羞怯。路旁的一些地方,是它从来都不敢经过的。因为,它曾在那里与一只陌生狗相遇,它悄悄地溜走,弯转了一圈,最后还是与那只狗一道行走,并为自己长久以来的缺席,深表歉意。它曾与我一道经过附近一扇农舍大门,它将头伸进去,结果却被里面的一声犬吠给迎面喝住了,它彻底被震住了。它急忙跑到我跟前,脸色发青,浑身觳觫,眼神充满了恐惧,似乎对这个世界还存在如此恐怖的东西感到不可思议。在附近的一座农场里,它曾被一只老母鸡追赶,不顾一切地逃命。

有时,它一出去就是几天光景。我们想,它可能只是跑到不远处的农场,与它的小狗朋友结伴去玩了,因为它总是喜欢回访。我的姐姐用帆布在它脖子上缝了一条围巾,上面写着“写给那些罗迪光顾过的家”。下次当它回来时,脖子上多挂着一个叮当。我们从未想过它会被猎杀或是捕捉。但它确实很喜欢到附近的林地闲荡,特别喜欢与住在牲畜棚里那只可爱的小杂种狗一起玩。当别人知道这点后,杂种狗托比就在早上自由外出,此时罗迪则被拴住。之后,当托比被拴住时,罗迪就可以整天自由了。

就这样,快乐的时光慢慢地溜走了,岁月年复一年地翻过。欢乐与悲伤都曾光顾这个家庭,留下深深的痕迹,唯有罗迪能免于岁月的忧伤。它傻傻的,不知世间人事变迁。在悲伤不幸的日子里,看到它心灵地平线仍升腾起曙光,给人深深的安慰。它所要求的,只是主人能将喂食的盘子装满。它会对着一扇关闭的门轻声吠着,希望主人陪它去散步。曾记得过往我身体羸弱的时候,看着它蜷缩在我脚下,下颚紧贴在地毯,眼睛半睁,微微向上,注视我的一举一动,似乎在蓄势待发,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准备恢复生气;或是慵懒地叹气一声,缓缓地沉入梦乡。

一个月前,它在黄昏时分不告而别。第二天早上,一位磨坊工人据说还见到它的身影,当时它正沿着大路慢悠悠地踱着步。这就是我们得知关于它的最后消息了。

对于所发生的一切,我不会过分伤感。伤感只是并不悲伤的情感夸张的版本而已,纯属多情。但这并没有任何多情的成分。只是每当转过弯角,我都会想起罗迪。有时我出差回来,却再也不见罗迪蹦蹦跳跳地走过来,欢声地吠叫的情景了。喂食它的盘子被收在架子上某个角落,拴住它的链条也在牲口棚里生锈了。我每次外出散步时,都会四处张望,嘴唇不经意呢喃着罗迪的名字。当走到转角处时,我都要向后回望,看看罗迪是否紧跟在后面。

它到底出什么事了?唉!我想它是出事了。我甚至安慰自己,想着它是被人拐走了。因为无论它到哪里,都会爱别人,受人喜爱。也许,它的脑海会掠过一丝疑惑,它原先的老朋友现在到底过得怎样了?

但在人类的世界里,游戏的规则依然如故。此时,雏鸡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期,守护者会变得警觉与心狠手辣。我想象着罗迪钻进了林地里,一只兔子从河岸边羊齿植物下的沙洞里冒出头来。于是,它们俩就欢悦地玩起了追逐游戏。罗迪开始在松软的土壤上刨着洞,它是那么的专注,根本没有注意到守护者已悄悄地穿过了欧洲蕨丛,然后缓缓地提起了枪……

唉!我真心希望,若事实真是如此,这一枪直接结果了它吧。罗迪躺在泥土上,茫然无解,浑身抽搐。也许,鲜血从它榛色的眼睛汩汩流淌而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它必然是充满疑惑,脑袋天旋地转般昏眩。

沾满泥沙的爪子无力地一撅一撅着,就再也不动了。然后,它被迅速掩埋了。棕色的四肢,一个小时前还那么具有活力,现在就被整齐地合在一起……由大地复归大地。罗迪躺在这片它热爱的林地里,明月绕过山冈,来与它做伴。不久,雨点滴答滴答地洒在大地,卷曲的毛发与逐渐腐化的骨头,深深长眠着。

我想,没人应受到指责,守护者只是遵守命令而已。一只偷食的狗是可恶的。那时,人类所有的爱与甜美的话语都化成一缕风,正如那些喜欢狩猎者猎杀一两只兔子,或是更多,绝不让自己空手而归。维系人类这样做的体系,必然是出现了某种问题,虽然很难去说个明白。

我想,人还是不要去养狗吧!我们难以向它们解释人类在甜言蜜语与轻柔爱抚之外,那难以言喻的残忍。它们离去之时,留下深深的隔阂,安静的可怕,心灵是那么的受伤!我曾数十次驻足,来回踱步,回忆着罗迪蹦跳地越出高高的草地。我曾多次站在打开的大门旁,停步于敞开花园的门闩,在花坛边,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四处张望,倾听着,希望着,但始终不见罗迪的身影……

我家的老保姆

我们都叫她贝斯。贝斯生于公元1818年,她至今仍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她在圣母学校接受了少许教育,学会了如何写字与阅读。稍稍长大了一些,她就开始学习缝纫,大声地朗读书本。她时常说,学校那段时光十分快乐。但谁见过贝斯不快乐的时候呢?她身形瘦削,但应对日常的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1834年,那时她16岁,成为了我家的保姆。当时外祖父威廉·西奇威克担任斯基普顿语法学校校长。外祖父身体孱弱,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曾外祖母以及6个小孩,其中两个孩子夭折了。后来,全家在鲁格比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了。贝斯将剩下的4个小孩全部抚养成人——他们分别是威廉·西奇威克,曾任梅顿的辅导员;亨利·西奇威克是剑桥大学的教授;亚瑟·西奇威克曾任鲁格比学校的老师,后来成为牛津大学考帕斯学院的辅导员;还有就是我的母亲了。1852年,父亲来到鲁格比担任老师,就与西奇威克家族成员住在一起。因为,若按辈分来算,他算是表亲。父亲在1859年结婚,之后就到威灵顿学院出任院长。贝斯是在1860年跟随过来继续从事保姆工作的,带大了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后来,她又跟随我们来到林肯、特鲁罗,之后又到了兰贝斯,继续履行管家的职责。家父去世后,她就与我母亲住在一起,精神依然矍铄,充满活力,直到90岁高龄仙逝。在她人生最后的18个月里,都只能卧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尽管深受疾病困扰,她仍保持着快乐的心态。她喜欢阅读与聊天,笑迎所有访客。1911年5月5日,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活像一个疲惫的小孩,沉沉地睡过去了。

所以,她为我们家服务的时间,接近77年之久,期间倾注了她所有的心血与爱意。她的房间就像一个画廊,堆满了照片与图画,展现了她漫长一生不同阶段的风采,以及她照顾成人及所爱之人的相片。虽然她与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彼此间的情感却是如此深厚,分享着生活中每次阅历与相处的时光,一道走过悲欢。我们可以向她倾诉任何事情,吐露心中的秘密。所以,她的心灵与记忆里必然有一座充满着爱与生活的秘密宝库。